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想要求证天仙的人,应当积集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求证地仙的人,应当积集三百件善事。 【分析】这一节是总结上文,讲行善是成仙的方法。立,就是积的意思。说一千说三百,是在确定行善的数目和期限,一经确定,必可达成,不会萌生退转的意思。天仙和地仙的差别,就在于所做善事的多少。《楞严经》说,仙有十种:‘第一地行仙,第二飞行仙,第三游行仙,第四空行仙,第五天行仙,第六通行仙,第七道行仙,第八照行仙,第九精行仙,第十绝行仙。’又说:‘这些都不依照正确的觉悟方法,另外寻求偏路修行而生起妄想,心里只存着想要保有这个有形的身体,而在山林中人们难以到达的地方闲游。虽然可以得到千万年的寿命,但是并没有脱离六道轮回。’必须进修佛法,彻悟正觉,方可永脱生死轮回。仙人吕洞宾,听到《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豁然开悟,后来遇到黄龙禅师,才能替他印证。 【故事】汉朝钟离权,要把炼丹的方法传授吕洞宾,他说点铁成金可以用来救济世人。吕洞宾问:‘最后会再变回铁吗?’钟离说:‘五百年后仍会变回原来的铁质。’吕洞宾说:‘这样就会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愿这么做。’钟离说:‘修仙要积满三千件功德,你这一句话,三千件功德已经圆满了。’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Batu 9 Cheras, Selangor),2008年12月恭印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
净空老法师讲述 汉钟离说:仙有五种。这是道教修学的境界。通常佛法讲六道,唯独《楞严经》讲七趣~~六道再加“仙”道。经上讲有十种仙,《汇编》都辑录了。道教讲仙道,也有高低层次不同,最低的是鬼仙,依次是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天仙就是佛家讲的天道。神仙的境界,很像欲界四王天、忉利天。天仙中比较高的境界,可以达到色界天。这些都是修行的果报。 儒、道、释三教修行的目标各不相同,修行的功夫各有差异,积德累功,断恶修善的功夫有浅深、广狭的不同,果报也有很大的差异。佛家之所以能达到究竟的果报,原因就在于菩提心。 “菩提心”一词,我们虽然听得很多,很熟悉,但是说到究竟处,还是茫然无知。这是因为这个名词的含义太深太广,不是人们的思惟想像所能达到的。 凡是思惟想像,都不能超越意识。意识是一个界限、范围。这个界限、范围就是佛讲的十法界。突破十法界,才是一真法界。然而这一关不容易突破。我们都是由意识做主宰,用意识修行。纵然修行到最高、最圆满的境界,也只是天台家所讲的“相似位”,而不能达到分证位。十法界中的四圣法界都是相似位。虽然不究竟、不圆满,但也实在不容易证得。 唯独修学净土法门,可以得佛力加持。我们凭什么得佛力加持?佛在往生经中告诉我们:凭善心、善行、愿心。善心、善行一定要符合佛讲的标准~~“净业三福”。 《观无量寿佛经》讲,韦提希夫人厌弃这个世间,想往生到善处,求释迦牟尼佛指点。佛以神力将十方诸佛刹土示现在她面前,就好像看电视一样,让她自己选择。她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智慧的选择。世尊对她的选择非常赞叹。佛在说往生的方法之前,先说净业三福。佛说:这三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净土正因。在佛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三福是基础。如果没有三福的基础,无论修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三福太重要了,是佛法修行的根本法。如果有了这个基础,深信、切愿、求生,就必定得生。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只会得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也一定要与十善业相应。如果念佛而心行不善,福报在鬼道或畜生道中享受。在地狱道,纵然有福报,也没办法享受,可是福报不会失掉。出离地狱之后,得鬼身、畜生身、人身之时,福报还会现前。 此段的注解,文字虽然不多,却每句都非常精采,都取自佛经的精华。注解最后引《万善同归集》:“万善,是菩萨入道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梯。”此语非常重要。学佛的同修,不能没有善心、善意。善心、善意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善行。善心、善意是菩萨修行证果必要的条件。善行是诸佛不断向上提升的因素。“诸佛”指“分证即佛”,例如《华严经》所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善心、善行能帮助他们提升,超越四十一个阶级,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应无所住”就是“离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凡夫着相修善,所得福报是有限的,不出所着的范围。九法界众生执着程度浅深不同,愈往上愈淡。心量愈大,修善所得的福报也愈大。诸佛如来没有丝毫执着,离相修善,福报尽虚空、遍法界,是圆满的。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为什么不做一个好人?这些年我们提倡“四好运动”。一个人如果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必定得福报。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整理成书),赠书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 Printing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