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March 2024

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密等菩萨之法。非易可遇。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付嘱汝等。作大守护。】

‘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即指《无量寿经》所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在一切诸佛所说经典中比较起来,实微不足道。我们在本经中读到第五品,世间自在王佛住世四十二劫,给法藏比丘说法,经千亿岁。可见诸佛如来所说之法,无量无边,其中能令众生当生成佛者,以此法门为第一殊胜,故称‘无上之法’。下面是说如来果证的不思议。一切如来皆有十力,‘十力’为十种圆满的能力,等觉菩萨都比不上。‘无畏’是四无畏。‘无碍无著’即四无碍辩才,‘无著’即不执著,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著,才能清净、平等、无障碍。此法门可以超越三界六道,往生西方,大家并不怀疑,而念佛能否如修禅、学教,达到大彻大悟圆满智慧德能,尚有人怀疑。此处经文说明这个法门可以得到最殊胜,一切诸佛所修的圆满智慧功德,无庸置疑。此是佛说,如他人说,很难令人相信。

‘非易可遇’,大乘经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后能否闻到佛法,很难保证。今天世界上有五十五亿人口,学佛人占几成?恐为数不多。佛法有各宗各派,接触到净土法门,又能遇到此本《无量寿经》者,更是微乎其微。我们今天有幸读到《无量寿经》,千载难逢,切莫轻易放过。此法是难信之法,说听都难,说的能使人信服,听的也竭诚接受,依教奉行,如非诸佛如来本愿威神加持,光靠个人,绝办不到。

‘坚固深信,时亦难遭’,读此经如深信不疑,佛已为此人授记多次,他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何以未往生?只因未有坚定深信,遇到外面境缘,心就动摇,被牵著走。

‘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佛讲此经真实之理,与真实之事,理事一如,乃是现量,不过份亦非不及。其广大的程度,尽虚空,遍法界,上至等觉,下至地狱,统统平等得度。许多罗汉菩萨都不相信,因其智慧浅。此法门纯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一切法门皆修因致果,唯独此法门是以果为因。正因如此,一切诸佛同所称赞,自然蒙一切诸佛同所护念。

‘付嘱汝等,作大守护’。付是传授,嘱是嘱咐。护持要信受奉持,如说修行,其次书写、供养、读诵,依照经典修习,并广为宣传,令一切众生皆有机缘听到此法门。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长夜’即世俗常说的黑暗时代。人类的知见,普遍都是错误的邪知邪见,真正智慧不能现前。以我们自己来说,没有明心见性即是在长夜之中,在无明邪见之中。何时断邪见、破无明,如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才能脱离长夜,相当不容易。佛说许多法门,在理论上讲,皆可了生死出三界,事实上,依其方法修学,困难重重,内外均有障碍,很难成就。修的再好只能得人天福报,想超越三界不太可能。幸亏有此念佛法门,其好处是不需要破无明断烦恼,也能脱离长夜,且很有效的让我们能达到超越六道轮回的目标。只要依照经典的教训实行,方法正确,因果无有偏差,决定得生净土。平常要对此经深入研究,勤奋精进,如说修行。至于成就与否,百分之九十在于修学态度,方法充其量只占百分之十。有良好修学态度,不懂方法也能成就。过去有人请示印光大师,学佛有无密诀,印师说有,‘诚敬’而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当孝于佛’,现在佛不在世,如何孝敬于佛?我们在讲习中常提醒各位,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德同佛,即是孝于佛。‘孝’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两代合而为一谓之尽孝,不能合而为一即不孝。此字含义无尽的深远,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不但父子一体,祖孙一体,尽虚空遍法界,情与无情,皆属一体,孝即圆满,圆满的孝道即成佛。《华严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此孝道圆满之象,亦即是法身。孝心在事上表现的是平等心、大智慧、大慈悲心,一切诸佛如来他们都做到了。

‘常念师恩’,师师相承,第一个老师谓之‘本师’,即释迦牟尼佛。报师恩要报代代相传的老师。如何才能作到常念师恩?必须把老师的教诫,如说奉行,并发扬光大之。佛的本愿是叫我们‘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把本师的愿望作到了,才是真念佛恩。佛法中,尽心尽力去作即谓之圆满功德,如果不尽心尽力去作,虽做的再多再大也不算圆满功德。由此可知修集圆满功德对每一个人说,都是平等的。

‘当令是法久住不灭’,此言很明显的令我们弘扬经典,不要由我们手中把佛法断绝了。从前宣传佛法只靠两种方法,一为书写,一为口头传说,相当困难。现在印刷术发达,可以大量印送,如财力许可,可用电视广播。

‘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这几句经文看了之后,令人毛骨悚然,真不可思议。此经是五种原译本之会集本,自古至今会集此经者有四人,前三人都有增减经法,所以对于经法要坚持。‘无得毁失’,毁是毁坏,失是丧失,其中含二意,一、依此经典修学而错解佛意。二、流通经典依个人意思,世智辩聪,作的不如法,使人对经义误解,不能往生。或使人修学落于边地疑城,受五百年冤枉。‘无得为妄,增减经法’,此二句好像针对前面三位会集人而言。这三位在会集时,对经文都有增减,取舍不当。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在文字方面,繁杂的与深奥的都舍掉了,取说理事因果易于通晓的细文,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使人接触经本,生欢喜心,真是精当明确,当然也是三宝加持。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佛叫我们依此经典修行,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得无上菩提之大道就快了。此四句合起来是全经的总结,也可以说佛说法四十九年之总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归向净土法门。佛对我们的真诚爱护,几如爱护独子。佛说:我所证得之法就是这个,今天整个和盘托出此如来亲证之果法。换言之,如来说出亲证成佛之法,同时也是十方一切如来成佛之法。‘我法如是,作如是说’,这八个字真实到了极处,慈悲到了极处。诸佛如来出现世间,讲经说法,普度众生,能事尽矣。如来所行散见在经论中,说到‘行’就是日常生活行为,处世待人行为。一切所行可归纳为三大类,对人、有情众生;对物、无情众生;对事。佛在大小乘经典中说的很多。在本经经题中将如来所行分为三类,即清净行、平等行、觉行。此三者为总纲领,如心行不违背总纲领,即是随顺如来行,若落实在事相上真是无量无边。

净宗同修将如来所行归纳为五个科目,第一个即《观经》的三福(1)。佛说此三福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归,具足重戒,不犯威仪。重戒即五戒十善,如作得清净就解脱了,《楞严经》内有一段经文“四种清净明诲”,讲得非常详细,可作本经之补充。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发菩提心很难懂也很难讲,古来大德说的艰深,不容易懂,也有的太简略,看了之后,也抓不到纲领。在古人注疏中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对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的很详细,亦可作本经的补充材料。

六和(2)是处众,在社会上与大众相处,共有六条,必须遵守。一、见和同解,即建立共识。二、戒和同修,每人都守法,社会即安宁。三、身和同住,和谐相处,同住在一个城市、一个乡村、或一个道场。四、口和无争,争论不休为动乱的根源。最重要的是第一条见和同解,意见相同即无纠纷,用教育可以作好。佛法传来以前,中国古圣先贤就注意到教育问题。《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从前是以孔孟思想为教学的标准,宋朝朱熹编《四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之两篇,他把它取出来作单行本,再取《论语》《孟子》编成《四书》,此即中国人建立共识的基础。《四书》编辑的构想与《华严》的架构很相似,我想朱熹读过《华严》的。《华严》有理论、方法、表演,仔细看《四书》也一样,《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孔孟如何把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也极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国读书人以孔孟作榜样,读书的目的志在圣贤。佛教传到中国后,大乘佛法与中国固有文化儒家思想不谋而合。五、意和同悦,大家欢欢喜喜共处在一起,没有任何摩擦。六、利和同均。利是绝对不能均的,富贵贫贱是宿世行为之果报。明理之后,富者肯布施,贫者肯安份,对富人能尊敬,使贫富生活能接近平等而已,此要靠教育,如教育失败,必然天下大乱。现在的教育注重科技,从前注重伦理,教民众如何作人,明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间的关系,长幼有序,各有应尽之责,儒佛教育极为相似。其次是三学(3)戒、定、慧。六度(4)是菩萨入世弘法利生的六条守则,必须遵守的。最高的法门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5),普贤行最要紧的是拓开心量,念念都是尽虚空遍法界,然后才能作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把如来所行简单的只取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生活规范依此五条,已完全包括在内。种善根修福报,五科足矣。然后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圆成佛道,当生有望。

延伸阅读: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以上资料来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净空法师讲述,刘承符居士记,承印者:C.W.Printing,印赠者:弥陀精舍,1996年8月印赠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