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une 2018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解释】太上老君说:‘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心感召的。’
【分析】太上,此指周朝圣人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太上是对至尊的称呼,这种以称赞上天来树立教化的功能,乃是揭示人们要以谨慎的态度面对。《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这是告诉人们,造作善恶之因,必得祸福的果,是取‘有感必应,随感随应’的意思,来彰显天道善于回应的道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四句是全篇的总纲领,是太上老君垂训的大要。讲到圣贤的存心,不是为了祈福避祸才断恶修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凡是积善必定福荫子孙,积恶必定祸延子孙,这本来就不会有所差错。自召就是自己招来,自作自受。天地并没有私心,吉凶祸福是自己所招引的。然而人的念头未动时,心地是清净的,如同虚空,哪有善恶之别!只因念头刚动,心所向的若是好事,就是善;所向的若是坏事,就是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后来日积月累,就有善人和恶人的区别。而招祸或得福,都是取于起心动念时,所以太上一开始便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警惕世人,在起心动念时,要加紧提醒自己保持警觉,若有丝毫差错,果报就会天差地别。
【故事】宋朝的赵康靖,备置瓶子和豆粒两种东西,每起一个善念,就投一粒白豆入瓶内;若起一个恶念,就投一粒黑豆入瓶内。刚开始投入瓶内的黑豆非常多,后来渐渐减少,最后连善恶两种念头都没有了,瓶与豆也就弃而不用。这是因为心地已经清净而光洁明澈。
【嘉言】‘行善就像春天时田园里的草一样,虽然没有清楚看到它在生长,但它却每天增加;作恶有如磨刀用的石块,虽然不能明显发觉它在减损,但实际上每日都慢慢短少。’祸福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的福田,都离不开人的心地。’佛经上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解释】善与恶的报应,就像是影子紧跟着形体,永远不会分离。
【分析】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报应是就天理而言。形体端正,影子就会端正;形体歪斜,影子也会歪斜,总不会有丝毫偏差。种善因得乐果、造恶因得苦果,这些道理圣人说得很详细,无奈愚痴的人不相信,往往背善向恶。因为他看到现在的人,有些善人的命运坎坷;而有些为恶的人,却能享有高寿。看到现世所受的种种果报都不一样,于是就说‘善恶不见得会有报应,因果之理不足以采信’。要知道世间没有活到几百岁的人,上天也有未立即了结的案子;世上纯善或纯恶的人既少,时而为善、时而为恶的最为普遍。念头会转变,报应也会随之斟酌。有的报在自己身上,有的报在子孙;有的报在现世,有的报在来世。报应的大小快慢,虽然经常会有变化迁移,但丝毫都不会产生错误。俗语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所以不要只是谈论目前,应该观察究竟,善恶果报哪里不是如影随形呢?
【故事】清朝崇明岛有位黄永爵,曾有相士断定他一生无子,而且寿命只有六十岁。后来有一条南洋的船,在海上遇到风难正要翻覆时,黄永爵急忙拿出十两银子,买渔船前往搭救,总共救活十三条人命。后来他又遇到那位相士,相士惊讶地说:‘你现在满脸阴骘纹,一定是累积了很大的功德,不但会有儿子,而且儿子还会考上状元,你自己也能获享高寿。’后来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振凤,考中康熙己未年的状元;自己则活到九十几岁,得到了善终。天道之可靠就是如此,人们为何不肯去恶从善呢?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Batu 9 Cheras, Selangor),2008年12月恭印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净空老法师讲述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感应篇》的总纲领。后面的文字都是对此句的解释、阐发。学习《感应篇》,要抓住此句。诸位如果参透此句,就能趋吉避凶,就能成圣成贤、成佛作祖。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说明感应的原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说明报应的事实真相。此句中有理有事。
佛法说:“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悟是能召;苦、乐是所召。悟、乐是福;迷、苦是祸。
西方有一种说法: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完全按照他的命运生活,绝不会改变,就像依照剧本演戏。西方古老预言的应验,似乎也证明了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与《了凡四训》中孔先生的讲法相同。孔先生把了凡先生一生的命运都算得非常准确。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是“宿命论”。
人们会问:命运是谁决定的?是由神决定的吗?“剧本”是谁写的?是由上帝写的吗?如果人们的命运由神决定,人们依照命运去作恶,神再来惩罚人们,神岂不是自找麻烦吗?如果“剧本”由上帝所写,祂为什么不写“善”的剧本,而写“恶”的剧本呢?由此可见,人们的命运不是神的安排。
命运是由人们自己安排的,是人们累劫今生造作的一切善恶业因所感得的果报,也就是佛家所讲的“业力牵引”。命运的剧本都是由自己写的,这就是“唯人自召”。迷惑的人才会按照命运的“剧本”去生活;觉悟的人却可以改写剧本、改变命运。
了凡先生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依教奉行,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中国历代,像了凡先生这样修学的人,不计其数。只要懂得改造命运的原理和方法,就能改造自己的命运,前途就一片光明。当然,明白道理很难,透彻地了解方法也不易。
“无门”是讲吉凶、祸福没有定法,都在人心一念之间。《汇编》引《坛经》:“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指人们的念头。人们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小的果报称为吉、凶;大的果报称为祸、福。佛法说:吉凶、祸福皆由心造。祸、福两种际遇,苦、乐两种感受,都是“身、语、意”三业所感召的果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吉、凶、祸、福都是人们自己造业的报应。自己修善,自己回头,就得福;自己造恶,不肯回头,就遭祸。自己的祸福与别人不相干。
佛说:“佛不度众生。”众生如何得度?众生是自己觉悟,自己得度,岂不是“惟人自召”吗?众生堕落三途,也是自己造作恶业招来的恶报。佛菩萨虽然非常慈悲,但不能给人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人们受一点罪,更不能免除人们一点罪。求佛菩萨保佑,求神明赦免自己的罪过,都是迷信,不合感应的原理。
依现代科学,“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心电感应。“电”比喻快,实际上,心感应的速度比电快无数倍。电波的速度,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而念头才生起,感应就遍虚空法界。
佛说的一切经,不离因果的原理,《华严经》讲“五周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世出世法就是因缘果报,所以佛家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个大型的因缘果报。一个世界、一个社会,是一个小型的因缘果报。一个人、一个家庭,是一个微型的因缘果报。任何人都逃不出因果定律。
今天的社会动乱,世界不安,都是共业所感。如何化解这些劫难?唯有大家断恶修善。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必”是必定,非常肯定,说明因果报应是必定的事实。世间人讲“真理”,这就是真理。一个人如果能修善积德,他一定发福;一个人如果造作恶业,纵然他的家庭有福报,他自己也必定会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古今中外有很多例证。
佛法是师道。用现代的话说,孔子、释迦牟尼佛都是社会教育工作者。他们教导众生做人的道理、感应的道理,使人们知道趋吉避凶、断恶修善。这就是“教育”。
现代社会可以说没有“教育”。虽然国家、社会办了许多学校,但学校不教做人的道理,只是“知识传习所”。
我初出家时,一天,在圆山临济寺门前扫落叶。有几位学生上圆山游玩,他们的举止不像读书人。我很感叹地对一起扫地的师兄弟说:“可惜!他们没有受过教育。”
学生们听见了,回过头来问我:“你说我们没受过教育,是不是?”
我说:“是,你们不像受过教育的样子。”
他们争辩:“我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你怎么说我们没受过教育?”
我说:“你们既然认为自己受过教育,请问:‘教’怎么讲法?‘育’怎么讲法?‘教育’怎么讲法?”
他们讲不出来,气焰就消了下去,反过来向我请教。
我告诉他们:“教育是教做人的道理。中国古代(从夏、商、周直到清朝末年)的教育宗旨,从来没有改变。教育有三项内容:第一、教人明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和睦朋友;第二、教人明瞭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三、教人明瞭人与天地神明的关系。你们学过吗?”
他们说:“没学过。”
我说:“落实到生活上,小学教育(儿童教育)教洒扫应对,你有没有学过?”
“也没学过。”
“我看你们的举止,就像没学过。”我说:“所以你们确实没有受过教育。”
他又反过来问我:“我们现在念的大学算什么?”
我说:“你问得很好,现在的学校是‘知识传习所’。你们那所大学应该称为‘高等知识传习所’,因为它只传授知识,不做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指导方针。〈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统治人民,首要的是教学。同样,当代要达到社会和谐,世界和平,除了教育,没有第二个办法。
现代社会,只注重科学技术的传授。国家、社会乃至大众,已经把教育舍弃了。现代的“杰出人才”~~科学家,聪明绝顶,却去造原子弹,用来杀人。一颗原子弹能杀几十万、几百万人。研制杀这么多人的武器,果报必定在阿鼻地狱。杰出人才将来到哪里去?必定到阿鼻地狱去,很快就去!儒家的教育、佛家的教育,绝不教人做这种事。戒律讲:制造杀害众生的工具,都犯杀生的重罪。从前造弓箭,杀一只畜生,罪过都极重;佛经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何况杀人!而且杀那么多人!果报必定堕地狱,永劫不得翻身。
中国古代圣贤教育的内容有三项:第一、说明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现代人往往不懂如何做人。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人和,做什么事都会一帆风顺。推广而言,要善于与不同的族群相处,要能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第二、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之道。现在很多人说,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地球生病了。人类伤害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必定报复人类。洪水、地震、飓风就是自然环境的报复。佛经讲:树有树神,花有花神,山川都有神祗。你爱护祂,祂保佑你。人们常讲:树木花草、山川大地都有灵气。灵气从哪里来?有神明主宰。第三、说明人与天地鬼神的相处之道。浅近而言,就是人应该如何与各种不同的宗教相处。对于各种宗教所崇奉的神明、圣贤。我们都要平等地尊敬。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
佛家教育的宗旨也有三条:第一、转恶为善,在五乘佛法中是人天佛法,能不堕三恶道;第二、转迷为悟,能超越六道轮回,在四圣法界,作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第三、转凡成圣,超越十法界,成为《华严经》所讲的法身大士。
佛家讲善恶的究竟标准:与性德相应的是善,与性德相悖的是恶。通常我们讲断恶修善,是对初学,不究竟。究竟的说法是“转迷为悟”。与性德相应的是悟,与性德相悖的是迷。迷就是恶,悟就是善。佛家的教学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这个原则,没有离开这个目标,所以是至善圆满的教育。一旦转迷为悟,《感应篇》中所说的一切恶,全都消融了;《感应篇》中所说的一切善,自然圆满了。
过去,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们常常说:“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迷悟。什么是迷悟?一念生起为自己是迷,一念生起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悟。为自己是私,为众生是公。大公无私就是觉悟了。如果仍然有丝毫私心,就不是究竟的觉悟、圆满的觉悟。修行,就是让“迷”一分一分地减少,让“悟”一分一分增加。因此,大乘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小乘有四果。
“如影随形”是比喻。“形”指我们的身体,身体在阳光下必有影子,“影”必定随着身体。报应也是如此,必定不爽。
因果报应的理很深,事很复杂。凡是果报都有因和缘。缘,有顺境的增上缘,有逆境的增上缘。
因果报应通三世,分三种:第一种是“现报”,果报在当世;第二种是“生报”,果报在来生;第三种是“后报”,果报在第三世以后。
世上有些造作罪恶的人,似乎没有受到恶报,很多人因此怀疑因果报应的道理。其实,这是他们前世的福报尚未享尽。到余福享尽,恶贯满盈时,他们的恶报就会现前。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同理,有些人心善、行善,福报却没有现前,甚至他个人、他的家庭,还遭遇到很多凶灾。其实,这是他过去生中恶报的余报。等到余报报尽,他的福报就会现前,所谓:“善果圆成”。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要看究竟,才能明瞭因果报应的原理。无论在何种逆境、逆缘之中,我们的善心、善行绝不稍退,最终必定有福。
我们要时时刻刻念念关怀一切众生,尤其是关怀苦难的众生。“苦难”的范围很广。缺乏衣食的人是苦难众生。许多有地位、有财富的人,也是苦难众生。世人常常疏忽了这种人的苦难。他们的苦难在哪里?死后要堕三途、遭苦难。他们迷在五欲六尘之中,不能自觉。他们中有些人也想“学佛”,但没有缘份听经、研教。他们的缘份在世俗的欢乐场中。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整理成书),赠书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 Printing, 第页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