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rch 2019

释古圣教杀之疑(六辨)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万善先资集卷三》

【问】伏羲①氏教人织网,捕鱼打猎,那么伏羲做得不对吗?
【答】捕鱼网鸟,村夫童子都会,何必伏羲来教呢?大概洪荒之世,鸟兽繁殖,不加以提防,人将无法生存。伏羲教民防御,或未可知。否则,或佃渔之事,兴于伏羲之世,也未可知。如果说他教人杀生,那么渔舟无赖,都是伏羲功臣。而解网放生,反开罪不浅了。
《尸子》②说: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人以猎。

注:① 又作宓羲、包羲、庖牺、伏戏、牺皇、皇羲,中国传说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
    ② 尸佼,战国时晋国人,为秦相商鞅的宾客,鞅被杀,佼逃入蜀,著《尸子》,共二十卷,六万余字。

【问】伏羲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但西伯①养老,定母鸡母猪之数,又为什么呢?
【答】古圣的政治,有的应当继承,有的应当革除。例如,结绳变书契,巢窟变宫室,正是人们希望改变的。从前以后辈为尸②,使父兄叩拜趋承于其下,何等颠倒?今只设虚位,何等相安?那么就知道不养鸡猪,是善于体会文王的心意。何况五鸡二猪的说法,不过是说岐周家给户足罢了。“笾豆之事,则有司存。”③圣人难道还会去关心鸡猪的数目吗?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④,难道连鸟兽交配繁殖,也一定要去核准数目吗?动物多少不等,是常情,又哪能截然分为五、二呢?以理推断,一定没有这样的事。不然,文王的恩泽施及死人,死人已无知觉,无知觉恩泽尚且施及,有知觉的反要杀害,那么他的见识比小孩都不如了。故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⑤

注: ①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也称伯昌。曾被商纣囚禁于羑(yǒu有)里(河南汤阴北),统治期间,国势强盛,调解虞与芮(ruì锐)两国纠纷,使两国归附。建立丰邑,定为国都。在位五十年。
   ②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以臣下或晚辈充任。后世改为神主、画像。《孟子》:“弟为尸则谁敬?”
   ③ 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礼仪中的具体小事,有主管官吏去布置”,“笾豆”,指祭祀。
    ④ 《尚书》立政:“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惟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文王能够度知三宅的思想,就能设立这些官员,凭借这些官员能为老百姓大建功德。文王不兼管各种教令。各种狱讼案件各种敕戒的事,只由主管官员和牧民的人指示用否;对于各种狱讼案件和各种敕戒的事,他不敢过问这些。到了武王即帝位,完成了文王的事业后,不敢丢弃文王的善德,考虑顺从文王宽容的德行,因此,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⑤ 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完全相信《书》,不如无《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不过取两三片竹简罢了。仁者无敌。以周武王这样极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极无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木杵都能漂流起来了呢?”文中所说的书是具体指《尚书》,后人引申为不要过于相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孟子在这里只是就《尚书》展开议论,所阐扬的是非暴力主义精神,当然是非常正确的。

【问】孔子戒杀,不过“不纲不射宿”①罢了,未曾废除钓和射,现在一并戒除,难道仲尼不足效法吗?
【答】你知道孔子“钓”和“射”的深层意思吗?作“钓”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不要大肆捕鱼;作“射”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不要大肆打猎。后人说因养与祭而杀生,也太小看圣人了!试问,后世之所以尊敬夫子,是因为他擅长于钓弋吗?还是因为他的道德无以复加呢?若尊重他钩弋,则渔夫猎人,超过孔子的很多。若因他的道德高尚,请问您的道德已能赶上孔子吗?如果道德赶不上孔子,先以钩弋效法孔子,这就好像学颜子②,只学他短命,学曾晳③,只学他嗜羊枣。戴上头巾摹仿郭氏,改名换姓摹仿蔺氏,仍旧不是郭蔺。学习柳下惠④的思想,才可以作鲁国的大丈夫。

注: ① 《论语》述而第七:“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用竹竿钓鱼,不用大绳做网上纲来横断水流拦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不射归巢歇宿的鸟。)
   ② 颜子(前521-前490),名回,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以德著称,后世称为复圣。
   ③ 曾晳(xī西),春秋鲁国南武城人,名蒧(diǎn点),曾参之父,孔子弟子。
   ④ 鲁国的贤者。《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孔子说:“臧文仲大概是个做官毫无责任感的人吧,他明明知道柳下惠贤能,却不给他职位。”)

【问】君子以人为贵,以畜为贱,以贵杀贱,理所当然,等而视之,是否太迂腐了?
【答】圣贤大道都说,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例如,人的手足,虽分贵贱,但不可以手断足。若只以眼前高下为贵,那么灶间奴婢,也知呵骂畜生,何待君子说贵说贱?

【问】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在什么地方说过呢?
【答】没有看过子思①的言论吗?子思说尽其性,则能尽人性,尽人性则能尽物性。细细体玩几个“则”字,道理自晓。不然,致中何以天地位,致和何以万物育呢?

注: ① 子思(前483?- 前402),孔子之孙,子鲤之子,名伋,曾为鲁缪公师,忧孔门心法失传而作《中庸》。

补充:《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最高峰,天地便各安居其位,万物也依其本性而生长了。)中和就是平等心,有了这种平等心,众生就无差别,天人也就合一了。“尽其性”,就是生起了平等心,平等心生起来了,人的本性就出来了,人的本性出来了,物性就出来了,万物皆备于我,我在万物之中,万物即是一体,这就是如来境界了。参到山穷水尽处,山河大地是如来。


延伸阅读:
万善先资集卷三~疑问解答(全文)

以上资料来自: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万善先资集卷三●疑问解答》,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印赠处:阿弥陀佛净宗学会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No. 51A & 52A, Jalan Pandan Indah 4/6B, Pandan Indah,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Batu 9, 43200 Cheras, Selangor, Malaysia),2010年7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万善先资集卷三●疑问解答》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