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November 2021

欲海回狂集卷三

决疑论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问】从原始混沌之气,产生天地,有了天地,就产生四时,于是就诞生了人类①。如此看来,男女形体,实际是天地所创造的。既然创造了男女,又痛恶男女之事。这是什么原故呢?
【答】男子有家室,女子有归宿。这是父母的最大的愿望。若不听从父母之命,偷鸡摸狗,私奔出走,则又使父母痛恶,认为太低贱了。父母既然如此,天地也是这样。
注:①《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即是宇宙的本体,原始混沌之气。两仪即是天地。四象即四时。

【问】天地之心是要使万物生长。男女相爱,是生命延续之本。若痛恶此事,好生之道在何处呢?
【答】上天有好生之德,是培养慈心,不滥杀生命,不是以生育之多为贵。天道若看重生育,那么鸡犬猪羊,一次就生乳数子。鱼虾之卵,成百上千,比起人类来,岂不更合天心吗?

【问】上帝既然痛恶邪淫,就应当使世人都生一类形相,壮年自然生育。如此则邪淫之本断了。为何不这样办呢?
【答】上天虽然有主宰人类吉凶祸福的大权,只因天贵人贱罢了,由宿世修福所得,他并不能凭个人意志创造人类。所以男女之相,都随其宿世之心所造。天既不能强迫天下男女,都是一心,又怎能强迫天下男女,都是一相呢?
补充:上帝判人吉凶祸福,就好比世间的法官。他是公正无私的,这是因他前世福德深厚所致。他的这种权利也是他前世所修来的。天也是六道众生之一。虽然天在我们人类之上,表面上好像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但这仅仅是从宇宙长河的一个阶段来说。在无始无终的宇宙长河之中,上帝也在轮回之中,所以人修德,也一样能作上帝。所以人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不能创造人,当然也不能限制男女之相,更不能统一天下男女之心。

【问】男女私事,最为隐秘。天地鬼神,怎能一一知道呢?
【答】宇宙万物不离一心之外,自心既然知道,十方世界也都知道,仅仅是天地鬼神才知道吗?水清而月现,鼠腐而虫生,为何不仔细参究?
补充:人在娑婆,仍旧不离一心之外。人心浑浊,自然无神通,不能知道别人的隐秘事。但鬼神脱离物质世界的束缚,能够看到人的思想。天神层次越高,知道的就越多。阿罗汉能知八万大劫的事,至于佛已经与宇宙融为一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人间的事就没有一丝一毫能够隐瞒他的了。

【问】杀生使彼痛苦,窃盗使彼贫穷。要受恶报,固不待言。至于淫欲,彼此都欢悦,何必制止呢?
【答】你错了,彼此都会成仇。试问:他的丈夫看见了,欢悦吗?他的父母兄弟看见了,欢悦吗?天地鬼神看见了,欢悦吗?如此看来,欢悦的不过一人。而切齿痛恨,怒目环绕的,遍虚空啊!怎能无罪?

【问】但是与杀盗比较起来,毕竟谁重谁轻?
【答】杀者,痛苦难当;淫者,恶名难受。盗者,失去养身之财;淫者,失去养性之宝。因既不同,果也各异。所以犯杀盗,如风火之疾,速生速死;犯邪淫,如痨怯之症,难脱难除。其中难以区分谁轻谁重。

【问】爬越东邻之墙,搂抱人家的处女,可以说是我自己造的孽。至于私奔之女,是她自投罗网,接纳又有何罪呢?
【答】搂抱是何心?接纳是何心?既可以纳,即可以搂。譬如别人有毒药,偷窃而食,固然会死,接受而食,也一样会死。

【问】侵犯良家女,罪过确实很重。至于家中婢媵,何足为罪?
【答】受淫之身,虽有贵贱之异,而我行欲之体,实无彼此之分。与妓女发生关系尚且有罪,何况婢媵呢?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问】大富贵人往往多造淫业,为何不见有报应?
【答】宿世善缘已经成熟,今世虽恶,也应当先享福报,将苦果留到来生。譬如虽在凶年,但有储备粮,可以顺利度过。若今岁田园荒芜,则来年就会受苦。(见《说本业报差别经》)

【问】风流之事,偏偏与功名水火不相容。道理在何处?
【答】风流之事,最损名节,故受损名之报。

【问】好色之人,后世常常堕落作女身。为什么?
【答】淫者意念中,念念有一美女,情之所牵,他的音容笑貌常摹仿美女的娇态。因此,阳气渐消,不觉形随心变。

【问】淫男念念想女,后世常常堕落为女身。那么淫女念念想男,后世反而可得男身了?
【答】转男为女是堕落,转女为男是超生。同造堕落之因,决无独受超生之果。譬如两人登山,一人只看下边,忽然失足,一人只看上边,忽然失足。只看下边的固然会掉到山下,难道只看上边的,失足就会掉到山顶吗?

【问】儿子既然从欲事中生,那么多欲的人就应当多子。为何沉迷于色欲的人,子女偏偏稀少呢?
【答】有两种原故:一是沉迷女色,已失男子之态,不能再生男子;二是精液耗散,如贪吝之人,酿酒米少水多。

【问】世间之法,罪过不牵累到妻儿,作官不延伸到后辈。若好人留福后代,淫者降祸子孙。为何好人的后代享自然之福。淫人的后代受无妄之灾呢?
【答】宿世修善,投作善之家享福;宿世造恶,投作恶之家受祸。莲花不会生荆榛之中,老鼠怎能出龙象之胎?

【问】修善得贵子是定理,但此人与我有缘,才来托生。万一福相称,而缘不合,缘相称,而福不合,怎么办?
【答】无量劫来,想要报我仇的,不计其数;想要报我恩的,也不计其数。善以善应,恶以恶应,不怕无转移之法。

【问】险恶之人,固然应当无后。那些持斋奉佛,发心出世的人,为何也往往无后呢?
【答】险恶者无后是刻薄的孽报;修行者无后是清净的福报。世间不肖子孙,使先祖先父死不瞑目的不可计数。大圣大贤尚且不能顾及后代,何况其他人呢?即使世世得贤嗣,而淫杀之业,人所共有,究本寻源,谁是祸的根源呢?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脱。既然想要抛弃凡躯,并求断此凡种,俯视尘世,乃是凡夫所居之地,味如嚼蜡。譬如有人前世为猫,产一猫子,必欣然接受。若转世为人后,识得此猫,他是我宿世所生,看见他盗鱼捕鼠,一定切齿痛恨了。难道还希望自己猫种不绝,源源不断吗?
补充:大智慧人,要走出六道轮回,彻底断绝淫根,哪还希望自己有孝子贤孙呢?这些人是真正的解脱者。当然,求世福的人,就愿望自己家业兴旺,有贤能之后,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所以,看破尘世是火坑的人,就会走上出世的道路。从小就出家的高僧,他们当然就没有后代,难道他们是没有福报的人吗?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问】《普门品》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色使人迷路,佛使人觉悟,好像黑暗中的灯光,这是定理。孔子说:如果有志于求仁,他就没有恶了。不是这样吗?

【问】梦中所见天榜,名次往往奇验。固然无须怀疑。但世间每一国土,都有一种字体。那么天上必定另有天书,凡眼不识。凡眼若识,难道天上反奉人间的文字吗?
【答】梦中见天榜,都由自心感通。自心只有此方文字,无天书之体,故所见就只有此方的文字。譬如梦中听到鬼神说话,南方人梦,音同南方,北方人梦,音同北方。
补充:佛说,大千世界,唯心所造。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问】夫妇恩爱的,后世还作夫妇吗?
【答】譬如水上浮萍,林中宿鸟,缘至则合,缘尽则散。

【问】宿世有缘,故为夫妇。既为夫妇,其缘更深。为何后世反而不能相聚呢?
【答】两人后世能保证都得人身吗?即使都得人身,能保证他们年龄相当,福报相等,出生地相近,一为男,一为女吗?

【问】六天福德,愈高愈重;六天欲念,愈高愈轻。道理本来如此。但谁看见了呢?
【答】善于想象天福的人,必定在人中求验证。观察人间,寡欲的人享厚福,好色之人遭奇祸,道理就自然可以推测出来了。若必定目击后才相信,那就太愚蠢了。

【问】六天欲念,越上越轻,不知还因此堕落否?
【答】只要有欲念,无不堕落。如《正法念处经》上说,经上说:“天中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

【问】罗汉应化凡间,示现有妻有子,为何不受业报?
【答】孽由心造,罗汉已断凡情,烦恼从何落脚?譬如金银首饰,每天都戴在女人身上,不作女人之想,难道首饰也有罪孽吗?
补充:罗汉入世,虽有欲相,而无欲心。往生西方,乘愿再来,也是如此。一切唯心造。

【问】修仙术的人,用采补①之法,说可以长生不老。对吗?
【答】神仙虽在七趣②中,未出生死轮回,但非清净解脱,不能步上他的阶梯。哪有纵心淫秽之场,反受长生不老之报?现在惑世迷人,来生地狱种子,必定是此人了。
注:①采补,即采阴补阳。此乃淫乱之术,仁者切莫相信。
    ②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人趣、神仙趣、天趣、阿修罗趣。趣是趣向的意思。

【问】淫秽之事与长生之术,二者既然水火不相容,为何杨贵妃几乎倾覆唐室,还死后成仙呢?
【答】谁看见她成仙呢?即使有宿福,流入仙趣。但福尽必然堕落恶道。古德说:“饶汝作仙人,恰似守尸鬼。”何足羡慕呢?
补充:杨贵妃(719-756)即杨太真,唐蒲州永乐(山西永济)人,小字玉环,晓音律。开始作玄宗子寿王瑁之妃,后入宫得玄宗宠爱,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姐妹皆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政事败坏。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即以诛杨国忠为名。玄宗逃奔到马嵬(wéi为)驿(陕西兴平)时,军士以咎在杨家,杀杨国忠,杨贵妃被缢死。
杨贵妃在生淫乱,败坏伦理,亡国丧身,千古辱骂。白居易诗说:“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有些文人,添枝加叶,臆造唐杨死后升长生殿为仙的传说。杨贵妃在生果报,记载史实,千古明鉴。但还不足以偿其罪,如此淫乱,死后必入地狱。

【问】七夕长生殿,夜半所私语。固然是文人的臆词。但刘阮遇仙于天台,牛女订期于霄汉。又怎么说呢?
【答】此乃稗官野史妄传罢了。六天欲念,与人比较,真有天渊之别,怎能听信稗官野史所传呢?嘲弄神女,贬低天人,口业无边啊!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问】戒淫实在是一件难事,实行起来,又如此曲折周详,不太强人所难了吗?
【答】立于中道,能者从之。儒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释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难道是为一人制订的吗?

【问】君子不近声色,“不近”只不过是心中淡一些就行了。若将声色比之毒蛇猛虎,不也太严重了吗?
【答】死于蛇虎之口的人,千中难得一二。死于贪欲的人,十有八九。由此看来,声色比猛虎毒蛇更厉害啊!

【问】中国传统伦理,礼节已经够完备了。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淫,何必还设不净等观,作此污秽之想呢?
【答】男女之道,人之大欲存于其中。欲火动时,勃然难以控制,即使刀锯在前,油锅随后,也不管了。如果仅仅借过去圣人的劝诫,就使人一片淫心冰消雪解,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何况以理劝导世人,使国家长治久安,莫如因果之说。但等到淫心初发,虽目击现在因果,终不能断除爱根。唯有“不净”二字可以断绝。所谓禁得十分,不如淡得一分。论戒淫的根本办法,一定是以“不净观”为宗。

【问】不净九想等观,俗人固然应当修习。若向最上一着,则正智现前,烦恼自破,何必学此小乘法门?
【答】大道虽然无取无舍,但入门必有欣有厌。天台大师说:不净入佛之门,能成就大事,如落海之人,依从就能得度,从此获得清净智慧,从此生净妙佛国,常观不净,就是修净业。过去世尊预言七种法灭情状,其中第四条说:末世弟子不喜欢修“不净观”(详见《摩诃摩耶经》)。如此可知,深通佛学,才能修此法门。《大般若经》中,详细讲解死尸白骨等观,结论说:此为菩萨大乘相。难道这是小乘法门吗?

【问】世间美色,与腐胀死尸,宛然不同,怎能彼此同观?
【答】表象虽然暂时不同,实际上并非二物。人若夏月猝死,一个晚上,便会发臭,三四日后,尸体就会出虫。那些娇姿媚态,只不过是眼前假相罢了。

【问】肉躯污秽,固不待言。若说周身之内,有八十种虫,我不相信。
【答】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何况污垢的身躯呢?若说活人的身体不应当有虫,那么疮疥蚤虱,难道不是虫吗?

【问】受持篇中,以居官居家等,分配治国平天下数条。全大段之意是这样。但其中也有不很相符的。
【答】只说本段多属于某事,未曾说都属于某事。何况古人断章取义,只论述大概。曾子阐释“诚意”,说“心广体胖”,不嫌混杂身心。阐释“新民”,引“日新又新”,不嫌可移明德①。一定斤斤计较,就错了。
注:①见《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问】受持一篇,功过二字,可以概括,为何不分某事为若干功,某事为若干过,使人凛然知戒?
【答】功过都由心造。同一善,发心大则功也大,发心小则功也小。同一恶,爱心重则过亦重,爱心轻则过亦轻。譬如诸天都用碗,但饮食有精粗之分。三兽同时渡河,深浅不同。怎能绝对地划分功过呢?

【问】比丘尼中鱼龙混杂,其中也有淫荡之女,假作尼姑,引诱良家妇女。居家杜邪一篇,为何不写?
【答】若本人贞节,引诱也不妨。若她可诱,何独尼姑?因见千中之一的淫女,就要远弃佛法,侮慢出家人,就好像一家失火,就要禁天下的晨炊了。聪明不聪明呢?

【问】妇人到庵院中,烧香听法,常被轻狂之人注目。禁止出门,才见治家之正。肃闺一篇,为何忘此?
【答】信善之女,安坐家中,尽可奉佛。轻易出外,固然不宜。但人怎能不接触外界呢?那些男人有没有检查自己应当注目吗?如此年龄,如此地点,还能起淫心吗?善女人若能倾心归佛,将肃闺一十五条事事遵守,必然审时度势,举动清净,怎会有非礼之事呢?于此一概禁止,同于洪水猛兽。那么佛法甘露之门,为妇女者到老死都不能接近受惠,后世女身之报又不能免了。(见《大方广三戒经》)


胎娠类(十二问十二答)

【问】男女未会以前,从无生子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那投胎的人,每天都在男女之旁,观察他们的动静吗?还是偶然相遇,突然入胎呢?
【答】业报因缘不可思议。若业缘当为其子,即使神识在千世界以外,此间男女会合,他处即见光明,一弹指间,乘光入胎,帝释梵王不能阻,须弥铁围不能隔。

【问】世人一壁之隔,就不见不闻。数里之远,也难马上赶到。千万国土以外,为何没有一丝一毫的阻碍呢?
【答】阻碍人的,在于形不在于神。延陵季子说:“骨肉复归于土,那是肉体生命的结束。若魂气,则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出《檀弓》)譬如梦中在千万里外,忽然惊觉,还是在床上。神识投胎也是如此。

【问】世上有些夫妇,每天都在一处,始终没有儿女。是因为是神识未来呢,还是命数无子呢?
【答】神识不来,即是命数无子,命数无子神识自然不来。如《增一阿含经》说:识未来投,或识已外投,男女不集,则不成胎。若女人无欲,男子欲盛,或男子无欲,女人欲盛,亦不受胎。又男子无病,女人有病,或女人无病,男子有病,亦不受胎。《法苑珠林》说:若父母福重,子福轻,不得入胎。若父母福轻,子福重,不得入胎。必父母子三福业等,方得胎。

【问】男女苟合,所生男女,千中不留其一。这是命不应当作子吗?不应当作子便不应当投胎,投胎后仍然被杀,为什么呢?
【答】这是各偿宿世之债罢了。儿子所偿还的是躯命,父母所偿还的是恶名。

【问】富贵之男与贫贱之女结合或者富贵之女与贫贱之男结合,三福大不相等,为何也有胎?
【答】托生之子宿世修福有亏,或只能得富贵父,或只能得富贵母,或父母应当得富贵子,或子应当得富贵父母。因缘不同,故亦成胎。如《阿难口解十二因缘经》说:子女因为三种因缘出生,一是父母先世欠子钱,二是子先世欠父母钱,三是怨家来作子。

【问】托生的人,或投富贵之家,或投贫贱之家,投胎时有区别呢?还是没有区别呢?他知道自己富贵贫贱呢?还是不知道自己富贵贫贱呢?
【答】投胎之境有区别,富贵贫贱则本人不知道。如《瑜伽论》中说:薄福的人应当投生下贱人家,他在死时及入胎之际,只听到种种纷乱声,或见入于丛林竹苇中。若福厚的人,应当生尊贵人家,他在此时,只感觉寂静美妙,或闻妙音,或见升入宫殿。

【问】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嗔。理是这样,根据何在?
【答】根据就在胎形的向背。男胎向母而背父,女胎向父而背母。心既有异,故身亦随之。如《处胎经》说:若是男者,蹲居母腹,右胁而坐,两手掩面,向脊而住。若是女者,蹲居左胁,两手掩面,背脊而住。

【问】男女会合,必靠神识来投胎,然后成胎。而人世常有此处分娩,亲见他人入室,一查访此人死期也在此刻。那么十月以前,此人尚在阳世。父母会合时,有谁代替受胎吗?若无中阴,则不能成胎。若有中阴,则中阴一定是他人。为何又见此人入室呢?
【答】造宅造狱,何必自己亲自动手。但规模样式,都依屋主本人。宅狱建成,工人就离开了。十月后入胎,是自感宿生有负之人,为他代替受胎。

【问】据世俗所传,则入胎在临产之际。而据佛典所载,则投胎在十月之前。两说为何不相符呢?
【答】临产入胎,只是千万中之一罢了。不是他前世有大福,不当受胞胎之苦,就是他父母怀胎时,此人没有寿尽,直至临产,一处命终一处托生。譬如官爵按资格渐渐上升,是常理,但也有破格提拔的。

【问】双胞胎,在母腹中必有两中阴。他们入胎时,是同时呢?还是不同时呢?
【答】有同时的,也有不同时的。若同时入,则先产者为兄,后产者为弟。若不同时,则先产者为弟,后产者为兄。譬如竹筒纳胡桃后入者必先出故。(见《法苑珠林》)

【问】同一母孕,但所生子女,有的端正,有的缺坏。或黑或白,种种不同,何故?
【答】一是此儿宿世之故,二是其母今世之故。此儿宿世若柔和忍辱,装造佛像,亲近沙门,今世自然相好。若宿世遮佛光明,盗取三宝物,瞋恚斗诤,代人告状,或讥毁丑貌之人,今世自然丑恶(见《业报差别经》及《三戒经》)。其母今世怀孕之时,若接近烟黑之处,胎儿就黑,居清凉之处,胎儿就白。嗜好盐灰等味,毛发稀少;沉迷淫欲之事,多患疮癣;若跳跃,或担负重压,肢节缺坏。(见《法苑珠林》)

【问】人们常说肉身来源于父母,请问哪里是父亲的遗体,哪里是是母亲的遗体?
【答】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凡是坚的,都是父亲遗体。颊眼舌喉,心肝脾肾,毛发肠血,凡系柔的,都是母亲遗体。(见《修行道地经》)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此篇参见《安士全书白话解》上卷“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问】善恶报应,只是在生时受报。若人已死,则形神消灭,即使有罪业,从何处受报?
【答】身有败坏,性无败坏。譬如五谷根茎虽枯,其籽落地,来春复生。修福生人天,造业归恶道。道理本来就是这样。贾谊说:“千变万化,无始无终,忽然为人。”(出《汉书》)。魏伯起说:“三世神识不灭。”(出《魏书》)。张子厚说:“知死后不亡,才可与他说心性的事。”(出《横渠语录》)。生死之名,从肉躯所得,不是从心性所得。若说死后神亡,则伯鲧死后为熊(事详见《史记正义》),如意死后为犬(出《汉书》),因伯有彭生报怨于齐襄,使郑人大惊(出《左传》)。种种事迹都在汉明帝之前,那么佛法未传东夏时,而轮回之理,天下早已共知了。断灭论,可欺愚人,不能欺骗智者。

【问】轮回之理,本来存在,孔子为何不说?
【答】孔子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易》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知鬼神之情状。”精气指受生之后,游魂指托胎之前,知其情状,则轮回之理就明白了。《中庸》论“诚”,只说“物之终始”,不说“始终”,可见循环无始无终,并非断灭,可惜后儒见不到此理啊!

【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不过是从理上来说,若说有后世,不也太荒诞了吗?
【答】生死轮回,是必然之理。史书记载,不可胜数。你未听说文昌帝君为十七世士大夫(出《文昌宝训》)吗?未听说袁盎十世为僧(出《水忏缘起》)吗?未听说某樵夫转生为梁武帝(见《金刚经灵感录》)吗?未听说王曾为曾子后身(出《文昌惜字文》)吗?苏子瞻为戒禅师后身,曾鲁公为青草堂后身(俱见《净土文》)吗?未听说永公转生为房琯(见《法喜志》)吗?未听说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僧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俱见《竹窗二笔》及诸公本传)吗?不能广泛阅览记载,坐井观天,孤陋寡闻啊!

【问】如您所说,固然历历有据,只可惜不是出自正史。
【答】正史是相对稗史而言,正史可信,稗史不可信。若文昌宝训等书,都是煌煌实论,可质天地、问鬼神,远远超于正史之上,又当格外珍惜。倘必以史臣之笔为可信,则二十一史中所载三世轮回事也数不胜数。其他不细说,仅仅以人所共知的,略述一二。
如羊祜前身为李氏子(详《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十二页);梁元帝前身为眇①目僧(详《南史》梁纪一帙三册、八卷、五页);刘氏女前身为李庶(详《北史》齐纪二帙五册、四十三卷、三十八页);刘沆前身为牛僧孺(详《宋史》七帙四册、一百八十五卷、五页);范祖禹前身为邓禹(详《宋史》八帙四册、三百三十七卷、十二页);郭祥正前身为李太白(详《宋史》十帙三册、四百四十四卷、十四页);夏原吉前身为屈原(此事出《皇明通纪》)之类。不胜屈指。
还有天仙列宿降生人间,如天帝子为齐高祖(详《南齐书》一帙四册十八卷、五页);神人降胎为唐代宗(详《唐书》三帙二册、七十七卷、二页);来和天尊为宋真宗(详《宋史》七帙五册、二百八十七卷、首页);南岳真人为虞伯生(详《元史》五帙五册、一百八十一卷、四页);文昌星为吕仲实(详《元史》五帙六册、一百八十八卷、五页)之类。彰彰可考。
还有死后数日复生的,有数年复生者,有详说阴间事无不奇验的。简略来说,如长沙人桓某(详《后汉书》一帙七册、二十七卷、六页);武陵女子李娥(同上卷七页);干宝父殉葬之婢(详《晋书》二帙十册、八十二卷、十四页);魏明帝时冢②内女,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之婢,东阳黄氏女孩(详《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五至二十九页);淳熙十三年,行都人(详《宋史》二帙二册、六十二卷、二十三页)之类。一一可以查找根源。
至于男子现生变异类,如后汉公牛哀化为虎(《后汉书》三帙一册、八十九卷、二十页详淮南子);霍州老翁化猛兽(详《隋书》一帙八册、二十三卷、十八页);乾道五年,衡湘间人化为虎(详《宋书》二帙二册、十二卷、二十三页)。
女人现生变异类的,如江夏黄氏母化为鳖(详《后汉书》一帙七册、二十七卷、六页);清河宋士宗母化为鳖(详《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四页)。
隔世重为夫妇的,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详《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七页);宋末王妇梁氏(详《宋史》十帙十五册、四百六十卷、五十页)。
还有天女生北魏始祖(详《魏书》帙一册、一卷、二页);韩擒作冥府阎王(详《隋书》二帙四册、五十二卷、二页);辛彦之建立梵宇而报感天宫(详《隋书》二帙八册、七十五卷、五页);庾彦宝念佛持经而往生净土(详《梁书》一帙九册、五十一卷、二十一页)异香满室;徐孝克之往生(详《陈书》一帙四册、二十六卷、十四页)坐化空棺;陆法和之善逝(详《北齐书》一帙六册、三十二卷、五页);卢景裕在狱持经枷锁为自脱(详《北史》二帙一册、二十三卷、二十七页);张孝始修斋礼诵,祖目因以复明(详《北史》三帙六册、八十四卷、九页)。
如此等类,都是名儒国史直笔之言,难道是无稽之论吗?(已上页卷册帙,都按照万历三十九年所刻监本廿一史,与坊间小本不同)可叹啊!宇宙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中,异闻不少。今人生于天涯一角,所见无非平庸之人,所读不过世俗之书。情窦初开,业缘接踵而来。婚嫁未毕,人生好景不长。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在轮回中,不明宇宙真相,太可悲了啊!
注:①眇(miǎo秒),瞎了一只眼睛。
    ②冢(zhǒnɡ种),高坟。

【问】轮回之理,固然不错。但我所说的,来自某先生某书,并非无据。某先生说: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托生者,乃凑着生气,偶然不散罢了。
【答】您曾读《尚书》金縢一章吗?武王有病,周公愿以己身代替,向三王祈祷:“我柔顺巧能,多材多艺,能侍奉鬼神。”若依断灭之说,则周公既然代替武王死去,形就朽灭,神亦飘散。即使多材多艺,也散灭无存。为何还能侍奉先祖呢?况且先祖已死,也已经散灭很久了。为何还能被周公所侍奉呢?祭祀之礼,先圣看重。若祖宗既已散灭,何必再祭。如果认为先儒的话应该相信,那么尧舜周孔的话就更应该相信。如果尧舜周孔都不值得信了,那么哪里还会有先儒呢?况且人死如果真的散灭,那么先儒虽有德行,今天也在散灭之中。春秋两次祭祀,就不需要了。如果现在还实行春秋两次祭祀,那么散灭的说法对于后人已不相信了,你又怎么以理服天下后世呢?

【问】祭祀之说,某先生也曾说过。说子孙是祖宗之气,以气合气,所以能够感应。
【答】那么三山五岳,江河山神,既然不是他的子孙,就不能感应了?孟子说:“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①难道舜禹是百神的子孙吗?人死若果然散灭,竟无报应,则修身励行兢业一生的人,反不如沉迷色欲、追名逐利的庸夫了。恶人就会放肆为恶了,天下能不大乱吗?有言说:若无善恶报,造物何以处颜渊?若无鬼狱轮回,上帝何独私曹操?何况世道人心日趋于下,多说福善祸淫,都难以挽回。反开天下人无所忌惮之门,那么这个世界就只能走向毁灭了。
注:①出自《孟子》万章:“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有人问孟子,是尧把天下送给了舜吗?孟子回答说不是。他这段的意思是,只有顺应了天心和民心的人,才能拥有天下,所以天子没有权利把天下私自授与别人。让舜来主祭,百神都来分享,这是顺应天心。让他管理天下,百姓就会安定,这是顺应民心。所以舜就理所当然地拥有天下了,并非谁把天下授与他。)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问】经上说的“中阴身”,是什么意思?
【答】即是魂识。如《涅槃经》说:临命终时,眷属哭泣。其人惶怖,不能自持。一生善恶,俱现目前。暖气尽后,过去五阴①灭,现在中阴生。入胎之后,现在中阴灭,未来五阴生。如灯生暗灭,灯灭暗生,相续不断。
注:①即五蕴,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就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问】说人有三魂七魄,一托生,一守尸,一受罪,可信吗?
【答】这是一些道士乱说(见《文献通考》)。果然这样,则托生一次,就留二鬼。托生十次,留二十鬼。千次,留二千鬼。一人留二千鬼,二千人即留四百万鬼。长此以往,则到处都是鬼了。试问这些旧鬼,将来着落如何?凡夫境界,怎能化百千化身呢?请问哪个鬼有幸而托生,哪个鬼不幸而受罪呢?

【问】正人命终,自然有主。为何到中阴身时,看见人相如牛马鹅鸭呢?
【答】到此作不得主,譬如梦中颠倒。圣人也会这样。孔子难道不知道周公去世几百年了吗?但他梦见之时,恐未必作死想。难道不知在生的人不当受奠,为何有时梦见生人也受祭祀呢?声闻有出胎之闷,菩萨有隔阴之迷,何况凡夫!

【问】命终之时,欲念一动。必然堕落。但瞿陀尼的中阴身,前抱女身,为何生天?
【答】临终之念,固然重要。但天福实由平日所造,譬如树枝向东的,断时还从东倒,向西的,还从西倒。

【问】《观经》九品往生,都有莲花之相。但郁单越中品生天,也见莲花。有何分别?
【答】《观经》中每品都有化佛来迎生天者,您所说的无化佛。

【问】投入猪狗胎时,看见各种美女。而瞿陀尼生天,也看见美女。有何分别?
【答】一属情,一属想。想者轻清,故上升。情者重浊,故下降。如《楞严经》说: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有福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往生佛国。情少想多,即为飞仙鬼王,或飞行夜叉。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者明聪,情者暗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身为饿鬼。九情一想,下入地狱。轻生有间,重生无间。纯情即入阿鼻地狱。
补充:情是迷情,愚弄众生,被迷情引诱,故入堕落之境。因迷情太重,故执着太深,业障太重,故爱欲熏心,而迷入困境。想则凡情渐渐消失,身心轻清,虽于境仍然起分别心,但已走出迷境。故纯想升天。

【问】进入阿鼻地狱的人,才入之时,看见八万四千剑林,犹如宝树;大热火焰,犹如莲花;诸铁嘴虫,犹如凫雁。而生天的人,也看见种种境界,有何分别?
【答】入地狱的人,命终之时,因为热火相逼,设此妄想。有此妄想,则成妄见。而生天的人,四大轻适。热则凉风吹来,寒则暖气满身。哪能一概而论!


性学阐微类
(七问七答)

【问】季路问生死之说,孔子拒绝回答。您独喋喋不休,不也使人觉得太奇怪了吗?
【答】“未知生,怎能知死?”这是孔夫子婉转启发的话,并非随便拒绝。孔子还说:“死生亦大矣!”(出《庄子》)。

【问】佛教所谓性,即是无善无不善之说吗?
【答】无善无不善,就是顽空断灭了。世人不是执着于“有”,就是执着于“无”,或者执着亦有亦无,或者执着于非有非无。所以《观佛三昧经》打了一个比喻:生来瞎眼的人不知道大象的形状。有一位国王召来几个瞎子,问他们是否想知道大象的形状,瞎子们都说愿意。于是国王叫人牵来一头大象,叫几个瞎子去摸。摸完之后,国王问他们知道大象的形状了没有,瞎子们都回答知道了。于是各自猜测,摸到鼻子的说象形如琴,摸到腿的说象形如柱,摸到脊背的说象形如屋,摸到胁的说象形如壁,摸到耳朵的说象形如箕,摸到尾巴的说象形如扫帚。瞎子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接着就厮打起来。国王笑着说:“你们都错了!你们所说的‘琴’是象鼻,‘柱’是象腿,‘屋’是象背,‘壁’是象胁,‘箕’是象耳,‘帚’是象尾。”听国王这么一说,瞎子们都不敢再讲什么了。但心里都认为自己摸到的不会错,而认为别人说的都是错的。于是这些瞎子终其一生都不了解大象的形状。如果当初不叫他们用手去摸,那么只要简单几句话就能对他们讲清楚大象的模样,何至于争执不休?只因为有这一摸,他们就认为这是亲手经验的,绝对不会有错。于是那个错误的经验就牢牢地树立在心中,再也拔不掉了。世人谈性也是这样。
补充:所谓“无善无不善”是断人菩提心的说法,既然无善无不善,就不用发大愿了,也就不用发菩提心。这是断众生慧命的谬论。佛陀对执着于“有”的人说“无”,对执着于“无”的人说“有”,真空妙有,互相圆融。如果人进入断灭论,就十分危险了。他就会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当然人若执着于“有”,他的修行,他的努力,只是为了下世的福报,福报享尽,仍然不免轮回。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一旦投胎,落入富贵之地,就难以再去苦修。若依靠高位而作恶,就制造堕落之因。虽然两者都不能执着,但“有”还是比“空”好。相信“后有”的人,就害怕犯因果,至少在世不敢为所欲为。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空”是菩萨的最高境界,随便乱言“空”,不要丝毫修行,好像自己已经大彻大悟,那是大妄语。行者不可不警惕!

【问】万物有成必有坏,有始必有终,性也有生灭吗?
【答】凡是有形之物,即有成住坏空,有终有始。性既无形,哪里有生灭呢?
补充:人有生老病死,物质世界也有发生、灭亡的规律。而“性”是宇宙的本体,超越相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宇宙本性是空,一落分别,就有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分别来自众生的“无明”,无明即是愚痴,自我分别,把个体从宇宙的本体中分别出来。所以修行人必须以“小我”入“大我”,以“大我”入“无我”,由“无我”进入“空性”,才进入涅槃之境,达到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増不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最高境界。

【问】那么“性”如虚空吗?
【答】不是。虚空之空,名为顽空;性空之空,名为真空。

【问】耳目是形,见闻是神,神若不灭,则能见能闻的耳目应当少壮如一。为何到了垂暮之年,目力渐昏,耳力渐聋?如此看来,见闻之性也有老死,因此神也有生灭。
【答】耳目昏聩,是肉躯上的事,哪里与闻见之性有关呢?眼睛能够看见分别万物,并非肉眼本身能自见,依赖于见性才能见。耳朵能够听见分别各种音声,并非肉耳本身能自闻,依赖于闻性才能闻。如果说目能自见,则眼不瞑目的死人眼睛也应当有见,而睡觉时眼睛已闭,作梦时不应再见种种形像。如果说耳能自闻,则死人的耳也应当有闻,而梦中耳在床上,不应再闻他处之声。如此看来,见闻之性怎么会有生灭去来呢?
补充:《楞严经》建立了25种圆通法门,其中文殊菩萨特别推荐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他提出“反闻闻自性”, 就是离开声尘去寻找不生不灭的自性。语言文字有生有灭,而闻性本无生灭。《楞严经》以撞钟为喻,钟声响时,我名为闻,钟声不响时,我名为不闻。有声则闻,无声则不闻,那么此“不闻”又从何来?钟声仅仅是瞬间声波传递于耳,当不传于耳时,耳又有“不闻”,怎么可称耳无闻呢?即钟声有迁灭,而闻性是没有迁灭的。不管声音有无,耳的闻性是始终不变的。依此类推,外界作用于眼耳鼻舌身发生不同的变化,而其本性是不变的。起变化的是妄心,不起变化的即是常住真心。心随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来者,如如不动也。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动。这种境界,离于语言,不立文字,世间语言文字何能道其万一?

【问】性无生灭,略知其概。性无来去,有所不解。
【答】乍去乍来的是妄想心,非真性。真性之大,包罗虚空,大千世界在我性中,不过如海上一浮沤①罢了。
注:①沤(ōu殴),水泡。

【问】三途之报以及托生人间,从表面上来看,是阎王所判,从本性上来看,是自业所招。请问是非何在?
【答】不执着一边,则两说都对。执着一边,则两说都不对。譬如夫妇共生一子,若两人无心,说此子是我所生,没有关系。倘若夫妇互相争夺,以为此子是我所生,不是你所生。这样就错了。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问】鸳鸯鹑鸽,因宿世造淫,故今世为淫鸟。而飞雁丧偶,至死不合,宿世不淫就很明白了。为何也堕落为鸟身呢?
【答】十恶之中,淫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十恶都可堕落为畜生。鸳鸯鹑鸽,从淫业而堕落,孤雁之报,从他恶而堕落。如《俱舍论》中说:“人若造业,当堕畜生,各自差别。其中淫欲盛者,生鸽雀鸳鸯中;嗔恚盛者,生蝮蝎蚖蛇中;愚痴盛者,生猪羊蚌蛤中;骄慢盛者,生虎狼狮子中;掉戏①盛者,生猕猴中;悭嫉盛者,生饿狗中。
注:①掉,摇摆,好动;戏,游戏,戏耍。

【问】人若造罪,当入畜生胎,此时识得为畜生否?
【答】到此不由作主。

【问】为何死后作不得主?
【答】在世就能作得主吗?同一美色,淫人一见,爱入骨髓;妇人见之,恨入骨髓。在世尚且如此,何况身后。

【问】从前,忉利天王自知寿尽,将入驴胎,至心归依三宝,即时堕胎,再作天帝(详《法句喻经》)。又该作何解说呢?
【答】此因宿福深厚,故得挽回。不然,则母猪在前,视为美女,屎尿之气,宛如旃檀了。

【问】世人众多,世事浩繁,若丝毫记录,则积墨如山,且不足用。阎老何苦费此闲心,记此闲事?
【答】一切惟心造,心能作天宫,心能作地狱。天宫内院,胜境很多,但并非营造,生于其中的人,自然受乐。地府泥犁①,狱具无量,也非营造,生于其中的人,自然受苦。
注:①泥犁,即地狱。
补充:所以,受苦受乐,都是虚幻假象,并非谁在主宰你。一切都是你自心所成,一切都由你自作自受。

【问】生时痛苦,从形体得。死后无形,痛苦谁受?
【答】痛在于神,不在于形。若从形得,死尸亦痛。

【问】人造恶业,固然应当重治。但狱卒鬼王,罪恶累累,有何等地狱报应呢?
【答】若从事相上来说,譬如狱卒奉命打人,决无再受被打之事。若从理体上来看,则一切狱卒都是造业者自心所现。

【问】地狱既有,应当使世人各各目击,才可信受。
【答】将来目击者,到处都是。只是遗憾目击者不能再回来了。

【问】如来以足指按地,大千世界,都成金色(见《维摩诘经》)。有此神通,为何不踏平十方地狱,使受苦众生尽生佛国?
【答】大医王能疗恶病,不能救不服药之人。造业者自招恶报,菩萨不能挽救而使他免除。好像贫人饿肚子,富者不能代替他吃饱。

【问】定业既所难免,佛法亦无所用。而经中动不动就说佛菩萨救度无量众生,为何呢?
【答】世间一切苦恼,都由恶业所成。劝人不造恶业已断苦恼之根,难道不是救度吗?


婚嫁溯源类(八问八答)

【问】淫既为万恶之首,则圣王治世,就应当断绝。可伏羲通媒妁,合二姓之好。为何呢?
【答】这正是控制天下之淫业。没有婚礼,没有媒人,让天下男女自由泛滥,必然走向动物化。而所生子女也必定会被抛弃,无人抚育。因此,开一方便之门,定为婚姻之道。使男子各各独守自己的妻子,使女子各各独守自己的丈夫,父母各各抚养好自己的孩子。感情专一,就不会淫乱。

【问】为何把男女作合之权,归于媒人?
【答】恐怕奸巧狡诈的人,贪色恶丑,嫌贫爱富,开天下之争。

【问】为何要选择好日子,又要送礼?
【答】恐怕后世男女苟合,轻易失去贞节,故多曲折。

【问】婚嫁之故,我已经知道了。男女结合的事,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按《起世因本经》,劫初之时,众生都从光音天下来,自然化生,不从母腹出生。等到地味吃食已久,形色丑恶,便有筋脉骨髓,分男女之相,而后有淫欲之情。这就是男女结合的开始。

【问】儒门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佛制辞亲出家,极言家室的危害。儒释两途,为何如此不同呢?
【答】方法不同,目的相同。世人根器不一,有的佛法不能教化,而儒教可化。有的儒教不足化,而佛法可化。故三教圣人,虽同心协力,不得不分管自己的事。各立一种门庭,各垂一种教化。名虽三,而实则一。譬如三大良医,都要治病,而病不同。若三人都是一种方法,救济必不能广。又如刀兵劫到了,有三大长者,各要救人出城。若只开一门,所救亦必不广。因此,能尽仲尼之道,释迦见之必喜,能尽释迦之道,仲尼见之也必喜。若说信我的教最好,就高兴,否则就排斥。那么佛就不能为佛了,圣人也不能为圣了。隋朝李士谦说:“三教如三光啊,哪能缺一呢?”(出《隋书》)。后人议论纷纷,都是片面的观点。
补充:孔子是菩萨,老子也是菩萨,但菩萨只说菩萨的话,菩萨只干菩萨的事,否则就是越轨了。一国不可有二主,一个时代不能出现两个佛陀。如此说来,孔子是不是比佛陀低呢?非也!众生平等,无有高下。文殊菩萨早已成佛,但他后来只作佛陀的老师,他是七佛之师。因为一个学校,要有校长,要有老师,要有学生。佛陀降世,其他圣者就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演好一场教化众生的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佛陀与孔子都是平等的,但从表象上来说,他们的立足点都各不相同。

【问】我怀疑羲皇诸圣,都是大菩萨应化,对吗?
【答】大菩萨应化是常有的事。佛教有权有实,有渐有顿。离欲出家,是实教顿教。配合两姓,是渐教权教。譬如不能持斋的人,先劝他食三净肉。三教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问】天下人人绝欲,百年后就没有人类了,怎么办?
【答】此等浊世,男女二十岁不嫁娶,谁也稳不住了。怎能人人绝欲?就说您自己能够马上反省,恐怕也很困难,何况其他人呢?您的想法,是杞人忧天。

【问】假设能够这样,结局怎样?
【答】真的如此,则一切世间众生都如诸天化生,不再胎生。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问】已经造了淫业,要消除罪过。应当在佛前忏悔呢,还是从自心忏悔呢?
【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忏悔,不妨碍自心忏悔,自心忏悔不妨碍佛前忏悔。

【问】今世所犯淫业,当然应当忏悔以消除。若过去世中所犯,渺茫无知,何须忏悔?
【答】我们从无量劫以来到今天,凡是四生六道之身,一一受过无量;凡是罪大恶极之事,一一造过无量。若只是忏悔今生而不及宿世,难道不是去草留根吗?

【问】善恶因果,父子不能相代。忏悔一身之业,都恐怕来不及了,兼代四生六道忏悔,不也太迂了吗?
【答】但求自利,不思利人,是凡夫之见。未求自度,先要度人,是菩萨之心。禹稷为了天下苍生,宁可自己被水淹,自己饿肚子。孔子为了天下苍生,一生都没有休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问】淫欲固然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是身后事罢了。晚年修习,不算为迟。
【答】凡事早作准备就会成功,若总是拖延就会废弃。到了晚年后再修习,这就好像饥而耕田,渴而凿井了。何况到了晚年,目前有多少人修行呢?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问】末世众生,如此贫苦。佛国楼阁宫殿,都七宝庄严。为何苦乐不均,如此之大呢?佛视众生,等于一子。为何不使十方众生都受惠?使大家共享快乐呢?
【答】苦乐有天渊之别,是由因果所引起的。过去因中,举世尽造杀业,菩萨独行慈悲;举世沉迷色欲,菩萨独修梵行;举世尽是贪吝,菩萨独爱布施。作善作恶,既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则受乐受苦,也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

【问】土阶茅屋,才见尧舜之仁;琼楼玉宇,正露桀纣之恶。佛既然视三界为牢狱,何必借七宝来庄严?
【答】一则是天下万姓的脂膏,一则是三生积累的福果,两者比较,截然不同。

【问】佛国清净庄严,当然万倍于尘世。但经中所言,未免形容太过分了。若都相信,不近于荒唐吗?
【答】人所相信的,不过耳目心思罢了。耳目不到的地方,就说荒唐。何况心思不及的地方?譬如蚯蚓只知一尺土中食泥之乐,不知苍龙跃于大海,突浪冲波。又如蜣螂只知粪土内转丸之乐,不知大鹏扶摇九万里,搏击长空。
补充:人类肉眼看不见的事物是很多的。电磁场看不见,但却客观存在。人类之外到底有什么外星生命,当今科学正在探索。事实上,许多神话科学已经证明是事实。释迦牟尼佛不靠仪器,而从自身证悟的天眼看到了人类看不见的东西。当时并没有显微镜,可他说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细菌);当时并没有望远镜,可他发现了三千大千世界。这些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理论,已被当代科学所证实。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问】世人产育,必由阴道。菩萨入胎,必从右胁。为什么呢?
【答】凡夫有欲,故由产门。菩萨无欲,故从右胁。

【问】三界至尊,莫如天帝。而如来降生,四王忉利天子,都恭敬奉承。是否太夸大其词了呢?
【答】经上说的六道,诸天也在其中。世人眼光,以为至高无上。佛眼来看,同为未出世的凡夫。故如来每一说法,无量帝释天王,都恭敬礼拜,听受妙义。简略来说,如《华严经》说:“此时天王遥见佛来,即以神力,化作宝莲华藏狮子之座,百万层级,以为庄严。百万天王,恭敬顶礼。”《般若经》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应供养。”《大宝积经》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虚空散华供养如来。”《莲华面经》说:“帝释天王见世尊后,即请佛升上高座,以礼佛足。”《梵网经》说:“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大乘戒。”《圆觉经》说:“此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贤愚因缘经》说:“帝释侍左,梵王侍右。”《普曜经》说:“梵天侍右,帝释侍左。”《造像经》说。“梵王执白盖在右,帝释持白拂侍左。”《法华经》说:“此各大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转。”如此之类,不胜屈指。若如来福德,仅仅与诸天相等,则经中不敢说此大话。而梵王帝释,难道会允许此等经典流通吗?

【问】《玉皇经》记载天帝说法,佛来听受。有这么回事啊?
【答】如来经典,佛口亲宣。阿难结集,一言不妄。《玉皇经》出于后人之手,不是玉帝降鸾之笔。虽然其中所言,不失尊崇玉帝之意。但并未知道宇宙中谁是最尊贵的。你听闻佛教的伟大吗?合古今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四王天一天人。合四王天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忉利天一天人。玉帝是忉利天之王。忉利以上,更加殊胜。至他化天为欲界,有四重等级。他化以上,更加殊胜。至色究竟天为色界,有十八重等级。色究竟以上,更加殊胜。至非非想天为无色界有四重等级。都是未出世的凡夫。若出世圣流,有声闻小乘,自须陀洹至阿罗汉,有四重等级。上面还有缘觉。又上,则入菩萨位中,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有数十重等级。又上,得入初地。自欢喜地至法云地,又有十重等级。然后位至等觉,为补处之尊,将成佛了。佛为无上大法王,处于整个宇宙的最高境界,是世界的本体,哪里有玉皇说法,如来反来听受的事呢?莲大师《正讹集》中有详细辨析。

【问】如来降诞,既在周昭王时,则佛法在天竺国,已将近五百年了。孔子为何不闻大概?(此问参见《安士全书白话解》上卷“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中“初闻佛理”)
【答】孔子已经听说了。从前太宰问孔子说“夫子是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不敢领受。”又问三王五帝,孔子都不回答。太宰惊骇地说:“那么谁是圣人呢?”孔子很激动地说“我听说西方有大圣人,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不用劝说而自有信仰,不用教化而自然实行,广大无边啊,俗人无法来说明。”(出《列子》仲尼篇)。怎能说孔子不闻佛教呢?

【问】佛教到汉明帝时,才传入中国,孔子凭什么渠道而知道呢?(参见《安士全书白话解》上卷“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答】如来降生,此地已有征兆。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坊本作二十四年)四月八日,日有重轮,五色祥云,入贯太微,遍照四方,大地震动,池井泛溢。王命太史苏由占卜,得乾之九五。由说:“西方有圣人降诞了!过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刻石记载,放置在南郊祠前(出《周书异记》及《白马寺碑记》)。孔子所说,自然就有根据了。但教未东来,说得简略罢了。

【问】六经所言,才可为据。《列子》之书,何足为信?
【答】孔子生平所言,传于后世的,百千中之一罢了,怎能保证它全部记载在六经呢?列子学孔子,去圣未远,他的话必然有据。

【问】上古无佛,天下升平。后世有佛,反而世风日下。佛教于人于国又有什么好处呢?(参见《安士全书白话解》上卷“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
【答】诸佛诞生,正是为了救度浊世。譬如因暗而点灯,并非因点灯而开始黑暗。乱天下的人,都是凶暴淫虐、最不信佛的人。曾见有人断酒戒荤,反而杀人抢劫吗?寄身寺院,反而弑君篡权吗?刘宋文帝对何尚之说:“范泰、谢灵运曾经说,六经本来是为了救济世俗的人,如果要寻找本性真谛,就必须用佛理作指南,全国都受佛化,我就能轻而易举取得天下太平了!”(出《宋书》)。唐太宗叙三藏圣教,非常钦崇。玄奘法师逝世,高宗对左右的人说:“我失国宝了!”停朝五日(见《高僧传))。玄宗听闻神光师之论,感叹说:“佛恩如此,非师莫宣,朕当生生敬仰!”宋朝太祖、太宗,真、仁、高、孝,都宏扬佛法,有时驾临佛寺,有时内宫问法,成为丛林盛事。(事迹见于唐宋史、稽古略、文献通考、北山录、郑景仲家集等书)所以古往今来,明智之人,大多归向。
深信禅学,有所悟入的人,简略来说,如许玄度(询)、刘遗民(程之)、周道祖(续之)、雷仲伦(次宗)、宗少文(炳)、沈休文(约)、宋广平(璟)、王摩诘(维)、王夏卿(缙)、杜黄裳(鸿渐)、白乐天(居易)、李习之(翱)、裴中立(度)、裴公美(休)、吕圣功(蒙正)、李文靖(沆)、王文正(旦)、杨大年(亿)、尹师鲁(洙)、富郑公(弼)、文潞公(彦博)、杨次公(杰)、王敏仲(古)、赵清献(抃)、周濂溪(敦颐)、邵尧夫(雍)、张安道(方平)、黄鲁直(庭坚)、陈莹中(瓘)、张无尽(商英)、张子韶(九成)、张德远(浚)、王虚中(日休)、冯济川(楫)、吕居仁(本中)、刘屏山(子荤)、李汉老(邴)等。
敬信佛法,又明佛理的人,如羊叔子(佑)、王茂宏(导)、谢安石(安)、何次道(充)、王逸少(羲之)、王文度(坦之)、谢康乐(灵运)、褚季野(寰)、萧时文(瑀)、房乔年(玄龄)、杜克明(知晦)、魏元成(徵)、虞伯施(世南)、褚登善(遂良)、颜鲁公(真卿)、李太白(白)、李邺侯(泌)、柳子厚(宗元)、李浚之(渤)、寇莱公(准)、张敬夫(栻)、吕东来(祖谦)、刘静斋(谧)等。
近代名德尊信,如赵松雪(孟𫖯(俯fŭ))、宋景濂(濂)、周恂如(忱)、徐大章(一夔)、罗念庵(洪先)、唐荆川(顺之)、赵大洲(贞吉)、陆平泉(树声)、陆五台(光祖)、殷秋溟(迈)、薛君釆(蕙)、王弇洲(世贞)、宗子相(臣)、邓定宇(以赞)、冯具区(梦祯)、虞长孺(淳熙)、袁玉蟠兄弟(宗道宏道中道)、陶石篑兄弟(望龄爽龄)、焦漪园(竑)、黄慎轩(辉)、王宇泰(肯堂)、钟伯敬(惺)等。
一代盛名的,如白沙(宪章)、阳明(守仁),二公为道学宗主,而立言都契合禅门宗旨,得其传的人,如王龙溪(畿)、罗近溪(汝芳)、周海门(汝登)、杨贞复(起元)等。
佛法若非最上真乘,有补王化,怎能得昔贤如此钦奉呢?(事迹散见于二十一史及各集、各语录)戒淫之士,愿回欲海之狂澜,不可不留心于此啊!

延伸阅读:欲海回狂集卷一●法戒录

                   欲海回狂集卷二●受持篇

资料来自:
《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欲海回狂集卷三●决疑论》,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印赠处:阿弥陀佛净宗学会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No. 51A & 52A, Jalan Pandan Indah 4/6B, Pandan Indah,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Batu 9, 43200 Cheras, Selangor, Malaysia),2010年7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欲海回狂集卷三●决疑论》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