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背离至亲而心向疏远的人。
【分析】所谓“背亲向疏”,不只一项,就像欺瞒背逆父母,私自托付妻家;对待父母的亲戚很普通,却厚待妻子的亲族;对待兄弟姊妹,分毫必定计较,但对朋友外人,却是非常慷慨;不照顾本家亲族贫寒的,却冒认他人为自己族亲。凡是薄待所应厚待的人,却去厚待所应薄待的人,这都是“背亲向疏”。
孔子在《孝经》说:“不爱他的父母,而去爱别人,叫做违背德行;不尊敬他的亲长,而去尊敬别人,叫做违背礼节。”现在有人背亲向疏,不是因为恩怨徇私,就是人情冷暖起了分别。这种悖德、悖礼的行为,已经非常严重了,这是根本重罪,果报必定很惨。
故事一:从前有位周聪,因多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未考上,于是前往谯郡(今安徽毫县),拜都吏(汉朝官名,督邮的别称,主掌察视责罚之事)周吉为父,每天和他其他儿子一样相处,并连周吉三代的名讳(人的名字,生时称名,死了称讳)全都跟着称呼,第二年因此考上举人。结果以后都不回家,他父亲作诗谴责他,周聪因此羞愧而死。
故事二:明朝人白希没有儿子,他不以姪儿来继嗣,却抱养一位屠户的儿子。后来白希死了,有客人投宿他家,晚上听到脚步声,就起床从门缝查看,看到男女数人,在那徘徊观望,好像饿了很久。
又看到有一个人,腰间插着屠刀,步履踉跄走进来,一会儿又鼓着肚子走出去,先前在外观望的男女数人,跺着脚说:“这下可苦了!完了!又没得吃了!”于是都神情凄然地离开。
到了天亮,客人就问仆人,仆人说:“昨晚我家主人在祭祀祖先。”客人因而悟出,带着屠刀的人,是主人的生父,而那些徘徊观望的男女数人,就是白家祖先,以及白希夫妇,客人叹息一声就离开了。
延伸阅读: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