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March 2019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万善先资集卷一》~因果劝(上)

总论(这一篇是戒杀的纲领)

仁在五常①首,慈居万德先。三教②伟大啊,金口说玉言。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鸡见厨师来,惊飞在屋前。猪见屠户到,两眼泪如泉。心里很清楚,只因口难言。忽受刀杀苦,肠断命犹牵。白刃千翻割,红锅百沸煎。身受千刀剐,血肉成人宴。此事罪孽重,头上有苍天。古来杀生报,反复如轮转。从我年轻时,目睹深哀怜。搜罗今昔事,将满数万言。誓拔三途苦,历久志愈坚。落笔伤心处,一字一呜咽。印刷贫无力,劝募多辛艰。崎岖三四载,今日才流传。奉劝善知识③,留神读此篇。

注: ①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② 即儒、释、道三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③ 本处指一切向善的朋友。知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博识之谓,善者于我为益,导我于善道者。《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部毗奈耶杂事》曰:“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

梦觉戒杀(出自《梦觉篇》)

交河人孟兆祥,万历壬子(1612年)科举考试顺利通过。忽得脾疾,梦见自己到了阴府。冥王对他说:“你前程远大,可惜杀生过多,减损寿命。如果你现在开始戒杀放生,刻梦中语劝世,可以赎罪。”孟点头答应,但醒后就忘记了。有一天晚上,他又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大吃一惊。当时会试①失败,急匆匆回家去完成这件事。孟回家后的那天晚上,他所住的旅舍,大梁折断倒塌,把他睡的床与竹席砸得粉碎。后来孟印刷流通《梦觉篇》劝世,考取了进士,官至理卿。
世人因循随俗,蹉跎一生。孟君如果一念随俗,就与旅馆竹席床铺同为齑粉了!怎能再享后福呢?他所刻的《梦觉篇》,真是名副其实的《梦觉篇》啊!

注: ①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各省的举人都可以应考。考期初在二月,后改在三月。

冥主戒杀(见《感应篇广疏》)

钱塘郑圭,在病中梦见已死孝廉①陆庸成来访,气派超过他在世的时候。钱问他在阴间担任什么职务,陆回答说:“在阴间观政②。”然后拿出两本书赠送给他。这两本书,一本是《孝义图》,一本是《放生录》。郑说:“这本《放生录》是莲池大师③刻印的,您在阴间是怎么得到的?”陆说:“冥主遇到世上嘉言善行,随时命令记录,并且颁布遵行,只担心人们不相信啊!如果您能够奉行,病马上就会痊愈了。”郑醒后找到两本书仔细玩味,从此坚持杀戒,病果然就痊愈了。
为人处世,只有仁与不仁两条路。戒杀就是仁!戒杀书是劝人共同来推广仁爱啊!一个人戒杀,他所体现的仁就小;劝大家一起戒杀,所体现的仁就大得多。莲大师本来是儒家麟凤,看破名利,舍俗出家,成为佛门的中流砥柱。大师祈雨,大地马上就会洒满甘霖,大师住山,猛虎就会隐蔽踪迹。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莲大师的戒杀一书,上天都不敢违背,何况于人呢!又何况于鬼神呢!

注: ① 在汉代为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是对举人的称呼。
     ② 观政,了解政绩。《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来指从政。
     ③ 明杭州云栖寺僧。名袾宏,亦称云栖大师。俗姓沈,初业儒,后为僧,居云栖坞。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

阻善被杀(见《证慈篇》)

程嗣昌在密州的时候,看见胶西镇人爱吃生物,就夜拜星斗说:“我程嗣昌发愿为一切众生,并同七世父母因缘,把《戒杀图说》这本书印刷布施,今日真武真君下降,希望凭借圣力流通!”这本书流通后,彭景的妻子华氏,扯破丢弃到污秽的地方。第二天,华氏买鱼回家,举刀要切的时候,鱼忽然跳起来,划破华氏的眼睛,流血化虫,绕身咀嚼。事情发生传出的时候,监镇郭向看见神从天降,自言我是真武,考察到此地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杀图说》,华氏丢弃到污秽的地方,罪重当死,今后谁再重犯,同样重罚,等再降时施行。
末世众生,恶业越来越多,善根越来越少。看见别人做一件好事,说一句好话,没有不阻挠的。例如,看见有人戒杀,一定说这是迂腐的做法,没有福气!一看见有人放生,就一定会说,放了也不会活的,放了之后回头就会被人抓去。甚至露齿讥笑,诽谤因果。或者在大庭广众之中,讥笑他糊涂。或者引出他其他的过失,指责他愚蠢。一直到使善人面红耳赤,内心惭愧,退去初心才甘心。唉!这样的恶人,天仙一见就会发怒,等于恶鬼野兽,一闭眼后,就不知会堕落到哪里去!敬劝善知识,凡是遇到这样的人,即使放肆诽谤,只可不予理睬,不可存忿恨的想法;只可劝化他们,不可夸耀自己;只可怜悯他们,不可萌发嫌弃厌恶的想法。看看华氏的例子,怎能不蓦然有所戒惧呢?

劝宰官(以下说当官不宜杀生)

普天之下,富贵贫贱,万有不齐。有的人,高车驷马,威德巍巍;有的人,负贩肩挑,伶仃孤苦;有的人,安富尊荣,金珠满箱;有的人,糟糠①不继,哀乞穷途。这中间的贵贱荣辱真是相隔天渊啊!如果不相信佛家报应的说法,前世后世互相抵偿的道理,那么上天对待他的子民,也太不公平了!所以佛经说,为人豪贵,国王长者②,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前世种了什么样的因,今世就得什么样的果。好像搞音乐的人,敲钟得钟声,敲磐得磬声。又如管理园圃的人,种桃必得桃,种橘必得橘。因此,就有富贵贫贱的悬殊了。敲得轻的,声音就小;敲得重的,声音就大。种一树,就得一树果;种十树,就得十树果。因此,富贵贫贱的程度就各有不同了。今天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大考高中,享受高官厚禄,前世都是好善不倦,广修福德的人。否则,苍天为什么单单优待当官的人呢?但是,有权有势,顺风疾呼,做好事有力,做坏事也有力。例如参苓③虽好,但治病是它,得病也是它。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④也。地位高贵,那么日常生活,宾朋宴会,所杀尤广。身到一方,一方水陆众生,就要遭殃。当官一天,无辜物类,就要多杀一天。因此,过去的高官贤达,为保持仁心,处处警戒自己,在哪里上任,就在哪里设放生之河,经常张贴禁屠的告示。发一命令说,宰牛者罚,那么发抖的牛都会从屠店里逃脱;得一命令说,杀狗者罚,那么守门的狗就会在尖刀下活命。围山打猎,干水捕鱼,尤其应当严加禁止。一旦权势已去,即使有善愿也无善力了!普劝当官仁人,速种善缘,乘机作福。迎合上天好生之德,体谅朝廷平易之心。一操政柄,就应当广积阴德,挽救生命。不要无所事事,蹉跎岁月。地位尊贵的,就要晓谕部属禁止屠宰;地位卑下的,就要宣传法令禁止屠杀。如果终身奉仁,一定会名扬万世,名挂仙曹。即使恩泽一时,也可为后代积福。否则,不就是身入宝山,空手而回吗?

注: ① 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
     ② 积财具德者之通称。如须达长者等。《法华玄赞》十曰:“心平性直,语实行敦。齿迈财盈,名为长者。”又,年长者之称。《孟子》曰:“徐行后长者。”又,显贵者之称。《史记》曰:“门外多长者车辙。”又,谨厚者之称。《汉书》曰:“宽大长者。”
     ③ 人参、茯苓等珍贵药材。
     ④ 《孟子》离娄:“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因此,只有仁德的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不仁德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恶行播散给群众。)

刻碑留世(出自《旧唐史》)

唐颜真卿,字清臣,精通书法,信奉三宝,曾经在湖州慧明禅师那里受戒。乾元三年(758),肃宗在全国设置放生池。在各地水陆交通要道,共设置八十一所。各地从颜公处请到御制碑文,刻碑留世,永垂不朽。颜公官至尚书右丞,封鲁郡公,成为一代名臣。
设立放生池,必须奉命刻碑。一切渔舟网簖①,都不能接近,这样才能保持长久。鲁公所请碑文,虽称御制,实际出自公手。自唐至今,已经千多年了,这中间所救无量物命,种无量阴功,都来自鲁公创始的力量啊!

注: ① 簖(duàn断),拦河插在水里的竹栅栏,用来阻挡鱼、虾、螃蟹等,以便捕捉。

鱼哭记感(见《广仁录》)

宋诸暨县令潘华,修普贤忏法,禁止捕鱼。后来奉诏补缺,梦见江河中几万鱼都哭泣说:“长者离开,我们就难以免除被烹杀的命运了!”哭声动天,潘华感到惊奇,写了一篇《梦鱼记》,嘱咐后来邑宰。
圣人的心难道不就是想要保全物命以尽天年吗?羊猪之类,势所难禁。可兽类中的牛、犬等类,水族中的虾、鳝、鳖、蛳等类,没有不可以禁止杀戮的。应当在几天前,先发布命令,凡违背禁杀命令,所卖之物,人人见而夺走,凭所夺之物,送官惩治。外面的过路人,也不允许买违禁之物。如有人买,也任凭路人夺去。一定要赏罚分明,善始善终。长此以往,那么捕杀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死后复生(出自《感应篇广疏》)

吴郡某司理①突然死去,一个晚上后又醒来了,急迫地呼喊家人,赶快请太守②及其部属来。太守一到,司理马上跪在地上,说:“我到阴司,乞求饶命,开始冥官不答应,后来说:‘你能够劝千人不吃牛肉吗?’限期三天。因此,今天侥幸再生,如果各位不为我遍劝百姓,我再也没命了!”大家假装答应,过了三天,司理真的又死了。郡守很震惊,召集部属共守此戒,又在交通要道、大庭广众中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共同签名戒食牛肉,获得数千人的签名簿,烧给阴司,过了一会,司理复生,说:“被鬼抓去,冥官发怒,正要责问,忽然黄衣人拿簿到,说是戒食牛肉人的姓名,冥官打开一看,非常高兴地说:‘不但再生,而且延寿七十二岁’”太守与群众都得无量福德,司理享寿百岁。
近来为官者,也有人发令禁止杀牛,但措施不得力,所以布告虽然张贴,牛肉依旧满街。屠牛为业,本想得利,没有利益,自然会放下屠刀。应当多派衙役③,轮流纠察。一旦捉拿,当即重罚卖主,赏赐衙役。务必使所赏之钱,高于屠户私下贿赂之钱。那么衙役都会乐于为官效力,不会受到他们的欺骗。否则,他们接受屠户的重贿,互相掩饰,为官者怎能知道呢?又怎么去发现呢?

注: ① 司理参军的简称。宋朝置于各州,掌管狱讼。
     ② 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行政的最高长官。南北朝时,设州渐多,郡的辖境日益减少,州郡区别不多。隋初废州存郡,州刺史即代郡守之任。隋炀帝及唐玄宗又改州为郡,郡置太守。此后,太守非正式官名,仅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专指知府。
     ③ 旧时衙门里的差役。

禁牛増寿(出自《戒牛汇编》)

嘉靖间,福建布政①胡铎(duó,夺),设宴招待嘉宾。在座尚书公林俊,忽然昏死熟睡,大家都喊不醒,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说:“真奇怪啊!我刚才被喊到阴间,冥官是我的祖辈林聪尚书。他说,今天的阎罗王就是宋朝的范文正公,我是他的部属,因为你从前做县令的时候,没有禁止宰牛,应当减寿一纪②,所以特意把你叫来。我辩解说,我担任某县令时,曾经发布了禁宰牛榜,案卷还在。林聪惊愕地说:‘难道检查失误吗?’赶紧命令再查。一会儿,县土神把我发布的禁榜呈复。林聪很高兴,仍旧代替我上报,还寿一纪,命令送我回归。”在座客人都为之震惊,一起发誓不再吃牛肉,林俊过了十二年后果然寿终正寝。
贫人盼望富裕,富人盼望富贵,贵人就盼望长寿啊!冥冥之中,因为杀牛一事,当官者为此增寿的,不知有多少?为此减寿的,也不知有多少?可惜阴阳隔绝,我们不能觉悟啊!

注: ① 明洪武九年(1376)改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以后,全国的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专设总督、巡抚等官,布政使权位渐轻。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
     ② 十二年为一纪。

补充:阴间冥官公正,一般不会出现差错。林公的故事,是属于特殊事件,但因此就教育了我们。我们在平时做了坏事,人们没有发觉,但阴间却已经登记,大限一到,自然不会放过。所以,蒙骗了世人,却无法蒙骗鬼神。所以,我们平时做事,千万应当谨慎,不要错了因果。 

劝在官府的人

有些官府的公差,看见人被捆绑,受鞭打,一点也不悲悯。把戒杀更看成是迂腐的事情。所以一到乡村,非常放肆,没有顾忌,见鸡抓鸡,见鸭抓鸭。甚至逼迫百姓卖儿卖女,满足自己吃喝玩乐。个人的欲望达到了,就又以此为傲自夸于同行。于是凶暴的风气一天比一天厉害。人们哪里知道天道公平,因果无爽①?作恶必有恶报。有的被乱棍打死,有的身陷囹圄,有的一代福已享尽,子孙变成乞丐,都是因为用心狠毒,以致于自食恶果。普劝官府善士,时时要行方便,看见受牵连有苦难诉的,就用好言好语安慰他,无辜受冤的,就在公庭上替他昭雪。至于口腹的欲望,永远没有穷尽,与其上犯天怒,不如惜福延年,繁荣后代。古人说,推人扶人,同样的动手,吃菜吃肉,同样的张口。明理之人,怎么不仔细想想呢?

注: ① 爽,差失。

结党营私(见《观感录》)

龙游邵秋芳在县府任职,崇祯甲申年(1644),县府禁止屠宰,乡间屠户害怕衙役巡查处罚,贿赂秋芳来牵制他们,屠户因此就为所欲为。乙酉(1645)四月二日,秋芳死了七天后苏醒过来,说他自己到了阴间,看见冥官审理宰牛的事情,有牛来咬。有个屠户叫作王十一,想要嫁祸于人,牛刀血盆,忽然出现在他眼前。秋芳争辩,想要脱罪。冥官说:“虽然不是你亲手杀牛,但是当时如果没有你,这些人一定畏罪,未必敢再杀牛。”清查生死簿,寿命未尽,就先遣回阳,死后再处分。
屠宰的事情,放开很容易,禁止很困难。一旦劝人放开,下辈子自己就披毛戴角变畜牲了!出入官府的人,一定要慎重啊!

补充:当今时代,要想禁止猪、羊、鸡等家畜的屠宰,已经不可能了。实际上,现在的农村养猪,农民自己一划算,并没有多少赚头,何必一定要走这条养猪的路呢?但是,由于惰性作怪,不想开辟其他财源,仍旧相沿成习,把自己引向死胡同。
虽然无法禁止屠宰家畜,但是,禁止宰牛,在当今还是有条件的。牛的灵性很高,虽然口里不说,心里却很明白。1980年,福建福安赛岐一牧童对一条公牛说:“你明天就要卖给屠户了。”牛当即流泪跪下。牧童告诉父母及当地干部群众,大家一齐来观看,牛就向大家跪求,人们动了恻隐之心,集资买送支提寺放生。牛进寺后,喜欢听经礼佛。一见善信来寺,就知叩谢。临终之时,预知时至,自己慢步至旷野卧倒,半日后往生,时1993年农历10月13日,就地掩埋。放生之牛,可以往生。那么,屠杀一条牛,就是屠杀一佛子。罪可大啊!据说,现在台湾有专门的放生牛场,我们也可以仿效啊!

劝养亲者(以下说在家不宜杀生)

儿辈赡养亲人,办法各有不同。下养为小孝,次养为中孝,上养为大孝,最上养为大孝之大孝。为什么呢?下养只知道满足吃喝,各种吃喝补品,不致于有所缺乏,这已经是世间难以做到了,叫作小孝。次养就能体谅亲人的心愿,父母所爱我也爱,父母所敬我也敬,使亲人心里安乐,这就叫作中孝。上养就能劝告亲人明了大道之理,善就赞成,过就规劝,使父母用高尚的道德滋润身心,这就是大孝。至于最上养就更上一层楼,常常想念父母的恩情,同于天地,父母的寿命,与日随减,应当用什么办法,可以报答亲恩,什么办法可以延长亲寿,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出离生死,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罪障消除,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进入圣人之流,最终成佛。譬如战火临头,保护亲人逃入山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水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旷野,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辗转不安,一定要把父母放到最安全的地方。这就是最上养,也叫作无上养,也叫作超出一切世间养。难道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吗?如果杀物养亲,使物类抱冤来世,父母偿债多生,不正是用腐肉救亲饥,用毒酒止亲渴吗?多么大逆不道啊!怎么可以说是孝呢?有人说:读书人功成名遂,光宗耀祖,可以叫作孝吗?我的回答是:功成名遂,当然不错。如果依靠它去做好事,当然可以为亲人增光;如果依靠它去做坏事,不反而侮辱亲人吗?樊哙①、严嵩②的父亲,是宰相亲啊。假使今天再来,人们一定会厌恶他痛恨他的。因此,就应当知道孝子尽孝,为亲人增光,莫如积德,功名是次要的啊!

注: ① 樊哙(?—前515)汉初将领。沛县(江苏省)人。少以屠狗为业。随刘邦起义,为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在项、刘的鸿门宴上,他保护了刘邦。汉初,随刘邦平定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妹,因得后信任。哙与吕后狼狈为奸,诛杀功臣,故落下百世骂名。
     ② 严嵩(1480-1567)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一字介溪。弘治进士。嘉靖二十一(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专国政二十年,官至太子太师。以子世蕃和赵文华等为爪牙,操纵国政,吞没军饷,战备废弛。东南倭寇和北方鞑靼(dádá)贵族侵扰,国势危机。文武官吏与他意见不合的,如主张收复河套的大臣夏言、将领曾铣(zēng xiǎn)、抗倭有功的总督张经、指斥他罪行的谏官杨继盛等,都遭杀害。晚年渐为世宗疏远。御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世蕃被杀,他也被革职,家产籍没,不久病死。

补充:这里所讲的赡养父母亲人,包括四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四个层次可以相继归纳为养身、养心、养道、养圣。下等养身,只能给父母提供吃穿,使父母在物质上没有缺乏。但已经是世人难以做到的了。中等养心,即讨得父母欢心,不违背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在精神上愉快。上等养道,使父母明了大道之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最上等是养圣,使父母滋养圣胎,走上解脱道路,最终成佛。这四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于下等来说,只要稍加注意还能做到。对于后者来说,要真正赡养好父母,就要能使父母从根本上得到解脱。

业钱养亲(见《好生录》)

嘉兴一个老妇的儿子,以捕蟹为业,常用草绳缚卖,卖后买回柴米供养母亲。有一天,老妇生病,把草绳吞进肚中,吞后,又一节一节抽出,出后再吞,吞后再抽,肠肺间的血秽,都从口里牵出来。她说,儿子用杀生的钱奉养我,所以得到这个报应。如果不这样做,更加痛苦。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几天后,老妇死去。
从前,世尊在王舍城中,看见捕在网里的一条大鱼,身上有很多头,每个头都长得不同。世尊看见后,进入慈心①三昧②,就喊此鱼,鱼即答应。世尊问道:“你的母亲在哪里?”鱼回答说:“母亲在厕所中作虫。”佛对各比丘说,这一条大鱼,在迦叶佛时,作三藏比丘,因为常常骂人,所以得多头报应,他的母亲这时受他供养,所以现在落在厕所中为虫。这样看来,用有罪的钱供养亲人,都不是孝子所应当做的,何况随从世俗偏见,杀生来供养呢?

注: ① 慈心,即慈无量心,四无量心之一。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着,或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因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此四心若依禅定而修,则生色界梵天,故又名四梵行。
     ② 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说定。正受所观之法,故说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说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说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说息虑凝心。《智度论》五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贪食业报(出自《观感录》)

常熟人顾顺之,住在无锡,一向吃素。康熙庚戌(1670)二月初一开始,昏睡七昼夜才苏醒。醒后说:“有个道人约我去听经。来到听经的地方,前法堂讲《金刚经》,后法堂讲《报恩经》。讲经完毕后说:‘吃素的人要坚心念佛,食肉的人要戒杀放生。这样做,一可超度自己的父母,二可消除自己的罪业。’一会儿,忽然看见母亲在血池中哭泣,螺蛳蚯蚓缠绕身体。道人说:‘你今生的母亲已经超度,这是你过去世的亲母。因为她贪食肥鸭,所以得到这个报应,必须念往生咒超度她。’于是就醒过来了。”
世俗尽孝,只有一世,佛门尽孝,广利多生,所以是最大的孝。

劝爱子者 

儿童杀生,由于父母兄弟不加以禁止,就习以为常。起初只是认为昆虫蝼蚁不足怜惜,接着就认为屠牛杀狗也不必阻拦。恻隐①之心已经丧失,今后就会道德败坏,声名扫地,甚至于断子绝孙,一族受难。因此,就应该知道,人还在很小的时候,学善就善,学恶就恶,不可一天失教啊!普劝天下做父母兄弟的人,不要认为物命微小而不救护,不要认为儿童还小就不加防范。要使后辈见闻都是善行。即使已经养成不仁的品质,也还要诱导教育,何况品质本来就很好的呢!否则的话,从小失教,长大后再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

注: ① 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不忍。

汤公回忆到阴间(出自《观感录》)

溧水汤聘,顺治甲午年(1654)乡试①,走出考场后发病,到十月六日夜半时分,全身僵冷,一生所做的事情,都出现在眼前。看到自己在儿童的时候,把一只鸡隐藏在沟中,作为戏耍,被黄鼠伤害。又杀死一窝蝙蝠。有一个仆人贪睡,点燃油纸烧伤了他的手。一会儿,看见蝙蝠等,都来讨命。心里很恐怖。其他善事,也一丝一毫记得很清楚。忽然想起《心经》中“无挂碍故,无有恐怖”②的句子,感到心情渐渐平静。看见观音大士,杨枝一洒,就苏醒过来了。到辛丑年(1661),考取进士。
汤公藏鸡杀蝠,只不过是儿童时的事罢了!但刚到阴间,都来索命。于是可以知道,孩童时的杀业也不可宽恕!何况儿童所害,难道就仅仅一鸡一蝠吗?爱子之人,赶紧警觉加以预防。

注: ① 明清两代在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考、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因为乡试本称为解试,故名。宋以前称为解头,宋元以后又作为读书应举者的通称。
     ② 《心经》中说:“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补充:开发了最高智慧,就知道罪性本空。既然本来就空,心中就没有什么挂碍了,一切颠倒梦想都会远离。这是就最高境界来说的。明了因果本是空,未了先要还宿债。

掏鸟巢两脚烧枯
冀州有一个小孩,经常去掏鸟蛋吃。有一天,来了一个人,说“有个地方有鸟蛋,可跟我一起去取。”于是,带他到了桑田中。忽然见到路边有一座城,繁华热闹,小孩感到奇怪,问:“这座城什么时候建在这里的?”同行的人要他不说话,牵他进了城。进城后,城门忽然关闭,只见满城都是烧红的铁和火焰,烫得脚痛不可忍。小孩大声呼叫,奔向城门,但四面八方的城门都已紧闭。这时,有一个采桑叶的人,看见小孩在田里号叫哭泣奔跑,以为他发了疯,就回去通知孩子的父亲。他父亲来了,叫他的名字,小孩应声倒地,城与火都不见了。父亲见他两个膝头以下已经烧焦。小孩将经过讲了出来,父亲抱他回家,请医生治疗,但两膝以下只剩下了骨头。
地狱本是自心所造,自心所显现的。福力深厚的人,地狱就成天堂;罪业深重的人,天堂变为地狱。就好像害疟疾的人,一时冷得全身发抖,咬牙切齿,好像卧在冰天雪地之中;一时又汗流如雨,热不可耐,好像坐在火炉之中。而没有害病的人并不感到奇寒酷热。这就说明一切唯心所造。小孩听到有人说有鸟蛋,这是自心的无明①所显现的声音;桑田边出现的城镇,是自心所现的冤业城;满城是火,这是自心所现的烦恼火;城门紧闭不能出来,这是自心所现的牢狱门。因此说,地狱不远,就在目前,随人的业报②而显现。

注: ① 无明,就是说愚痴昏暗之心无法明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的别名。一切众生都因无明而轮回六道。《本业经》上说:“无明就是不明了一切法。”《大乘义章》二说:“于法不了为无明。”《大乘义章》四说:“无明就是愚痴昏暗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唯识论》六说:“云何为痴?于诸事理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② 一切众生所造善恶业因的苦乐果报。又是说业因与果报。造善因得善报,造恶因得恶报。《宝积经》九十六说:“阎罗常常告诉那些罪人,你们的罪一丝一毫都不是我捏造的,你们自己造罪,今天得业报,自作自受,无人替代。”《南本涅槃经》六说:“那些薄福人受业报故。”《法华经●序品》说:“善恶业缘,受报好丑。”《宗镜录》二十六说:“命是一期之业报。”

劝妇女
女子以酒食为礼仪,所以屠割烹煮,往往习以为常。如果不是前世善业深厚,就难以毅然信从戒杀。既然主管一家饮食等事,那么一家的生杀大权,大部分就操在妇女手里。爱惜生命的人,难道可以不用慈悲的道理去教导她们,培养她们的美德吗?

补充:《诗经》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淑女应当彬彬有礼,善良慈悲,特别是不敢杀生。如果一个女子,手拿屠刀,于所杀生命毫无怜悯之心,那么她就失去一个女人应有的本性。过去,女人虽然在家杀鸡杀鱼,但我们还很少看见女人作屠夫的。现在,女人作屠夫,也大有人在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温柔贤淑的性格,恐怕也是男人所忌。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去找一个凶神恶煞的妻子。人人喜欢淑女,而要作一个淑女,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做起。所以,我认为女人是特别要戒杀的。
从佛法来说,已经身为女子,就要知道这是报应的结果。虽然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女人一样可以成佛,但在时间上终究有距离。所以,今世为女人,就应当处处为善,早日女转男身,解脱六道轮回。不过,我在这里,还要树立女人们的信心。女人在末法时代,慈悲心反而超过男人,解脱的希望比男人更大,信仰三宝,反而比男人更多。这是佛陀的预计,并不是我的捏造。现在,我们已经是末法时期,所有的妇女应当振奋起来,树立解脱的信心,早日找到解脱的道路。

写经摆脱死后痛苦(出自《法苑珠林》)

唐龙朔元年(661),洛州的伍五娘,死了一个多月时间,托梦给她的弟妹说:“我幼年时患疮,杀了一只螃蟹涂在上面。病虽然好了,但我已经堕落到刀林地狱。现在有七刀刺在身上,痛不可忍,希望你做佛事救我。”弟妹就把她生前的衣服布施给净土寺,宝献法师为她书写《金刚经》七卷,写完后,又梦见她致谢说:“今天七刀都已拔除,蒙福托生了!”
有补于病,都不能杀生,何况无故杀生啊!

补充:现在有专杀蚂蚁作药的事件发生,还有其他杀生作药的事,这都有违上天好生之德。虽然救死扶伤乃大功德事,但以彼之命治彼之病,必得因果报应。何况那些药商的目的只是为了牟利,并无救死扶伤之意,其所酿果报痛苦就会更大了。

蝇蚁索命(出自《观感录》)

明末,无锡余氏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持斋奉佛。但他平生最讨厌苍蝇蚂蚁,一见就杀。七十二岁时,病得很厉害,大喊有无数蚂蚁爬入口中,又喊有千万苍蝇都来索命。一会儿,他看见引魂童子来,就死了。
从余氏平时喜欢杀蝇蚁以及临终恶报的现象来看,那么他一生所谓持斋奉佛,一定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否则的话,如来有无量威力,至心念佛一声犹能免除宿世重罪,哪有一生修持,反而不能免除现在之业啊!并且哪有真心奉佛,反而还要杀死蝇蚁啊!

劝不要养猫
人造恶业,就像繁殖葛藤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例如,以养猫来论,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所造恶业只不过是捕鼠杀生罢了。如果以明眼人来看,就能知道会滋生无量恶业啊!今试略说一二。因为老鼠本来无意害人,但我们忽起恶意要杀它,这就是“无缘杀”。我们自己无法杀它就利用猫来杀,这就是“教他杀”。看见捕鼠心里高兴,这就是“随喜杀”。看见捕鼠口里称赞,这就是“赞叹杀”。驱使猫到有老鼠的地方,这就是“方便杀”。想要猫天天捕鼠,这就是“誓愿杀”。本想养猫用它来吃尽自家老鼠,而猫正想吃尽自家老鼠,这就是“正杀”,也是“通心杀”。本想养猫用它吃尽自家老鼠,但猫反去吃邻家老鼠,这就是“盗杀”,也是“隔心杀”。养猫只是为了杀鼠,但又烹鱼给它吃,这就是“增益杀”。使亲邻仿效,后辈仿效,这就是“辗转无尽杀”。如此无量恶业,都从养猫那最初的一念引发开来,怎么能够不警戒呢!

老鼠报恩(出自《古史谈苑》)

李昭暇参加会试,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感觉不太好,就丢弃到一边,马上被一只大老鼠衔到枕边,丢了三次,老鼠也衔了三次。主考官很惊异就取录了他。发榜后问其原故,李回答说:“我家已三代不养猫了。”
家中多养一物,就多造一种罪业。《菩萨戒经》说:“如果佛弟子长时养猫狸①猪狗,就犯轻垢罪②。”《优婆塞戒经》说:“养猫狸获罪,养猪羊等获罪,养蚕获罪。”经典记载很多,可惜世人无缘看见。爱惜物命的人,种花养鱼之类,都不可率性去做,因为会引来很多杀生的牵累。请仔细思考,不要认为是迂言。

注: ① 狸(lí离),即狸猫,又叫狸子,俗称野猫。像家猫,浅棕色,有褐斑。吃鸟和小兽,常盗食家禽。
     ② 比重减轻一等,玷污净行之垢恶也。

劝生日祝酒(以下说吉庆不宜杀生)

生日祝酒,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应当想想,今天儿孙满堂,举杯祝寿的时候,正是从前父母悲伤、辛劳生我的日子。今人一遇寿诞,放肆杀生,广宴宾朋,无量亲恩,一点也不想报答,太奇怪了啊!呜呼!人子一生费父母无量精神,增父母无量烦恼,到白发苍苍,还要以杀业拖累亲人,怎能安心?在历史上,唐太宗位居万乘之尊,尚且生日不敢为乐,何况其他人呢?敬告仁人孝子,每逢生日,应当反省自己:今天不能寻欢作乐啊!当年父母,为了我这个身体,生死置之度外,正在这一天。今天不能寻欢作乐啊!当年过此日后,慈母夜夜朝朝,抱我乳我,推燥就湿,数年不能安眠。今天不能寻欢作乐啊!我现在儿孙满堂,安享富贵,不知父母托生何道,此时苦乐如何。应当多做善事,以资冥福,怎么还能忍心在母难之期,饮酒高歌呢?

送经答谢(昆邑共传)

昆山徐母许太夫人是翰林公锡余之母。持斋好善,礼诵不停。崇祯丁丑(1637)冬是她的六十大寿。这一天,她只是修福斋僧,将亲友寿礼,刻《法华经》一部,回礼仍用素菜,把所刻的经,每人各赠一部。听到此事的人无不羡慕,夫人以后身体康强长寿,子孙发达。
他人做寿时,用酒肉腥膻应酬客人,反招短寿之因。徐母用法味酬恩,就种下了长生之果。谁得谁失,何去何从,请平静心态,仔细思考。

福事酬宾(思仁目击)

昆山张冰庵,讳①立廉,崇祯丙子年(1636)乡试考取。他家代代修德,虔奉三宝。张公尤其精通教乘,雅志禅宗。康熙己未(1679)秋是张公六十大寿,送礼的人接踵而至。张公就将礼金汇集起来印刷《普门品》、《大悲咒》数种经书。他的回礼也一如许太夫人盛举。片鳞只凫都没有伤害。
亲友贺寿,世人都认为是喜祥之举,实际上完全不对。人若修善,自然享受长寿。何必大张旗鼓,人人称贺。唐虞以前,寿命都有百多岁,却无庆贺之名。此后福德渐薄,寿命渐短,所以受贺渐开。呜呼!这正是三灾②将至、人寿短促的预兆,不可不知。先生所作所为,真是与平常人大不相同啊!

注: ① 讳(huì诲),生称名,死称讳。
     ② 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有大小的分别,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水火风三灾,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每一小劫中的饥馑、疾疫、刀兵三灾。

布施寿礼(恩仁目击)

武林袁午葵,讳滋,寄居昆地,好善不倦。康熙己卯(1699)孟夏,正值五旬之诞,与他有交往的社会士绅,聚集寿礼来祝贺。袁公无法拒绝,就汇集大家到景德寺,把所有寿礼全部布施救济贫人以及孤寡残疾者,并且自己再拿出几金,贮存到同善会中,以作答谢。
果子成熟的时候,落地已经指日可待;树木长大的时候,砍伐已经就在近期。因此,聪明的人过了中年后,就应当把家室作旅舍想,把眷属作同伴想,把光阴作少水鱼想。如果等到眼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之后,还要放肆杀生,迷而不悟,那么此人也太愚蠢了。

劝节日杀生的人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物遇之而心伤。为什么呢?人在此时,欢呼畅饮;物在此时,魂飞魄散。人在此时,骨肉团圆;物在此时,母离子散。人在此时,穿新衣,贺新禧,山珍海味,杯盘狼藉;物在此时,血淋漓,肠寸断,肝脑涂地,惨不忍睹。因此,节日杀生,是第一等残忍的事情。试于操刀的瞬间,蓦地回光返照,虽然佳肴在前,也必定黯然神伤了。《梵网经》有良辰吉日不敬戒,就是说的这样的事啊!

鹅死救赵(见《戒杀现报》)

明末杭州府庠赵某,仁慈不杀。要过年了,有人送来一只鹅,家人想要杀烹,赵极力阻止。除夕又请杀烹,赵又阻止。拖延到端阳节,家人又请杀烹,赵发怒,又被阻止。本月十七日,赵患病。到六月初一,病势危急。看见青衣鬼把他带到阴间衙门,有三人投诉,判官一一接览,又见某某,并杨氏老妇,也被抓来了。正要审讯赵某时,忽见一鹅,站起来说人话,对赵说:“你快走,我代替你了!”赵从原路回来,看见自己的尸体放在棺材上,以魂合体就苏醒了,而鹅在当天,已经自己扑杀在笼内,所见三人都在同日死亡。
生死之事,父子不能相代。赵虽然对鹅有恩,但鹅又怎能代赵而死呢?法性圆明,众生同体,互融互摄。精诚所至,怎能没有感应?鹅能救赵,不能说没有道理啊!

劝生子杀生的人
富家生一子,珍爱如宝玉;物类若繁衍,便作菜中肉。清夜一提醒,此心何太毒?愿将《地藏经》,与君三复读。经上说:“阎浮提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杀生,宴请亲朋。否则,就会使儿子和母亲都不得安乐。”由此看来,想要求得儿孙长命富贵,万万不能杀生啊!世人每遇生子,就有一种鄙夫,争着来讨喜酒。口中虽称祝贺,心内实为酒肉。愚痴的人不知不觉被他动摇,小则烹鸡烤凫,大则杀猪杀羊,致使来世今生,怨怨相报,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

烹羊速报(出自《法苑珠林》)

唐显庆中,长安某氏,生儿满月,大宴亲朋。想要杀一头羊,羊多次向屠夫跪拜,屠夫不予理睬,竟然杀死。一会儿,羊放入锅中烹煮,产妇抱子观看,锅忽自破,沸汤冲入猛火,直射母子头面,顷刻都被烧死。
佛陀在世时,一个鬼王有五百儿子,最小的叫作嫔伽罗。鬼母凶暴,吃别人的儿女。世尊把她的小儿子藏到钵内,鬼母飞行天下七天找不到,向佛陀询问。佛说:“你有五百儿子,仅仅失去其中一个,为什么就会愁苦忧虑呢?世人生子,难道就不爱惜吗?你为什么要吃他们呢?”鬼母回答说:“我今天如果能够找到嫔伽罗,从此以后就不再杀世人之子。”佛告诉她儿子就在钵内,鬼母同五百儿子取钵,用尽神力不能动一丝毫,就又来恳求世尊。佛说:“你如果肯受三皈五戒,我就归还你的儿子。”鬼母就在佛前受持三皈五戒。佛说:“好好守戒!你是迦叶佛时羯肌王的女儿,因为不持戒,所以得到今天的鬼道报应。”(详载《杂宝藏经》)噫!天下像鬼母这样的人难道还少吗?

劝祭祀杀生的人(以下说祭祀不宜杀生)

祭祀祖先,不过尽报本的想法罢了。至于祖宗是否来了,并未可知。为什么呢?祖宗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乐;造三途之业,必在三途受苦。总的来说,享乐的少,受苦的多。因此,孝子慈孙每遇节日忌日,只能虔诚斋戒念佛诵经,回向西方清净佛土,使祖先摆脱轮回痛苦。这才是真实报恩。至于杀生祭祀,只不过增加死者的业障罢了,明眼人看到这样的事,不胜悲悯。

补充:杀生祭拜,经久不衰。众生六道轮回,若以福德生于天道,正在享受天福,人间祭祀的酒肉,天人感到污浊难闻,怎么还会来享用呢?若是生于恶道,虽是饿鬼,也无福享受。不管享用与否,只要杀生就会减损祖先的福德,增加他们的罪业。今人更是愚蠢,以为杀生祭拜是佛教所流传。农村中除杀生祭祖以外,还有杀生供养菩萨。有些人也懂得佛教戒杀,但他借言佛菩萨有大神力,有起死回生之术,我们杀生不会有罪,佛菩萨已经担当起来了。甚至有人说,我不杀它,别人同样杀它。我杀它,正是为了他早日解脱。这都是一些糊涂想法。

杀生拖累死人(出自《竹窗随笔》)

钱塘金某,吃斋戒杀,非常虔诚,死后魂识附在一个小孩身上说:“我因为善业不深,没有往生净土,但现在阴间,也已经很快乐了,来去都很自由。”有一天呵斥他的妻子说:“为什么在我坟墓前杀鸡作食,今天已有人监视我,不像从前那么自由了!”媳妇怀孕,去问他,他说:“生第一个男孩没有问题,但以后生第二个男孩时,母子都会死。”大家感到惊奇,就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了。
祭祀不用素菜,但最低要做到三净肉(不听见杀的,不看见杀的,不为己而杀的)。世上有些科名得志的人,杀猪杀羊祭祀祖宗,洋洋得意,以为如此就是光宗耀祖。旁观者也纷纷注视,啧啧称赞,非常羡慕。请问,祖先此时果然能够享用一块肉吗?结果只是杀害物命,招致父母堕落。死者有知,必定捶胸痛恨于九泉了!反而不如贫寒人家用蔬果祭祀以表达诚意啊!

补充: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处正是此意。本为好事,实际上变成了坏事,本是坏事,实际上变成了好事。人生得意,虽是好事,但杀生祭祀,大吃大喝,奢侈挥霍,好事就变成了坏事。贫寒人家,粗茶淡饭,安分守己,虽无得意之事,却会一生平安,善始善终。

劝祷祀神祗的人
世俗认造罪为烧香,以逆天为修福的事,莫如祷神还愿。祷神中,最可恨的,莫如代人保福。因为寿夭生死,都来自宿世之因,业果已定,不可再逃。譬如官吏奉旨抓人,难道因口腹之故,代犯人击鼓上闻,挽回圣旨吗?所以厅堂中祭神,室内人已气绝,到处都有。沿习成风,都是口腹小人引起的啊!小人见人有病,就收钱杀物,讨好邪神。主人愚痴,不知得病的人已经酿下祸患,反以为积下功德。这样的人不也太可怜了吗!普劝世人,凡遇到有病的人,应当劝他作善消灾,诵经礼忏。如病势危剧,一定要劝他专心念佛,发愿往生。这才有无边功德啊!千万不要听信巫卜妄言,使病人以苦入苦。

补充:有了病,杀生祷神,是世俗迷信。如此,反不如打针吃药。若有善根,念佛忏悔,也是治病之法。但必须有信心。若无信心,只能泛泛种些善因,难以愈病。同时,有病之际,忏悔过去所做之恶,做些好事,于病必有补益。这些好办法不去做,反而浪费财力,祈神求福,不也是太愚蠢了吗?

祭天遇佛(载《法句经》)

佛世有一国王,名叫和墨,奉事外道,举国信邪,杀生祭祀。母亲患病,经久不愈。国王就召见婆罗门询问得病原故,回答说:“星宿倒错,阴阳不调,所以患病。”国王说:“有什么办法,能使病痊愈呢?”回答说:“要准备牛马猪羊百头,杀以祭天,然后就能痊愈。”国王就如数牵到祭坛。佛怀大慈悲心,怜悯国王愚迷,前往国王住所。国王遥见佛来,为佛作礼,对佛说:“我母亲患病很久了,今天想要祭天,为母请命。”佛说:“要得谷食,就要种田;要得大富,就要布施;要得长寿,就要大慈;要得智慧,就要勤学好问。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杀生求生,祭祀淫乱,以邪为正,离生道远。”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国王听法睹光,惭愧悔过,就不再祭天。母亲听法后,精神愉悦,病患消除。国王从此以后,敬信三宝,爱民如子,常行十善,五谷丰登。
生天宫的人,都有清净色身,光明耀目,没有脓痰涕唾、大便小便。所食甘露,自然化成。下看阎浮世界,荆榛遍地,腥膻恶臭,不想闻见。希望天人乘云来享人间肉食,怎么可能呢?鸡虽然爱吃蜈蚣,难道它可以衔起来塞进人口吗?如果说天人只吸气味,则普天之下,到处肉气薰蒸,时刻不断,天人也已经吸取很久了。如果说只有特意为天而杀的天人才能享用,那么和墨国王,祭祀仅有一天,过此以后,天人就天天饿肚子吗?“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书》言可考。“东邻杀牛,不如礿祭。”《易》有明文。只可惜读书的人不善于体会罢了。

注: ① 出自《尚书》“君陈”一章。周公死后,周成王发布策令,命令君陈继承周公职务,勉励君陈继续执行周公制订的治殷常法,施行德政。他说:“我曾听说:‘最好的政治,馨香远闻,能感动神明。黍稷的香气不是远闻的馨香,只有明德才是远闻的馨香。你要效法周公这一原则,每天孜孜不倦地努力,不要安逸享乐。”(“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② 出自《易经》第六十三卦●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yuè)祭,实受其福。”意思是:“东方邻国殷商杀牛来祭神,不如西方邻国周王用饭菜的薄礼来祭神,实在得到神的赐福。”

祭树变羊(载《杂宝藏经》)

佛陀在世时,有一个老人,家庭很富裕,忽然想吃肉食,就指着田头树对儿子们说:“我家薄有产业,都是由此树神赐福所致,可在羊群中,杀一头来祭祀他。”儿子们听从他的话,马上就杀了一头羊,在树下祈祷,又在树下,建立神祠。以后,父亲死了,就投生在自己家的羊群之中。遇到儿子们想要祭祀树神的日子,把他抓来准备要杀,羊忽然自吐人言:“此树无神,我过去因为想吃肉,才叫你们祭祀,没有想到我比你们先行偿债。”当时有一位罗汉来化缘,用他的神通力量,使儿子们都看见了自己的父亲。儿子们即毁此树,悔过修福,不再杀生。(在七卷)
《增一阿含经》说,有五种布施,不能得到福报。第一,以刀施人;第二,以毒施人;第三,以野牛施人;第四,以淫女施人;第五,建造淫祠(在二十八卷)。世上有那么一些无知之辈,遇上三宝福田,不肯布施,对于鬼神庙宇,反而就欣然建造,实在是因为慧眼未开罢了!一祠已经建成,就在栋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建。”此人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经施财作福。可悲啊!他哪里会去想一想,从此以后,大则猪羊鹿兔,小则鸡鸭鱼虾,哀鸣于白刃之下,跳跃在沸汤之中,不知几千万万啊!造如此无量杀业,正是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了。孔子说,不应当祭祀却去祭祀①,名叫淫祀,淫祀无福。伟大啊!孔圣人的话,就像佛陀亲口所说啊!

注: ① 《论语》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不是应当祭祀的却去祭祀,这是谄媚。看到合乎正义的事情而不做,这是没有勇气。”

东岳①受戒(出自《传灯录》)

唐元珪禅师,俗姓李,伊阙人。永淳二年(683),受具戒,后拜见安国师,得真宗心印。选择到泰山庞坞居住。一天,有异人来访,戴着高高的帽子,车马随从,不同凡响,问:“禅师认识我吗?”禅师说:“众生平等,我对一切众生都平等看待。”神说:“我是岳帝,可以主宰人的生死,怎能与平常人看待呢?”禅师说:“我本不生,你怎能使我死呢?我身如虚空,你怎能坏空呢?”神即叩头说:“我的聪明正直,胜过其他神明,愿大师授我正戒,使我摆脱轮回。”禅师于是正襟危坐,神态庄严地说:“受你五戒,你能不淫吗?”神说:“我已经娶妻。”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没有邪淫罢了。”神叩首说:“能。”又问:“你能不盗吗?”神说:“我并无缺乏,怎么会偷盗?”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不因接受祭祀而使坏人得福,不因没有祀奉就使好人得祸。”神叩头说:“能。”又问:“你能不杀吗?”神说:“我操生死之权,怎能不杀?”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无滥杀误杀疑杀混杀罢了。”神叩头说:“能。”又问:“你能不妄语吗?”神说:“正直之神,怎能妄语?”禅师说:“不是说这个,是说你的言语前后都能与天心相合罢了。”神叩头说:“能。”又问:“汝能不酗酒吗?”神叩头说:“能。”禅师说:“如上五戒,是佛戒之本。”禅师开示了很长时间,神说:“我受师教,当报师恩,敬请大师命我作世间事,现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都生信念。”禅师推辞,岳帝坚决请求。禅师就说:“东岩寺周围,空旷无树,你能把北山的树移到东岭吗?”神说:“知道了!只是晚上必有喧动,请大师不要惊骇。”就作礼辞去,禅师送出,向外一看,只见仪式威严如帝王,一路云霞瑞霭,环佩幢幡,向空中隐没。这一天晚上,果然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第二天早晨一看,北岩的松柏已经全部移到东岭,密密麻麻一大片,就好像种植的一样。开元四年丙辰,嘱咐门人说:“我生前住过东岭之寺,死后可在此建塔。”说完,安然化去。
水陆神祇,宿世也曾修福,只因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一受福报,便又昏迷,不再记得前因。世上有些持戒的僧人,转世后地位显赫,大权在握,就饮酒食肉,毁谤三宝,都是因为他们前世修行时只修福却不修慧的原故。从前世尊未成道时,在菩提树下端坐,魔王波旬,害怕他成道,带领八十亿部下想去害佛,对佛说:“悉达太子,你赶快起身离开,若不走的话,我就要抓起你的脚,把你抛到海外去。”佛告波旬:“我看世间一切众生,没有谁能把我抛到海外。你在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布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第六欲天,作大魔王。而我无量劫以来,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你怎能害我?”波旬对太子说:“你所说的话,有什么证据吗?”佛指着地说:“此地为我作证!”话一说完,大地震动,无量地神,从地涌出,胡跪合掌,对佛说:“世尊!我为作证,如佛所说,真实不虚。”(详载《杂宝藏经》)因此,应当知道福和慧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东岳圣帝,可以说不昧正因了!所以他有垂训说:不因祭祀而降福,不因不祀而降祸。这明明是岳帝受戒后说的话,世俗不察觉,滥杀物命,太使人悲痛啊!

注: ① 泰山之神。

关公护法(见《道书关帝经注》)

关公讳羽,字云长,后汉人。死后奉玉帝之命,掌管文昌府,主管人间功名、禄位等事,以及人间善恶簿籍,历代都有封号。归依佛门,发度人愿。明初,曾降笔到一显宦家,劝人修善,说:“我已归依观音大士,与韦驮尊天,同护正法,祭祀我的人不要再用荤酒。”因此,远近流传,寺庙中都塑尊像,显应事迹很多。
我阅读道家书籍,看见有《文昌忏》三卷,是帝君降笔。语言纯用佛书,虽不及《梁皇宝忏》①圆融广大,但他归信三宝,却不逊于关公。因而感叹,二帝现在掌管文昌府,一切人间功名、禄位都由二帝取舍定决。他们出天门,入地府,威权如此显赫,尚且倾心皈依,那么佛法的广大,不待分辩就可知道了!孟子认为伯夷太公是天下人的父亲,说天下人的父亲都归依了文王,他们的儿子还能跑到哪里去呢?②我认为关公、文昌二帝也是这样。

注: ① 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② 《孟子》离娄:“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意思是“伯夷太公二位老人是天下最有名望的老人,他们归依了文王,就代表天下的父亲都归依了文王。天下的父亲都归依了文王,他们的儿子还能跑到哪里去呢?”

劝占卜的人
刀棍杀生,显而易见;言语杀生,隐而难知。例如占卜问病,一定会说得罪某神,就使愚人误信。烤鱼鳖,杀鸡鹅,无所不为。因此被杀物命,生生与患病者为仇,并且生生与占卜病者为仇。如此看来,卜筮者一句话的危害,难道还不大吗?普劝占卜的人,凡遇问病,一定要告诉他行善修福,念佛持斋,即使确实是鬼神作难,祈祷祭祀势所难免,也要劝他以素代腥,不要杀生。

补充:今天以占卜为生的人渐渐减少,但算命的人依旧不少。佛教认为,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病痛祸福,都是自作自受。不去为善,求神祭祀,徒劳无益。为此杀生,更造下新的罪业。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此,对于那些迷信算命占卜的人,必须告诉他因果报应的道理,从根本上斩断业报。那些算命占卜的人,也要宣传因果报应的道理,才是真正地治病救人。

师巫偿报(出自《广仁录》)

江陵吕师巫,用巫术决断事情一定会要求杀生。后来到病家,正要判断,忽然倒地而死,两天后苏醒。问他,他说:“看见一个丈多高的恶鬼,抓到阎王那里,阎王因为我妄言祸福,广害生灵,大加责骂。又看见鬼囚数百,边哭边骂我说:‘误听你说的话,使我受罪。’都用枷锁撞我。又看见无数禽兽,都咆哮怒目,争来攫掠。这时阎王就要赶我进入地狱,一个穿绿衣的鬼说:‘他阳寿未尽,暂时放了他,回来再行追究。’因此就苏醒了。你家病人,名已上牌,寿限已到,不能好起来了。”不几天,病人果然死了。巫从此改业,并书写宣传,劝告世人引以为戒。
城隍社令,江河土神,人都错称为菩萨,甚至杀生设祭,也叫作献佛。噫!这些微小鬼神,滥加以佛菩萨之号,则朽木也可指为旃檀。一些历史著作中,也都称西域有神,他的名字叫佛,如此则佛反降为神了!正眼未开,到了如此地步。

补充:神佛不分,是世俗通病。佛菩萨在中国都成了神的代名词,而其本义反而渐渐消失。那么视信佛为世俗迷信,也在所难免了。“佛”乃“觉悟”之意,使人从不觉到觉悟,所以佛教应当就是佛陀的教育,并无宗教上的崇拜之意。“菩萨”是自觉觉人,舍己为人,应当是有高度思想觉悟的人,凡达到这个条件的人,即可称为菩萨。所以佛教是智信,并非迷信。信佛是对宇宙人生真理的追求,是一件极其崇高伟大的事,并无一点迷信含义。

劝宴客者(以下说酒宴不宜杀生)

世人都厌恶吃亏,但人人却做吃亏的事;世人都害怕堕落,但处处却种堕落的因。为人之子,对于自己父母无故所骂的话:“你是猪狗,你是畜牲。”一定会变色不乐,恨父母侮辱自己了。连猪狗异类的名字都生怕落到自己身上,那么成为猪狗异类的事实则就是最恐惧的事了。单单到宴客时就杀鳖烹鱼,屠鸡杀凫,使自己堕落三途苦报而不觉悟,难道不是只厌恶虚名,不害怕事实吗?《楞严经》说:“因为人吃羊,人死后就变为羊,羊死后就变为人,这样生生世世,互相吞杀。吃其他的众生,也是这样。恶业永远延续,再也没有了期。”佛不说假话,怎能不相信呢?因此,就应当知道,杀鸡的人,得作鸡的报应;杀狗的人,得变狗的报应。理所当然。可悲啊!以前连父母骂我是畜牲都不接受,今天终入他人口腹而成为事实;以前连父母骂我是畜牲都不接受,今天因贪一时欢笑,逞口腹之快而成为事实。这也不是太愚蠢了吗!

补充:世俗过年过节,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之上,只要自己仔细一想,于心何忍?假如彼此互换,那么自己又将作何感想呢?虽然今天操刀之权在自己手里,但将来操刀之权就在被杀者手里。看看此时被杀者的痛苦,就要想想将来自己被杀的痛苦。如果因为一时口腹,因为一时欢笑,就使自己酿下无穷痛苦之因,这不是太愚蠢了吗?所以能够推辞的酒宴就一定要推辞,不能够推辞的酒宴,也一定提醒、劝告不要杀生。能够不办的酒宴,就一定不办。

夫杀羊妻(见《广仁录》)

刘道原作蓬溪令,解除官职后,在秦氏家住了一宿,梦见一个妇女哭诉道:“我是秦的妻子,曾经因为打杀一妾,冥官罚我作羊。现在栏里,明天就要被杀给您吃。我自己死不足惜,只因肚子里有小羊了。如果因为我而死,那么我的罪就更加重了!”刘到第二天早晨把此事告诉秦家,但羊已宰杀了。全家非常悲痛,把小羊放进母腹中,一起埋到土里。
古代舍卫国,有一个满腹邪见的老人,名叫都提。一天,都提偶然外出,世尊到了他家,看见一头白狗,在床上偷吃盘中之食。狗见佛来,下床便吠,佛说:“你在前世,悭吝小气,不肯布施,因此堕落变狗。”狗听后发怒,躺在地上不食。都提回家见状,也很生气。前往佛陀住所,佛说:“狗是你的父亲,你若不信,回家问狗,狗会指示你家埋有宝藏的地方。”都提惭愧恐惧,回家问狗,狗就跑到床下,用口啃开土,大获宝物。都提于是相信佛言,皈依三宝。(详载《阿含经》)。所以佛说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很多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和六亲眷属。人生一世,即有一世父母。六亲无始以来到今天,托生之数,满一恒河沙,则有一恒河沙的父母六亲;满百千恒河沙,则有百千恒河沙的父母六亲。难道可以随意杀害吗?即如秦氏之羊,当被杀时,全家都以为是羊罢了!丈夫不知因为杀妻而招待客人,儿子不知因为杀母而娱乐客人,奴婢不知杀主母而送往砧板热锅。等到四体瓜分,身首异处,才知道辗转于砧板热锅之上的,就是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啊!哀号于刀刃之间的,就是曾经养我育我的母亲啊!口不能言,含怨就死的人,就是曾经辛苦一生,勤俭持家的主母啊!粉身碎骨,不可再生。假使秦氏一家戒杀,丈夫就能挽救自己的妻子,儿子就能挽救自己的母亲,奴婢就能挽救自己的主母了。只为款待普通朋友,就杀害了自己的至亲骨肉。那些宴客杀生的人,还能不以此为鉴吗?

多杀变猪
正德中,南京孝廉某某,家巨富,多杀生,常用三四头猪宴客。一天晚上,梦见城隍神说:“你杀生太多,将会变猪。”某不以为然,过了半年,暴死。装殓后,听到棺中有声,启开一看,某已化为猪了。
世间杀生,大约为宴客居多。为什么不去想想:好朋好友,当他喝我的吃我的之时,就会称兄道弟,视为莫逆之交。等到以后相遇时,只不过说一声谢谢罢了。患难与共的,千中难得一二。而杀生所造三途之苦,已冥冥注定。谁见到阎罗殿上,可引某客来宽恕某人的罪过吗?例如孝廉宴客,他难道不自夸豪侠多情?等到尸化为猪,丑声外传,此时还有什么兴致呢?

黑气示灾(朋友面述)

玉峰许某,家富好客,饮食务求精美,杀生无数。顺治乙酉(1645),厨下忽然冒出一股如车轮形状的黑气,绕庭一周而消失。没有多久,北兵攻陷城市,家中四十口尽毙。
富家主妇主持饮食之事,是最大的怨业集中之处。才一丈左右的地方,但众生哀号望救在这里,母离子散在这里,剖腹抽肠、挖心拔肺在这里。长此下去,就会看见怨气充塞,怒鬼悲啼,愁声彻夜。有的现形为无头,有的现形为血身,有的现形为闭目突目,有的现形为摇头鼓翅,有的作咯咯喷血之声,有的作啾啾忍痛之声,有的作唧唧受苦之声,莫不切齿捶胸,磨牙甩尾,都想寻找怨家报仇才甘心。因此,天地神灵,往来神鬼,把这些杀生者记载在恶簿,生遭九横①,死堕三途,谁也不能挽救。如此看来,主持饮食之事难道不是最大的怨业集中处吗?好客的人,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注: ① 1. 人横死的九种原因,即不该吃饭的时间吃饭、饮食无节制、食不习食之食、食未消化又食、强行控制大小便、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可避不避。2. 人有九种的横死,即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堕崖、毒药咒咀、饥渴所困。

劝聘师教子的人
爱子是人的天性,但人却不知爱的方法。例如聘请老师教育儿子,本来希望他成名,跻身于士大夫之中。可因为招待老师的缘故,往往杀鳖烹鱼,割鸡煮蟹。假使一年伤千命,十年就害万命,积累一久,子弟即使有大福报,也尽已削去了,何况那些福力本不深厚的呢?如果认为招待不周,伙食不好,就可以把杀生的钱转为学费,升高老师的聘金,使为师者,常欣然教育。至于买酒买肉,自然会谅解。如此下去则子弟的福基寿命,就在冥冥中一天天增加了。何必伤杀物命,一起堕落三途呢?

聘师打鸟,祸害儿子(见《广仁录》)

常熟有人擅长打鸟铳,所杀无数。四十岁时,生下一个儿子,头面端正,非常疼爱,就忏悔不再打鸟。儿子长大读书,因为招待老师,又开始打鸟。一年多时间,儿子患痘病,满身发紫泡,皮肉焦烂,毛孔冒出铁珠,死得很惨。
铁珠从何而来,难道不是一切唯心造吗?

烹羊祸子(见《续笔乘》)

徽州方尚贤,家巨富,二子各请一师。幼子是宠姬所生,非常疼爱,故厚待他的老师。老师姓田,爱吃羊肉。尚贤每天都用羊招待他,经常有三四头羊存在栏里,选择肥的宰杀。康熙丙午(1666),幼子颈上发疽,哀号半月,都不好。尚贤每天请医治疗、祈祷。一天,他的儿子忽作羊叫而死。
方既然受报应,田的报应也在所难免。

劝塾师
当塾师的人固然艰难,但招待塾师的家庭更加艰难。早晚饭菜,精心烹调;出门在外,奴婢随从。甚至父母的供奉,反多缺略,而塾师的饭桌上不会无鱼。今天的人不想想持家的艰难,所以一旦聘为塾师,就认为人家理所当然应当供奉我,稍不如意,脸色就很不好看,而学生的学业,反而置之度外。敬告同心善士,人非禽兽,不仅仅是吃喝拉撒。要多在修行上用功,不要在口味上用功。倘使学生实在顽劣,不可教育,那么就要在课外多讲讲福善祸淫的道理,谆谆劝勉,使主家得到一个培植元气的后代,这就是塾师的大功德了。至于口腹之奉,自有定限。如果享受已尽,命也随亡。譬如有钱一千,每天用百文,可延续十天用。若倍增数,必倍减。因此,应当知道,粗茶淡饭,即能延年益寿;山珍海味,就会堕落三途。真心地用戒杀的道理劝勉东家,那么东家父兄子弟都会因我所说而积德了。这才不白白地吃闲饭啊!

惜福延寿(见《因果目击编》)

福建曹舜聪,在汀州郑氏家任教,严持十斋,凡鲜鸡虾蟹之类,一切摒除,生怕主家为自己而烹杀。席中若摆有腌腊菜肴,就尽欢而退。顺治丙申,患腹疾,僵冷三昼夜,全家号哭,后事已经全部准备好。忽然苏醒,告诉妻子说:“我应当在甲申初夏被流寇所斩,因为任教以来,诚心爱物,主家未曾特意杀害一命,所以延寿十二年,并且免除横死。又因在庚寅夏劝人刻《金刚经》三页,又延寿三年,到现在还有阳寿二年。”果然过了两年才去世。
崇川一位朋友,性慈戒杀,只是不能持斋,故鲜鸡鱼蟹之类,生平严戒。亲友招待他,席间只摆腌品。即使到了好杀的家庭,也从来没有一物为自己而烹杀。一切仁人君子,若能仿效这位朋友,天下就永远没有杀生之苦了。

贪吃狗肉丧命(云间人共述)

松郡郭止一,三十六岁,顶替何姓教书。康熙十四年(1675),在某氏家任教。主人因为郭爱吃狗肉,经常进奉。一天,郭指着主人家的黄狗说:“此狗腿很肥,不知是否可以为我烹杀?”主人依从了他。过了几天,郭忽然昏死。被抓到本郡城隍庙,黄狗已经先到。神说:“何某!你为什么唆使主人杀狗?”郭狡辩说:“我姓郭,不姓何。”神怒责鬼卒误拘,郭就苏醒了。醒后自夸能辩。没多久,何姓死去,第二天忽然苏醒说:“郭某诬陷我杀狗,我争辩自己不食牛狗,狗也说音声不像,放我暂还,等候郭到同审,但我寿命将尽,不能再生。”处理家事后就死去了。这天晚上,郭的邻居路遇鬼卒拘郭而去,入城到家一探寻,已听到郭家有哭声了。
招待老师的肉食,虽然是主家所杀,但是因为我而杀,自然不得不分担责任。假使老师把责任推卸给主家,主家又把责任推卸给老师,那么物类就只能默默受冤,无所控告了。



以上资料来自: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万善先资集卷一●因果劝上》,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印赠处:阿弥陀佛净宗学会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No. 51A & 52A, Jalan Pandan Indah 4/6B, Pandan Indah,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Batu 9, 43200 Cheras, Selangor, Malaysia),2010年7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万善先资集卷一●因果劝上》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