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ecember 2021

西归直指卷三

启信杂说
用净土法门劝导大智慧人很容易。因为他的福德深厚,根器不凡。用净土法门劝导愚夫愚妇也很容易。因为他胸无成见,好像甘甜的东西可以揉合其他味道,白色的东西可以染上各种色彩。单单是用此法门告诉我们这些读书人,却很不容易。因为他先有很多肤浅的知识,存在自己的脑海里。因此,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也不想听,即使有最好的语言也不想闻。现在汇集一些指点迷津、启发信心的话,可以与净土法门互相阐发,以当法喜,名为《启信杂说》。


如如居士颜丙劝修行文

人人只爱自身,谁信身是苦本?时时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人生易逝,岂能久居?幻躯脆弱,哪能久住?长寿者,不过七老八十;短命人,仅有几天而已。更有今天不知来日事,又有上床忽别下床鞋。多少人一气不来,便是千秋永别。叹此身是我大患,多少人被它欺骗?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肉块。毛发爪齿,聚若堆尘;涕泪痰涎,污如粪便。冬寒夏热,年年在疾病里偷生;虱咬蚊叮,岁岁从蛆虫边混过。此身无处可爱,人人应当出离。为何迷惑者尚逞风流,懵懂汉犹生颠倒?或在骷髅头上,插花戴银;或在臭皮袋边,涂脂抹粉。浓妆包裹脓血囊,锦被遮盖屎尿桶。想尽千方百计,以为住世万年;不知头痛眼昏,阎王殿已经不远;发白齿落,无常鬼①索命来催。个个恋色贪财,皆由此道失人身;天天酗酒嗜肉,已种地狱之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身后受苦辛万劫。一旦死亡临近,四大②顿时分裂,外则脚手牵抽,内则肝肠寸断。纵使妻儿爱惜,无计留君;即便儿孙满堂,谁能替你?生者悲痛哭泣有何用?死者神识迷乱更怆痛。前途不见光明,举目全无伴侣。过奈河岸③,无不悲伤;入鬼门关,自然凄惨。去世才过七天,阴间已受审判。冥官抱案没人情,狱卒持叉无笑面。平生为善的,送归天道仙道人道;在日造恶者,押入汤锅火海刀林。当初尽道因果荒唐,此刻才知圣言不错。孽镜④里件件分明,夜台中般般苦楚。刀山剑树,吃不尽万种煎熬;披毛戴角,还不了多生业债。任你心雄胆壮,免不得向鬼卒而低头;凭他谤道毁僧,挨不过对阎罗而屈膝。魂魄虽归阴界,身尸犹卧棺中。或隔三朝五朝,或当六月七月,腐烂则出虫出血,臭秽则熏地熏天。无钱财的,付之一堆野火;有体面者,埋到万里荒山。从前美丽红颜,顿成灰烬;今日荒凉白骨,变作尘土。一生恩爱,到此成空;昔日英雄,而今何在?青草丛中满堆碑石,绿杨树内空挂纸钱。想到最后结局,谁人能不这样?若想跳出轮回,惟有皈依我佛。莫向鬼窟里作活计,要知肉团上有真人⑤。是男是女都能修,是俗是僧都有分。急求出路,要想到身后有身;切莫迷惑,须打破梦中迷境。若明日再等明日,看看青春误尽;使后人复哀后人,累累白骨无穷。弥陀好念,莫空佛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的铁棒。舍恶从善,改往修来。为大众宣扬,为一家解说。个个齐上觉悟道,人人共免轮回路。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人道不修,他道难修。静心思过,一醒即悟,直下承当就是佛,平生再也不空过。
注:①(譬喻)《十王经》说:“阎魔法王遣阎魔卒。一名夺魂鬼,二名夺精鬼,三名缚魄鬼。即缚三魂至门关树下。”
    ②地、水、火、风能造作一切的色法(物质),所以叫做四大,人们的肉身,就是由地、水、火、风之坚、湿、暖、动等性所构成的。此四大种性如果不调和,肉身就会败坏分散。
    ③地狱三途之川也。川有三濑,罪人至此无可奈何,故阴间有奈何桥。《十王经》说:“前大河即是葬头,见渡亡人,名奈河津。”
    ④传说在秦广王殿右,高丈一,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使恶人照此自见在世自心之险,死赴地狱之险。
    ⑤已证得真理的人,指阿罗汉与佛。


理障是最大的障碍

生来瞎眼的人不知道大象的形状。有一位国王召来几个瞎子,问他们是否想知道大象的形状,瞎子们都说愿意。于是国王叫人牵来一头大象,叫几个瞎子去摸。摸完之后,国王问他们知道大象的形状了没有,瞎子们都回答知道了。于是各自猜测,摸到鼻子的说象形如琴,摸到脚的说象形如柱,摸到脊背的说象形如屋,摸到胁的说象形如壁,摸到耳朵的说象形如箕,摸到尾巴的说象形如扫帚。瞎子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接着就厮打起来。国王笑着说:“你们都错了!你们所说的‘琴’ 是象鼻,‘柱’是象腿,‘屋’是象背,‘壁’是象胁,‘箕’是象耳, ‘帚’是象尾。”听国王这么一说,瞎子们都不敢再讲什么了。但心里都认为自己摸到的不会错,而认为别人说的都是错的。于是这些瞎子终其一生都不了解大象的形状。如果当初不叫他们用手去摸,那么只要简单几句话就能对他们讲清楚大象的模样,何至于争执不休?只因为有这一摸,他们就认为这是亲手经验的,绝对不会有错。于是那个错误的经验就牢牢地树立在心中,再也拔不掉了。不读书的人,叫他修净土,即使不相信,也决不至于诽谤。而一旦读了几本书,便自以为才高八斗,见多识广,心中所知障①牢不可破,认为净土只不过是释氏的说教罢了。将诚实的话看成荒唐,把甘露当成鸠毒。因此可知理障②是修学净土最大的障碍。
注:①②固有的知识拦住了众生去探求生命的奥秘。根本无明,即是邪知邪见,阻碍了正知正见,而不明本觉真如之理。 《圆觉经》说:“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补充:理障和事障是净宗行者最大的障碍,不明事理,即使虔诚,也是盲目崇拜,难以往生。有些人想得比较简单,一听法师讲净土法门,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其他什么也不管,就真的什么也不管,糊糊涂涂念佛,习气不改,烦恼很多,贪求往生解脱,甚至神神经经,走火入魔。法师的话并没有错,但在我们这个世界,业障如海的众生,有几个能够真正放下身心一切,死心塌地念佛呢?如果真的什么也不管,即使愚夫愚妇也能往生,而这样的愚夫愚妇又有多少呢?古往今来,多少往生的大德,都是精通三藏的人。那么多高僧大德,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弄懂净土宗的要义,尤其重要。因为有知识的人心中首先已经有很多世间见解,对于超世间的净土自然难以相信,而且还会认为这是愚昧迷信。如果要明白宇宙的真谛,就要读一读《金刚经》,知道宇宙本来面目,明白诸法实相。当道理明白后,就自然相信净土的存在。事障则是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的问题,这也是一门学问。但当理障破除后,事障也会冰消云散了。


先要知道三世之说

读书人不信有前生后世,因此就不信有净土。前世后世,就好比昨日和明天,不管你承不承认,总是客观存在的,并非佛家想出来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开口就说我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这就告诉我们显然有三世了!读书人考取功名,都经他掌管,难道他的话不值得相信吗?


又要明白因果的道理

儒门学者不信因果,不是不信佛,是不信儒,《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作善”和“作不善”是因;“降祥”和“降殃”是果。譬如日与太阳同是一物。因此说:想要知道前世的因,看看你现在的境遇就明白了。人若相信这种说法,自然不敢作恶。倘若认为报应是荒唐之言,就会在世欺人诈人,无所忌惮了!如果一县之内,一人相信因果,作一善事,万人相信,就有万善;一人不信因果,做一恶事,万人不信,就有万恶。因此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就会太平;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就会大乱。


三世的道理孔子必定说过

三世的道理,考证历史著作,记载很多。儒门读书人只因孔子没有说过,所以不敢宣传。然而,孔子难道真的没有说过吗?如果说孔子不知有三世,也就不能为圣人了!一部《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不过八千五百零三字。那么他说过的话没有流传下来的一定很多。如果一定要看见经书上写了才相信,那么“四书五经”中孔子未曾说过自己的父母,读书人也应当隐讳自己有父母吗?孔子未曾说过自己的兄弟,读书人也不应当提及自己的手足吗?孔子未曾说过自己的房宅田产,读书人也不应当有宫室田产吗?不单单只是这些,文房四宝①,经书中没有,你用文房四宝岂不是错了吗!夏葛②冬裘③以外,未曾说到小衣,难道今天穿裤的人也错了吗!江南金锡,读书人不应当使用;四川丹青④,读书人不能作颜料。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没有说过。偏偏经书说过孝友,读书人却不肯孝友;教人忠恕,读书人却不肯忠恕;并没有劝人赌博,读书人偏好赌博;并没有教人做某事某事,偏要去做某事某事。这又是为什么呢?一句话,就是没有认真读书好好思考啊!
注:①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②葛布,作夏天衣服用。
    ③裘,皮衣。
    ④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


有智慧的人不要认为人生命短

人身本来没有生死,死的名字是从肉体而来。肉体虽有生老病死,我的本性却没有生老病死。好像远行,或者乘船坐轿,或者骑马坐车。船车轿马就好比是肉体;那乘船车轿马的,就好比是本性。就肉体来说,长寿的不满百岁;就本性来说,却是不可穷尽。静静地想一想,多么快乐!今天那些不信有后世的人,只知道有肉体,却不知还有真性。把无限的生命看成了有限的生命。真是太糊涂了!


有智慧的人要把眼光放大

农夫心眼中不知富翁境界,富翁心眼中不知帝王境界。同在人类中,富贵大小就非常悬殊了!何况由人到天,再由天到佛国呢!人们以为读书的人,一定见多识广。哪里知道越是读书人,见闻越小。因为他死执着那些世间见识,顽固不化!他的所见所闻,不会超过娑婆的国土。却不知宇宙之大,不可穷尽,日月之多,也不可穷尽。只知道人类起源于盘古①,不知道本劫开始,自太平等王开创后,到目前已经过第九小劫。只知道我国叫作中华,不知在阎浮一洲中,叫作中华的,已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只知道人生七十就是古稀,不知道一劫开始,人的寿命都有八万四千岁。只知道人间衣食来自耕织,不知道天宫佛土念衣衣来,想食食到。只知道金银财宝人间很难得到,不知道十方佛土都是七宝所成。看见人间文字只有苍颉②所造六书③,不知道自天地开辟后,书法已有六十四种。只知道《左传》④、《国语》⑤、《史记》⑥、《汉书》⑦很少的典籍,就称为艺苑之宗,不知道普光明殿⑧上,秘笈⑨宝函堆积如山。只知道人类肉体一定从男女精血合成,不知道投胎莲花,在美妙香洁的地方出生,可以不经过女人之腹。只要娶到一个黄瘦妇女,就珍爱如宝,唯命是听,哪知道转轮圣王在天国,除玉女外,还有二万妙丽夫人,至于忉利天王,玉女之多,动辄以万亿计数,每一个玉女的旁边,化一个天王,互相娱乐。只知道人是万物之灵,说可以使大自然生长万物,与天地齐参,不知道人类只不过是六道中的一道,四生⑩中的一生,十法界⑪中的一法界。只要信奉一位两位圣人,就说举世无双,其余一切天地神鬼都不要相信,一切自己没有看见的事情都说荒唐,哪知道每一处国土都有几位圣人主持教化?人类之多,阎浮提中共有六千四百种,不单单我处有圣人。唉!这种境界,那些声色货利⑫之徒,怎能知道呢?譬如蚯蚓,只知道在一尺土中吃泥的快乐,不知道苍龙跃于大海,劈波斩浪。譬如蜣螂(qiānɡ lánɡ,枪郎)只知道在粪土内打转,不知大鹏扶摇⑬九万里,搏击长空。因此,学佛的人,要把眼光放大。
注:①我国传说中开天辟地的人物。
    ②又称仓颉(jié,节),传说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③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④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记载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64)的史事。
    ⑤又称《春秋外传》。全书十一篇,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以晋语最详。起自周穆王十二年(前990),终于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
    ⑥二十四史之一。汉司马迁写。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班固写。包括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前23)二百三十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⑧在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侧,佛于此殿内说《华严经》九会中之第二会、第七会、第八会三会。若依旧经之八会,则为第二会与第七会之二会。《华严经●如来名号品》说:“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同十定品说:“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诸佛三昧。”同离世间品说:“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同疏钞十二说:“处在菩提道场东南可三里许,熙连河曲,彼河之龙为佛造此。”  
    ⑨笈:负于背上的竹制书箱,此处泛指书籍。
    ⑩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是在母胎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人类是;卵生是在卵壳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鸟类是;湿生是依靠湿气而受形的生命;如虫类是,化生是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诸天和地狱及劫初的人类是。
    ⑪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⑫沉迷歌舞女色,聚敛钱财。语出《尚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大王您不亲近歌舞女色,不聚敛钱财)
    ⑬自下而上。


佛经不可不读

鸡狗牛羊,能鸣叫却不能说话,与能够说话的人比较,人就显得高贵了!一字不识的人,只能用口说话,不能用笔墨说话。略识几字的人,却能用笔通信于千里之外。如此比较,则略识几字的人就高贵了!略识几字的人,虽然能够以手代口,却不能变一手为百千手,也不能留下他的手延伸到百千年。如果能够博通古今,著书流传于世,就能使一书印刷百千书,一书留传到百千年了,这个人不就更高贵了吗!如果在儒书以外,还能博览佛教大藏①,那么天上天下,前劫后劫,以及龙宫海藏,都可略知大概,见闻不就更广了吗!尽管如此,如果没有得到解脱的捷径,超出三界,那么对于觉悟成佛的事,还是没有缘分。假使能够博通三藏②,又遇上净土法门,并能虔诚信奉修行,那么这个人的福德智慧根基,就不是三世五世的事了!
有人说,龙宫大藏,虽然是如来诚实之语,那些读书人不信怎么办?我认为,尧舜禹汤文武③的事迹,如果告诉不识字的人,他也会以为荒唐。因此,佛书确实不可不读。
注:①将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及历代后贤著作,汇集成为完整的典籍,名之为大藏经,或一切经,简称藏经。
    ②修多罗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修多罗藏即是经藏,为佛所说的经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达磨藏即是论藏,为佛弟子所造的论。
    ③历代帝王。


玄奘法师善于启发

世俗有人因为看到僧不守戒修行,所以就轻视他们,也就不相信净土。糊涂啊!这正好像道士不好,却轻视老子;读书人不好,却轻视孔子。有智慧的人尚且不因人废言①,我们怎么能够因为弟子不好而轻视老师的教育呢?从前唐太宗对玄奘法师②说:“我想要供养僧人,但听说僧人多无修行,怎么办?”玄奘法师说:“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③产金,岂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佛像,毁坏就会造罪;泥龙虽不能下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太宗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看见小沙弥④,也好像见佛一样。”太宗真是宿福深厚,一经点拨就觉悟。玄奘法师也真的善于启发啊!
注:①因为某人有某些方面的缺陷,而全盘否定他的言论。
    ②唐朝的高僧,于唐太宗时曾到印度研究佛学十七年,回国后翻译佛经很多,人称三藏大师,或慈恩大师,为法相宗的开祖。
    ③丽水,地名,在浙江省。
    ④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要对肉体生厌离心

人生在世,八苦①交集,可人不知自己之苦,反以为乐,可悲啊!以苦入苦,永无出期。就以生苦来说吧。人在母胎,住在肝膈②之下,大肠之上,由膜③变疱④,渐渐成形。胞胎里住,不能自由。母亲吃热食,如灌开水;母亲饮冷水,如卧寒冰。所居是不清洁的地方,所食是不干净的脓血。住胎不满三百天,等于受苦数十年。等到满月,就全身倒悬,头向产门,体质渐大,想出无门。母亲与儿子的生死关键,都在此刻。左右牵动,痛如车裂。所以婴儿一出胞胎,无不放声大哭。出胎之后,屎尿满身,不知羞愧。所谓大富大贵的人是这样,所谓大圣大贤的人也是这样。人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知不觉。如能静静思考,难道不感到可哀可耻?如来大圣,怜悯世间众生,教人求生净土,莲花化生,免除这种患难。为什么还要沉迷苦海,执着肉体,不生厌离之想呢?
注:①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②膈(gé,格),隔膜,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
    ③膜(mó,模),生物体内部的薄皮形组织。
    ④疱(pào,泡),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大孝人不愿入胎

神识投胎,不单单自己受苦,母亲也大受苦痛。十月怀胎,度日如年。出胎之际,为母者痛苦万状,恐惧难言。刻刻与鬼为邻,念念求生不得。庆幸度过难关,便爱婴儿如宝。因此推燥就湿,哺育抚养,不辞劳苦,一生精血,就不知不觉消磨在这里面了。从前有个七岁沙弥,出家得道,自识宿命,叹息道:“我的身体,拖累五母悲恼。作第一世母子时,邻居家也生子,我短命而死,母亲看见邻家子长大,就生悲恼。作第二世母子时,我又夭折,母亲如果看见有人给婴儿喂奶,就生悲恼。作第三世母子时 ,十岁即亡,母亲看见其他儿童饮食像我,就生悲恼。作第四世母子时,未娶而死,母亲看见同辈娶妇,又生悲恼。现在是第五世,七岁出家,我母思念,又生悲恼。我想到生死轮回,如此拖累亲人,所以精进修道。”今街上摩肩接踵①,往来不绝的人,大抵拖累亲人的多,能报亲恩的,能有几人?托胎一世,就拖累一世父母;托胎百千万世,就拖累百千万世父母了!如果超然出世,莲花化生,永远不拖累父母,难道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吗?今天那些谤佛的人,反说出家不孝,这是甘心常住胎中,永远拖累亲人啊!
补充:认为出家不孝,是世俗陋见。但是,要想出家,却是一件必须认真思考的事情。对于今天的人,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首先,你要想想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出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要更好地普度众生。如果你因为家庭矛盾,失恋痛苦,人事纠葛,逃避空门,那就不是真正的出家者。有的人一生饱经风霜,深深感受人生是苦,在家学佛又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更加感到痛苦孤单,一旦家庭发生矛盾,就想出家一走了之。这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你的举动不但没有解决矛盾,而且激化了矛盾。如果家人想不通,发生意外,责任就在你身上。学佛人,要结善缘,不结恶缘。让一切众生欢喜就是让诸佛菩萨欢喜。所以,你没有尽到做人的责任,你出家不但没有价值,也违背了佛陀的教导。如果你尽到了做人的责任,即使你没有出家,也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所谓身体出家易,心地出家难。所以真正出家不看外表,而要看你的内心。
注:①肩并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挤。踵,脚跟。


大贵人必须知道惭愧

所谓贵人,并非权位显赫,学富五车①。真正的大贵人就是能远离贱态啊!就是说他能远离与禽兽相同的贱态啊!贱在哪里呢?就是贪、淫、杀、盗。此外还有更可羞可恨的,莫如腹中化粪一事。无论山珍海味,一入咽喉,便同津唾脑涎,随之而下,胃中即有黄色长虫,屈伸宛转在其中,经一昼夜,钻啮消化,流注于大肠,臭不可近,积累一多,就从大小便分道涌出。丑恶的样子,与猪狗相同。这种贱态,偶一为之,已是可羞,怎么能够天天如此?有这样的贱态,自己没有感觉,不求厌离,就与禽兽无异。因此一定要自怨自艾②,时时想要远离这种贱态,才是真正的大贵之人。
六天③之中,虽吃天食美味,但都香洁轻清,没有一丝一毫渣滓。身上香云,自在涌现。百千万国,自由来去。没有污秽的涕泪痰涎、大小便溺。天人一片小爪甲,价值人间满地金。然而,还是不可称为大贵人。因为他们还没有摆脱轮回。只有超然出世,莲花化生,才能永远断绝这种贱态!这不是孔孟之力所能挽救的!
注:①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②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艾,治理,惩治。
    ③欲界共有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蚕茧

蚕虫作茧,奋力牵丝,左缠右绕,下缠上绕,吐尽腹内所有,费尽周身气力,才作成一个茧。以为从此可以长住其中,安然无恙了。却不知道苦心经营,不过是自缠自缚。蚕以所吐之丝自卫,不知人恰恰以所吐之丝杀它,万万千千的痴虫都被投入沸水之中!但蚕却将作茧之法传给子,子又传给孙,子子孙孙都被投入沸水中,没有比这更凄惨的事了!我们人类也是两扇大门之内的家茧。世上的人一辈子苦心经营,为妻儿子女谋衣食,用尽各种诡计,结下许多怨仇,无所不至。等到家业刚有成就,自己一身已束缚在其中了。万万千千的痴人,谁也躲不了报应。可人又将这个法子传给子,子又传给孙,子子孙孙都要报应,竟无人觉醒,真是没有比这更奇怪的了!因此,《四十二章经》说:人被妻儿子女房舍屋宅所束缚,超过牢狱。牢狱还有释放的一天,而妻儿子女却没有远离之念。


栅栏捕鱼

捕鱼的人在河中安设竹栅栏,使鱼不能通过。在栅栏旁边放一些水草,引诱鱼游到水草中藏身,而在水草下暗埋只能进不能出的篮子。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游了进去,以为有了安全的避身之所,不知道自己已进了篮中。爱河中的竹栅栏也是一样的。人只知无病无患时家舍平安,妻子可作依靠,这样悠悠忽忽地过生活。不料有一天阎王爷将篮子提起,平时恩爱父子夫妻一个个离去,心中怎么不恨恼?但恨恼又有什么用,只有使阎王爷不敢勾取篮子,才是棋高一着。
补充:棋高一着在哪里?惟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解脱生命轮回的捷径。




马有四种,上等的是良马,见鞭影就跑,不用你驱赶它。次一等的马,一鞭子就跑。又次一等的,鞭轻了不肯动,要重鞭才肯跑。最下劣的马,重重鞭打也不肯走,非得用锥子刺它,痛极了才肯行走。人也是这样的。有智慧的人容易醒悟,听到方圆百里之内有人死了,当下就警惕说:“百里之内有人死了,我也是人,我也会死的,应该马上修行,以求解脱。”这就是见鞭影就奔跑的那一类。其次,有见亲戚死了而觉悟的,又有见邻人死了而觉悟的。如果一定要等自己老了或者重病才觉悟,就是锥子已经刺进肉里了才肯奔跑的那一类。假使年老了还是不觉悟,或虽已重病仍不觉悟,这不是比锥子刺肉才醒的那一类还不如吗?


野狐

野狐黑夜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亮后无法逃跑,就装死等人离开。没有多久,人们看见死狐,果然有人想要丢弃而去。但有一个人说:“狐尾很好,等我割下再走。”狐狸听见很恐惧,忍痛让人割下尾巴。过了一会,有一个小孩来了,想要取走狐狸的两耳,狐狸一听更加恐惧,但想到取走两耳还不至于送命,仍然强忍疼痛。再过一会,又有人说:“狐皮可修补皮衣。”狐狸大惊,心想:“要取我皮,一定会断头剖腹,怎么能够忍受呢?”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竟然逃跑了!人在三界牢狱,无异于狐狸在厨房。既然已经托胎为人,就难逃一死。只有念佛归西,才能死里逃生。错过强壮之时,狐尾已经割去,若到晚年衰老,就要断头剖腹了!如果不发大誓愿,奋不顾身,怎么能跳出迷途,蒙佛接引呢?
补充:当代社会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怎么度过晚年?是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都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说的。老年人来日不多,今天不知明日死。如果还是悠悠度日,必将堕入轮回。如果猛然醒悟,发心念佛,就一定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归罪冥王

一人死了,看见冥王,要根据生前罪业受惩。这个人说:“早知如此,大王为什么不先通报一声?”冥王说:“通过信了!头发渐黄,是第一信;牙齿渐摇,是第二信;力气渐衰,是第三信;耳目渐昏聩,是第四信、第五信。已经通过多次信了!”有个少年者哭泣说:“他的信通了,我的却没有通。”冥王说:“给你通信也很多次了!你还记得某少年病死了吗?某少年刀伤吊死了吗?某少年被水溺、火焚、狼吞、蛇咬死了吗?这些都是给你通信,难道一定要喊你的名字告诉你吗?”任凭你有拔山盖世之勇,翻天覆地之才,也不能免除此时的对质。只有超然物外①的人,不但能够免除阴间对质,还能使冥王尊敬礼待,这些人就是念佛往生之人。
注:①超出于社会名利权欲斗争之外。


灯蛾扑火

灯蛾死于火焰,其实并非死于火焰,而是死于它的妄见。人怜悯它,将它从灯火旁驱走,但它必乘人不备,重新投入火中。它以为自己所见必不会有错,因此一往无前,死而后已!那些爱色、爱名、爱利、爱赌博的人,也因为他们眼中只见色、见名、见利、见赌,因此一往无前,至死方休。这些人为什么不以灯蛾扑火为教训呢!


窗内的苍蝇

愚痴的苍蝇在窗前盘旋往复,花了一天的时间也出不去,这是因为它们拘泥于眼前所见,不能退一步另寻出路。如果作一退步,则处处海阔天空了!娑婆世界就是一个大窗户,从古至今,不知关闭了多少痴蝇在里面。我今天幸而作一退步,向西飞去,真痛快呀!


调马四法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问一个善于调养马匹的人,用几种方法调马。马师说有四种方法:一恩、二威、三先威后恩、四先恩后威。佛问,如果这四种方法都行不通,怎么办?马师回答说,那我就杀了它。马师反问,世尊教导众生用什么方法?佛回答,也用四法:第一用恩,对信奉佛法的人教他修行学道;第二用威,对造恶的人,让他看到三途恶报;第三是先教他修行学道;第四法是先示以三途轮转。马师问,如果这些方法都不生效怎么办?佛说,我也杀了他。马师说,如来大慈大悲,怎么也造恶业。佛说,四种方法都不生效,再教也无用,我就不再对他讲法了,不对他讲法,就是杀了他。


眼药

释迦牟尼世尊将要涅槃的时候,摩耶夫人①在忉利天宫,做了几种恶梦。其中梦见下界太阳忽然隐没,举世黑暗,有无数罗刹②,手拿利刀,挑去世人的眼睛。摩耶叹息道:“这一定是我儿子释迦如来涅槃的预兆啊!”一会儿,阿那律尊者③果然升天来报告世尊涅槃。世间毁谤三宝的书籍,都能挑去人的眼睛。末劫人类,福力越来越浅,这种书籍越来越多,智慧越来越低,信奉这种书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因此,有福的人,必须早日觉悟。不被它们挑去眼睛是上策。如果已经挑伤,应当赶快用妙药涂上。药在什么地方呢?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注:①即摩耶夫人,她是净饭王的夫人,也是释尊的母亲。
    ②恶鬼的总名,男的叫罗刹娑,女的叫罗刹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的血肉。
    ③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有愿必成

宋吕蒙正①,字圣功,太宗时,考取第一名进士,封许国公。吕公每天早晨礼佛,一定要祈祷说:“不信佛的人,不要投生到我家来,只愿子孙世世代代以宰官身护持三宝。”后来他的儿子夷简封为申国公,每遇到初一,拜完家庙后,就去亲近广慧禅师。申公的儿子公著也被封为申国公,经常亲近天衣禅师。老二好问,经常亲近圆照禅师。老二的儿子用中,经常亲近佛照禅师。世世代代显贵奉佛,果然应了吕公之愿。
吕文正公的期望,只不过是世间善愿,尚且能够成就。难道发菩提心,愿生净土,反而不能成就吗?
注:①吕蒙正(946-1011)。宋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第一。太宗、真宗时,三任宰相。主张和平外交。封莱国公。谥文穆。


出家人不可不修净土

宋代青草堂禅师,素来严持戒律,年已九十多岁,曾氏常供养他,经常施给衣物。禅师感激曾氏之恩,说下一世要投生曾家报恩。不久曾妻生了一个儿子,派人去看青草堂禅师,禅师已经坐化了。儿子取名为曾鲁公。因为他前世修了福慧,所以少年得志中了状元,后来又作了宰相。
明朝末年僧人大成,每天到寺外化缘供养庙内僧众,要经过史家开的饭店。史家信佛,只要是出家人来化缘,必定要留饭。大成每次化了饭食回寺庙经过史家,史家如果见他化的饭不够众人吃,总要从自己饭店里给添足。史家无子,后来史妻忽然有了身孕,到分娩时,史某分明看见大成从外面进来走入卧房,急忙追上去,寻大成不见,随即史妻产下一男孩。这天大成没有来拿饭。史某派人去寺庙探问,才知当天大成去世了。史家明白大成已来投胎,就给儿子取名大成。儿子幼年就十分聪慧,孝顺父母,从小素食,终身不破戒,顺治乙未年(1655)中了状元。
以世俗的眼光看,这两个人都富贵而享有功名,但在修行人看来,两位僧人都误了自己!如果他们两位知道净土法门,以自己的修持回向净土,即使不能莲生上品,也可以中品往生,又何至于仅以状元宰相而告终呢!


高僧也应修净土

隋相州释玄景,通宗通教,声名远扬。大业二年(606)六月,将要示寂,沐浴端坐,两目上视,忽然自言自语地说:“我本来想要见弥勒菩萨①,不知为什么作了夜摩天王②。”大众询问,回答说:“不是你们能够知道的。”一会又说:“天上很忙,宾客很多。”于是坐化。
可惜啊!禅师修行时,本来发心见弥勒,到此不能见弥勒,转作天王。从世俗眼光来看,地位已在上帝之上了。但与往生西方比较起来,就差得远了!因此,就可以知道高僧不可不修净土!
注:①华译为慈氏,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②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


不可甘心作鬼

大千世界,一切人类,无论贵贱智愚,老幼男女,临终之后,若不出世,没有不做鬼的。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是劝世人不去做鬼啊!小儒不信佛法,反而毁谤,不单单自己甘心做鬼,并想要劝一切世人做鬼了!他现在没有做鬼只是暂时现象!眼前林林总总①一切人都在盼望变做成林林总总一切鬼。人因为不知道做人只是暂时现象,所以不知疲倦费尽心力以求富贵。他没有去想一想,无论得到富贵,还是没有得到富贵,当死去之时,手内带不走分文,无常鬼一喊即去,怎么还能富贵呢?只有念佛的人,至此无病无灾,安然脱化,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恶鬼见影潜踪,阎老闻名顶礼,难道不是超然出世的大丈夫吗?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不做鬼。要不做鬼,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注:①形容繁多。


九类皆当往生

九类就是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包括了贵的、贱的、阴间、阳世、天下、天上一切众生。九类中,最苦的是三恶道众生,最快乐的是三界中二十八天众生。只因未出生死,所以轮回六道。在痛苦中的当然痛苦,就是享受快乐的也是痛苦。即使长寿各天,现在享受无穷快乐,然而天福报尽,仍堕三途,哪里比得上极乐国土永脱轮回,长别六趣呢?我曾经在文昌、关帝、东岳庙中进香,礼拜之后,一定祈祷:“愿帝君尊信三宝,发菩提心,往生西方,行菩萨道!”又曾经顶礼斗母尊天及昊天上帝,虽诚惶诚恐,但稽首叩头之后,也愿至尊念佛往生,行菩萨道,广度一切。为什么呢?只因有智慧的人,看得出世间最高明的事,无如念佛;最有福的事,莫如往生。念佛往生,不是一切福德可比拟的。斗母尊天即经中所说摩支天菩萨,昊天上帝即经中所称忉利天王。世尊每说法时,忉利天王,无不恭敬礼拜,侍立左右。今天听到我默默的祝愿,一定欢喜,绝对没有反而开罪的事。我们有幸遇到这样的解脱法门,不思勇猛精进,回向菩提,那不就是如来所称最可怜悯的人吗?
补充:一胎生,二卵生,三湿生,四化生,这四种是三界受生的差别。天与地狱唯化生,鬼兼胎化,人畜具四。五有色,谓色界天。六无色,谓无色界天。七有想,指无色界之中除无想天外的其他一切天处。因为它总有心想。八无想,属色界第四禅的无想天。此为五百大劫之间,感无心无想之果,外道所迷执为真涅槃。九非有想非无想,无色界之第四处非想非非想天也。此天处非如无想天之无心,亦非如有想天有粗漫之心想,故名为非想(无粗想),非非想(有细心)天。《金刚经》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念佛无枉用之力

世俗事情,精心策划,却不成功,则前功尽弃。只有念佛,即使有始无终,而从前所念,也决不枉费。从前有个樵夫,遇虎登树,喊“南无佛”。多生多劫后,因此菩提种子而出家,渐渐成佛。何况精诚一世的人呢?即使现世不能往生,来世必出生死,不像世俗读书不成,枉费精神,经营不成,反亏资本。


人间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是旃檀米斗,二是甘露蜜瓶,三是珍宝锦囊,四是七节神杖。这个人叹道:“我本意是求子,没有想要这些东西。”天神问他:“你求子是为了什么?”这个人说:“我求子,是希望将来有人养老送终。”神说:“斗中的米,取之不尽;甘露蜜瓶,能消百病;珍宝锦囊,用之不竭;七节神杖,以防凶暴。人间孝子,谁能如此?”这人大喜,从此大富。后来有一个国家听到这件事,派兵侵夺。此人举起七节神杖,飞行击退,终身受到保护。世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想到修行,只不过是为了妻子儿女罢了。然而妻子儿女即使样样如意,怎么比得上这四件宝物呢?至于往生西方,则超出生死,万福庄严,所求如意,四件宝物又怎么能够相比呢?因此,天上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清光绪二三年(1897),北方数省大旱。蔚州有位僧人莲某,在村外小庙中住。一天,一个山东饥民突然到此,喊肚子饥饿,要吃饭。僧人说:“我已经吃过饭,没有剩余。”这个人要得更急,僧人说我替你另外煮一点。此僧每天念六万佛号,口里虽然答应煮饭,但想要把这一串佛珠数完,迟迟没有行动。这个人以为僧人不想煮饭,就拿起斧头,用斧背往他的头上打来,僧人就跌倒在地。此人又用挖煤铁勺,挖了两勺脑肉,见僧人倒在煤中后逃跑。僧人昏迷,不省人事,踉踉跄跄跑到钟前急撞几十下。村中凡有公事,以撞钟作为集合信号。于是村民都赶来庙中。看见僧人倒在地上,被打之处,血流滂沱。从屋到钟前,来去都流有血迹。用手按到鼻下,感觉还有气。大家就把僧人扶起唤醒,僧人讲述了刚才的遭遇,大家立即派出几十人四路追赶。凶手被抓住,愿意偿命,拉回到庙中。僧人说:“我与他前生一定有怨,他今天打我,各位又难为他,难道不是叫我白白受打?不但前怨不能解除,又结下新怨,我吃不起这么大的亏!我还有一千钱,送给他,叫他走吧。”说完后僧人的头顶就自动愈合,而且仍旧像原来一样坚硬,只是整个头顶没有一根头发,周围留有伤痕。这真是一件奇事啊!
光绪十三年(1887),我印光与他的师弟莲如,由红螺山朝拜五台山,回到此僧庙中,僧人已经六十多岁了。面目神采奕奕,一看就知道他是有道高僧。说及此事。我就附在这里,以增长人们念佛的信心。
民国十一年释印光记

延伸阅读:

西归直指卷一

西归直指卷二

西归直指卷四

资料来自: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西归直指卷三●启信杂说》,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印赠处:阿弥陀佛净宗学会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No. 51A & 52A, Jalan Pandan Indah 4/6B, Pandan Indah,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Batu 9, 43200 Cheras, Selangor, Malaysia),2010年7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西归直指卷三●启信杂说》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