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uly 2018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所谓善人。
【解释】这里所说的善人。
【分析】谈到善人对善事的实践,开始于对是非要分辨清楚,不会有错误,智慧和勇气都能尽到,最后到达‘人我两忘’的境界,则能使仁慈与忠恕并行。况且善人在立定心志的用意方面,无论对待自己或他人,内心常存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对各种品行操守都能有良好的存心,对外的待人处事也能适合时机兼顾情理,没有一样不尽力注意的。这些就算尧舜周公孔子再来投生,也不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如何称为善人呢?因为天心是喜欢行善而厌恶作恶,人心本是有善而无恶,但因每每疏忽于习气和毛病,以致丧失原来的善心,所以应当善则精进、恶则改悔,这样就可以称为善人。
【故事】明朝江西的邹子尹非常崇信三宝,辛勤地从事各种善事,举凡救济别人的患难,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虽然是赴汤蹈火或在寒冬盛暑,也不会推辞,因此大家都称赞他是大善人。当他病死后,来到阎王面前,心里很不服气。阎王就命令冥吏,将他的善恶簿册拿给他看。他打开簿册,就有‘名利’两个大字,凡是一生所做的善事,不是记在‘名’下,就是记在‘利’下。邹子尹这时才惭愧服气。他醒来后告诉人说:‘请替我遍告世间做善事的人,一定要真诚切实,把心地扫除干净。’过了五天就死了。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解释】人人都尊敬他,上天也会保佑他,福报官禄会跟随他,众邪都远离他,善神也会保卫他。
【分析】‘人皆敬之’,善心是每个人本来就具足的,只要一触动,便有所感应;虽然是愚夫愚妇,如果听到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会称扬。任凭你如何穷凶恶极,见到善人也不敢去侵犯。这是因为良心一受启发,自然就不能停止。大家都尊敬这个人,一定是这个善人的道德,真有可敬之处,没有一个人不是这样。
【故事】宋朝司马光,当他到皇宫去赴任时,在路上看到的人,都表示欢欣庆幸。随便走到哪里,老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说:‘请您不要回去洛阳,就留下来辅助皇上,使百姓能过好日子。’
【分析】‘天道佑之’,天道是无偏无私的,但常会与善人相随,不必说而能够巧妙回应,不必召请而会自然到来。只要我能以诚心去感应,不管在哪里,都会得到上天保佑。然而只要自己能够尽到人事,诚心不间断,终究能够感动上天。
【故事】宋朝的刘安世,上奏直言分辨朝廷大臣的邪正,又谈论到章惇是个小人,不能任用。等到章惇把持政事时,刘公即被放逐到很远的地方,翻山过海,迁移流离没有定所。很多人都说刘公一定会死,但他竟然无事,年纪到了八十岁,不曾生过一天病。当刘公被贬时,有一个人为了迎合章惇,就请求去杀害刘公。等到到达刘公所住的地方,正准备动手时,忽然像被东西击中而吐血暴毙。
【分析】‘福禄随之’,行圣贤之道的君子,言语善、行为善,平和之气感应所致,自然有吉祥瑞应。《诗经》说:‘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就是佳祥会随善心而来的理论。
【故事】明朝安徽凤阳的郑照,每天都致力于行善利人,有一天晚上梦见到了天府,看到天神为他设了一个位子等待,说:‘你本来是贫寒的命,因为行善,所以命令福禄二神跟随着你,以后你会坐到这个位子。’郑照觉悟,善念更加坚定,声名更加响亮,所到之处财富不缺,福禄紧随。子孙富贵繁衍,荣膺官禄,终生如此。后来果然尸解成仙,证得净欲真人的果位。
【分析】‘众邪远之’,邪正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正直所在之处,邪恶自然不能容身。譬如太阳一出来,冰雪自然融化。李吉甫说:‘神明喜欢正直,若能守住正直,神明就会保佑;妖魔无法胜过美德;如果失去美德,妖魔就会兴盛,这是自然的道理。’能够充塞天地之间的东西,就是正气;正气如果不缺乏,就能畅行世间,妖怪自然不敢来扰乱。所以有德行的君子,特别注重养气之学。养气主要在于治心,如果能力行清净光明,存心真诚,安然心定,妖怪就无所遁形;如果人心暧昧,那就不必问妖怪从何而来,自己的心已经是妖怪聚集之处了,怎么能够使妖怪一见就降伏呢?
【故事】明朝的景清,要去参加会试途经淳化县时,所借宿人家的主人,女儿被妖怪缠身。景清借宿在他家时,当晚妖怪竟然没来;但景清离开后,却又来了。主人女儿问妖怪为何没来,妖怪说:‘是为了要回避景秀才。’女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立刻追回景清;景清就写了‘景清在此’四个字,叫他贴在门上,妖患从此没有了。景清为人忠实刚烈,到今天还为人所景仰。
【分析】‘神灵卫之’,神与人都是同一道理,一般人所尊敬的人,神明也会保护,这就是所谓:‘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鬼神都会钦服。’
【故事】宋朝的韩琦,有一次从成德调任中山,经过沙河时,在前引路的人忽然回报,前面的河水将暴涨。韩琦急忙命令准备船只渡河。果然河水波涛汹涌,波浪像山一样高,船只快要淹没,随行的人都大为惊恐。这时忽然有一条神龙,在河的上流截挡大水,河水立刻平定下来,直到韩琦一行人安全渡河离去,河水仍然涨得和先前一样。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解释】所作的事必定会成功,神仙的境界可以有达成的希望。
【分析】世间没有做不成功的事,惟有以真实的心来行善,那么人事既然契合天心,天意哪里会违反善人的愿望,自然会暗中帮助,所做的善事没有行不通的,也没有做不成的。太上是道家的始祖,所以专门以求证仙道来说明。孟子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只要能善用这个心,当下就可以证悟成佛。’三教的圣人,为何所说的道理,好像都符合这个要件呢?神仙可以希冀,佛道也可以修成,尧舜也是可以做到,何况是世间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有什么求不到的呢?这就要看求的人怎样做罢了。
【故事】宋朝的李端愿问达观禅师:‘天堂和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禅师回答:‘诸佛在无中说有的道理,就像眼中生了翳病的人,在空中看到虚妄的花一样;太尉在有之中寻求无的东西,就像在水中捞月一样。可笑的是,这就像眼前见到牢狱,却不知要逃避;听到心外天堂,就想要求生到那里去。实在不知道欣喜与恐怖,都是从我们的心地生起的,造成了善境恶境的区别。太尉只要了悟自心,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Batu 9 Cheras, Selangor),2008年12月恭印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净空老法师讲述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善人”呢?注解提出总原则:“善人之实,始于是非不谬,则智勇兼尽;终于人我两忘,则仁恕兼行。”此语很好,把世间与出世间的“善人”都说到了。
“善人之实”,“实”是实质。“始于是非不谬”,“始”指最低的水准,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能破邪行正。“智勇兼尽”,智是能辨别,勇是有取舍,取善舍恶。“终”指最高的境界,“人我两忘”就是《金刚经》讲的“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大慈悲心流露出来。依这个标准,大善人是佛菩萨,小善人是世间的贤德君子。
佛经讲到许多殊胜的果报时,前面都提到“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读诵修学,却得不到那些果报时,往往怀疑佛语。殊不知,佛讲果报有前提~~善男子、善女人。佛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标准的,分上、中、下三品。下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中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上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要反省一下,自己符不符合佛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学佛先要学做人,学做好人。如果做人都做不好,学佛就是有名无实。
天台大师讲“百界千如”,十法界的每一个法界之中,又可以分为十个法界。在人法界中,依业因又可以分为十类。“平等为佛”,一个人如果对一切众生持平等心,他就是人中之佛。如果持六度心,念念利益一切众生,他就是人中的菩萨。如果持因缘心,他就是人中的缘觉。如果持四谛心,他就是人中的声闻。如果他慈悲喜舍,持十善业心,他就是人中的天人。如果他严持五戒,就是人中之人。如果怀着贪心,他就是人中的饿鬼。如果怀瞋恚心,他就居人中的地狱。如果愚痴,他就是人中的畜生。要常常反省、检点,自己属于哪类?
注解又说:“况其立心用意,待己待人,内而五常百行,外而事物机宜,无一之不尽乎。”这是讲善人的用心,是纯一的善心,处事待人接物,做到“止于至善”。大乘佛法讲的“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讲的“至诚心”,就是善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就是善意。善意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是善行。善行,不外好善、好德、五戒、十善,这是总纲领。世出世间圣人的所作所为,自行化他,都离不开这些原则。佛菩萨如是,天地神明亦如是。天地神明也好善,“天心好善”。四王天、忉利天,都是修十善业道所感得的果报。
鬼、畜道中,恶多善少。可是我们在经上看到,地狱道、饿鬼道的鬼王,都非常善良。心地善良怎么会堕到鬼道、地狱道?那是菩萨示现,去教化恶业深重的众生。众生愈是遭受苦难,佛菩萨示现就愈多,因为佛菩萨真慈大悲。
善人的果德殊胜:“人皆敬之”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孔夫子、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们,到现在仍然受人尊敬。
“天道佑之”。天道指天神,天神保佑他。
“福禄随之”。真正心善、意善、行善,即使原来没有福报,也会修得福报。福从善来,善的感应就是福禄。
“众邪远之”。邪、指妖魔鬼怪,祂们必然会离开他。
“神灵卫之”,护法神会保护他。
据齐居士讲,有一些刚从地狱出来的鬼道众生住在天目山道场,看到她为道场工作,毫无私心,就护持她,并且向她要一个房间修行。那间房只准她进去,别人不可以进去。祂们并不是很和善。如果谁的心地真诚,为佛法,为众生,祂们就帮助他;如果不是真正修行人,祂们就会作弄他,不让他住下去。
齐居士带来的录像带,记录了她讲自己感应的五个故事。第一个感应故事:她的孙子出生才几天,就患坏血症死了。她听到消息,非常难过,说:我学佛,我的孙子却夭折。今后,我再去劝别人学佛,人家还能相信吗?她真诚恳求观世音菩萨帮助。第二天,他的孙子竟奇迹般地甦醒复活了。
这件事使我想起亲身经历的另一件感应事迹。抗战期间,我们这些离乡背井的流亡学生住在学校,周邦道老师就像父母一样照顾我们。有一位同学得重病不治,尸首停在太平间。师母(周邦道先生的夫人)得知这位同学是两房单传,如果死了,他家的祭祀就断了。师母当时尚未学佛,就到关帝庙许愿:宁愿减自己的寿,求关老爷一定不能让这位学生死。她真诚恳切地祈愿,痛哭流涕,竟然感得那位同学活过来了。同学们问他死后的情形。他说:自己不知道已死,只觉得被人关在一间黑屋子中。当他听到周师母呼唤他的名字时,就看到一点亮光。他循着光亮走来,就复活了。这是精诚所至!
齐居士的第二个感应故事讲鬼附身。她的父亲已经故去二十多年,阴魂附在她的小儿子身上说:他原本堕入地狱道。由于孝顺女儿(指齐居士)修持得好,他沾光,出离了地狱,又到人道来投胎。他的太太(即齐居士的母亲)也出离地狱了。他嘱咐齐居士,一定要告诉世人:地狱是真实存在的。地狱中所有的刑罚都苦不堪言。
这些是“三转法轮”之一的“证转”。他们为我们做证明:确实有六道轮回。一个人如果修行得好,不但自己能得度,连堕落在地狱中的家亲眷属也都能得度。佛门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这是学佛人的大孝。
“所作必成”,语气非常肯定。注解说:“世间无不成之事,天下皆可作之人。”人人都能行善,人人都能成就他所期望的事业,所谓“有愿必成”。古来的圣贤、诸佛菩萨都这样说,可是,以我们的经验,要做成一桩好事,往往困难很多。俗话说“好事多磨”。如果不能克服魔障,好事就不能成就。魔障从哪里来?来自自己往世与众生结下的恩怨债务。
怎样消除魔障?我们要向世尊学习。世尊以真诚感化,把魔王转变为护法。注解说:“惟以实心行善”,实心即真诚心,也即佛法所讲菩提心,儒家所讲诚意、正心,以诚意、正心行善;“则人事既合天心”,天心就是佛家讲的性德,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性德相应;“而天意岂违人愿”,天意指天地神明,如果你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连鬼神都敬仰。纵然是你的冤亲债主,看到了也佩服、敬仰。他纵然不肯帮助你,也绝不会妨害你。
魔障来破坏,如果你欢喜接受,与祂合作,祂的能力就显示出来。如果你不与祂合作,不理会祂,即使祂的法力再高,对你也无可奈何。世尊示现八相成道降魔,为我们做出好榜样。
你的戒定慧如果被外面的境界干扰破坏了,外面的境界就是魔。如果你坚持戒定慧三学,外面的境界不能干扰破坏你,外面的境界就是佛。所以,佛境界与魔境界是一,不是二。如果你用戒定慧的心念面对应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就是佛境界;如果你用贪瞋痴的心念对应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就是魔境界。佛与魔从哪里来?从自己的心念中生起。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佛也是魔。
儒家讲“诚意”,《观无量寿佛经》讲“至诚心”,儒家讲“正心”,佛经讲“深心”,就是好善好德,没有丝毫的恶意。“回向发愿心”是《起信论》讲的“大慈悲心”。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儒家讲诚意是体,正心是起用,然后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指天下一切众生得到平等。我们以清净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注解说:“自然默助,行无不通,作无不成。”依佛法讲,我们就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帮助。
“神仙可冀”,修道最后的目的是希望成为神仙。佛家修行的目的是成佛。儒家的目标是成为圣贤。这些都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名称虽然不同,可是修学的方法极其相似。断恶修善,修养心性,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佛法讲的尤其微细,因为极其微细的烦恼,不但不容易断,甚至很难发现。
神仙并没有出三界,只能伏住见思烦恼,而没有断掉。四禅八定都是很高深的定功,在定境中,能见到六道轮回的状况。佛法的禅定更深,见得更广,能见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心行。《楞严经》讲:“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就是我们平常讲放下到极处,连放下这个念头也放下了,自性的本能就完全恢复了,断恶修善、修心养性的效果,就圆满地现前了。世间人所求的功名富贵,健康长寿,都是小事,当然可以得到。
注解讲,宋朝太尉李端愿问达观禅师:“天堂、地狱,毕竟是有?是无?”这也是许多人的问题。达观禅师答复说:“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花。太尉就有里寻无,手捞水月。”这是讲非有非无,境界很高。
答复现代人,我直截了当地说:“肯定有!”为什么?因为有念头,就有地狱;没有念头,才没有地狱。念头是妄想、分别、执着。六道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的,十法界也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的。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六道就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
利益众生,是我们终生唯一的事业。无论自己是什么身份,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是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帮助众生改过迁善,帮助社会安定繁荣。帮助众生的方法手段千变万化。《华严经》五十三参中,我们看到善人善行,也看到恶人恶行。其实,无论善恶,都是菩萨示现。众生的根性不同,佛菩萨遇到善人,就比善人更善,善人折服了;佛菩萨遇到恶人,就比恶人更恶,恶人也屈服了。菩萨示现的面貌,无论是善,还是恶,都是纯一善心。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整理成书),赠书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 Printing, 第页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