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February 2019

谈慈济论功德

净空老法师开示

诸位观众,前一些时候有同修问我,学佛要不要做慈济的功德?这一句话的理念,我们必须要清楚。整个的佛法就是一个大圆满的慈济功德,慈济功德就是全部的佛法。可是你一定要把这个名词及这四个字的意思,要搞得清清楚楚,不能够有丝毫含糊。如果把意思搞错了,你不但得不到佛法的功德,实在说呢,什么叫做佛法,你也迷惑了。
这个名词,“慈”是慈悲,慈悲是发自于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从这里面发起的作用叫慈悲。慈悲表现于外,就是对于九法界的众生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平等的帮助,这就叫慈济。
“济”是济助的意思,济助的范围是无限的深广,这里面如果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那就是佛法,那就叫做“功德”。如果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不相应,这个慈济是世间法,佛称它为“有漏的福报”,他所修的是有漏的福报,不叫做“功德”,叫“福德”,是慈济的福德。
功德和福德的差别在哪里呢?如果从果上来讲,功德一定是脱离三界六道轮回,至少也要证得阿罗汉果,那就是功德了。如果我们把标准再往下降,降到你能证得小乘须陀洹果,这就是功德。如果连小乘须陀洹果都得不到,也就是得不到大乘初信位的果位,那就是福德,就不算是功德了。
由此可知,功德的标准是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必定可以证得阿罗汉果,至少可以证得初信位的菩萨果位。证得这个小乘须陀洹,亦即大乘的初信菩萨,在三不退里,它是属于位不退,所以它是功德。
虽然他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但是他绝不会堕三恶道。而且,如经上所说,他在天上人间七次往返,顶多七次,不会到八次,不管有没有佛出世,若有佛出世,他闻经闻法而修行就出世了。若没有佛出世,他叫“独觉”,因为他过去修的慈济,善根深厚,他就属于辟支佛这一类,还是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脱离六道了,这才叫“功德”。所以功德和福德一定要辨别清楚,然后才晓得我们这一生所修的是属于功德或福德。
功德里最殊胜的,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的,那就是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这是最大的功德,无比殊胜的功德。如果讲慈悲救济,这是达到究竟圆满。救济,不是说他缺少吃的,我们送一点粮食给他;他缺少穿的,我们送几件衣服给他。这能解决问题吗?
世间圣人告诉我们,所谓是君子济急不济贫。贫,没有办法救济啊。急难要救济,像现在这个世间,灾难频繁,许许多多的地方有旱灾,有水灾,这种天然灾害让他们蒙受物质上很大的损失,这时候他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我们去救济他是应该的。
为什么不能济贫呢?你要是济贫,那你就害了他了,他一定会懒惰懈怠,什么都不想做了。为什么呢?有救济啊。这结果到最后一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这种事情,我们在美国看的很清楚,这些先进开发的国家,社会福利好,人民失业了,国家有救济金给他。所以我们看美国的许多大城市,诸位只要细心的去观察,你就看到不少的年轻人游手好闲,他什么事情都不做,靠什么生活呢?靠救济金。所以救济金长远的济贫,让这些有为的年轻人堕落了。为什么呢?人有懈怠懒惰的习气。
我们看到这些年轻人,长的都不错,每天到欢乐场中去鬼混,夜晚露宿街头,公共场所及公园里,常常看到有人在那里睡觉,那些都是领救济金的。由此可知,国家制定社会福利原本是一番好心,没想到后面产生这么大的副作用。
所以佛法里的救济不讲财物,不讲物质,为什么呢?出家人没有财物,没有物质。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当年的僧团,大家晓得,他们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部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所以在物质上,他们拿什么去救济人呢?没有啊。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佛对九法界众生才是真正的慈济者。九法界众生多苦啊,佛救助他们,帮助他们离苦得乐,这不是慈济,是什么呢?
离苦得乐,要先晓得苦从哪里来的?怎么发生的?乐从哪里来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要瞭解事实真相,然后你才有方法帮助他。
佛在大乘经典里说的太多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哪来的苦呢?智慧,是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种智慧能力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佛是用平等心看一切众生,为什么呢?本来平等,本来没有差别。不平等和差别是众生的错觉,是众生的迷惑过失,不是正常的。
原本是平等的,现在又为什么不平等了?平等,在佛法里所说的,就是一真法界,是诸佛与法身大士他们居住的环境,他们生活的空间叫一真法界。为什么叫一真呢?因为他们用真心,真心所现的境界就叫一真法界。
《华严经》是一真法界,《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是一真法界,这是大家都曾经读过的。你看看毘庐遮那佛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看了,真正生起羡慕向往之心。古大德常说,不读《华严》,不知佛家的富贵。佛家是谁呢?就是自己。换句话说,不读《华严》,不知道自己本来的富贵,自己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我们的富贵,我们的自在,何以又丧失掉了,变成现在这些差别现象?佛说这是因为一切众生把真心忘失掉了。给诸位说,真心是不会失掉的。失掉了,怎么会叫“真”呢?是迷失了,是迷了真心,把真心忘记掉了;是有,但忘掉了,找不到了。于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用的都是妄心,妄心就是迷惑的心,而真心就是彻底觉悟的心。所以说真妄不二。
我们迷了,在六道里搞轮回,用的是什么心?还是用这个心,不过这个心是迷而不觉。佛菩萨用的心刚好跟我们相反,觉而不迷,差别就在此地。
迷,有浅深广狭不同,所以这个里面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大到无法说,说不清楚。于是佛以善巧方便将之归纳,归纳为十大类,这就好说了,这称之为“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迷而来的,迷邪染来的。一真法界是觉正净,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众生迷的太久了,迷的太深了,正如经上所说,无量劫以来都是执迷不悟,虽然有时候遇到佛法,遇到善友给你开示,你听了也点头,也觉的是对;可是听完之后,境界现前,老毛病又犯了,依旧是过迷邪染的生活,这就苦了。这种情形,经论里也说的很多,特别是《地藏经》。你看《地藏经》上,说到这一类众生接触佛法,似悟非悟,佛菩萨看了非常的感叹,众生难度,“难”就是他的迷执太深了,迷执的时间太长了,一下子转不过来。
十法界,佛也给我们说了,因为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我们都有,而且都非常坚固。迷的最深的,这种境界就变成六道轮回的境界,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这个环境是人心变的,佛在经上讲的是真话,事实真相是境随心转,“境”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随着我们的心在转变的。你的心善,环境就变好;心不善,环境就变坏。
科学家迷信科学,执着科学,一迷一执,就不能解决问题了。科学家不相信佛的讲法,为什么呢?他认为大自然界不是人力能够控制的,不是人力能够转变的。像旱灾、水灾、地震、海啸,这许许多多的自然灾害,他们都认为是物理,好像与人心没有关系,其实错了。这是什么呢?分别科学、执着科学、迷信科学,想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解决这些困难,永远做不到啊。
佛的智慧健全了,佛的智慧圆满了,他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是与这些物理生化不相干的,物理生化只是表层的现象,不是它所以然的原理,所以然的原理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这才是根本的因素。
这三样东西,最严重的就变成地狱的境界,随着妄想分别执着的轻重,才分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道。六道是一个界限,我们称为三界。三界是这个大界限里再分为三个小界限,这三个小界限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完全看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的轻重而论。执着重的是欲界,贪着五欲六尘,这些我们今天称为物质的享受。严重的贪着物质享受,你就出不了欲界,这是讲六道里面。
欲界里包含六层天,由下往上是四王天、忉利天,佛说这二天是地居天,住在我们地上。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四层叫空居天,他们居住在空中,不住地上了,也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但是诸位要晓得,虽然他们愈往上,福报愈大,可是他们的心愈往上去,心就愈清净;也就是说,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愈来愈淡薄。哎,奇怪了,愈淡薄,福报愈大;愈执着,福报愈小。到最严重的执着,福报没有了,地狱里没有福报。
所以诸位要晓得,当你不想享受的时候,东西反而来了;坚固的执着想要得它,反而没有了,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
这一切求欲的心断了之后,所来的一切是自然的,为什么呢?与性德相应。佛曾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是自性的,自性里的智慧德相托缘出来了,所以它是自然的。
另一种是修德的,修德和性德的受用是自然的,虽然受用的福报很大,但是执着贪欲的念头却愈来愈轻,很淡薄。如果对于五欲六尘享受的念头没有了,你就超越欲界了,能够生到色界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那个福报就比欲界大得太多太多了。虽然身处大福报中,而人心都是清净的,对于五欲六尘没有丝毫的染着,因他没有欲。可是他还有色身,还有一切物质,像宫殿楼阁这些。
高度觉悟的人,他觉得这些东西还是麻烦,还是累赘,于是连色身都不执着,都愿意舍弃掉。舍弃掉色身,到哪里去呢?四空天。四空天是无色界,色相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灵界”,那是真正的灵界,在佛法里是没有色身,只有神识。可是诸位要晓得,他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微细的执着,执着于那个空界。因此六道轮回这个大界限,他还是出不去,必须对于三界六道舍的干干净净,真的一尘不染了,你才能超越六道三界的界限,才能突破六道轮回,入十法界的四圣法界,或入声闻,或入缘觉,或入菩萨。
十法界的四圣法界,他没有执着了,他有妄想分别,所以那也是个大关口。能把一切分别的念头卸掉,一切都不分别了,那就突破十法界了。突破之后,这才进入一真法界,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
在一真法界里,有无层次呢?有,因为他尚有妄想未断,他会妄想。虽然妄想没有断,但是他的享受、智慧德相已经和佛逐渐趋于平等了;实在讲,是微细的差别,如果佛不说,我们凡夫绝定觉察不出。
佛给我们讲了,一真法界里的这些菩萨,还有四十一个位次,所谓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么多的位次从哪里生的呢?从妄想生的,妄想就是无明。破了一品无明,他的位次就向上提升一层。破一品无明是初住菩萨,破二品无明的是二住菩萨,破十一品无明的是初行菩萨,破二十一品无明的是初回向菩萨,破三十一品无明的是初地菩萨。
这是一真法界里的现象,所以《华严经》里讲,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四十一个位次,统统是在一真法界,他们已经脱离十法界了。佛将这些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清楚了,然后慈济功德你就晓得怎么去做。
佛是教你彻底瞭解事实真相,这叫“看破”,所以看破不是消极,不是迷惑,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破之后,你知道眼前的身心世界是怎么回事情,依报正报是怎么回事情,你才会听佛的话。佛教我们放下执着,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着。我们今天有这个色身,当然需要维护它,如果是就维护色身来说,这不为过,没有过失。我这个身体需要吃的饱,需要穿的暖,需要营养来滋润养身,这个不为过。如果你在这里面生起贪求,那就是过失了。
所以佛示现的榜样,在他那个生活环境里,因为那是热带,所以一年四季三衣就够了。我们这几年在新加坡弘法,新加坡距离赤道只有一度,一年只有一季,夏季,所以衣服都很单薄,我们在那里,最冷的时候也只要穿一件薄薄的毛衣就够了,平常那边的人都穿T恤。所以在那个环境里,三衣当然够了,热的时候就是搭一件衣,冷的时候两件衣就够了。晚上睡觉时,三衣就是盖的。什么都简单,这不为过。
这样,衣食就足够了,你的心地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你的体力消耗就少。这个道理,我在学佛初期就深深体会到。我跟李老师讨论过,老师给我印证,我这个看法正确。我觉得体力有百分之九十是消耗在妄想上,实在讲,于自己的劳心劳力那消耗的都很少,所以一天吃一餐,足够了。
李老师日中一食,几十年哪。我在台中跟他学,我日中一食吃了五年。以后为了弘法,为了应付这些信徒,因为信徒们不瞭解这个道理,我们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惟恐我们营养不良,他们招待不周有罪过,一定要我吃三餐。我们为了弘法,为了让信徒生欢喜心,也就随缘嘛。所以我吃的很少,从前是吃一餐,现在是把一餐分作三餐。以前吃一餐,我一餐吃三碗饭,诸位要晓得,年轻的时候,每一餐都吃三、四碗;现在是一餐吃一碗,合起来还是一餐的量。
这是对饮食起居没有贪心,一切随缘,没有执着。换句话说,有,也好;没有,也好。我现在一天不吃东西,也没有感觉得饿,照样可以工作,照样可以讲经,要在这个地方修清净心,要在这个地方放下。不是叫你把事放下,事,要做;事放下了,那你就堕空了,这又错了。做这些事,常常把这些事放在心上,那你也错了,你就着了相,着了有。
佛教给我们空有二边不着,我认真努力的做工作,这是不住空;虽然在做,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不住有。你的心地清净,你的精神就饱满,你做的欢喜,你的日子没有空过,确确实实为佛法为众生。虽然为佛法为众生,绝对不着为佛法为众生的相。心里头要离念,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的经题就是这么写的,这样才能够救自己救别人。
我们修学要懂得这个原则,要知道把握这个原则,不离开这个原则,你的修学就有功了。积功的结果就是德,这叫“功德”。我们读经,展开任何经典,你就看到释迦牟尼佛与他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是做真实、究竟、圆满的慈济功德者,这是我们的榜样,这是我们的模范。
由此可知,真实的慈济功德,就是教导一切众生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之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看破放下之后,样样具足,样样圆满。这个理,很深;事,微妙。一般的众生没有深入经藏,对佛法的修学没有一点功夫,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没有入处”,他就很难相信,他就很难接受,他认为这个讲法是骗人的。唯有对佛法有深入的人,有领悟的人,他懂得,他相信,他能够依教奉行,他能够获得真实的功德。由此可知,我们自行化他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
实在说,近几年来所提出的十个修行要目,前五个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常常存这个心,存这个心是救自己,自度。
看破与放下则在生活当中,表现给别人看,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也常说,诸佛菩萨就是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无论哪一部经打开,这样的句子都要重复很多遍,教我们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就是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做什么样子呢?做出看破的样子、放下的样子。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表演的,他给我们做的样子是彻底的看破,彻底的放下。他的生活显示的是自在、随缘,真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世间人争名争利,释迦牟尼佛的名利是现成的,因他是王子,他要是不出家就要继承王位,我们世俗人所说“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的富贵在人间来说,都是达到了极处。这个东西乐不乐呢?不乐啊。他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离苦得乐,他知道这些功名富贵不是真乐。什么是真乐?彻底觉悟而放下是真乐。
所以他就表演给大家看,你们所争的权位,他有却不要;你们所求的富贵,他有了,他也不要。他去过一种出乎寻常人意料之外的生活方式,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过这种日子。这种生活,一般世间人认为是苦不堪言,贫贱到极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是去做乞丐啊。
但是这个乞丐了不起,有学问有道德,所以比丘成为乞士。“乞”是乞讨,依靠乞讨过日子;“士”是有学问、有道德。是有学问、有智慧、有道德的乞丐,他做什么事情呢?教化众生,以身作则,表演给你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真乐,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显示在生活里头得大自在,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这九句十八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修学及所教导的,全部显示出来了。末后一句是“念佛”,如果没有这两个字,我们的慈济功德,虽有功德,但就不圆满、不究竟。
你想想看,你脱离六道轮回了,你证得阿罗汉果了,这是功德,但若是不出三界,就没有功德。这点,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不能出三界,完全变成福德。功德的标准是出三界,脱离生死轮回。阿罗汉已了生死,脱离六道轮回;辟支佛也脱离了,菩萨也脱离了;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的佛。这四种人都脱离了,都成就了功德。这功德叫“小果”。十法界里的菩萨及佛所得的果报,还叫“小果”。
你看在天台四教里,这叫“藏教”;贤首五教里,这是“小乘教”,小乘教里有佛,有菩萨,这都在十法界里,尚非大乘。大乘是超越十法界,以此为目标。经论里所说的方法及理论,你依此去修学,你就能超越十法界,超越这个大的关口,这才算是大乘的功德。
一乘法的功德就在一真法界,一乘法讲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把妄想断的干干净净,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叫“一乘法”。所以一乘法的对象是法身大士。
佛详详细细的把十法界、一真法界里的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你迷失了自性,生起妄想、分别、执着所变现出来的境界。所以佛的慈悲救济达到圆满是教你证圆教的佛果,这个慈悲救济才是达到顶点了。
今天我们是凡夫,我们的烦恼习气非常深重,这一生当中能否成就呢?在理论上讲,能。佛在《法华经》上举了一个例子,龙女八岁成佛。这个意义很深,“八岁”是说明这成就是在这一生修来的,不是前世累积的善根福德。“龙女”说明是畜生道,而非人道,它表这个意思。
是否需要多生多劫的善根因缘呢?不需要,就在这一生当中。那就是真如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你要遇到真正善知识,遇到这个机缘。纵然前生前世从来没有修集善根福德,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佛?能。为什么能呢?道理就在自性的迷悟之间。一念迷,你就变成凡夫了。一念迷,你就把原本的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变成了六道。如果遇到善知识开示了,你真的明白了、觉悟了,一念觉,这个法界立刻恢复到一真了。龙女八岁成佛就是显示这个道理,表演出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看。
我们这一生中,你要是问我们能不能开悟?能不能明心见性?能不能得到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答案是肯定的,能。那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呢?那是因为你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的起心动念还是我。换句话说,你不肯放弃自私自利,那就没有法子了。
这事不要说一尊佛菩萨帮不上忙,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帮不上忙,真正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怎么迷的?你自己迷的。你将来怎么觉悟?还是你自己悟。这是佛在《般若经》上常讲的“佛不度众生”,佛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众生得度者,道理在此地。
佛助你成佛,是把道理和方法为你讲清楚;你成了佛,是你自己依照这道理方法修成的,那与佛有什么关系?佛有什么功可居?佛无功可居,众生的成就是自修自度,自己亲证的,佛菩萨是帮不上忙的。可是我们如果听了之后依旧不觉悟,那就是业障习气太深。这像昨天《华严经》上所讲的,薰修就太重要了。
古时候在家出家的修行人,为什么会有那么殊胜的成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成就?就是他薰习的时间长。每个寺院都有法师讲经说法,你住在这里是天天听经,一天至少是听四个小时以上,你在这个道场住上个三年五载,这个心境自然不同。谚语有道是三天不读书,面目就可憎了。三天不研究讨论,我们的习气毛病都出来了。由此可知薰习之重要。
这一次也是馆长很大的愿望,要把《华严经》完成,要完成《华严经》,我们每天至少要讲二个小时,要持续五年。五年内这样的研究讨论,那我们同修们气质绝对改变。纵然不能证果,不能大彻大悟,小悟是决定有的,这个缘也是非常稀有难得。
我们这个道场,我虽然不在,你们同修们要好好的利用。我们在任何地方所讲的《华严》,都会把录音带、录影带很快速的寄回来,你们就可以听,听了之后研究讨论,同样达到薰修的效果。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

资料来自:
《种善因得善果》,净空法师主讲,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印赠及流通处:马来西亚净宗学会(No. 90 & 92, Jalan Pahang, 53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2014年2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种善因得善果》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