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净空法师 《答疑解惑》.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净空法师 《答疑解惑》. Show all posts

28 August 2023

同修之间确实有不如理、不如法,而且会使大多数人产生烦恼心。请问是否可以单独找他规过劝善?

【问】同修之间确实有不如理、不如法,而且会使大多数人产生烦恼心。请问是否可以单独找他规过劝善?
【答】单独的规过劝善,这是很好、很如法的作法。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26 August 2023

净土宗所要学的七门功课作为修学基础。哪七门?

【问】听了师父讲演的“如何挽救社会人心系列”之后,我就发愿此生要跟随师父。我这一生什么也不希求,只求做一个百分之百令您满意的好学生。把我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全部献给佛陀教育事业,继承神圣而宏伟的如来家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这一生愿受持师父的教导,继而把净宗学会推广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把现今的末法转变为正法,从而达到人类种族和平、全球世界大同的殊胜壮观局面,以新加坡为榜样,使现今五浊恶世转变为地球极乐。
【答】这是菩萨的大愿。这个愿要落实,如果不能落实,这个愿就变成虚愿。所以,你一定要认真修行,要发愤苦学,一切为众生,绝不为自己,你才会有成就。
往年,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我劝导同学们,在现前这个时代,最低限度要学七门功课做为自己修学的基础。这七门功课有四门是佛经:第一种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部经是世尊教导我们如何亲近善知识,如何接受善知识的教诲,如何落实五戒十善,这是行门的大根大本。第二种是《无量寿经》;第三种是《弥陀经要解》,《要解》是蕅益大师著,原文并不长,经、解都要能背;第四种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另外儒家的《四书》和《了凡四训》(我把《了凡四训》也列入儒家),以及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这七门功课要统统能背、能讲、能行,将之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有这个根才会有成就。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佛七期间诵《无量寿经》,请问是否夹杂?

【问】佛七期间诵《无量寿经》,请问是否夹杂?
【答】打佛七,要遵守主七师父定的仪规,若主七师父在念佛之前规定念一部《无量寿经》,这个可以。但大多数佛七,在第一支香前都是念一部《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之后就不用了。它的用意是在摄心,因为我们平常心是散乱的,一部经念下来,心就清净了。念《无量寿经》当然也可以,但《无量寿经》经文比较长,所以佛七期间还是以《阿弥陀经》为恰当,因佛七的重点是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冬天坐在床上看佛书,请问是否可以?

【问】冬天坐在床上看佛书,请问是否可以?
【答】冬天天气很冷,尤其北方是烧炕的,可以怎么做。佛法并没有一定的方式,它是通情达理的,并不执着,规矩虽多,开缘也很多。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25 August 2023

受菩萨戒弟子每日读《无量寿经》、念佛,并没有诵戒,请问是否如法?

【问】居士受菩萨戒,戒经中要求受戒者应半月诵戒。但弟子每日读《无量寿经》、念佛,并没有诵戒,请问是否如法?
【答】戒经里教你诵戒,你没有诵戒,这是不如法。但从广义方面讲也是如法,因为《大乘无量寿经》是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你每天读诵并依教奉行,你已经具足戒品,所以说如法。这是亦如法亦不如法,亦不如法亦如法。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受菩萨戒弟子在何种情况之下尚需穿缦衣?持戒要从起心动念处检点

【问】在菩萨戒本注解中讲,在家二众受菩萨戒,于诵戒及入坛时可穿缦衣。请问在何种情况之下尚需穿缦衣?又早晚课时是否需要?
【答】与大众在一起做佛事时,受了在家菩萨戒的人可以搭衣,也就是说,出家人搭衣的场合,你都可以搭衣。
佛教导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不持戒,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而戒学的根本是“五戒十善”,十善都没有做到,戒就是有名无实,所有一切戒品都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是基础的基础;从这个基础才能建立“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所以,我们强调修十善,没有十善心、十善行,哪里来的戒品?因此,真正想成就的人,在起心动念之处,一定要清楚自己是与十善相应,还是与十恶相应?与十善相应是佛弟子,与十恶相应是魔弟子。
讲到戒律,在古代对戒律真正下功夫、有研究的人,有明朝末年的蕅益大师,在近代有弘一法师,他们在修学过程中对戒律非常重视。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比丘来传授,比丘没有了,比丘戒就断了。所以,我们今天受比丘戒,弘一大师讲,这是形式,是名字比丘,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要不要受戒?要受。受戒之后,清楚自己是不得戒,所以受戒之后自己称为比丘,这是有罪过的。为什么要受戒?受戒之后,就能研究比丘戒、读诵比丘戒,可避免讥嫌;你没有受戒,你不能看戒本,你也不能学。受戒之后,知道自己不得戒,但要努力认真去学戒,学一条得一条,学两条得两条,这种态度是正确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就是这样教导我。他老人家非常重视戒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老人家说的“重实质不重形式”,就是要求你要做到。譬如“不杀生”,天天念戒本,看到蚊虫、蚂蚁还把它杀死,这有什么用处?是要真正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是“不与取”,这个东西有主,主人没有答应,我把它移动位置就犯盗戒。我讲得更容易懂一点,就是还有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管你有没有这个行为,只要你还有这个念头,这就是盗心。“不邪淫”,要从念头断,还有这个念头,以大乘法而言,就是犯戒。所以,持戒要从起心动念处检点,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损人利己的念头彻底断除。别人对我们怎么看法,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地清净,言语正直,身心端正,这比什么都要紧。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摩门教的“永生”、“二力法门”与净土宗是否相同?

【问】弟子曾认识一位摩门教的教徒,并与他交谈过。他说摩门教的目标是“求永生”,并且也是“二力法门”,与我们净土宗的“二力法门”是相同的。弟子对摩门教不甚了解,请问他们所求的永生是否在天界?
【答】摩门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其根据地在加州,所以在美国非常盛行,信徒也不少。佛法为我们讲理,净土宗的二力法门,第一是靠自立,第二是靠他力。他们也讲二力法门,第一是靠神的力量,第二才是靠自己的力量,跟我们讲的是相反。他们也讲“信愿行”,他们是以信“天主”为中心,我们是以信“自己”为中心。而且不能说信了就得救,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信了能不能得救?信了还要有修行,能不能得救看你修行的功夫,决不是说信了就成功了。
而生天之道在“十善业”。基督教的根本经典是《新旧约全书》,现在比较大的教派有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摩门教。这个经典所教导的,你做到了几成?好比我讲《无量寿经》一样,你做到百分之百是上上品往生,做到百分之九十是上中品往生,做到百分之八十是上下品往生,这是有道理的。
《新旧约全书》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与教训,你能做多少?你要是全做到了,大概在天道是最高的一层天。但是因为还没有断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具足,所以生的是欲界天,欲界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你不能完全做到,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八十,你生天降一等,生化乐天。功夫再差一点,下面有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一层一层往下降,最低的是四王天,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所以,只讲“信”而不修行,没有修德是生不了天界。这些道理,佛经讲得透彻,我们觉得佛所说的话如理如法,所以我们欢喜接受。
讲到“永生”,的确是有问题。天人寿命比人间长,福报比人间大,但不是永生。得永生难,至少要超越三界才能得永生。超越三界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最低限度要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六道轮回,最低的层次是阿罗汉,要断见思烦恼。你要超出六道,才算是永生,如果不能证阿罗汉果,永生是有名无实。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24 August 2023

临终者厌恶听佛号,除了念《地藏经》替他忏悔,可不可以念其他经典?

【问】《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书中记载:一位病者临终厌恶听闻佛号,助念团则改念《地藏经》替他忏悔,之后病者就欢喜听佛号。请问如果以上状况出现时,可否念其他经典,如《心经》、《普门品》等,或只能念《地藏经》才有效果,原因何在?
【答】《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是佛法的根本。念《地藏经》能够行地藏行,那个效果无比殊胜。
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众生的根性并不相同,尤其是无始劫业障习气差别很大。遇到这种情形,这是魔障现前,也就是说冤亲债主来障碍,使你听了佛号就生厌烦心。而要解冤释结,《地藏经》很有效果,因为应机。世尊灭度后,将佛法住持在世间的这桩大事委托给地藏菩萨;换言之,佛不在世,地藏菩萨是代理佛。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序分看到其殊胜庄严,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唯独讲《地藏经》是十方诸佛如来都来当听众,连《华严经》也没有这么殊胜,你就晓得这个庄严是希有,当然这部经典的功效也是希有。所以,念《地藏经》产生不思议的效果,这是有道理的。
念其他经典也有效果,这是你与它有缘。譬如,观世音与我们这个世间有特别的因缘,你不念《地藏经》,念《普门品》,我相信也是有相同效果的。
至于感应,画符、念咒和念经有异曲同功之效。怎样才有感应?真诚心,没有一个杂念,这个经咒就有效果。若一面念经一面打妄想,就是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念经就是训练把妄想止住。而《地藏经》相当长,念得很熟念一遍也要一个多小时,一个多小时当中不起一个妄念,这个功德相当殊胜,这样才能有感通。假如妄念很多,没有办法摄心,可以改念往生咒、或《弥陀经》,因为经咒较短,摄心比较容易。总而言之,散乱心决定没有感应,一心才有感应。
由此可知,我们祈求烦恼轻、智慧长,为什么求不到?心散乱。真正用功的人,二六时中都是清净心,或是念佛、持咒、参究,不论用什么方式,目的就是保持清净心。清净心能生智慧,魔不得其便。我们无量劫来冤亲债主不知道有多少,所以想认真修行,要魔不来扰乱,没有这个道理。释迦佛示现成道,魔还来干扰,所以这一关一定要通过。
我们用什么方法度过?真诚心,不为自己,为度众生。我修行为度众生,我学教为度众生,我念佛为度众生,乃至于我生活也是为度众生,活在这个世间也是为度众生,魔就不得其便。我们有一念私心,对世间的尘欲还没有断除,魔就得其便,魔就来扰乱。世尊用什么降魔?戒定慧。所以,佛子心中常住戒定慧,魔就不得其便,道业就容易成就;道业成就之后,再回过头来度这些邪魔冤亲债主,他们也都是度脱的对象。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对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临终者,要如何开示?人在临命终时,常看到什么人在哪里、什么人在门口,这是为何?

【问】如果家属之中有人病至昏迷状态,但又不能用佛号助念,因病者及家人都不信佛。请问可否于病者面前念《地藏经》,念经之前要如何对病者开示?
【答】家属都不信佛,这个事情麻烦!你说他不相信净土,还相信别的法门,那还可行。他相信哪个法门,就用哪个法门的仪规、经论,就可以了。
而对于一生中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有些临命终时劝他往生,为他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往往也能生欢喜心。美国华府有一位居士,就是在临终时候才闻到佛法,后来往生了。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是殊胜因缘触动过去生中的善根,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功夫不间断,有成就,这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记载的。
一般临终者总是放不下自己的家业和家亲眷属,这是很大的障碍。这是对临终者的开示,最重要的就是劝他万缘放下,一心向佛,跟随佛去往生,这是最上乘的。并为临终者开示《地藏经》上教导我们的:将他自己心爱的宝物及最喜欢的物品变卖,为他修福。而最殊胜的修福是供养三宝。供养三宝的方法:塑造佛像,若财力不足,可以印佛像,这是供养佛宝;印送经书,包括录像带、录音带、光碟,这是供养法宝;布施出家人,这是供养僧宝。将他的积蓄及心爱的东西变卖来供养三宝,以这个功德回向给他。这样的开示是让他明白财宝是身外之物,带不走的,供养的功德是可以带走的,使他没有忧虑、牵挂,一心求往生。
若亡者的财富很多,可以修大供养。古人有将自己的住宅布施做为道场,这个功德就更大了。我们过去到南京参观“金陵刻经处”,这是杨仁山居士的住宅,他往生后把这个家捐献出来供养三宝。这种作法很殊胜,这是财施、法施、无畏施统统具足。“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杨仁山居士是念佛往生的,他若不求往生,这一个功德也一定到天上享天福,他的福报不在人间。
人在临命终时,常看到什么人在哪里、什么人在门口,所说的都是他已过世的亲朋好友。《地藏经》说,这是冤亲债主变成家亲眷属的模样来引他去,然后就要跟他算账。这是非常危险的关头,这是“魔境现前”,所以特别要大声提醒他:“不要理他,不要管他,老实念佛,佛来了才可以跟他去!不是佛,谁都不要理他!”就这一句提醒他就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家庭发生事故和孩子不听话,可以念《地藏经》回向给他们吗?

【问】家庭发生事故和孩子不听话,可以念《地藏经》回向给他们吗?念其他经典效果也一样吗?
【答】可以!你既然提到念《地藏经》,又何必再搞其他经典?你不是把自己搞乱了吗?要晓得,心乱,效果就没有了。我们在讲经时常劝勉同修,我们在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前,决定要一门深入。修学最忌夹杂,一门深入有不思议的效果;涉猎经论太多,自己心念是杂乱的,无论用哪一个法门都不得力,这非常可惜。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23 August 2023

布施财物时,不可因贪其功德而布施

【问】师父讲《地藏经》,提到布施财物时不可因贪其功德而布施,否则便是用地狱之心来行布施。我想起以前助印经书,就是因贪图布施有大功德,因此非常惭愧。请问若劝别人助印经书,应如何做才不会覆蹈这个错误?
【答】你觉悟就好了,怕的是不觉悟,觉悟就是真实功德。劝别人修布施,要把这个道理讲明白,我们布施不是为自己,是为帮助众生觉悟。世间的劫难,是众生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所感,只要众生能够觉悟、回头,并断恶修善,劫难自然就化解,这是真实功德。不贪图自己的小利,所得的利益是无比殊胜;贪图自己小利,所得的利益是微不足道。所以,帮助众生,帮助社会,这个利益是无量无边。
众生没有见性之前,果报都是业力所感,修善就感善果,造恶就感恶报,善是正,恶是偏,以恶心行善事是“偏中正”,若以善心行恶事是“正中偏”,必须辨别清楚,晓得什么是真善、伪善的道理,真实功德就容易修得。
你因听经明白布施的功德,能生惭愧心,回头是岸。由此可知,讲经是法布施,真正利益一切众生,比一切布施都殊胜。《普贤菩萨行愿品》云:“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四句偈可以帮助人觉悟,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能帮助人觉悟,道理在此。
我们帮助别人,第一殊胜是帮助他明瞭佛法。特别是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我们用《认识佛教》、《了凡四训》、《感应篇》和《安士全书》帮助他了解业因果报,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觉悟,他就会积功累德,这一生他就能够改善命运;他的命不好会变好,他的命很好,好再加好,再增上。
劝人印经书,若贪图眼前的功德福报,也未尝不可。这是偏中正,发心虽然不好,也是做好事,能得人天福报,但得的福报小;若不贪图名闻利养,得的福报就大。你本身是个例子,你因为贪图功德才印经布施,现在觉悟了,你也回头了。那些因贪图功德行善的人,将来接触佛法后也会觉悟,这一觉悟,小功德就变成大功德,假功德就变成真功德,都在一念之间,就有不可思议的转变。所以,这是好事情,都可以去做。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婚姻的第三者,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应如何修持?

【问】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错误。我跟他有两个孩子,也因孩子的因素而继续维持关系。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应如何修持?
【答】净宗法门讲带业往生,就是过去所犯的过失,即使犯五逆十恶的重罪也能往生,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忏悔改过,而真正依教修行?佛为我们比喻,我们的罪业就像“千年暗室”,比喻我们造的罪业之重、时间之长,但只要我们点一盏灯,这个暗室就照明了。这个比喻是说,只要你一觉悟,业障就消除了,因为罪业都是从迷惑产生的,一觉悟就能消除。
罪业消除之后,过去我们所造的罪业还有没有果报?还是有这个果报,但是果报现前,你就不在乎了,因为你明白了。这就是古德讲的”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欠钱的还是要还钱,但我知道过去生我欠他,这一生我应该要还他。欠命要还命,在安世高的《传记》里记载,他曾经两次到中国来还命债。所以,诸佛菩萨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果报还是要受。这就是告诉我们,恶业不可以造,造作恶业,成佛还是要还债,还是要还命。不过你很清楚,还债之后,你还是生死自在、福慧无量,与凡夫不同。凡夫遇到冤亲债主会不甘心、不情愿,所以要受许多折磨。总而言之,一定要断恶修善,要依照佛经的教诲去落实。佛法入门是《十善业道经》,一定要将十善做到。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念佛时常浮起淫念,请问如何对治?

【问】念佛时常会浮起淫念,深感自己业障深重。听师父的话,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来制止,但是效果不彰。请问如何对治?
【答】效果不彰是你的功夫不得力,还是要用这句佛号制止,用久了功夫就得力。千万不要认为:“我用了几天不得力,恐怕靠不住,再去找别的方法。”要知道,消除业障最殊胜的无过于佛号,前清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说:“众生造作的罪业,任何方法都消不了的业障,最后念阿弥陀佛能消除。”所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晓得这句佛号功德最大,所有一切忏法都不要了。所以,你做水陆法会,不如念一天阿弥陀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总认为:“念佛功德小,这个功德大。”错了!你看灌顶法师的讲法,你就知道了。我们念佛号,烦恼还是控制不住,这是烦恼习气重,佛号力量薄弱,我们要加深念佛,这样念佛就决定有信心。你念上一年半载就不同了,烦恼轻,智慧长,真正能将妄想、杂念控制住,这就是功夫得力。所以,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被外面境界动摇,你会有成就,你的业障会消除。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22 August 2023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有一点问题

【问】我认为“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有一点问题,但又说不出问题在哪里,请法师开示。
【答】这句话是外国哲学家说的。“我”到底是什么?谁是“我”?“我”在哪里?能够说得出这句话,已经比一般人高明得太多了。一般人执着这个身是我,他知道身不是我,而是执着能够思惟的这个是我。佛法讲能够思惟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意识是执着,你把第六识、第七识当作“我”,错在这个地方。所以,“我思故我在”,是把第六识、第七识当作“我”,比一般凡夫见解高明,但是连佛法的小乘都比不上。
第六识、第七识不是“我”,能够把第八识看作“我”,这就高明多了。但第八识也不是“我”,真如本性才是“我”。本性在哪里?《楞严经》说在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舌叫尝性,合起来称为“见闻觉知”。这个性是“我”,它是真心,它能变能现。而我们身心世界一切万物,包括虚空,是所现所变。
佛经言:“能所是一不是二”,这句话很难懂。世间的哲学是把能与所分开,这个好懂,这是世间人的见解。你要是真正明瞭“能所是一不是二”,在宗门就称之为“明心见性”,教下称为“大开圆解”,你就不是凡夫,你是菩萨,菩萨与凡夫差别就在此。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何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都有定数?

【问】《无量寿经》“大士神光”第二十八品提到:“西方世界诸菩萨对诸天人民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之。”请问是否指我们何时往生都有定数?
【答】确实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知道,但是不能说是定数。说定数,实在讲是我们的分别、执着,而实际上没有定数,也没有不定数。那诸佛菩萨怎么会知道?你有这个心愿。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你能信,你发愿,又能认真修行,你的功夫什么时候成就,诸佛菩萨什么时候就知道。《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各个都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们怎么会不知道?由此可知,我们到底何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关键都在自己。
这不是定数,如果真的有定数,你就会想:“算了,不念佛了,时候到了就可以去了。”没有这种道理!诸佛菩萨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你什么时候功夫成熟,你什么时候往生,佛与菩萨一起来接引你,这才是正理。所以,这绝对不是命运,绝对不是定数,我们若把它看作定数,那就错了。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有智慧和头脑清醒的人,学道要紧

【问】六年前,我因老法师的度化,使我能有因缘学习佛法,我也曾经发心剃度出家,但半年后,未受大戒就还俗。原因是剃度师父曾答应帮助我在剃度后常住在您的身旁学习,结果却因缘不具足。但我还是十分珍惜剃度师父对我的接引因缘,我最后还是毅然离开师父,自己争取亲近老法师学习的机会,不管是以在家或出家身,我都不在乎。请问如此是否对不起剃度师父的栽培?是否心性不定?
【答】有智慧和头脑清醒的人,学道要紧。佛经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得人身”与“闻佛法”。出家是个形式,形式并不重要。佛讲出家有四种,“出”有四种:“心出身不出”、“身出心不出”、“身心都出”、“身心都不出”;“家”也有四种:“田宅之家”、“烦恼之家”、“三界之家”、“生死之家”,你到底是出哪个家?
田宅之家不重要,重要的是“烦恼之家”,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个麻烦。佛教我们出家,真出家是要心出家,身不出家没有关系。心出家,对于三界六道的荣辱,永远舍离了,这是出三界六道烦恼之家。
而生死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六道里面,这两种生死都有。超越六道(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的佛),没有分段生死了,但还有变易生死。《华严经》讲,等觉菩萨还有一次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完全断了才成佛,这才是出生死之家。所以,出生死之家只有一个人,就是圆教的佛。这些道理你都明白了,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为了求道,这不算对不起老师,如果怕对不起老师,你的道业就学不成;纵然是出家,依旧搞生死轮回。所以,我们为求佛道、求智慧、求解脱,只要我们的目标纯正,决不是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与来生享天福,这就对了。这种事要用智慧去辨别,不可以感情用事。
我自己的例子可以给你们做参考。我学佛七年,出家因缘才成熟,出家之后也遇到障碍。我的常住及剃度师不希望我学经教,希望我留在寺庙做经忏佛事。这不是我的志愿,我就跟常住师父讲:“我出家是求智慧、是求佛法,我的愿望是弘法利生。若叫我做经忏佛事赚钱,我没有出家的必要。我不愿意搞这些,我在家有正当的职业,我可以还俗回去工作。”因此,我毅然离开僧团,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这前后有十年的时间。
我离开僧团之后,遭遇到很大的困难,当时面临的抉择,第一是还俗,我还是回到台中跟随李炳南老师,以居士的身分学佛,他不会反对我;第二是听从常住做经忏佛事,将经教完全舍弃。当我面临抉择时,正好遇到韩馆长,她成全我,要我住她的家里。我特地带着她一起到台中见李老师,请问李老师这样作法是否妥当,李老师说可以,所以我就住在她的家里。她替我找道场,替我找听众,我讲经将近五十年没有中断,这是得力于韩馆长的护持。我住了十七年后,自己才有了“景美华藏图书馆”这个小道场,真是不容易!我在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就讲得很清楚:“你将来讲经说法,讲得不好,还没有问题;如果讲得很好,听众都赞叹,你就走投无路了。”老师的话一点都不错,果然走投无路,若遇不到韩馆长,我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也没有今天这一会。我得力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深深体会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古人比喻:“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个意思我们引用到学佛:“弘法的人才常有,护法的人不常有”。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若没有李木源居士真诚的护持,我们在新加坡有机会讲经、办学吗?不可能!我们做经忏佛事,搞水陆法会,放燄口,新加坡许多寺庙都欢迎,若要到寺庙讲经说法,没有人欢迎。由此可知,讲经的人很多,护持的人极少。
我为什么这样感念韩馆长?无非是提醒护法的功德。我们弘法的人知恩报恩,永远不忘护持的功德,希望这个世间多一些护法的人,弘法人才能够大展鸿图,光大佛法,利益众生。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21 August 2023

意外死过人的地方,是否真要找替身才能转世?

【问】意外死过人的地方,请问是否真要找替身才能转世?
【答】这一桩事情,我们虽然没有深入研究,可是自古以来,我们见过许多书籍有记载这种事情。我们一生经验当中,或许有人见过、听过,所以找替身确有其事。
台湾的北宜公路,一般人叫“九弯十八拐”,那个地方出事情最多。那条路我走过,路的两旁洒的都是纸钱。我走这条路,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现象,可是有许多人见过。我曾听李建兴的孙子说,他在那条路上走过多次,亲眼见到找替身的鬼魂。时常开车走这条路的人,他们都有经验,尤其是夜晚,看到路当中有人拦车,那决定不是人,是找替身的鬼魂。你要是车子让他,一定就出车祸,车就会翻到山谷里。所以,有经验的人不管他,看到就往他的身上冲,过去之后,你回头看,什么痕迹都没有。确实有这种事情,而且他是多次遇到。
中国古人笔记小说里面都有这种说法,不完全是寓言,我们虽没有详细考证,但相信确有其事。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如果佛法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请问如何解释佛法?

【问】我正在修心理学课程,但我深信佛法,因此对心理学教科书产生了困惑。如果说佛法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而世出世法又是圆融的,请问如何用这些理论和观点去解释佛法?
【答】你的问题,在佛法大乘经论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希望你能多读多听《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这些问题就可以解答了。
“唯心”、“唯物”都是从分别执着产生的,佛法讲,这都是属于妄想、分别、执着,这不是事实。心跟物是一不是二。近代科学家已经发现物质不存在,他们的看法经过许多的试验逐渐的明瞭:物质是一种波动的现象。这个说法与佛经讲得很接近,佛法讲物质的来源是阿赖耶的相分,而相分是从见分变现的,见分就是现在讲的唯心。
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就是万事万物,这个宇宙生命万物从哪里来?从心想变现的;唯识经论里面说,心想是一种波动的现象。“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事实真相,唯识经论有六经十一论,《华严经》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大经大论都谈到,而且有详细说明。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请问“万法唯心”与“唯心主义”,有何根本差别?

【问】请问“万法唯心”与“唯心主义”,有何根本差别?
【答】“万法唯心”与“唯心主义”的心,不是同一个心,所以差别很大。法相唯识可以说是大乘佛法的心理学,在心理的范畴,它讲的比世间心理学大得太多了,可以把一切诸法都包含在内。为什么?心是能生能变,一切诸法是所生所便,能所是一不是二。欧阳竟无先生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这是真正见到事实真相才说出来,决定不是推测、观察,也决定不是分别、执着。世间这些学术永远无法达到佛法的边际,因为世间人用的是意识心,不是用真心。佛法讲的心,就是禅宗讲的“真如本性”。这个意义完全不相同,我们要辨别清楚,所以它与世间人讲的心不相同。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19 August 2023

树神想与念佛小组的同修一起修行,这件事该怎么处理?

【问】一位念佛堂同修,学佛四个多月,就得到法喜。他老两口共同修行,每天早晨三点多钟起床,去白塔公园绕佛,而且天天都去念佛小组念佛。有一天树神附体,就和另外的同修对话。树神说他修行三百多年了,想在我们念佛小组修行,但大家都不同意,就请他去寺院。树神说:“寺院我去过了,没有念佛小组清净,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走。”树神这样慈悲,于是就答应他,我们向树神提出要求,决不能影响别人念佛,树神也答应了;但树神也要求看净空法师讲的《无量寿经》及《地藏经》光碟。我们大家看不见他,他不说,谁也不知道。请问这件事情如何处理好?
【答】这种事情现在很多,我也常碰到这些问题。你们念佛小组可以为树神在佛像旁边供个牌位;这个鬼神很善良,他也会护持你们。他讲的话没错,你们叫他到寺庙,寺庙没有念佛堂,没有人念佛,也没有人听经,所以他觉得你们不错。他修了三百多年,功夫不深,而在百国兴隆寺的山神也是求念佛往生,他们修行已经三千年,现在才找到净土。这种事情我们常听到,对自己是一个警惕,鬼神现在都在念佛和听经,我们要是不认真,连鬼神都不如。

以上资料来自:
《答疑解惑(三)》,讲述及著作者:净空法师,流通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Printing.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答疑解惑(三)》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