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March 2024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人生在世,学业事业成就与否,固然要靠努力,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宿世善根,佛法修学亦不例外。过去帝王时代,有一句话很流行,功名富贵要靠阴功,阴功加上努力,才能一帆风顺。古德说,今生修学能否顺利,要看遇缘如何。世出世间均如此。

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以后即灭法时期,灭法时期很长。释迦牟尼佛是贤劫中第四尊佛,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五尊佛是弥勒菩萨。佛在《弥勒下生经》说,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才降世。所以有佛住世期间极为短暂,无佛之世太长。人在六道中轮回,幸得人身,而且遇到佛法,乃是希有之因缘,应当珍惜。虽遇佛法也要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如在这一生没有开悟、断烦恼、超出三界,是很可惜的。佛希望我们能得到最殊胜的成就即是往生净土。前面经文说十方世界往生的不退菩萨,《华严经》所称的法身大士,绝非凡人,向往西方人数众多,无法估计,此佛陀三转法轮之作证转,这么多人向往西方,可见西方有其向往之理由。我们听了再不相信,再不能接受,实乃善根福德尚未成熟。如本经前面所说,阿阇王子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听到释迦佛说法,他仍无动于衷,并不发心求生净土,足证所种善根太小。在末法时间,即使到了佛法灭尽时,这本《无量寿经》多留住世间一百年,是时尚有根熟者,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复蒙一切如来本愿加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此‘得’字非常重要,得是真正得到,亦如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所说‘有禅有净土’之‘有’字。‘广大法门’即指《无量寿经》中‘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遇到这个法门必须如说修行,如小本《阿弥陀经》所说的‘执持名号’,执持要坚固,决定不能放松。果能一心如说修行,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二智连说即大乘经中所讲的根本智与后得智,或者说实智与权智。‘广大一切智智’即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二智现前即等于大乘教中之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也指这一件事。如何才能获得呢?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到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自然断了;念到理一心不乱即获得广大一切智智,证到分证佛,有能力以三十二应身广度众生。

‘于彼法中,广大胜解’,‘彼法’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从因至果,自行化他,不可思议功德。如果一切智智未现前,对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决定一无所知。西方世界之殊胜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西方状况犹如隔箩望月,看不清楚。念佛就是修定,定功到了相当程度,豁然贯通,就开悟了。读经每人所体会的意义不一样,每人心地的染污程度不同,体会的境界亦不同。真用功人每日读经领解不一,此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此种情况,我们自己可以体验得出来。此法门简单,只叫我们修清净心。修行的原则全在经题上,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就是不迷,清净自然平等,清净自然觉悟,觉了自然清净,一而三,三而一。本经所教的三个原则通一切大乘佛法。禅宗走的是觉门,念佛走的是清净门,教下走的是平等门。离开清净平等觉,即非佛法。如不依此三原则,纵然也断烦恼、修禅定、积功累德,其果报在人天。既然心地纯一清净,即根本智,所起的作用即后得智。其由凡夫进等,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初地名欢喜地,故获大欢喜。凡是成为真正菩萨,必有观机之力,为不请之友,说法契机,令众生易于受教。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都在其中,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何以知道?想想自己对于此法门信乐程度如何,即可推测得出来。如真相信并有无比的欢喜,即证明你确实善根成熟了。并蒙十方诸佛如来威神加持,才得大欢喜,此系由感应说。如从教上说,《观经》所讲的三福,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直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共十一句,统统做到了,即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从教上讲固然很善,比起感应来还差一等。如许多菩萨在教下所得善根具足,而遇到这个法门未必能信,所以感应不可思议。古大德说,有心求感应易受魔的当,如有欲求,魔就来勾引。由真实心中如法修学,自然得到感应,非有心去求,魔不能得其便。

‘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是法’是指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若已经修学者,或现在才发心求法者,或将来会发心求往生者,诸佛菩萨皆看得清清楚楚。已求现求必蒙诸佛护念,因诸佛均护念此经,皆护念此法门,若依此经学,必得诸佛之护念。现在尚未发心,将来会发心,诸佛亦会护念。佛菩萨非常慈悲,照顾众生,无微不至。佛又劝我们应当把心安住在信愿持名方式上,安住在这部经上,安住在西方依正庄严上,决定不要怀疑。疑惑的根有二:一、善根福德未成熟,对经教怀疑;二、对事实真相无充份认识,如遇真善知识的开导,亦能得度。如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的弟子,不识字,出身寒微生活清苦,四十岁才出家。老和尚只教他念六字弘名,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如是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后,似乎等谛老来看他,还站了三天。他有无开悟,无从揣测,不过念佛三昧一定得到了。佛法教人真实开智慧,不讲世智辩聪,需要真实工夫。一句阿弥陀佛是求清净心的方法,心中毫无牵挂、烦恼、妄想、忧虑,心即清净。佛法懂得太多也是障碍,因为你不了解佛意,佛叫你对于佛法也不要执著,《金刚经》上说的很明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要舍掉,何况是世间法。在禅一切都要舍,在净也是一切都要舍,唯留一句佛号,比禅方便多了。用一念止一切妄念,如果妄念丢不掉,才叫你读经。如相当上上根人,不难,放下一切,专念三年,一定会有成就。

‘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此指欲界色界诸天,天上享福,寿长福大,惟不能出三界,福报享尽,还要堕入轮回。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之目标,均是生天堂。天堂有二十八层,印度人有一部份宗教徒都明瞭天界,因印人修禅有的程度很高,能达到四空天,亲眼看到天堂状况。他们也知道六道情形,但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因其有定而无慧,不知道轮回的因因果果。一生心善行善,一定可以生天,但非究竟,所以必须下决心求生净土,方是一了百了。

佛特叫著弥勒菩萨说:‘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大威德者’指不疑不退之人,求生愿望决不改变,执持名号决不退转,即佛所称赞之大威德者。‘大威德’本来是称赞菩萨,他过几年即往生西方作七地以上菩萨,现在称呼他并不过份,此称呼如同佛给他授记。

‘能生佛法广大异门’,‘广大’指大乘经八万四千法门,净土法门是无量法门中之特异法门,克实而论,即指此《无量寿经》。此人如心里真有《无量寿经》,处世待人接物也有《无量寿经》,此人即是大威德者。九界众生中之菩萨修行的功夫、道力、智慧、神通,我们比不上他们,为什么他们听不到这部经,因其过去生中未曾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我们在历劫修行工夫上比不上他们,而在累积善根福德上,他们不如我们,这是两桩事。他们能当菩萨是他们遇到佛法,勇猛精进,断见思烦恼成了菩萨;我们生生世世学佛,未断烦恼,所以还作凡夫。

佛常告诉我们,菩萨要到八地菩萨,名为‘不动地’才不退转,相当不容易。此地所说一亿菩萨一定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可知我们对此法门能信受奉行,强烈的希望,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超过这些菩萨太多了。第一是过去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积功累德的善根;第二是现在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冥冥中加持,才能得生佛法广大异门,心行生活与经典才能相应。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此名词是佛法修学的目标,得到了即成佛,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谓之菩萨。又此名词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三菩提’为‘正觉’,即罗汉的学位,第二是‘三藐三菩提’,为‘正等正觉’即菩萨,第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用最通俗的说法即‘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佛法所求的终极目标。佛法就是叫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世间任何学说,没有比佛法说的更真切的。

【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此段经文劝我们对于本经要信受奉行,决定能得到不退转的利益。佛这种开示,一再劝勉,不只一次,真是慈悲到了极点。关于如何受持,佛略举四事:一、书写。诸佛如来之本愿是希望所有众生都有机缘遇到此经与净土法门,所以重在流通经典。古时流通经典专靠书写,故写经功德最大。唐朝以前均系手抄,称为手卷。宋朝才发明印刷术,宋末始有木板雕刻。现在有复印机、录音带、录影带,在宣传方面较前方便,故不必定要书写。又如经中有好的文句或重要提示,择录下来,印成单张,广为流通,以助世人简别是非善恶,断恶修善,达到离苦得乐之效果。二、供养。以经书送人为法供养,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三、受持。受是接受,持为保持不失,即如法修行。佛在经中所说的道理、因果、方法、教训,均能奉行。四、读诵。在修学过程中,读诵占了非常重要的份量,一般凡夫烦恼习气很重,三天不读佛经,烦恼习气就控制不住,自己能体会到。一般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念一句佛号很管用,但是我们烦恼太重,念佛不如读经,读经可以体会经义,若能得意遗言,消归自性,受益更多。同时出声念亦可利益肉眼看不见的鬼神类众生。禅宗六祖大师早年卖柴维生,一次送柴到顾客居所,出来时偶尔听到有人念《金刚经》,他一闻即悟。故读诵时遇到有缘者即能启发其善根。

‘于须臾顷为他演说’,时间长短随缘。对初机说法,言词要简要,时间不要太长,勿使人发生反感,如其不发问,即适可而止,佛法教学须有善巧方便。昼夜六时随时想像西方净土,即大经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虽未去过西方,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均把西方世界的状况说的很详细,应照经中所述作观想,常想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心修行,在果地上接引无量无边众生提供最殊胜的修学环境,协助众生在一生中圆满成佛。天天精进,终不退转。不夹杂,不间断,即因地上的不退转;将来生到西方,圆证三不退,即果地上的不退转。

真正修行人依照上面指示的方法切实遵行,在临终时,即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大灾难降临,于自己往生并无妨碍。今天读到此文,觉其所说亦颇近事实。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核弹满天飞,平常念佛有工夫的人即不会受影响。真正修行人过去生中有佛给他授菩提记,说他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末法时,遇到因缘,得生净土,不退成佛。依照这部经修持的人,即得诸佛如来同所称赞,护法神必来维护,妖魔鬼怪远离,菩提道上平稳度过,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延伸阅读: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以上资料来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净空法师讲述,刘承符居士记,承印者:C.W.Printing,印赠者:弥陀精舍,1996年8月印赠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