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指南
《华严经》说:“信是入道之门功德之母,滋养一切善根。”故八万四千法门,无不从信而入。人若无信,就是焦芽败种,无药可治。何况念佛往生,更是难信的法啊!从前禅宗长老以及博学大儒,都为弘扬净业,写过疑问指南。如天台智者大师的《十疑论》,天如老人的《净土或问》,王侍郎的《决疑集》,袁中郎的《西方合论》。此外还有编辑的集子、写作的文章,洋洋大观,目不暇接。目的无非是想要使我们坚固信根,同归安养罢了!现特统汇群编,摘取要领,间或发表个人看法,弥补没有写到的地方,总名为《疑问指南》。
第一疑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为救度众生,就应发愿生于三界,于五浊①恶世与三恶道中救助苦难众生。为什么反而求生西方净土,专求自利,舍弃众生?这不是缺乏慈悲心,阻碍了修菩提大道吗?
【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很久以来就修行的菩萨,曾经亲近诸佛,证得无生法忍②,已脱离生死苦海。另一种是初发心菩萨,没有亲近过诸佛,没有得到无生法忍。久修行的菩萨都有大神通、大威力,能随类变化普度众生。而初发心修行的人力量浅薄,虽发菩提心,但仍是凡夫水平,自己的病还治不好,又怎能救别人。因此《大智度论》说:被各种业障烦恼缠缚的凡夫俗子,虽有大悲之心,愿生五浊恶世救助众生,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五浊恶世中声色货利时时纠缠,烦恼怨家重重密布,稍有疏忽就会堕落。即使能够再生在人道,也难遇佛。即使有佛出世,也难生信。若有幸能信仰佛法,修行出家,命终转世若生于大富大贵之家,就不免沉迷于种种享乐而造种种恶业。因而命终之后便再也得不到人身,堕三恶道中,不知何时才能解脱。所以有智慧的人想要救度众生,自己先要见佛。如果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西方净土,这样就能获得金刚不坏之身。这个时候才能实现自己随类救度众生的大愿。好比救落水的人,必须自己先有船,才能将落水者救上来。如果有人落入井中,你马上跟着跳到井里救他,两人都会淹死。因此,求生西方净土,不仅不与慈悲相违,而且正是善用慈悲。
补充:大菩萨住世,具大神通,虽然身入轮回,而心不入轮回。他为天、为仙、为帝、为王、为鬼、为畜,出入生死,普渡众生,其动力来源于他的宏愿,即众生度尽,方证菩提。那么,有人要问,大菩萨的轮回与众生的轮回有什么区别呢?我回答,大菩萨的轮回与众生的轮回有根本的区别。大菩萨轮回,乃自觉所为,实际上不能叫作轮回。因为他虽住世,却明白自己的身份,他已经不随业力而轮回。他来到六道之中,是为了想方设法度尽一切众生。只要他看到谁已经有得度的缘份,他就会永不厌倦来度他。他虽然变化为众生,实际上是在演戏,故大菩萨住世,叫做游戏三昧,或游戏神通。
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大菩萨住世,决不会自称菩萨再来。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已经达到无我的境界,他怎么会自称菩萨,以牟取世间名利呢?时当末世,邪教盛兴。不断有人自称是观音菩萨再世,弥勒菩萨降世。现在竟然有×××宣称自己比佛还要大。不知道他是否懂得什么叫做佛?佛是宇宙的本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自称比佛大,他本身已经落入相对境界,怎么能法力无边呢?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是纯洁的标志,告诫我们生活在世间,要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虽然人在世俗之中,但心中要有一块净土。即是要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自以为是,大言不惭自诩为菩萨化身,大量制作自己盘坐在莲花上的图像,供信徒顶礼膜拜。这是佛教有史以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涌现了无数高僧,鲁迅曾称赞舍身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但是,从来还没有哪位高僧制作自己坐在莲花上的图像。因为佛陀曾经规定,一切密化③菩萨进入世间,不能暴露自己身份。有史以来,在佛教里面从来没有哪位高僧自称是菩萨再世。自称自己是菩萨,就违背佛教的根本宗旨。×××制作莲花图,一方面说明他狂妄自大,一方面说明他根本就不懂佛法。
注:①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命浊是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是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烦恼浊是世人贪于爱欲,嗔怒诤斗,虚诳不已;见浊是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劫浊是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兵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②简称无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
③秘密入世。
第二疑
一切事物本体是空的,没有生灭,万法平等,又何必舍娑婆世界而求生西方?经上说,心净则佛土净。想求净土当先使自己心净,为什么不求净心而求净土呢?
【答】如果说求生西方是舍此而求彼,那么不求生西方,不是舍彼而求此吗?如果两者都不求,就是执断见,如果两者都不能舍,就是执常见。《维摩经》说:“虽然知道诸佛国土及众生都是空,但还要常修净土,教化众生。”因此,虽一心求生净土,但并不妨碍生而无生的道理。至于心净则佛土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理与事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理上讲,不见得求生西方的人心就不净,不求生西方的人心就净;从事上讲,与其心净而常居五浊恶世,不如心净而居极乐莲邦。何况居五浊恶世的人求心净而心并不净,而往生到西方的人不求心净而自然心净呢!
补充:恩格斯曾经称赞佛教徒处于辩证思维的高阶段上。这是因为佛法是不二法门,它对持常见的人,说无常,对持断见的人,说不空。持常见的人,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因此固执于自身,企图永生不死。持断见的人,认为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因此在世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在佛法来看,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虽然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但仅仅是守着自身这个臭皮囊,又有什么用呢?而认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那就会使坏人无所顾忌,社会风气越来越坏。现在很多人不注重个人修养,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以致于私欲第一,个人第一,发展到在社会上做事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择手段、无所顾忌,根源都在这个“死后啥也没有,不须负责”的观念。更有人不知因果,盲目学大家的样子,以为本来就是这样,结果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和刑事犯罪,使人与人之间这种种观念、言行互相影响,潜移默化,牵绊纠缠,辗转造成众生共业,带来人类共同的困难和果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要从观念上澄清之。看来,常见弊害犹小,不过及于一身;断见之弊害,让人狂心不歇!于是,菩提路远,遥遥无期!悲哉!
避开常见和断见,就能找到自身本有的佛性,回到宇宙的本体。宇宙的本体无所谓净,也无所谓不净,它是寂而不动的。但无明一动,就有了分别心。于是就有了净与不净的分别,净心则生净土,秽心则生秽土。所以,西方极乐因净心而成,这在事上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住在污秽世界,是因为我们秽心而成。但从理上来说,世界本无净秽之分,所以西方净土与娑婆世界都是不存在的,世界本来就是空的。所以,往生净土与轮回六道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从理上来说是生而不生的。为什么要往生净土呢?目的就是要保持一颗清净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轮回六道,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是很容易堕落的。一入恶道,万劫不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刻与善人在一起,没有恶缘,就很容易培养菩提种子,最后成佛。什么叫成佛呢?成佛就是保持无限的菩提心。这颗菩提心在娑婆世界受到挫折,是很容易退心的。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发大菩提心。于是我们也应当知道,劝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大的功德。多一个人往生,就多一位菩萨,无量众生就能得度。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德吗?
第三疑
十方诸佛的功德是平等的,为什么不普念一切诸佛的功德,求生一切净土,而偏偏只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呢?
【答】诸佛的净土虽然平等,但众生根器愚钝,心地浊乱的居多。如果不专心一处,就不能获得正定。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三昧正定。《随愿往生经》说,普广菩萨问世尊:“十方世界都有佛土,你为什么只称赞阿弥陀佛的净土,只要我们求生西方呢?”世尊回答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心灵污浊,妄念纷飞,因此我才专门称赞阿弥陀佛的净土,使众生的心能专注西方一境,这样才容易往生。”《华严经》说:“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譬如一轮皎洁的月亮,一切净水都能映现。”故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生一净土,无异生一切净土啊!
第四疑
十方世界有无数佛土,念哪位佛的名号就能往生到哪一位佛所在的佛土,为什么偏偏只念阿弥陀佛?
【答】有三个原因。第一,阿弥陀佛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人最有缘。在无量劫以前,阿弥陀佛就发了四十八愿,接引念他名号的人往生西方,因此今天娑婆世界的人一开口就是念阿弥陀佛。将来众生的福薄,正法不再流传,一切佛经都没有了,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会多留传一百年,这正是因为阿弥陀佛与我们因缘深厚。第二,世尊反复宣讲这个法门。三藏十二部内容很多很广,别的经世尊只讲一次,只有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世尊在多处经典中一再宣讲。如果这个法门不是特别殊胜,特别重要,佛就不会一遍又一遍地讲了。第三,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为净土法门作证明。因为净土法门实在是难信之法,所以世尊每次说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西方净土,就有十方一切如来作证明,由此我们不能不相信净土。要修净土法门的人,当然要专心念阿弥陀佛。
补充:佛佛平等,本无高下。因为佛即是宇宙的本体,宇宙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所以从本体来说,诸佛没有区别,诸佛净土也没有区别。但是,因缘不同,诸佛度生的方法也不同。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专为接引苦海众生往生净土,这就是阿弥陀佛与我们的缘分。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佛法最讲这个缘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一切诸佛中,阿弥陀佛第一。我们与阿弥陀佛缘分如此之深,我们千万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佛是讲实话的人,佛绝对不讲妄语,佛也没有必要讲妄语。释迦牟尼世尊谆谆告诫,我们怎能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呢?
第五疑
被各种烦恼缠缚的凡夫,罪业深重,未断一点烦恼,没修一丝福德,如果西方净土超出三界之外,比玉帝、天神之境不知高出多少万亿倍,这样高深的境界,令人高不敢攀,凡人只是念佛,又怎么能生西方呢?
【答】这完全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并非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就像跛子走路,每天不过几里,如能乘坐转轮圣王的宝象,一天就能行遍四大天下。又好比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想要亲近帝王,就要从县里的考试开始,直至考取状元进士。那时地位显赫,才能见到皇帝。但走这条路子困难重重,且不一定就能功成名就。如果能托生到帝王家为王子,不过十天半月,就能与皇帝成为一家人。往生的人专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就与这个道理一样。修行的人如果不求生净土,只在五浊恶世里修持,则或升或沉,不知要经历多少劫,还不能修成一个阿罗汉,更何况成菩萨呢!如果修净土法门,只要修持精进,一心不乱,今生便可往生到西方净土去继续修行,永远不再退转,直到最终成佛。这是一条成佛最快捷的路子。好比竹中的虫子,想要爬出来,如果一节一节向上爬,就要咬穿无数竹节才得出头,不胜其苦。如果知道从旁边也可咬穿,横着出来就很容易。因此修净业的人就是横出三界,又何必怀疑凡夫不能生西呢!
补充:其他法门依靠自力,所以叫做竖出法门。净土法门依靠他力,所以叫做横出法门。何难何易?于是可见分明。但有些人,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以为净土法门念一句佛号是愚夫愚妇所为,于是狂妄地说,心即是佛,我当即身成佛,不必往生我已经大彻大悟。于是说大妄语,反不自觉,最终堕落而不自知。可悲可叹!所以一定要有真实的修证。
第六疑
往生的人分九品,九品之中,下三品大多是恶人,只是因为临终念佛,所以往生。万一这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仍然有邪知邪见和贪嗔痴三毒,又怎么办呢?
【答】只怕你不往生,不怕你往生之后恶业现前。这有五个原因:一、有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的加持;二、你的愿望都能实现,不会再有贪求;三、西方的宝树、花、鸟时时在宣讲微妙法音;四、以菩萨为朋友,各种恶缘已永远断掉;五、寿命长久,修持功力不断提高,直至成佛。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往生西方的人永远不会退转堕落。
第七疑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继释迦牟尼成佛的是弥勒菩萨。如今弥勒正在兜率天宫说法,人能修上品十善①,就能生兜率天宫。何不往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下生成佛时再随他一起下来呢?
【答】修上品十善的人固然可以得到生天界的果报,但是否一定会生兜率天宫就难说了。《弥勒下生经》上说,修习各种三昧,深入正定,才能上生兜率天宫。试问修十善的人能得三昧与甚深正定吗?而阿弥陀佛只要你念名号就能摄受你超生西方,这比起广修十善又容易得多。何况兜率天宫有许多从欲界退位的天子,天女更是多得数不清,天人见了天女美貌,往往沉迷贪恋,更何况凡夫呢!《萨遮尼乾子经》说:“众多天人最大的障碍无过于女色,女人障碍了天人修行,使他迷恋,一旦天福享尽,就将堕入三恶道。”这就比西方净土差远了。何况见到了弥勒,也并没有获得圣果,而往生西方,就永远出离六道轮回了!
注:①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补充: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授记成佛的,跟随弥勒菩萨无疑也能成佛,但时间之早晚及修行的难易就有天大的区别了。往生天宫,必须广修十善,一生历尽艰难,要做很多好事。即使做到了广修十善,能够往生天上,但也不能决定他能够生到兜率天。生兜率天,还必须有正定。如果升天之后,被美色和天福所迷惑,哪里还能进兜率净土呢?
第八疑
造了许多罪业的恶人,为什么临终十念也能往生?
【答】今世为恶,但临终十念就能往生的人,他过去世必定修学佛法,今生不过因一念之迷而重造恶业。否则的话,临终时恶缘就会到来,又怎么会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呢!即使有善知识教他念佛,他又怎么会相信呢?而且他念佛的时候,必定会猛然醒悟,痛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心中万分恐惧堕三恶道中。因此就能万缘放下,只认准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一条路,更无别处可回头。以这种心情和态度念佛,一句可抵得上平常念千万句。所以《十六观经》说:“每一念中消灭了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能以这种精诚心念佛,再加上过去世的福业,佛来接引他,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补充:精诚念佛,念念中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口无心,心情杂乱,只能种种善根而已,即使念他千万,也收益不大。临终时痛苦交集,一般人早已神乱意迷,怎能记得念佛而求解脱呢?能够听从善知识,发念佛求生净土之心,一定是有大善根的人。如果我们认为临终十念能够念佛往生,现在就不必精进念佛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平时精进念佛,就是为了保持临终正念。临终神智昏迷,精神错乱,要想保持正念,没有大定力,是不可能的。而这种大定力,需要我们平时的培养。在临终的时候,在神识离体的那一刹那,如果念在六道,必然轮回六道,如果念在净土,那就必然往生净土。所以何必十念,只在最后一念,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往生净土。
第九疑
极乐国土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之遥,这么远,凡夫怎么能说到就到呢?又听说女人、根缺①及二乘②人都不能往生,对吗?
【答】因距离遥远而难到达的是形体,一念就能到达的是我们这个心。念佛就能到达西方,是指我们这个心到达西方,不是指形骸到达西方。比如人做梦游历别的国家,虽然梦中已到千万里之外,但别人一叫你,马上就醒来了。绝不会因为梦中去的地方遥远,你就醒来得迟,梦中去的地方近,你就醒来得快。
极乐国土没有女人及根缺的人,并不是说女人及根缺的人,不能往生。若女人不能往生,则韦提希(阿阇世王之母)与五百侍女,世尊为什么授记她们都往生呢?《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佛有一愿说,假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念我名号,厌恶女身,命终之后,又受女身,我就不取正觉。女人如此,根缺可知。八哥鹦鹉,尚且因念佛而往生(见《净土文》、《法苑珠林》),难道根缺的人,反不如异类吗?
至于二乘,是果位中人,凡夫尚且能够往生,难道二乘反而不能往生吗?《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都是阿罗汉。”不正是说的二乘吗?故往生净土,无二乘的执着心,则可;说二乘不能往生,即净土无二乘,则不可。
注:①即五根(眼耳鼻舌身)中一或二三等缺减不具的人。
②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两种:愚法二乘是声闻缘觉二小乘,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与愚法二乘相反,他们善知理法,进入大乘的境界。
补充:世界上什么速度最快?意念力也。人总是执着身体就是自己,这完全是愚痴无知啊!身体仅仅是物质的组合,如果没有意念的指挥,就是行尸走肉。物质由意念而组合,到时候自然会消散。消散的是物质,不消散的是神识(意念)。当神识寄托在新的躯壳里面,新的生命也就诞生了。神识投胎到什么地方,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根据他的业力,他可以继续投生到人道,也可以投生到天道(其他世界),或者堕落到三恶道。投生到人道,他前生在中国,而根据他的业力,他下辈子也可能生到美国或者英国等。
第十疑
现在我已决定求生西方,但不知要作哪些功德,要如何发心才能生阿弥陀佛国土。此外,世俗之人,都有妻子,没有断淫欲,不知道能不能往生?
【答】想要往生西方的人,除了念阿弥陀佛名号,还应当具有两种念力,这样必定往生。第一是对娑婆世界生厌离心,第二是一心向往西方世界。并且发菩提心,尽力为善,以一切功德回向西方。这样没有不往生的。至于世俗之人有妻子,这并不妨碍修净业。如能劝妻子也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就绝不会因有妻子而种下孽根了。之所以要对娑婆世界生厌离心,是因为五浊恶世的人起心动念都在造恶。世人为了衣食,困苦一生,为名为利,奔波一世,手忙脚乱,甘愿为妻子儿女做家奴,朝思暮想的都是满足这个色身。想想这五尺身躯,只因外面有一层皮肉包裹,就妄自尊大,如果用天眼一看,中间尽是屎尿脓血恶露。所以《涅槃经》说,这样一个身体里面住的都是愚痴罗刹。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以这样一个身体为快乐而不厌离呢!西方净土的快乐是天宫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每天只要将经中所说的西方胜境仔细想一想,深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到那里去,那么欣喜向往之情自然生起,去西方净土的缘自然成熟。什么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誓愿成佛的心。誓愿成佛的人,怜悯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受熬煎,没有出头之日,因此发心要度尽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的人,如能具备以上两种念力并且发菩提心,没有不往生的。往生之后就都蒙阿弥陀佛授记,未来必定成佛。(以上天台智者大师十疑论)
补充:从理上讲,念佛即是最大的功德。但为什么要念佛呢?因发菩提心,才念佛。如果一念佛,整天把自己关在一个修行的小天地里面,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义务都不管了,必然难于在这个社会生存,并引起大众的歧视。现代生活已经不同于古代修行,必须修大乘菩萨道,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心中念佛,心中有佛,不在于外在的形式。一个念佛的人,在外表上与普通人应当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他有更多的慈悲心,他心里想的总是别人。他要从公而忘私做到大公无私,从小我,大我,走向无我。现代念佛人有两种毛病。一种是急躁冒进,一念佛就什么也不管了,上不关心父母,下不关心妻子,自己抓着自己的头发,要使自己离开这个地球,那怎么可能呢?在节奏太快的这个现代社会,除了自由职业者以外,我不提倡整天念佛,也不提倡打佛七。一个念佛人,要尽到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他要干好本职工作。所以现代的念佛人,除了早晚功课外,平时心中有佛,就应当把精力放在工作和事业上。如果时刻心中有佛,那么就不必立早晚功课了。佛教早晚功课的目的就是要众生每天都保持一颗清净心。现代念佛人的另一种人,就是对生活绝望,甚至想自杀早日离开我们这个世界,于是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到西方极乐世界。饱经沧桑,历尽艰难的人,确实已经感觉到我们这个世界八苦交集。因为感到现实生活的痛苦,他就想过早的离开人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很容易走火入魔。有句成语说,欲速则不达。念佛是发菩提心,既然感觉到自己痛苦,也要推及到别人也痛苦。抛弃别人而不管,怎么是发菩提心呢?同时,念佛人必须有大定力,想在临终保持正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老老实实念佛,勤勤恳恳做人,应当是这种人的人生态度。
念佛人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是要观心。通过观察自己的心态,纠正错误的行为。也就是说,念佛人要观察当下一念,是善念,还是恶念。是善念,就要更加精进;是恶念,就要赶快忏悔。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所以真正念佛,就是保持一颗清净心。
念佛人有家庭,有妻子,有丈夫,没有断欲,这是很自然的事。谈虎色变,我们也不能谈色色变。在家念佛人并不是出家人,男女接触是很自然事情。如果一个念佛人对异性冷若冰霜,那么他又怎么发菩提心呢?念佛人对异性一样慈悲,一样关心。
有客问天如老人①:永明寿禅师②是海内外公认的禅宗宗匠,但禅师不但自己修净土,并且也叫别人修净土。并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这不是自贬禅宗而过份赞誉净土吗?
天如老人回答说:永明大师对净土宗的赞誉并不过份,净土法门最广大,修法最简易。说净土法门广大,是说无论根器如何都能修学,上至等觉菩萨③,下至愚夫愚妇,都能修念佛法门。即使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临终念佛悔过,没有不往生的。说净土法门简单,是说不必要经过艰难劳苦,只要能持六字洪名,就能往生,不再退转六道,直至成佛。请问要脱离生死苦海,还有比这更快捷的吗!不是永明大师这样福德深厚的人不会修习净土法门,不是永明大师这样具大悲心愿的人,也不会教人修净土法门。
注:①元沙门,名惟则,号天如。得法于中峰,住姑苏之师子林。注《楞严》集唐宋之九解附以补注称为会解,盛行于世。交光之《楞严正脉疏》曰:“自元末及今二百余年,海内讲听《楞严》者,惟知有会解,而他非所尚。”冯梦祯之《本住白文序》曰:“是经译梵以来,疏解者十余家,唯天如会解,学者翕然宗之。以为是足尽《楞严》矣,不知是天如《楞严》,非如来所说之《楞严》也。”
②宋智觉禅师,名延寿,住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故称为永明。参天台韶国师而悟玄旨。吴越忠懿王钱俶,深归于师。迁于永明大道场,众盈三千。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七十二而寂。著《宗镜录》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师嗣天台韶国师,韶嗣法眼益禅师。
③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第五十一位,名为等觉,即十地位满,将证佛果之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问】净土法门是大法,修行简易,这已没有什么疑问了,但修禅宗开悟了的人,已见性成佛,又何必再求生净土呢?
【答】正因为开悟,所以愿求生净土。你还没有开悟,如果你真正悟了,那么求生净土的愿望,即使一万头牛也挽不回。你以为一旦开悟,无始以来的习气就消除了,就再也没有无明和愚痴了吗?无量劫以来结的那些仇怨就全部化解,不再受业报,不再轮回六道了吗?还是认为开悟之后虽过去世的业还在,但却重报轻受呢?或者以为一旦开悟,就能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形好,就能像佛一样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呢?如果说只要一悟就大事已毕,那么大菩萨们广修六度,无数劫以来在尘世间修持,就反而不如你了。《观佛三昧经》记载文殊菩萨①,自叙前因,已得念佛三昧,世尊授记他说,你应当往生极乐世界。《华严经》记载普贤菩萨②,以十大愿王,教善财童子③往生极乐。《楞伽经》中,世尊授记龙树④,也有往生极乐之语。至于《大宝积经》,世尊印可⑤净饭王⑥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十六观经》,世尊指示韦提希及五百侍女,同见弥陀。此外,慧远大师⑦在庐山创立莲社,天台宗⑧、贤首宗⑨等宗门的高僧大德无不弘扬净土,共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难道他们所悟所证反而不如今天的人吗!
注:①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②菩萨名,于佛教四大菩萨中,以大行著称。
③佛弟子名。《华严经》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三员善知识。第二十七参观世音菩萨,第五十一参弥勒菩萨,第五十二参文殊菩萨,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
④菩萨名,人译作龙猛,南天竺人,生于佛灭后八百年间,提倡中观性空之学,著作很多。
⑤证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赞美许可。
⑥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释尊的父亲。
⑦中国东晋时人,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
⑧隋智者大师所立,因居天台山上,故即以山名其宗,此宗以《法华经》、《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等为主,明一心三观的妙理。
⑨华严宗,因此宗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别名为贤首宗。
【问】念佛法门,无论根机如何都可修学,确实是广大法门!但西方净土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相比较,似乎有些着相。
【答】《楞严经》说,色身之外的山河大地虚空,都是我们的妙明真心①所现。又说,心生则法生,一切都是唯心所变现。难道唯有佛土在心外吗?要知道,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所谓十方世界像微尘那样众多的国土,都是我们心中的国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数的佛,也都是我们心中的佛。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没有哪一方国土不是依自心而建立的,没有哪一位佛不是因我的自性而显现的。同样的道理,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是唯心净土,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就是自性中的弥陀。
注:①妙明的真心,即无漏的真智。
【问】西方净土的说法,只是为了表法,有智慧的人应当修禅宗,直悟本心,这才是上乘。如果只赞扬净土,不是执着事相,不明佛理吗?
【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学佛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觉悟本心,但达到这一目的有多种方便法门。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禅与净土殊途同归。因此中峰大师①说,禅是净土之禅,净土是禅之净土。虽然禅与净土是互相弘扬的,但修学的人贵在一门深入。大势至菩萨以念佛而得无生忍,普贤菩萨发愿往生西方。这两位大菩萨,一位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胁侍,一位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但他们并不各立门户,而是相融无碍,最终都归向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偏见执着。而你却以为净心就是净土,不再有黄金为地、七宝庄严的净土。若果真如此,就可以说善心即天堂,不再有夜摩天、忉利天;恶心就是地狱,也就不再有刀剑、汤镬的地狱;愚痴就是畜生,不再有披毛戴角的畜生了!但是,既有寂光净土②,就必有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净土③。事与理本来是无碍的,一定要执着哪一边,那就错了!你虽具有佛性,但现在还是一个凡夫,如果真能随处都是净土,请问你在毛厕粪坑中能像在自家床上一样吗?能与猪狗牛马同槽而食吗?能与蛆虫堆积的腐尸同床而卧吗?如果你能够做到,你就可以说高山平地都是西方乐土,纵上刀山也如履平地。如果你还不能够做到,就是心中还有秽与净的分别,爱与憎也还没有放下。若一开口就大谈什么心净则土净,使一些浅薄的人,略读了几本经书,看了几则公案④,就造下诽谤正法的大罪,这是谁的过错呢?
注:①元天目山之普应国师。名明本,号中峰,钱塘人。自幼切求佛法,昼夜励精。后参天目山高峰妙和尚,大悟彻底。说法无碍,著书若干。仁宗闻而聘之,不至。制金文之伽梨衣赠之,并赐号佛日广慧普应国师。至元三年(126)寂,寿六十一。有《广录》三十卷行于世。
②③有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余土是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④禅家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的垂示,叫做公案。
补充:中国历史上,禅宗比较发达。禅宗悟道,实有可取之处。佛法互相圆融,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解脱之道。中国现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即是禅门宗匠,虽然证悟深深,但从不自以为是。在生活中,他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已经高龄(其寿有一百二十岁),却仍旧参加生产劳动。如果读了几本禅宗书籍,看了几则禅宗公案,就自以为了不起,甚至自以为已经大彻大悟,不必再修,那就大错特错了。关键是悟后起修。
然而,认真参禅,又认真念佛的人,必定是善根深厚的人。因为真正念佛的人,若不参透唯心净土,则往生西方,莲位很低。所以,修净土的人,必须多看禅门书籍及一切阐明宇宙人生真相的书籍。如此,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心,遇到各种境界而此心不动。如果以为净土仅仅是一句佛号,不看其他书籍,就不懂得为什么念佛,怎样念佛,念佛的根本宗旨是什么,也就必然因为不能知行统一,而最后退心。
【问】修行是为了了生脱死,贵在无生。羡慕西方,发愿往生,这不是有背“无生”的本意吗?
【答】以生为生的人是持有常见,以无生为无生的人是执有断见。二者都是错误的。生而无生,无生而生,才是究竟的真理。我们的妙明真心是没有生灭的,因缘和合,于是有了生相。因为妙明真心能显万相,因此说无生即生。因为相是由本性所显现的,因此说生即无生。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要去的西方净土,也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如果怀疑西方净土距离遥远,难以到达,则我们的心量包涵太虚,周遍宇宙,哪里有什么远近之分呢!
补充:持常见的人认为人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灵魂,于是执着有自己,为了下辈子,历尽艰难,做了很多好事。他不知道,下辈子一旦享福,就会为所欲为,造下来生堕落的恶业。还有一种持常见的人,执着于修炼长生不老之术,妄想永驻世间。虽然他修一时的定力,可以延长生命,但终究还要轮回生死,他的寿命再长,在宇宙的长河里面也仅仅是一瞬间。持断见的人,就更可悲了。因为不相信来世,就实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准则,造下大量恶业。常见和断见,都是偏见。但就此二者来说,常见还是比断见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果有缘进入佛门,觉悟“无生”之理,就能涅槃成佛。
【问】十方世界都有佛土,而且都很殊胜,但今天偏偏指定西方净土,又偏偏只赞美它的胜境胜况,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各种苦难汇集,即使有快乐,也只会因快乐而造将来的苦果,但西方净土就不是这样。《阿弥陀经》说,西方世界的众生没有任何痛苦,只享受种种快乐,因此才称为极乐。试将我们这块秽土和西方净土略加比较,就知有天渊之别了。如我们投胎,必定要在胎中住十个月,等出生的时候,受种种苦,就像在鬼门关上过。而西方世界,则是由莲房中化生,好比安坐在妙香宫殿,既不受母胎中的污秽,也不害母亲辛劳,再也没有人世的生苦。我们到了老年,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弯腰驼背,老态龙钟,人命危薄,只一息尚存。而生到西方,时时听闻佛法,因此精神饱满,永不衰老,而且瞬息之间就能游历十方世界,再也没有人世的老苦。我们现在一受病魔折磨就呻吟哀号,生到西方,自然具有大神通、大威力,不知痛痒为何物,再也没有人世的病苦。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都有死,而死都是业力所致,到时候只有低头被缚,押上阎王殿受审。生到西方世界,一旦从莲房中化生,就获得金刚不坏之身,且相好光明,寿命无量,再也没有人世的死苦。我们这个世界充满悲欢离合,父母辛劳一世,却不能长受孝养,恩爱夫妻最终也要分手。生到西方世界,我们有许多法侣,可以永远亲近,再也没有与所喜爱的人别离的痛苦。在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世世结的那些怨家总时时寻上门来,有仇必报。心中恐怖畏惧,但又无法逃避。生到西方世界,则人人相亲相敬,与我们相处的都是菩萨、道友,再也没有冤家路窄之苦。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都为衣食而奔波,为妻儿所驱使。生到西方世界,想衣衣来,想食食至,宫殿和园林都是七宝而成,各种享用自然具有,再也没有求而不得的痛苦。不但如此,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形象丑陋,并常有各种残疾之人,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光彩照人,相好庄严。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在生死苦海中头出头没,往生西方世界,则永远不再有生死相续,不再受轮回之苦。我们这个世界起伏不平,或丘陵高山,或坑坎深谷,荆棘丛生,而西方世界则宝树参天,黄金为地。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只能仰慕观音、势至两位大菩萨,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与观音、势至为道友。两相比较,境界完全不同。西方胜境使我们心中清净不生染污,西方的胜缘促使我们努力修行,精进不懈。
【问】欢喜和厌恶之心,就是爱憎,有爱憎就有生死轮回。厌恶秽土仰慕西方,不是没有去掉爱憎之心吗?
【答】厌恶娑婆秽土,向往极乐世界,虽也是爱憎之心,但这并非世间所谓的爱憎,而是十方如来转凡成圣的爱憎。如果不厌离娑婆,又如何能脱离这个五浊恶世呢?如果不向往西方,如何能往生极乐莲邦呢?因此只有生厌离心才能转凡,生向往心才能成圣。
补充:一般的爱憎心,即是分别心。因个人的喜、恶而生分别心,喜欢的就高兴,厌恶的就憎恨,于是造业轮回。造善业就轮回善道,造恶业就轮回恶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丈夫事,它要从根本上消除分别心,最后成佛。如果不生向往心、仰慕心,就是甘心堕落,就是甘心轮回。在世间做人,都要有上进心,才能有所成就。往生极乐,是生死大事,怎能不立大志,发大愿呢?所以厌恶娑婆,向往极乐,是大丈夫所为,诸佛菩萨欢喜,我们不用犹豫!
【问】在我们这个世界,饮食衣物等必定要努力经营才能得到,为什么极乐世界这一切都能自然而来?
【答】享福是因为曾经修福。北俱卢洲①的人,饮食衣服,都能受用现成,何况阿弥陀佛万福庄严的宝国呢?《无量寿经》中说:西方净土中的楼阁宫殿,并不是谁去修造的,也不是从别的地方搬来的,而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自然化生的。除了阿弥陀佛的国土,其余的佛国,人们都只为善,没有人造恶,因此福德深厚,宫殿楼阁等也都自然化生。也还有另外一些世界,为善者多,作恶者少,也有享用现成的福报。只有我们这个世界,造恶的人太多了,为善的人太少了,因此自己不辛苦劳碌,就得不到生活所需。
注:①佛经所说四大洲之一,在须弥山之北方,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问】念佛往生的人,临终时都看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等菩萨来接引。经中说,念诵往生咒满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就常在他头上护卫他。如果十方世界的人都念诵往生咒,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哪能都在他们头上护卫,并同时接引那么多人呢?
【答】天上太阳、月亮的光明还能普照世界,不必担心光明不足,何况佛有誓愿神通呢!
补充: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但地上的每一泓清水,都能照见它的倩影。佛就好比是月亮,众生就好比是水。如果你的心不清净,就好比是波动的水,无法照见月亮。如果你保持一颗清净心,那么你就能感现佛陀的护佑。
【问】在华严法会上,普贤菩萨坐在道场,很多菩萨使尽神力,也不能看见。现在往生的人,都是凡夫俗子,怎么能见到佛呢?他所见到的佛,与菩萨所见的佛,没有差别吗?
【答】佛的真相是永恒不动的,但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所见也各各不同。刚刚往生西方的人,所见只不过是佛的粗相,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之类。《华严经》说,如来有十华藏世界①海微尘数大人相,如果不是大菩萨,就看不见。譬如天人所食,一器之中,色味各别。又如有病人与无病人,共尝一物,甜与苦完全不同。释迦牟尼世尊的佛土,本来极其庄严清净,螺髻梵王见到就好像自在天宫,其他人见到都是土石山野,充满了污秽和丑恶。往生见佛的道理也是这样。
注:①莲华藏世界的简称,是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之名。佛经说,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华中含藏着微尘数的世界,所以叫做莲华藏世界。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的中间。
②维摩诘的简称,华译为净名,净是清净无垢之义,名是声名远扬之义,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自妙喜国化生在此世上,以居士的身份辅助释迦教化众生。
③你的尊称。
补充:螺髻梵王(梵天王顶髻作螺形),在维摩②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说:“此时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不要认为世尊的佛土不清净,我看见释迦牟尼的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说:‘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各山,充满了污秽和丑恶’。螺髻梵王说:‘仁者③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所以见此土不清净。舍利弗!菩萨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内心清净。只要开发了佛的平等智慧,就能看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装饰。”《净心诫观》说:“德如螺髻梵,去处见西方。”
【问】此地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就生莲华一朵。如果精进念佛,莲华就渐渐长大;如果退惰,莲华就渐渐萎落。是真的吗?
【答】道理很易懂。譬如大明镜,一切外物,都能照见。再如舍卫城①中有一个树提伽②楼阁,只不过用白银琉璃造成,它的墙壁,就能照见一城的人事,何况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宝国呢!此地念佛,彼土生莲,还用什么怀疑呢?
注:①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华译为好名闻,因其国中政教善良,风俗敦厚,且充满许多有德有智的学者,嘉誉风闻各国,故名。
②译为照耀。
【问】既然带业往生就能永不退转,那么人在生前,世缘还没有了断,何不做些世间之事,直到临终再念佛呢?
【答】这是邪说。存这样一种错误观念,就会误了自己!发表这种见解,就会误了别人!作恶之人,临终能念佛往生,是由于前世有善根,临终又遇到善知识开导,所以才有这种侥幸。这样的机会是千万分之一,哪里会人人临终都有这样幸运!《净土群疑论》中说:世间有十种人,临终是不能念佛的。第一种人是没有遇到善知识开导;第二种是业力缠身,惊怖不安;第三种是中风不能说话;第四种是心智昏迷狂乱;第五种是遭到水、火之灾;第六种是遇到豺狼等猛兽;第七种是听信恶友,对西方不生信心;第八种是因饱食过度,在昏睡中突然死亡;第九种是战争中阵亡;第十种是从高处失足摔下而死。以上十种情况下都难得念佛,即使是一般情况下得病而死,当身体这个四大分离时,也有风刀解体般的痛苦,心中恐怖不安,哪里还有心思念佛!或者遇上业缘未了,世念未休,家产未明,后事未办,而且求医问卜,心中没有片刻安宁。加上子哭妻啼,声声入耳,心中乱纷纷,毫无主张。这个时候能一心不乱,从容念佛吗?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此古人说,莫到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命无常啊!古人又说,平常劝人念佛,总说我忙,等到无常一到,纵使忙到极点不也放下了吗?人生在世能有多久?趁现在还没老,还没病,就应当放下那些俗缘,办了生脱死的大事。得一天光阴,就念一天佛号,得一时空闲,就修一时净业。不然的话,一失人身,就万劫难复了!
【问】当然不能等到老了再念佛,但凡夫都在尘世中奔忙,各种责任和义务脱不开身,怎么办?
【答】人在世上都难免一死。无论你修不修行,这死是难以逃脱的。与其死后堕落,不如超生西方。如果真能时时将一个死字挂在心上,不怕你不赶紧用功。不管忙、闲,也不管处逆境、顺境,都与念佛求生西方不相妨碍。即使世缘极重,也应当忙里偷闲,定下每天的功课,每天念万声或千声佛号,不要间断。即使忙到极点,早晚十念也应该是可以坚持的。
补充:凡夫看不破名利,为世事奔波劳碌一生,是因为在生时,没有想到一个“死”字。死是最平等的,不管你用尽心计,谋取高官厚禄,或者家财万贯,到死时什么也带不去。费尽艰辛,最后总不免轮回,为什么不挤出一点时间念佛,永脱轮回呢?到底是世事重要,还是念佛重要,真正有智慧的人就能分辨清楚。
【问】《阿弥陀经》说,从第一天至第七天,一心不乱地念佛,就可往生西方。如果一日、二日或连续七天都一心不乱地念佛,但过后却不能做到一心不乱,不知是否也能往生?
【答】既然能够连续几天一心不乱地念佛,以后即使念佛时心稍有散乱,也不至于大散大乱。正如孔子的学生颜回,在三个月之内所思所行都不违背仁义,在这三个月之内,他固然是仁人,难道三个月之后就成了恶人吗?如果能常常检查反省自己的散乱心,并经常发弘愿求生净土,那就断然没有不能往生的道理。
补充:孔子说:“颜回,他的心志三月不离开仁,其他学生就只是偶然想起来罢了。”(《论语》雍也第六)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因为他心中时刻不离开仁义,保持一颗清净心,在孔子的学生中是道德境界最高的。我们没有颜回那样的大定力,但我们一旦念佛,就能渐渐培养自己的定力。如果能够用七天时间精进念佛,那么是提高定力的最好办法。七天内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么就为临终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念佛要念念相续,功夫不要间断,但夏天炎热,常赤身裸体,衣冠不整,不知吃饭、躺卧及洗澡刷牙等时候可不可以念佛?
【答】如果说有什么时候不能念佛,那就错了,但在以上情况不要出声念,只可默念。日理万机不能忘了念佛,奔波在外也不能忘了念佛。
【问】一心念佛的时候又要发往生之愿,似乎是两个念头夹杂,怎样做才正确呢?
【答】念佛号原就是为了求生西方。经中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又说“执持名号”。就知道发愿往生和一心念佛是一回事,而非两回事。好比一个人有求功名之心,就要读书作文,读书作文就是为了将来求功名,这是一回事。我们想往生西方,就要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为了往生西方。为了保持一心,我们在早晚课时发愿往生,至于持名念佛时,心中只有佛号,这样就不会夹杂了。
【问】我们每天念佛,但遇到机会也要尽力行善,多种福田,这也是净宗行人的本分。但做善事时,心就用在事上,没有念佛,这是否会妨碍我们一心不乱呢?
【答】心如明镜,镜中本无一物,物来显像,但并不妨碍镜内原本无物。我们用心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做某件事时,就用心做好那件事,做过之后,心中就不会想它了,仍旧空空荡荡。如果事情已经过去,心中还老想着,那就错了。
【问】父母之恩难报,如果往生西方,不知有没有办法报父母之恩?而且人生一世就有一父一母,如果有百千万亿世,就有百千万亿父母,不知往生之后,能否记起他们的姓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可以一一报答他们的恩情否?
【答】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们应报的父母的恩德,是比天还高比海还深的。但如果用世俗的方法来报生生世世的父母恩,那是没有办法报的。往生西方之后,要报父母恩就十分容易了。不但是报这一世的父母恩,就是百千万亿世以前的父母之恩,也有办法报的。因为人一到西方净土,就获得了六种神通,具有天眼通,能见到无数世界里发生的事;具有天耳通,能听到无数世界的声音;具有他心通,能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所想;具有宿命通,能知道无量劫前生死之事,某处某人,他的姓名、种族、住在哪里,一切细微小事都可知道,可以随自己的心愿报效他,哪有父母的恩不能报答的呢!从前孟子称赞舜的孝顺,说:“作为天子的父母,地位最为尊贵,用全天下来供养,是最大的孝养。”①假使我往生做了菩萨,使父母成为菩萨的父母,不是比人类更尊贵吗?假使父母得生净土,念衣衣来,想食食到,享受自然的福气,享受无穷的寿命,不更强于用全天下供养吗?何况一国之中,只能有一位天子,如果有第二位孝子出来,也要想以天下供养,就一定会阴谋不轨,反做乱臣贼子了!怎么能像净土法门无拘无束,可以尽情为孝呢?净宗行人尽大孝,不但与世俗无冲突,而且永久地解脱了父母的痛苦。
注:①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孟子》万章)(意思是:“孝子孝到极点,没有超过尊敬其双亲的;尊敬双亲到极点,没有超过拿天下来奉养父母的。瞽叟做了天子的父亲,可说是尊贵到极点了;舜以天下来奉养他,可说是奉养到顶点了。《诗经●大雅●下武》中又说过:‘永远地讲究孝道,孝便是天下的法则。’正是这个意思。”
【问】异类众生在三恶道中受苦,数量又多得数不清,我们哪有能力将它们一一拯救出来,那么“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言不就是虚发了吗?
【答】菩萨将救度三恶道中受苦的众生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并不因为它们数量多就畏惧退缩,或是产生厌倦。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普贤菩萨发十大愿,愿愿都是以度尽众生为期限。那么修净土,求生西方的人,发愿回到娑婆世界,救度三恶道中的众生,也是理所当然的。
补充: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只有无穷地扩大自己的心境,才能入于涅槃之境。阿弥陀佛当初发四十八宏愿,如果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看,不也是虚愿吗?但阿弥陀佛以大愿力,历劫修行,终究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发宏愿,虽然从眼前来说,无法实现。但一旦发愿,即种下了菩提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净宗行人,只有发宏愿救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净宗行人。
【问】那些微小的生命种类很多,如果每次见到就要发救度心,不知道这种发心仅仅是我的一种愿望,还是也有益于众生?
【答】这就要看你的发心是否真诚,如果是至诚的发心,众生当然受益。下面举两例说明发愿之必要。
释迦牟尼无量劫前曾为忍辱仙人,在山中修道。有一次国王到山中打猎,追赶一只野兽,遇见仙人,就问他野兽往哪里跑了。仙人想,说实话就害了野兽,不以实话相告,就是撒谎,于是只好沉默不言。国王发怒,砍掉他一只胳膊,问他还是不回答,又砍去他另一只胳膊,于是仙人发愿,成佛以后第一个要度国王,因为他为恶太多,不能让世人受他的坏影响。由于有这个至诚的大愿,所以释迦牟尼成佛后第一个就度了憍陈如①,憍陈如就是当时的国王。
另一事例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某一城市的人特别顽固,不相信佛法。世尊就说,这城里的人与目连有缘,让目连去度他们吧。目连一去,果然使全城的人皈依了佛法。佛就告诉大家这个原因。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目连②曾是个樵夫,在砍柴时,惊动了一窝蜂,这群蜂要蜇他,他就告诫它们说,你们也都是有佛性的,将来我如果得道了,一定度你们。今天这城里的人,就是当年的蜂,因为目连诚恳地发了这个愿,因此与他们就结了缘,今天就能度他们。
这两个例子说明,我们不但要劝化一切人念佛,使他们得度,而且对一切异类,也应发救度之心,并代它们念佛。
注:①又叫憍(jiāo,交)陈那,佛陀最初所度五比丘之一,也就是佛最初的弟子。
②简称目犍(jiān,兼)连,或目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问】代众生念佛,态度虽然诚恳,但念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救一百条命要念千声佛号,这一百条生命自然就在无形之中沾福了。万一有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生命,我也以千声佛号施给它们,它们沾的福不就极微小了吗?
【答】比如为一百人燃一支火炬,火炬很光明,如果是为千人燃这支火炬,光明难道就会减少吗?
【问】过去有两个僧人,在念佛时观想自己坐在一朵大莲花里面,莲花不断开合。这样念佛并观想了五个月,就都往生了。我们今天念佛可不可以也是这样呢?
【答】可以。但还是要以念佛为主。
(以上为天如老人二十二个问答)
延伸阅读:西归直指卷一
资料来自: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西归直指卷二●疑问指南》,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印赠处:阿弥陀佛净宗学会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No. 51A & 52A, Jalan Pandan Indah 4/6B, Pandan Indah,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Batu 9, 43200 Cheras, Selangor, Malaysia),2010年7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西归直指卷二●疑问指南》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