有一些同修,在日常生活里面对境界时,不知该怎么办?其实这就好像平时熟读兵书而在战场上不会打仗一样。问题出在那里?就是俗话说的‘食而不化’。平常经论看得多、读得多,也念佛、也参禅。但是就不晓得怎样过日子,怎样去工作,不知道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也就是说,他所修学的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对于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道理、原理原则,他没能透彻的理解与消化。
我们一般人讲‘消化’,即是佛法里讲的‘消归自性’。能消归自性就得受用,就能完全运用在生活上;不能消归自性的话,实在讲没有用处。这是李老师从前讲的读死书。读死书的称为‘书呆子’;死学佛的就变成‘佛呆子’。这样的修学不是经论有问题,而是自己修学的态度与方法出了问题,必须知道如何去修正。修正的方法:
第一、对经典的理论,修学的原则,以及一切的境缘,都要清楚、明瞭‘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
第二、一定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给我们看。其意义极深广,一般人确实很不容易看得出来。世尊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其中无量劫来的修因证果,都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饭等等。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一桩事。比如穿衣,世尊就能将它从初发心到证得究竟圆满佛果,在这一桩事相上表现无遗。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说得更详细,更明白的是《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跟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没有两样,也都是把他所修所学的理论、方法完全应用在生活上。所以,活学活用,显示极高的圆满智慧,才能得大自在。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
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在行门上订了五门功课,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五大纲领。也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菩萨的十愿。我们要能把这五条纲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这个架构,把经论中的道理、教训,填补在这个架构上,那就是真、善、美、慧的人生,而达到生活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是佛法给予人们最高的享受。就是经上所讲的‘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
延伸阅读: 《无往生心集》(十四)
以上资料来自:
《无往生心集》,净空法师讲述,承印处:台湾●福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流通处:菩提净宗学会(加影仙水港村 No.22A, Lorong BA 6,, Bukit Angkat, 43000 Kajang, Selangor,Malaysia),2000年1月版本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无往生心集》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