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uly 2018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解释】看见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样高兴;看见他人有所损失,就如同自己损失一样难过。
【分析】现在的人见到别人的得失,不能看作是自己的得失,只因一片私心为着自己,希望得到,害怕失去,便动了惟恐别人得到,宁可使人失去的念头。起初还只是为了利己,后来渐渐变成妨害他人。然而妒忌成功、乐见失败,这与他人之事又有何关系呢?只是徒然败坏自己的心术,而种下恶因伤害自己而已。
【故事】薛瑗在东周燕国当宰相时,不能平心待人,却妒忌他人之所得,欢喜别人有失;不愿推荐贤能,并且还心生嫉妒,使他人不得上进。结果他有一个儿子死在监狱里,其余的都变成残废。薛瑗向孔子的学生子皋说明此事,子皋就教他《中诫经》;薛瑗非常后悔,发誓力行经中的教诲,最后仅保住一个儿子。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Batu 9 Cheras, Selangor),2008年12月恭印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净空老法师讲述

此讲“得失”。
佛经说,得失不是真实的。世间人却迷在得失之中,造下许多罪业。在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之中,“得失”列在第一条,可见众生对于得失,迷得多么深重。
见到别人的得失,要和自己的得失一样。见到别人有得,就生欢喜心;见到别人有失,就生怜悯心。
世间人见到别人有得,往往生嫉妒心;见到别人有失,难免生欢喜心。只这一念心态,就造下无量罪业。见到别人有得,我们应当没有嫉妒心,而有随喜心。随喜心是菩萨法。普贤菩萨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同修们往往疏忽,把这项“功德”大利当面错过。
“得失”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世法,得名闻利养,得五欲六尘;在佛法,得禅定,得觉悟,得证果。
佛说,得、失不离因果。没有种因,必定“得”不到。世间一切众生所希求的,无非是荣华富贵、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即中国人讲的“五福”。这些都有业因。种善因,得善果。如果种了不善因,而希求善果,岂有这种道理!我们希望得到什么,就要造什么因。如果你造的因殊胜,你得的果报就殊胜。如果你造的因美满,你得的果报就美满。
如果我们障碍别人行善,果报是别人也障碍我们行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尤其在现代社会,太明显了。太快速了。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果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就他,绝对不能嫉妒障碍。如果看到别人做的事,对社会、对人民、对众生不利,我们绝不帮他。
一定要有真实智慧,绝不能掺杂情见。情见是痴迷,真实智慧正大光明。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整理成书),赠书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 Printing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