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November 2021

西归直指卷一

净土纲要
佛陀之所以要诞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大事因缘的,那就是怜悯一切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他看到众生沉没在苦海中,挣扎着想要出来,但马上又被海水吞没,所受痛苦无量无边,心中就生出无穷的慈悲心来。所以特别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们有了解脱的归宿。并且又教授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只要能够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就能往生极乐国土。这真是沉沦在生死苦海中的众生的大慈航啊!我们前世善根深厚,今世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个好办法,哪里还敢辜负如来深厚的恩德呢!所以我现在把大本和小本《弥陀经》①的主旨,节录出来,使读者一看就知道净宗的大概,取名为《净土纲要》。
注:①大本和小本《弥陀经》,两经分别是《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净空法师《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玄义》中说:“《无量寿经》与小本《阿弥陀经》是属同一部。无论是理论、方法、境界,都是相同的。只是这本说得详细,经文长,称为大本;小本讲得简单,讲得省略,称作小本。这两个本子都主张‘持名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许多方法里唯有‘持名’最为方便,不受任何限制,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都可以念阿弥陀佛。出声念,不出声,心里默念皆可。所以这个法门是“圆满直捷,方便究竟。”


阿难提问
大本《弥陀经》说:释迦牟尼世尊,有一天,容颜不同寻常,无比殊胜。阿难叩问是什么原因。佛陀告诉他:“你今天的提问,胜过供养整个一天下①的声闻、缘觉②,以及布施各天众生,以至于蚊虫蚂蚁等等这样微小的小生命之类。供养这么多的众生,即使经过若干劫③长时间,有无量的功德,但也抵不上你今天的提问。为什么呢?因为各天帝王和人民,乃至于蚊虫蚂蚁等等,都因为你的提问而找到解脱的大道。”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净土法门,不仅仅是人类走出生死轮回的桥梁,也是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解脱的慈航,千万不可忽视啊!
注:①一个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译为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称妙;各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称高。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各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在金山之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四天下(四大部洲)即在此咸海的四方,一南赡部洲,旧说南阎浮提,即我们这个世界。二东胜神洲,旧说东弗婆提。因为身形殊胜,名为胜身。三西牛货洲,旧说西瞿耶,因为卖牛,名为牛货。四北瞿卢洲,旧说北郁单越,译为胜处。在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
    ②悟道层次不同的人。声闻即闻佛说四谛法之音声而悟道的人。缘觉即又名独觉,或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③指很长很长的时间。劫是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
补充:净土法门如此殊胜,我们能不宣扬妙法,解救受苦的众生吗?供养三宝,不能缺法宝啊!佛法之所以能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全靠法宝啊!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人砌庙建寺非常积极,却忽视法宝的流通和宣扬,致使大多数人(即使本身是信仰者)都不明白佛教的真谛,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旧把佛教看成迷信。
《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说:“甚多!”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解说经中几句偈,其功德就胜过布施大千世界像恒河沙那样多的众生。因为布施钱财物质是有为的功德,所得的福报就是有漏的富贵,布施经典妙法就是无为的功德,所得的福报就是无漏的正果。布施钱财物质,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布施经典妙法,就能解决永久的问题。
因此,在《弥陀经》开头中,我们就应当知道佛陀为什么如此赞扬阿难的提问了。因为阿难的提问,为无量众生请出了一部妙法经典,使无量众生找到了解脱之道。我们怎么不感谢阿难呢?我们怎么不顶礼世尊和阿难呢?


指归佛土
小本《弥陀经》说:那时佛陀告诉长老舍利弗①,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越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那个国土上有一尊佛,叫做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舍利弗,那个国土为什么叫做极乐呢?因为那个国土的众生,没有一切痛苦,充分享受各种快乐,所以叫做极乐。
注:①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弥陀前因
大本经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度化众生。这时,有一位大国王,前往听法,顿时开悟。于是,就抛弃王位,随佛修行,法号叫作法藏比丘。他就是今天阿弥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佛发了四十八大愿,都是为了救度众生。于是,就精进①修行,进入了菩萨②的最高境界③。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世间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量劫来,托生在一切众生之中,与他们一样的外形,说一样的语言,想尽一切办法,教化众生。
因为弥陀发了四十八大愿,所以上自天帝,下至昆虫,无不愿望往生极乐世界。
注:①又叫做勤奋,即努力向善向上。
    ②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有情指一切众生),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
    ③菩萨的境界分为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
补充:一切大菩萨都是众生不度尽,就誓不成佛。阿弥陀佛前世作大菩萨,发四十八大愿,希望造就极乐世界,普度一切众生。大千世界,唯心而造。即一切世界,都是意念力而成。所以今天阿弥陀佛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愿满成佛
大本经说:阿弥陀佛经历了很久很久的时间,行菩萨道①,不畏艰险,常把衣服、饮食、音乐,及一切最好的东西,布施给众生,使众生欢喜,发无上菩提②之心。这样经历了无数百千亿劫,才成就从前所发四十八愿而入佛位。因此,十方无量众生,一念归依阿弥陀佛,就往生极乐国土。
注:①圆满自利利他二利而成佛果之菩萨道。《法华经●药草喻品》说:“今天对你们说吧,那些声闻弟子,并非得度,你们实践的才是菩萨道,努力修行,精进不退,必然功德圆满,究竟成佛。”
    ②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四十八愿
第一愿,我作佛时,国中无地狱、饿鬼、禽畜及一切蚊虫蚂蚁等类。
第二愿,国中无妇女,无穷无尽世界中的各天人民,以至于蚊虫蚂蚁等类来生我国,都在七宝池中莲花中出生。
第三愿,国中人想要饮食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吃完后,用具自然化去。
第四愿,我国中的人,想要什么衣服,随念即到,不需要裁缝,也不需要织染洗涤。
第五愿,我国中,地上到处都有住宅、宫殿、楼阁、池流、花树,都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一起合成,这种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到这种香味的众生,都修佛行。
第六愿,我国中的人,都互相爱敬,从来不会憎恶嫉妒。
第七愿,我国中的人,无淫佚①、嗔怒、愚痴之心。
第八愿,我国中的人,都有一样的善心,没有其他杂念,口里想要说什么,不用说出来,大家就心领神会。
第九愿,我国中的人,听不到不善的名字,怎么还会有不善的事实呢?
第十愿,国中人,知身如幻,所以就没有贪心。
第十一愿,国中虽有天人之异,但他们的外貌都是一样的金色,面目端正净好。
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使无穷无尽世界中的各天人民全部成为缘觉、声闻,也不能知道我的年寿,有多少万亿劫。
第十三愿,假使十方各千亿世界各天人民都为缘觉、声闻,一心共计,也不知道我国中天人之数。
第十四愿,我国中人民,寿命都无穷无尽,不知数目。
第十五愿,我国中的人,所受快乐,等于漏尽比丘②。
第十六愿,我国中的人,心地纯正,远离颠倒梦想,远离一切分别③心,六根④清净,最终成佛。
第十七愿,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其他各佛。
第十八愿,国中人都通宿命,知道无量无边的事情。
第十九愿,国中人都得天眼,看见无穷无尽的世界。
第二十愿,国中人都得天耳,听见无量无数诸佛说法,都能接受并实践。
第二十一愿,国中人都得他心通,知道无边无际世界众生的心念。
第二十二愿,国中人都得神足,一念之间,就能走过无量无数世界。
第二十三愿,我作佛时,听见十方无数世界诸佛称赞我的功德以及国土的美好,各天人民以至于蚊虫蚂蚁,只要听到我的名号,慈心喜悦,我都使他来生我国。
第二十四愿,我国天空中光明绝妙,胜过日月百千万倍。
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光明照耀无数天下各天人民,以至异类,见我光明,都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第二十六愿,众生被我光明照耀,身心柔软,超过天人。
第二十七愿,十方各天人民有发菩提心,坚持斋戒,实行六波罗密⑤,想要往生我国的,我就出现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到极乐世界成为不退心的菩萨。
第二十八愿,十方世界的天人听到我的名号,烧香散花,供养沙门⑥,建立塔寺,斋戒清净,一心不乱,念我名号,一昼夜不停,一定往生我国。
第二十九愿,十方世界,各天人民,至诚坚信,想要往生我国,只要念我的名号十声,一定往生。犯五逆罪⑦,诽谤正法⑧的人除外。
第三十愿,十方世界众生,前世作恶,但听到我的名号后,就忏悔作善,诵经持戒,寿终不落三恶道⑨,往生我国。
第三十一愿,十方天人,听到我的名号,五体投地,喜悦信从,修菩萨行,常被各天世人所敬仰。
第三十二愿,十方无穷无尽世界的女人,听到我的名号,喜悦信从,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不再为女。
第三十三愿,往生我国的菩萨,一生就能成佛。如果他发愿要到其他世界度化众生,我以神力,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三十四愿,国中的人想要往生其他佛国,都会如愿,不堕恶道。
第三十五愿,国中菩萨,用香花、幡盖、真珠、璎珞种种供具,到无量世界供养各佛,一顿饭的工夫,就可走遍。
第三十六愿,国中菩萨,想要以无数种供具,供养十方无数诸佛,供具就会自然出现在眼前。
第三十七愿,国中菩萨,诵经学法,一定得到辩才⑩智慧。
第三十八愿,国中菩萨,辩才智慧,不可限量。
第三十九愿,国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身⑪,都是紫磨金色,有三十二相⑫,八十种好⑬。
第四十愿,我国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想要在宝树中看见十方一切佛国,即时应现。
第四十一愿,国中菩萨,即使功德少的人,都能看见道场树⑭。
第四十二愿,国中万物,都纯净光丽,形色特殊难得,天眼亦不能分辨它们的名称数目。
第四十三愿,在国中想要听法,随自己的志愿,自然听闻。
第四十四愿,国中菩萨、声闻,头顶都有光明,说经修道,与佛无异。
第四十五愿,其他地方的菩萨听到我的名号,皈依精进,都得清净解脱三昧⑮,供养不可思议诸佛。
第四十六愿,其他地方菩萨皈依精进,都得普等三昧。
第四十七愿,其他地方菩萨,皈依精进,就得不退转地。
第四十八愿,其他地方菩萨,听到我的名号,皈依精进,就能到达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⑯,在一切佛法中都永不退转。
佛说,当时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这些伟大的誓愿后,马上大地震动,天上落下宝花,散在法藏比丘身上,空中赞美道:法藏比丘必定成佛。
补充:四十八愿,愿愿只为度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一切佛菩萨的口号,四十八愿也同样表现了这一宗旨。我想,真实领会了这四十八愿的人,没有不被法藏比丘的伟大精神所感动的。但是,我们净宗的实践者,诵经的时候往往把四十八愿在口边略过去了。如果不在心灵深处,对四十八愿感激涕零,那么把四十八愿读一千遍,一万遍,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把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望,又怎能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呢?不能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又怎能往生阿弥陀佛的佛国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其原因就在于这里啊!真心念佛的人,就要在生活中实践菩萨道。只想往生享乐,不愿在世度人,这是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违背的。所以,我感叹有些念佛人,只沉迷于个人念佛的小天地,不关心家庭、社会和国家,这就完全违背了阿弥陀佛的心愿。口里念佛,心里不念佛,那就有口无心,何能往生?心里念佛,在实践中与佛愿相违,这就是知行不统一,当然也不能往生。真正的念佛者,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事业,时时想众生,事事为众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有净宗行者,都要从这里着力啊!
注:①佚(yì,易),放荡。
    ②断尽一切烦恼的比丘,即阿罗汉。
    ③思量识别一切事理,把个体从宇宙本体中分别开来。
    ④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⑤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羼提(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
    ⑥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⑦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为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犯任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⑧真理的道法。
    ⑨地狱、饿鬼、畜生。地狱属上恶,饿鬼属中恶,畜生属下恶。
    ⑩善巧说法的才干。共有四种,叫做四无碍辩,又叫四无碍智,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达无碍;词无碍智是通晓各种言语,能随意演说;乐说无碍是辩说法义,圆融无滞,为众生乐说自在。
    ⑪谓其体坚固如金刚,其力强如那罗延神之身。
    ⑫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跟满足,七足趺高好,八腨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色,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⑬又名八十随形好,即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身坚实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一时回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容仪满足、住处安无能动者、威振一切、一切众生见之而乐、面不长大、正容貌而色不挠、面具满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而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死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着、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德之相。
    ⑭即菩提树。此树下有成佛之金刚座,故叫作道场树。《无量寿经》上记极乐世界之菩提树说:“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
    ⑮又称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说定。正受所观之法,故说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说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说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说息虑凝心。《智度论》五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⑯《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顺忍,心柔智顺,对实相的道理很信顺;三、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唯识论》所说的三忍,即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如来得名
小本经说:这尊佛为什么名叫阿弥陀?舍利弗,这尊佛光明无量,照遍十方国土,没有一点障碍。因此名叫阿弥陀。又说,这尊佛及其人民的寿命无量无边,不知有多长时间。因此名叫阿弥陀。
补充:从这里可以印证,阿弥陀有“无量光”和“无量寿”的意思。阿弥陀是梵语,因为它的意义无量无边,没有一个词可以译出来。


殿宇宝池
大本经说:阿弥陀佛的讲堂精舍,都是自然地由七宝交错相间形成。楼台栏杆也是七宝合成,胜过我们这个世界中第六天上①天帝所居百千万倍。其余菩萨、声闻,所居宫殿也是这样。所有人民的衣服、饮食、微妙音乐都随意而现。所居宫宇楼阁的外观颜色、高下大小,都是用一宝、二宝,以至无量宝化现而成。那些宫宇,有的能够随意高大,浮在空中;有的不能随意高大,停在宝地。这是因为主人前世求道时德有厚薄的原故。只有衣服、饮食都平等。宫宇内外,还有自然流泉以及水池。如果是一宝、二宝合成的,它的底沙也是一宝、二宝。例如黄金池,底是白银沙;水晶池,底是琉璃沙。如果是三宝、四宝以及七宝合成的,它的底沙也是这样。池中都有八功德水②,清净香洁,像甘露一样。还有百种异花,枝上有千叶,光色特殊,香气也非世间可比,芬芳馥郁③,难以形容。
注:①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之天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因而谓为第六天。在欲界之顶上。
    ②极乐之池中及须弥山与七金山之内海,皆盈满八功德水。《无量寿经》上说:“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称赞净土经》说:“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俱舍论》十一说:“妙高为初,轮围最后,中间八海。前七名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肠。”
    ③馥郁(fùyù,复玉),香气浓郁。


天乐花雨
小本经说:阿弥陀佛的国土,经常演奏天乐,地是黄金合成,昼夜六时①天空落下曼陀罗花②。国土众生,常常在清晨,各用衣襟,盛满许多美妙的鲜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到吃饭的时候,回到本国,吃饭修行。
注:①昼三时夜三时合为六时。昼三时为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为初夜中夜后夜。
    ②又说漫陀罗。花名。译作圆花、白团花、适意花、悦意华花。《阿育王经》七说:“漫陀罗,翻圆花。”《法华光宅疏》一说:“曼陀罗花者,译为小白团花。摩诃曼陀罗花者,译为大白团花。”《法华玄赞》二说:“曼陀罗花者,此云适意,见者心悦故。”慧苑音义上说:“曼陀罗花,此云悦意花,又曰杂色花,亦云柔软花,亦云天妙花。”曼陀罗为一年生草,茎直上,高四五尺,叶作卵形,常有缺刻。夏日开大紫花,有漏斗形之合瓣花冠,边缘五裂,实为裂果,面生多剌,性有毒,以其叶杂烟草中同吸。能止咳嗽,过量则能致死。《本草纲目》上解释,曼陀罗花。一名风茄儿,一名山茄子,生北土。


池岸花树
大本经说:在宝池的岸上,有无数旃檀①香树,吉祥花果,充满香气。又有各色莲花,盖在水上。又有七种宝树行列。以一宝为树的,根茎枝叶华果,也以一宝合成。以二宝为一树的,根茎枝叶华果,也以二宝合成。这样行行相列,枝枝相对,花花相连,果果相当,遍布国土,一望无际,应接不暇。
注:①全名旃檀娜,香木名。译为与乐。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


树网奏乐
小本经说:阿弥陀佛国土,微风吹动一行一行的宝树,以及珍宝交织的网络,发出微妙动听的音声,好像百千种音乐,同时演奏,听到这种妙音的众生,自然都产生念佛念法念僧的心。
补充:树网演奏音乐,使人身心清净,觉悟菩提之道。所谓念佛、念法、念僧,象征趋向涅槃之道。佛即是“觉悟”的意思,念佛就必然觉悟;法是佛陀的正法,念正法就不会被邪法所迷惑;僧是清净的象征,念僧就能促使自己身心清净。


德水香花
大本经说:往生西方的众生,如果到七宝池中洗澡,想要使水淹没双足,水就没足,想要使水到膝上、腰上或颈上,都能随意。冷暖调和,也是这样。从水中出来后,各各坐到莲花之中。这时空中微风慢慢吹起,吹动宝树,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吹动宝花,散发出一阵一阵奇异香味,这些花散落在各菩萨、声闻、大众的头上,一眼望去,明丽鲜艳,芳香无比,一到枯萎,自然有风吹走。大众中有的想要听法,有的想要听音乐,有的想要闻花香,有的什么都不想,都随自己的意思,不会违背。


鸟儿讲法
小本经说:阿弥陀佛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的鸟儿,如白鹤、孔雀、鹦鹉、舍利①、迦陵频伽②、共命之鸟③等。这些鸟儿,昼夜六时,发出和雅的法音。这些法音在演说五根④、五力⑤、七菩提分⑥、八圣道分⑦等等佛法。国土上的众生,听到这种音后,都念佛、念法、念僧。又说:这些鸟儿,都是阿弥陀佛想要使国土遍布法音,特意变化而出现的。
注:①鸟名。又指大修行人火化后的遗骨,形状如珠玉,颜色不一,是戒定慧的结晶。
    ②鸟名。译为好声,和雅。
    ③鸟名。《涅槃经》作“命命鸟”,《胜天王般若经》作“生生鸟”,梵名耆婆耆婆,一身两头之鸟也。
    ④有二种:第一、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第二、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⑤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⑥又名七觉支、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⑦又名八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景象殊胜
大本经说:国中一切善人,寿命都无穷无尽。远近一切都能看见、听见。外貌都端正净好,再也不会丑陋。本性聪明勇健,再也不会平庸愚痴。心中所想,无非道德。口中所说,无非正事。互相爱敬,不会憎嫉。都得宿命通,即使经过无数岁月,也知道自己的来历。知道十方世界过去现在的事情。也知道无穷无尽世界天上天下一切众生的思想。还知道谁在何年何月,尽得度脱为人,往生极乐世界。


自然饮食
大本经说:阿弥陀佛国中,一切往生的人,他们吃饭时,有的想要用银钵,有的想要用金钵,有的想要用水晶、琉璃钵,有的想要用明月珠、摩尼①珠等等,都能随意,化现在前。百味饮食,充满其中。不多不少,正好适意。吃完自然消散,没有渣滓。或者只要看见美妙的食物,闻到美妙的香味,心中自然饱满,不必真的吃下去。吃完后器具自然消失。再想吃时,又会重新出现。微妙快乐,几乎到达了泥洹②的境界。
注:①又作末尼。译为珠、宝、离垢、如意。珠之总名。《涅槃经》九说:“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
    ②即涅槃,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随意修行
大本经说:极乐国土人民,有的在地讲经,有的在地诵经,有的在地听经、思道、坐禅①;有的在虚空中讲经,有的在虚空中诵经,有的虚空中听经、思道、坐禅。没有得须陀洹果②的,因此就得须陀洹果;没有得斯陀含果的③,因此就得斯陀含果;没有得阿罗汉④及不退转菩萨果⑤的,因此就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果。根据不同的气质,都能随意成就。
注:①静坐修禅。禅者,梵语禅那的简称,华译为静虑,即止息妄念以便明心见性的行法。
    ②③④指声闻乘的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初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华译为无还,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华译为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
    ⑤安住无上菩提之道,永远不再退步。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证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证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证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证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音容相貌
佛对阿难说:“打个比方,一个乞丐,站在帝王旁边,他们的外表形相可以比较吗?”阿难回答说:“乞丐瘦弱丑陋,怎么能与帝王相比啊?”佛说:“帝王虽然高贵,但是与转轮圣王相比就像乞丐一样;转轮圣王仅仅统治四天下,比起忉利天王①,又相差百千万倍;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相差百千万倍;第六天王与阿弥陀佛国中各菩萨、声闻、诸上善人相比,又相差百千万倍。”
注:①华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山顶,天主名释提桓因,居中央,他有三十二个天臣,分居忉利天的四方,连他自己的宫殿,共成了三十三个天宫,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昼夜,人间已经一百年。


观想见佛
十六观经上记载频婆娑罗王之后韦提希,因为自己的儿子阿阇世王杀父逆母,不愿再住这个娑婆①恶浊世界,希望求生西方清净佛土。佛就告诉她修十六种观想②,到第七观时就看见西方琉璃宝地,遥见阿弥陀佛光明相好,立在虚空中,左边有观音菩萨,右边有大势至菩萨。世尊就授记③韦提希及五百侍女都生净土。这是用观想的办法往生净土。但佛曾告诉韦提希,你是凡夫,思想粗劣,杂念太多,有如来佛力加持,才能够往生。所以莲池大师说:观法深奥玄妙,还是要掌握要领。求易往生之法,那就是持名④念佛。
注:①即娑婆世界,我们人类所住的世界,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②《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种观想,即日想、水想、地想、树想、八功德水想、总观想、花座想、像想、遍观一切色身想、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普观想、杂观想、上辈生想、中辈生想、下辈生想。
    ③从佛处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
    ④执持名号,即念诵佛的名字。


称名见佛
世尊说大本阿弥陀经时,详细地讲述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对阿难说:“你起身整衣,恭敬合掌,面对西方向阿弥陀佛敬礼。”阿难依照敬礼,对佛说:“愿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与菩萨、声闻、大众。”话一说完,阿弥陀佛就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这时阿难看见阿弥陀佛,容貌巍巍,如黄金山,莲池海会四众都一一亲见,并见国土一切庄严。这时瞎子都重见光明,聋子都恢复听觉,哑巴都能说话,跛足都能走路,地狱饿鬼都得安乐,各天乐器自动演奏。


持名往生
《阿弥陀经》说: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听说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后,决心往生净土,一心念佛名号,经过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各圣众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人命终时,心不颠倒,一瞬间就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说,如果你相信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愿,往生到他的国土。
这一段是全经的要旨,着重点在“念佛名号,一心不乱”这八个字上。
补充:所谓念佛,即是心中一切念头都是佛号。众生不念佛,即念恶。以佛号代替恶念,心中一片纯善境界,即已成就心中净土。念到佛号风吹不进,雨打不湿,不念而念,念而无念,那就到达了无我、无分别,一切皆空的最高境界。最后连空也没有了,即是即身成佛。
“念佛名号”是手段,“一心不乱”是目的。刚刚入手时,自然妄念很多,甚至发现杂念比平时更多了。这不要紧,因为这正是工夫长进的表现。平时我们不念佛,心中有什么杂念,自己就不会发觉。念佛渐渐增多,杂念就渐渐减少。发现杂念,不必采取压制的办法,应当提醒自己用佛号代替。如果念到一心不乱,那么往生净土就有绝对把握了。《阿弥陀经》说念七天,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连续念七天,已经不容易,要念到一心不乱更是不容易。所以,我们现在提倡打佛七,即是为了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生非易事
佛陀告诉舍利弗:“要往生极乐国土,不能缺少善根福德因缘。”
前面说,如果相信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愿往生。相信是入门的前提。如果不信,就不能念佛;不能念佛,就是无善根福德因缘了。这样美妙的甘露法门,竟然与我无缘分,难道不感到痛惜吗?我常常诵经到这里,顿时感到毛骨悚然,有时泪下如雨。反过来我又自我安慰道:“只愁不想往生啊!果然能够真心相信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善根;果然能够切实发菩提心,就是我的福德;果然能够专念如来圣号,就是我的因缘。怎么会有不往生的道理?”《法华经》说:“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补充:往生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往生也并不是很难的事。首先是你相不相信,相不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不相信自己能成佛。相信自己能成佛,那么就应当相信阿弥陀佛已成佛。所以,能否往生,首先是一个信心的问题。树立了信心,发大菩提心,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其他宗教,讲上天堂。但上天堂,却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上天堂,必须行十善,历尽艰难。而往生净土的条件,仅仅就是专心念佛。或许有些人会怀疑,仅仅念一句佛号,就能生净土,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呢?这是因为他没有明白,念佛就能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带业往生。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但阿弥陀佛的愿力也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以宏愿力成就西方极乐世界,目的就是接引念佛人往生。否则,他何必发四十八大愿呢?
发愿往生,即是发愿成佛。所以凡是发愿往生的人,都要发大菩提心,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大愿,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也才能达到往生的目的。如果抱着享乐的目的求生净土,那么就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违背,当然就难以往生了。即使念佛念得很虔诚,往生的品位也很低,难以见佛。古德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信愿即是先要相信,然后要发愿,发愿即是发菩提心,发普度众生的心。


最后告诫
佛陀告诉舍利弗:“假使有人已经发愿,或者正在发愿,或者将来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些人一定能不退道心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已发愿的必已到了极乐国土,这些人一定能不退道心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已发愿的必已到了极乐国;正发愿的今生将到极乐国;将要发愿的,未来可往生极乐国。因此,舍利弗啊!你们都应当相信我说的话,以及一切诸佛所说的话。”
人在三界①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才能逃脱。有幸能够打开一门,可以直达家乡,机缘难道可以错过吗?净土法门是冲出围城,直达家乡的大路!释迦如来大慈大悲,悯念被围的人,必受痛苦,所以告诉大家这个捷径,教人速出。这段经文是最后叮咛的话。不单单教人坚信如来自己所说的话,还要相信十方诸佛所说的话,真是悲心切切啊!我们身受佛陀大恩,没有办法报恩,只有按照诸佛所说去修行,发大誓愿,求生净土,以报佛恩。谨将修持法门等开列于后。
注:①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下起地狱,上至他化天,其中众生,因有淫食二欲,故名欲界。下起初禅,上至有顶,其中众生,虽已断欲,尚有色身,故名色界。再上则四空天,其中众生,色身亦无,故名无色界。三界分为九地:欲界汇为一地,名五趣杂居地。色界有四地,即: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名舍念清净地。无色界有四地,即: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合为九地。


修持法门
每天早晨洗脸刷牙后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向佛),为四恩①三有②法界③众生至心敬奉,顶礼!
南无④本师释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⑤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或十拜或七拜)⑥
南无观世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注:①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②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③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④读音为“那摩”。华译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等义,是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的话。
    ⑤牟:读音为“谋”。
    ⑥阿:在此发音a(啊第一声),而不是“哦”。


菩萨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拜),烦恼无尽誓愿断(一拜),法门无量誓愿学(一拜),佛道无上誓愿成(一拜)。
礼拜完毕,即诵《阿弥陀经》或平日所诵经,平日所持咒,都不局限多少,但必须至心念诵。
诵毕,即回向西方,略停,即一心念佛。
补充:凡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目标。为何念佛、拜佛?即是早证菩提。若不回向西方,早证菩提,那么只能泛泛种一些善根。好像行船没有舵手,行路没有指南针,终究会误入歧途。所以每天功课的回向不可忽视。不仅仅限于功课,平时读书、工作时,一点一滴善事,都要回向西方菩提。现在人太忙,没有很多时间作功课专门回向。而佛法与世法并非分离。所以学佛,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功课还是次要的。


念佛起止仪式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①宛转五须弥,绀②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③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随念六字名号,或四字名号,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各随自己的力量,念完即念观音、势至二菩萨名号,即念回向文一遍,回向西方。
如果每天所定佛号多至几千几万声,应当分作几个时间念,每念一次,即回向一次。回向文有详有略。详细的是云栖大师所定;简略的是慈云忏主所定。简略的即经偈十六句(见后)。各随自己力量。
注:①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
    ②绀(ɡàn,干)微带红的黑色。
    ③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为九品之弥陀,其往生之土称为九品之净土等。据《观经》言之,上品上生者,发三心,又慈心不杀,修诸戒行,诵读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往生即时悟无生法忍。上品中生者,虽不必受持诵读方等经典,而必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往生以后,经一小劫,得无生忍。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经一小劫,住于欢喜地。中品上生者,持五戒八戒等,不造众恶,即时得阿罗汉道。中品中生者,持一日一夜八戒斋,又持沙弥戒具足戒,威仪无缺,往生即得须陀洹,经半劫成阿罗汉。中品下生者,孝养父母,行世之仁慈,命终时,闻阿弥陀佛之本愿及国土之乐事,经一小劫成阿罗汉。下品上生者,虽不诽谤方等经典,而多造众恶,无有惭愧,命终时,闻大乘十二部经之首题名字,又称南无阿弥陀佛,除多劫之罪,经十小劫入于初地。下品中生者,毁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偷僧祗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命终时,闻阿弥陀佛之十力威德,罪灭往生,经六劫而华开,发无上道心。下品下生者,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命终时,至心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经十二大劫而华开,发菩提心。


十念法门(最忙的人用这种方法)
每天清晨,洗刷后焚香(若无香花,必须心上观想,作无数香花,供养三宝)合掌面西,至心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拜)
随即合掌面西,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尽一口气为一念,十口气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到念不出来为止。声音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十气连续,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十念的目的是借气定心。十念完毕。即念十六句回向偈: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①,证知忏悔及所愿;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②,从身语意③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④;
我即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⑤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⑥。
注:①又叫做摄取,就是佛以慈悲心去摄取众生。
    ②贪嗔痴即三毒。贪是贪欲,嗔是嗔恚,发脾气,痴是愚痴。
    ③身语意即身口意三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如杀生、偷盗、邪淫、酗酒等事是;口业即口之所语,如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之言语是;意业即意之所思,如贪、嗔、痴等动念是。
    ④⑥安乐刹和无量光佛刹均指西方极乐世界。
    ⑤沉入水中,喻众生安于五浊,执迷不悟,不肯出离。


报恩法门
修净土的人,静想我一生以来受恩最深的人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导养育,此恩此德,何能报答?还要想一想,我从无量劫来,轮回托生的次数,无穷无尽,那么父母的恩情未报的,也无穷无尽。这些前世的无数父母,现今必有在地狱中,被烧煮屠割;必有在饿鬼中,受饥火痛苦;必有在畜生中,负重拉犁。我如果不相信,就好比母鸡被杀,而小鸡不信啊。我如果不想救度,好比小鸡虽见母杀,却无动于衷啊。说到这里,就应当流泪悲泣,五体投地,代为前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师长眷属,发菩提心,至心称念圣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除他们的八十亿劫生死重罪①。等我往生之后,再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如果遇到至亲骨肉刚刚死亡,也应回向在内。
注:①经上说,念一声阿弥陀佛,可以免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助缘法门
修净士的人,每天清晨,观想我们这个世界,推广到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世界,所杀牛羊狗猪、禽兽鱼鳖之类,每天的数目无法计算。积累它们的尸体,可以超过高山之顶;收集它们的鲜血,可以染红江海之流。这些生物,只因前世造业,不知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我应当代它们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除它们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等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又观想我们这个世界,推广到宇宙中无穷无尽的世界,一切饿鬼被饥渴所逼,咽喉出火,骨节出声,受苦无量。又想到八寒八热①大小地狱中斩砍烧磨,一天一夜,万死万生,受苦无量。只因它们前世广造恶业,不信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我应当代它们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念念中先免除它们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等我往生之后,再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又修净土的人,每天尽自己的力量所做的好事,如布施贫穷,斋僧塑像,买物放生之类,一点一滴,都应当代为十方受苦众生,回向极乐世界。
注:①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又名八寒冰地狱、即额浮陀、尼罗浮陀、呵罗罗、阿婆婆、呕声声、郁波罗、波头摩、芬陀利,此八狱在铁围山底;八热地狱又名八炎火地狱,即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炎热、众热、无间,此八狱在阎浮(地球)地下五百由旬处。 

延伸阅读:西归直指卷二

                 西归直指卷三

                 西归直指卷四
 

资料来自: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西归直指卷一●净土纲要》,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印赠处:阿弥陀佛净宗学会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No. 51A & 52A, Jalan Pandan Indah 4/6B, Pandan Indah,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Batu 9, 43200 Cheras, Selangor, Malaysia),2010年7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西归直指卷一●净土纲要》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