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July 2018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是非不当。
【解释】对于是非的判断不妥当。
【分析】真正的君子,是要扩大仁义根本、稳固礼义防线,就能公正地判断善恶,允当地认定是非。是非对于一个人,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善恶;对于一个乡里,是关系到这个乡里的利害;对于天下,关系到天下的安危,怎能不谨慎!若轻率认定是非,这不就是一种是非吗?
【故事】宋朝蔡京当宰相时,把司马光、苏东坡、程颐、王献可等一百二十人,认定为奸党,奏请皇帝下诏书,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端礼门的石碑上,还命令各州县比照办理。老百姓为此感到不平。不久石碑就被雷电击碎,蔡京也因事败被贬流放而死。

向背乖宜。
【解释】对于应该亲近或远离,处理得很不恰当。
【分析】向是指应当趋向的,好人好事是应当趋向的;恶是应当违背的,邪人邪事是应当远离的。趋向邪人邪事而背离正道,这就叫做乖宜。为了一时的疏失,而导致终身的身败名裂,可以不谨慎吗?
【故事】宋朝的刘贽,曾论及王安石‘助役法’的十种害处,王安石责备他向背乖宜,并请皇上下令司农寺,诏命刘贽分析反对的理由。他说:‘臣所趋向的是忠直,所背离的是邪佞;所趋向的是义,所背离的是利;所趋向的是君父,所背离的是权奸。如果因此而获罪,是臣罪有应得;但“助役法”终将危害天下,愿陛下不要忘记我的话。’大家都为他的话感到吃惊,但他却不顾及后果,后来位居宰相。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Batu 9 Cheras, Selangor),2008年12月恭印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净空老法师讲述

从此起讲“仕宦之恶”。
“仕宦”指从政人员。我们虽然没有从政,也都值得儆戒。
世法各行各业之中,行善容易,造恶也容易者,无过于从政。
“是非不当”。古圣先贤的教学,无论世法还是佛法,首先教导我们辨别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古人讲: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有智慧,能辨别是非,而禽兽不能辨别是非。
古人读书为了明理,明理就能辨别是非。明理的人、明辨是非的人不一定要做官,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作乞丐,也是圣人,也能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就是沿门托钵,而他是大圣。他的生活真正幸福美满。世人哪里懂得?只有在佛陀一生的行谊之中,在他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真善美慧”。许多现代人标榜的“高度智慧”,我们实在很难认同。在佛经中,我们确实能体会到高度的智慧。圣贤在世间教化众生,示现的身份千差万别。武训虽然作乞丐,也是圣人。他以乞丐的身份教导世人~~人人都要接受圣贤的教育。
世间人没有智慧,不能辨别是非、邪正,才迷在名利之中,迷在五欲六尘之中。世人所受的是“苦、乐、忧、喜”。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苦多乐少,忧多喜少。圣贤君子的生活,身没有苦、乐之受,心没有忧、喜之感。那样的生活,才是大乐、真乐,佛经称为“极乐”。
注解说:“君子丰仁义之干,固礼义之防,则可以审好恶之公,定是非之当。”
“丰仁义之干”,丰是丰富。要让社会安定、繁荣,要让众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广行仁义道德。谁来教?谁来做示范?圣贤教导,君子做模范。
“固礼义之防”,严守礼义,防范差错。佛家持戒,就是守礼、守法。佛在经论上,无数次的教导说,做佛的学生一定要守法。不仅要守佛的教诫,而且对我们居住地区、国家的法令、规章、风俗习惯,也要遵守。如果有所违背,就是犯戒、破戒。
明朝时,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极力提倡的《沙弥律仪》,已经把持戒的标准降低了。如果能把《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都做到,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可是近代以来,许多出家人连十戒、二十四门威仪都做不到。所以,弘一法师一生奉持五戒十善,对人自称“出家优婆塞”。他要做到名副其实。
佛弟子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是非之当”,作示范,给世人看。
“是非不当”就是是非颠倒。在现代社会,古圣先贤的教育,被大众遗忘了。人们无不趋向于名利,争名夺利,以致是非颠倒,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一个人何时可以相信自己的思想、见解呢?要在证得阿罗汉果位之后。阿罗汉是什么境界?见思烦恼断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有了。初学佛者在证得阿罗汉果位之前,不能离开佛菩萨,否则就会丧失慧命;就像小孩子离开保姆就会发生危险,甚至丧失生命一样。所以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中看到:古代修行人长期亲近善知识,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离善知识。
“向背乖宜”,“向”是趣向、方向;“背”是背离、脱离。我们学佛,要向佛道、菩萨道,要永远脱离六道。世间人的趣向是三恶道,不但背离了佛道、菩萨道,连人、天两道都背离了。《太上感应篇》讲的是人、天两道。我们每天读诵,仔细思惟:自己的心行与太上所讲的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我们走的是人道、天道;如果违背,我们就是走向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整理成书),赠书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 Printing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