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恩不感。 【解释】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思感恩。 【分析】受到一餐饭的恩惠,古人必定回报;就算无力回报,也一定念念不忘。《大智度论》说:‘受恩惠而不知感恩,此人连畜生都不如。’但恩惠有较大的,一是天地恩,二是父母恩,三是国家恩,四是师长恩。若有人糊里糊涂度过一生,没有报答四种大恩,却沾沾自喜于报答私恩小惠,这只是舍本逐末,并非报恩的人。 【故事】唐朝的史无畏,和张从真是好朋友,他的家里贫穷,张从真就经常接济他的生活,并给他钱去做生意。几年后他发财富裕了,而从真家中却失了火,家产全部被烧光;从真求助于无畏,无畏竟不顾以前的恩情,这时从真只有对天感叹。忽然天空起了乌云,震雷击在无畏身上,于是变成了牛,有朱红的字在腹部说:‘负心史无畏。’过了十天就死了。 念怨不休。 【解释】惦念仇怨,从无停止。 【分析】弑君杀父的深仇、离散骨肉的怨恨,君子自然有以直报怨的方法。至于私仇小怨,可以用理性排除,可以看情面原谅,这样就可以化解。如果念念不忘,那怨怨相报,哪有停止之时。 【故事】唐朝李德裕做宰相时,结下不少冤仇。后来他被贬官,流放到珠崖(海南岛)。他有一次看到佛寺墙壁上挂了十几个葫芦,就询问寺僧。僧人说:‘这都是人的骨灰,在太尉李德裕当权时,因为得罪了他而被贬放,就死在这里。老僧怜悯他们,就焚化他们的遗骨,等他们的子孙来领取罢了!’李德裕听了,吓得一直倒退,心痛而死。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Batu 9 Cheras, Selangor),2008年12月恭印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
净空老法师讲述 注解说:“一饭之恩,古人必报。报即无力,心必铭感。念茲在茲,不可或忘。”佛菩萨、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常常想着别人的好处,不要记着别人的恶处;常常念别人的恩,不要念别人的怨。我们如果真正做到,生生世世享福,生生世世会得到许多人的爱戴、帮助。 《大智度论》说:“受恩不感,甚于畜生。”受人之恩,如果没有感念的心思,连畜生都不如。人们养的宠物狗、猫,都知道感恩。二地菩萨修学四个科目,其中之一是“知恩报恩”。赵朴老题写的这四个字,我做成匾额,特别提倡。一个人能知恩报恩,纵然不学佛,不求出三界,来生也必定享人天大福报;反之,忘恩负义,果报必定在三途。 我没有什么大智慧,也没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就是有一点诚心~~知恩报恩。我一生确实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我感念别人对我的好处,对我的照顾。我只记着别人的好处,绝不记怨。你们跟随我的时间很长,应该能觉察到。以前我在美国达拉斯时,悟本师跟我住在一起。有人问他对我的观感。悟本师说:“净空法师绝不记怨,有人得罪他,他不会怀恨,不会报复。净空法师是位君子。”这是其他信徒告诉我的。 我一生受过很多委屈。从学佛那一天起,受到的嫉妒、侮辱,甚至于陷害,我都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我很开心,日子过得很自在。“委屈求全”的人,在儒家讲是君子,不是圣人。圣贤连“委屈”的意念都没有,是真正的清净、平等、觉。 现代人正是“受恩不感,念怨不休。”造这种重业的人,前途都在阿鼻地狱。佛菩萨慈悲,苦口婆心的劝谕,希望人们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落实在事相上就是要懂恩、义。“受恩不感”是大恶。 哪些人于我们有恩?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种恩都是重恩大德。 第一重是父母之恩。如何报父母之恩?父母在世,要尽孝养之道。父母不在世,要以自己的德行、学问,对社会大众的贡献来“荣宗耀祖”,使父母得到荣耀。古代,父母都希望儿女成圣成贤。我们读书志在圣贤,学佛志在佛菩萨,这就是报父母之恩。 第二重是三宝之恩。佛菩萨教导我们觉悟,这种大恩大德,永远不能忘。恩要怎样报?“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读经是为了念念不忘佛祖的教诲。圆满具足信、解、行、证,称为受持。依教奉行就是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是报恩的落实。我们自己这个身相,与道场里佛菩萨的塑像、画像作用相同。塑像、画像是不会动的像,我们的身相是会动的像。自己的一切言行都是做出榜样给大众看。自己演的是什么?自己说的是什么?能不能为大众做表率、榜样?大众如果都像自己这副样子,行不行?我们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 佛祖对我们的期望是成佛、成菩萨。我们真正成了佛、成了菩萨,普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报佛恩。 佛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的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总结了《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总结了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也总结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教诲。这是我们修行的纲领。最后两个字“念佛”,“佛”就是前面十八个字。“念佛”就是嘱咐叮咛,不要忘记前面十八个字。真正做到这二十个字的人,就是佛陀,就是佛家讲的超凡入圣。这才是真正的知恩报恩。 第三重是国家之恩。古代讲帝王之恩、国主之恩,现在讲国家之恩。政府的治理,使社会安定繁荣,使我们能安居乐业,修学佛法。 第四重是众生之恩。一切众生于我们有大恩大德。我们每天吃饭,饭从哪里来?菜从哪里来?我们每天穿衣,衣从哪里来?农夫耕种,工人制造,商人运输,送到我们的道场,还需要很多义工帮忙,我们才得到衣服、饮食。一杯水、一碗饭,其中皆是大恩大德。 大家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念时心中有没有想到这些呢? 凡夫常常念怨,果报在哪里?在三恶道。念佛的人作佛去了;念善的人生天去了;念怨的人却向三恶道去了。我们学佛要作佛。受恩不感,念怨不休的人,能做佛吗?能往生西方吗?来生能生善道吗?大家虽然明白这些道理,可是心行仍然转不过来。为什么转不过来?无量劫来的薰习,烦恼习气太重。只要转不过来,必定堕落三途! 世出世间圣贤教我们感恩报恩,化解怨结。化解怨结,不在外界,要从内心化解。内心觉悟了,必定没有怨结了。迷惑的人才有怨结,觉悟的人没有怨结。觉悟的人知道:“世间无常,万法皆空。”世出世间一切法了不可得,哪有不可化解的怨结呢? 堕恶道的业因是念怨、瞋恚。因此,在修学过程中,首先要断“瞋”。色界初禅天以上的天人,没有瞋了。他们的心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如果没有四无量心,禅定修得再好,也只在欲界,到不了色界。欲界有六层天,愈往高处去,瞋恚愈淡薄。烦恼轻的往上升,烦恼重的往下坠。《楞严经》讲“情想”,“情”指烦恼,“想”指智慧。地狱众生是纯情,没有一分想。“情”是感情用事,没有理智,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怨。 在日常生活中,念怨人的心情是痛苦的,感恩人的心情是快乐的,念阿弥陀佛、念极乐世界的人心情是极乐的。一切都在自己的一念心。 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菩萨。好心待我们的人,我们感恩,蒙他的照顾。恶意对我们的人,我们也感恩,因为他消除了我们的业障。这样看去,哪一位不是善知识?哪一位不是佛菩萨呢?把围绕在自己周边的人,都看作善知识,都看作佛菩萨,这就是修行。自己一生都生活在诚敬感恩之中,生命多么充实。世间人讲“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其实他们并不真懂,世出世间圣贤才真正明瞭。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整理成书),赠书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 Printing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