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老法师讲述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
出版前言
世尊在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源头,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里面生出来的,信心成就了,没有一样不成就。为什么会没有信心?就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只要事实真相清楚明白了,信心才会生得起来!
现代人不信极乐世界的存在,甚至念佛人修学到某个阶段,遇到瓶颈,逐渐失去信心,产生了怀疑,究其原因,就是不了解极乐世界的美好。
极乐世界的美好,虽然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但它是真实存在着,只要真正实践信愿行,就可以亲证得到,人人有份,无须称羡。天亲菩萨在证得之后,用二十九桩事情,让我们认知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及人事环境,如同亲临一般;使我们生起坚定的信心。不但对西方极乐世界深信不疑,而且对自己的修行也确实有信心,这样的修学才真正达到离苦得乐,真正达到法喜充满。
为了具体认识西方极乐世界,本书以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论》为依据,及参考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并以(上)净(下)空老法师有关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之事的讲座,节录、整理而成。祈愿透过此书,能知悉极乐世界的事与理,并明瞭如何将经中的道理与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及起心动念中,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如此一来,此生才有往生净土、不退成佛的把握!
前言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陀除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如何过幸福美满的人生,并且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让我们了解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佛陀将这些难题讲得究竟圆满。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法门无量,我们选择净土法门,目的何在?就是接受佛教里面的高等教育,能一生圆满成佛的教育,这就是修学净土的目的。
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成就的?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是一位很仁慈的国王,当时听到了世间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生了欢喜心,就发了无上菩提心,舍弃王位,跟佛出家了。出家之后,他的法名叫“法藏”,就是经上所称的法藏比丘。他亲近世间自在王如来,跟佛求学,想跟佛一样普度十方世界一切苦难的众生,他发了这个大愿。
这一发,世间自在王佛就要满他的愿,所以就为他讲解十方刹土一切诸佛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说给他听,说了多久?千亿岁。而且法藏比丘以五劫的时间仔细考察一切诸佛刹土,取长舍短,一切诸佛国土里面好的,法藏统统采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不好的,统统不取。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像的,不是胡思乱想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建成的?是以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做蓝图,最后做了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在接受老师的教导,参访十方诸佛刹土,有感而发,不断累积圆满成就的大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变成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美好的世界,它是会集十方诸佛刹土圆满的大成,是最究竟圆满的修学环境。
极乐世界成就之后,阿弥陀佛天天教学,迄今已经十劫了,教学从来没有中断。所以极乐世界纯粹是所学校,那里只有老师与学生这两种人,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就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阿弥陀佛对这些学生爱护备至,教学设施太圆满了,六尘都说法,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听到佛在讲经说法。这就说明为什么在他方世界修行,要无量劫才能成就,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成就,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密集的教学、密集的薰修。古人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薰修久了,自然就开悟见性了。
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论》,是他晚年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具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亦称《无量寿经论》,这是他留给后人修学净土的心得报告。
《往生论》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前面是二十四首偈颂,后面是长行,就是论,把偈颂的意思更明白的说出来。偈文一共分成五个段落,也就是“五念门”,礼敬、称赞、作愿、观察、回向,这是天亲菩萨修净土的方法。第一首偈,就包括礼拜、赞叹、发愿三门。第二首偈是说明依经造论是有根据的。第三首一直到第二十三首,共有二十一首偈,这是五门里的“观察门”。观察门分成三部分:国土、佛、菩萨,观这三种真实功德庄严。观国土、佛、菩萨功德庄严,其实就是观“器世间清净”与“众生世间清净”,也就是国土庄严、众生庄严。
“器世间清净”,用现代话说,就是指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天亲菩萨用十七桩事为我们介绍。“众生世间清净”,用现代话说,就是指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清净,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天亲菩萨用八桩事介绍老师阿弥陀佛;第二部分,用四桩事介绍极乐世界的学生。器世间清净,国土清净;众生世间清净,佛清净、菩萨清净,是清净的世界。天亲菩萨以这二十九桩事,将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庄严美好简单扼要的说明,非常难得。我们就从这一部《往生论》来认识极乐世界的殊胜,使我们在这一生念佛能成就。
壹、 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器世间清净)
首先这是极乐世界的依报,也就是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依报说了十七种,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归纳为十七种。哪十七种?一、清净功德成就。二、量功德成就。三、性功德成就。四、形相功德成就。五、种种事功德成就。六、妙色功德成就。七、触功德成就。八、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雨功德成就。十、光明功德成就。十一、妙声功德成就。十二、主功德成就。十三、眷属功德成就。十四、受用功德成就。十五、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一、 零度污染的清净世界(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天亲菩萨观察极乐世界时,首先赞叹:“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这一句是总说、总纲领,此句的“清净功德”四个字是根本;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好都是从清净心来的,清净是总相,佛就从清净这个地方生起一切的庄严清净功德。后面十六种都是从这一句流露出来的,后面十六句讲的是细节。
我们在这个世间,得这个人身,确实受到三维空间的限制,我们局限在这里面无法突破,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有妄想、分别、起心动念这些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障碍我们用真心,所以我们现在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生灭心,真心不生不灭。我们的心不就是念头吗?前念灭了,后念又生,叫生灭心,这是妄心。佛用真心,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慈悲心。我们的心是染污,我们的心是不平,我们的心是迷惑颠倒。
真心能现,妄心能变,只要会用心,就得大自在,就有能力回归一真,回归自性。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没有别的意事,就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圆满成佛,证得究竟的佛果。
惠能大师见性了,性是怎么样的,做了一个简单的描绘。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清净的,也就是说丝毫染污都没有;我们的真心是清净的,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不是自性。自性是法法具足,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自性又能变现万法,无有一法不是它变的。
《无量寿经》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自性里本有的,智慧是大乘,德是无量寿,相是庄严,这是一切众生自性里本有的。可见得极乐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德相加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这样变现出来的,真正不可思议。
《往生论》的偈子说:“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胜过三界道,三界就是讲我们娑婆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什么相?是污染相,不清净。我们这个世界不能跟极乐世界比,因为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极乐世界的人是法性身,全是法性,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是法相土,我们得的这个肉身是法相身,不是法性。法性不生不灭,丝毫染污都没有;法相则是有生有灭,是染污的。
我们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动物有生老病死,它不是常住的,不是永恒的。就是天界,色界天、无色界天,寿命虽然很长,但还是有生灭;换句话说,它不是永生,不是永远不变的存在。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建立常然,永远不会改变,那个世界没有生老病死,化生的。身体不生不灭,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没有改变的,所以称为无量寿。
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上说到,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为什么发愿成就极乐世界国土的清净功德?因为他观察到三界,三界就是六道,是从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所以六道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六道轮回就好像蚕作茧一样,一层一层把自己捆在里面,没出头的日子。三界六道内的众生,因为都处在无明愚暗中,所以看不清事实真相。其实三界是虚伪相,不是真的;是轮转相、轮回相;是染污相,不清净;是无穷相,无穷生死,出不了六道轮回。三界众生都是迷而不觉,永远在六道里头冤冤相报,舍身受身,没完没了,这个事情很可怕,没有人觉悟到。
经上常讲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浊”是混浊,就是思想乱了,心不清净。“恶”是讲十恶,身所造的是杀、盗、淫;口所造的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所造的是贪、瞋、痴。这十恶哪个人不具足?统统都有。譬如我们虽然不杀生,有没有杀生的念头?其实让别人生烦恼、怨恨别人,这就是杀心,杀的事没有做,但有杀的念头。虽然没有偷盗的行为,但是想占人的便宜,那就是盗心。所以细细想想,我们每天都在造作十恶的事情,念念不断起惑造业,所以长劫不得解脱。
法藏比丘见众生被系缚在三界中,受大苦恼,无力解脱,因此生起了大悲心,希望把这些六道苦难众生,安置在一个不虚伪处、不轮转处、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所以兴起国土的清净功德。极乐净土显现的一切清净相,都是如来法身智慧所现,不同于众生惑业所成,所以永无破坏、永无污染,是为真实成就。
我们这一生真的要想解脱,实在说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好办法!因为我们的念头断不了,就只能用一句佛号把它压住,不管这个念是善念、恶念,只要念头一起,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换句话说,起念只有一念,决定没有相续的第二念,第二念就改成阿弥陀佛,这样念佛叫会念。念久了,确实能把分别执着妄想伏住,不起现行,往生西方世界决定有份,也就是我们这一生是真正的永脱轮回,一生成佛。
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佛的力量加持我们,不需断烦恼也能出三界,这是任何诸佛刹土里没有的事情,这叫带业往生。这句名号也是“无量觉”的意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通号,是自性的德号,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古大德教我们:“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心显现的,所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跟我们是一体,我们如果想去,哪有去不成的道理!
极乐世界没有众苦,没有灾难,也没有三恶道,也没有魔恼,没有六道轮回,没有生死,不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些事实,连这些名称都听不到,真正是安乐的大清净修学处所,所以叫做极乐。极乐世界这么好,是因为阿弥陀佛真实智慧,我们自性里头性德智慧德相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现出来的,是十方世界清净平等觉所生的。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根源,也就是说它到底从哪里来的。这是第一桩。
二、 无有限量的广大世界(庄严量功德成就)
第二桩的美好是“庄严量功德成就”。这个量是说极乐世界到底有多大?《往生论》上讲:“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是形容极乐世界大地宽广不可限极,不可限极就是它没有数量,极乐世界没有限量。法藏比丘参访十方刹土时,观察到三界狭小,因此兴起庄严量功德的大愿,就是成佛时,国土要像虚空一样广大无边。
在我们的常识上说地球有限量,太阳系有限量,银河系也有限量,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也有限量,但是极乐世界没有限量。极乐世界的正报跟依报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相分,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所以清净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国土广大无量,样样都是无量,不可限极。
没有限量是什么样子?中国古人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找不到外;小,找不到内。佛在经上举个比喻说:“芥子纳须弥”,像芝麻粒一样小的芥菜子,可以包容很大的须弥山在里面。这是说什么?自性,真如本性。极乐世界,它是自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说微尘里头有世界,一粒尘沙里有大千世界,那里头的大千世界又有尘沙,那个尘沙里头又有大千世界,重重无尽。微尘没有放大,外面的世界没有缩小,到微尘里面看到的世界跟外头一样。谁能进去?普贤菩萨,到小而无内的世界里面去参学、去供佛、去闻法,真正不可思议!这叫量,没有限量。
我们居住的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是不二的,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起心动念这些烦恼,它障碍了我们的真心自性,所以我们现在的心量变得非常狭小,连夫妻两个都不和,都不能包容。甚至于自己一个人,一个人还生烦恼,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包容。有意无意跟一切众生结冤仇,怨天尤人,总认为是外面的人来对付我,其实不是,全是自作自受。这都是心量太狭小之故。
十方刹土的众生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变现出来的境界是有限量的,无论空间或是时间都是很狭小的。而极乐世界是自性所现,自性里头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前后,所以整个法界是一体。因此极乐世界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都是极乐世界,为什么?都是自性。
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现的国土广大无有边际,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不计其数,极乐世界拥不拥挤?没有看到拥挤。这就是广大无边际,非常宽广,一点拥挤的现象都没有。因为国土无边际,所以不论来生者有多少,都始终如同虚空一般开阔广大。
由此可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大智慧也大。小心量的人没有真智慧,有真智慧怎么会有小心量?所以量大是福慧都大,量小福慧都小。特别是修学净土,净土是大乘,大乘当中的大乘,心量不大怎么能成就?一定要像阿弥陀佛一样的大心量,要能包容别人,要能包容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就是自己。
我们这个地球有人满之患,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现象,极乐世界人再多,每个人感觉得都很舒畅,感觉得空间很大,为什么?它称性。西方境界的环境是性德的圆满流露,这个境界我们现在无法想像,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往生极乐,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止于至善,讲到真实的,那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这才是真正止于至善,没有成佛,不能叫做止于至善。
三、 充满爱心的慈悲世界(庄严性功德成就)
为什么极乐世界无量寿、无量光,国土无量,样样都是无量?因为它是称性变现的。“庄严性功德成就”,这个“性”是性质,就是自性、法性、真实性,用现代学术名词,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
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从三方面来解释“性”这个字,就体上来说,“性”是根本的意思,是原因的意思。这个意思说明极乐净土是随顺法性,不违背一切诸法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现在所谓的本体,不违背本体。
就因上来说,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法会当中,他是世自在王佛的弟子,那时候他就悟入无生法忍,真正明瞭诸法实相,这叫做“圣种性”。这个时候他就是圣种性的菩萨,从自性当中发出四十八愿,不像凡夫的发愿是从意识心发的,所发的愿会变。法藏比丘发的愿,不管在什么样困苦艰难之下,永远不退转、不改变,他那个愿是从自性里发出来的。极乐世界是清净因,是与法性完全相应的因缘所得的,也就是常讲的“果中说因”,这个因就是性,是安住在圣种性中修起庄严净土,这就称为“性功德成就”。
还有一种说法,“性”也可以讲“积习成性”。这个性就是讲习性,不是本性。习性是讲法藏菩萨集结无量的功德,他修行的功德与自性相应,所以习性跟本性相应。法藏比丘在因地的习性如同本性,他的习性跟本性相应。
就作用来说,又说性是必然的意思,是不改的意思。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去往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清净色身、清净心。安乐国土的清净性,就像大海的水性同一咸味,各种水流入大海,就必定成为同一味,也就是说任何众生进入极乐净土,身心都会转染成净,毕竟同证清净平等无为法身,同成佛道。
《往生论》上教我们观察极乐净土的本质,偈曰:“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正道就是平等大道。《维摩经》上说:“平等心是道,清净心是道”。一切万法本来平等,今天我们看到一切法为什么不平等,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诸佛菩萨是用平等心,所以看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要学诸佛菩萨,用清净心、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
中国老祖宗们说本性本善,本性,佛法里称作自性、法性。法性就是真心,真心是爱,真心是大慈悲。慈悲就是爱,佛经不用爱,用慈悲,慈悲是永恒不变的爱心。世间的爱有情执,它会变的,是无常的,这个爱不是真的。慈悲是理性的,理智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是真的不是假的。它的基础是自性,自性里的慈悲不会变化,所以慈悲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真正到达心境一如,生佛不二,万法一体,入了这个境界,这叫大慈大悲。
就以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来说,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欲,所以有欲界;因为有执着、欢喜禅定,入了这个境界舍不得放下,所以有色界,四禅天。在这儿住久了,就厌烦,不喜欢,不喜欢色了,于是乎就有了无色界天。可见得三界是我们这个地方众生喜爱,这个喜爱就是烦恼,是烦恼因而生的,所以古人讲“爱不重不生娑婆”。为什么到娑婆世界来?贪爱的心太重。如果贪心失去了理性,那就到三恶道去了,贪心堕饿鬼,愚痴变畜生,瞋恚堕地狱。贪、瞋、痴叫做三毒烦恼,三恶道就是这样变现出来的。
六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都是一心所现之物。一切法、一切境界是自己识心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即所谓“心现识变”。宇宙这么复杂,相怎么来的?心现的;为什么会有种种相?识变的。心是真如本性,识是八识、阿赖耶识,心现识变。心与识统统是自己,所以这一切万法不是自己是谁呢?如果真正能从这个地方体悟,我们的同体大悲心就生出来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能生得起来,这是真正的慈悲。这个慈悲心是从本性里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清净平等,对佛菩萨、对畜生、对饿鬼、地狱,乃至于对一切植物、矿物,一律平等,无二无别,真正的慈悲。
所以大慈悲心就是阿弥陀佛的正因,这个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极乐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彼国。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众生轮回受苦的情形,兴起大慈悲心,发愿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不分亲疏、高下,平等的对一切众生施与安乐、拔除苦难。
“出世善根生”,这一句是双关语,“出”是出世间,“世”是世间,世间、出世间的善根都从性功德生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然的,自性本自具足的。
佛在经上说,善根有世间善根、出世间善根。世间善根有三种,无贪、无瞋、无痴,即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个善根生起。如果我们对世间七情五欲真的没有贪心;对任何逆境没有瞋恚;对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愚痴,就是有智慧。如此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善,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三善根;换句话说,一切不善都是从三毒发生的。三毒就是贪、瞋、痴,所有一切不善都从这里生的。我们要想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哪里下手?要从断三毒烦恼,要从培养自己的三善根,从这里下手,这是世间三善根。出世善根是建立在世间善根的基础上,出世善根只有一条,精进。如果真正做到精进,任何法门决定都有成就,成就的大小与精进的功夫一定是成正比例的。
事实上,要靠自己断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出离三界,的确非常困难。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因为习气太深了。所以在所有法门里头,只有净土这一门不断烦恼可以出三界。唯独这一门,叫带业往生,带业就是不必断烦恼,就能往生西方。所以净宗称之为“门余大道”,“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余”就是以外的,除了这一门之外,再没有第二门了。
大慈悲是净土之根,大慈悲就是出世善根,所以说“出世善根生”。这个大慈悲完全是从清净心、平等性自然流露出来的,因此叫做“正道大慈悲”。
四、 普照十方的光明世界(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因地发起这一庄严功德的因缘,是因为见到有些佛国土中光明不满足,就发起成就国土满净光明的大愿,弥陀光明遍照十方恒沙刹土。安乐净土,极其广大,无边无际,而清净光明无不充满。所以西方世界称之为光明世界,称之为清净国土,称之为大光明藏,也就是所成就的净土,绝对没有光明照耀不到的区域。因此极乐净土种种的形相,形是形体,相是相貌,清净光明,无比的庄严。极乐国土中,大地光明,池水光明,宝树光明,楼观光明,一切无不光明,万物的形相就是光明。
《往生论》赞叹颂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净”是清净,一尘不染,就是福德圆满,“光明”是智慧圆满。所以到极乐世界是学什么?就学这两样东西,清净、光明,福、慧圆满,圆满的福慧在极乐世界,福与慧就把所有的形相完全包括在其中了。我们念三皈依的时候,称“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此地讲的福德、智慧两种圆满,这两种圆满成就极乐世界的形相庄严。
极乐世界的形相功德成就,简单说就是三桩事情,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福德,第三是知足,智慧、福德的成就都在知足。不知足的人,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他都生活在苦恼的世界。为什么?他患得患失,得到的怕失去,为这个担心;没有得到的想求,他的心不能安定下来。知足的人心是安定的,是快乐的,知足常乐。知足的人无求,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个人多快乐!
“如镜日月轮”这一句是比喻,如镜、如日、如月、如轮,轮是表圆满的意思,日月是光明的意思,这是教我们要怎么做到清净光明。“如镜”,镜能照见,镜之德,照见而不染。我们看镜子照外面,它有没有染污?没有。这意思是教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我们的心要像镜子,照见,没有一样不清楚,里头干干净净,一点都不染污。照见,如果记在心里,常常回忆它,那就被染污了。照见的时候欢欢喜喜,正在照的时候不染污,照完之后更没有染污,不留印象。
佛法是好的记忆也要清除,为什么?我们才能真正常住在清净平等觉中。如果不好的记忆清除掉了,好的记忆还在,我们的心还是不清净,还是在搞轮回。不好的东西没有了,全是好的,这在三善道,但出不了六道轮回。善恶的记忆全没有,超越六道了,不在六道,而且不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了。
但是要善恶的记忆不留印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善恶全部清理干净,我什么都不要,就是阿弥陀佛。这真管用,比断烦恼、消业障容易太多了。一句阿弥陀佛,烦恼不断却没有了;一句阿弥陀佛,业障不消却全消了,这个方法多妙!这是我们要学的。
五、 随念而现的自在世界(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这是说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也就是今天所谓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丰富、至胜。佛因地为什么兴起这一庄严?是见到有的国土物质环境不丰足,而且种种器具不是自然就有,需要制备,受种种辛苦。以此因缘,兴大悲心,希望国中万物具足珍宝性,而且自然而现。
《往生论》颂曰:“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珍宝性”,“性”是自性,就是自性中之珍宝。极乐世界资源太丰富了,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来的。自性里的能量、资源,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是说极乐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自性珍宝所成,这些珍宝具足庄严,庄严就是美好的意思。庄严上加个“妙”字,是指外面的环境完全随着自己念头在变化,我们心里想什么就变现什么,真妙!
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无量的资源,样样都是无量,它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自性,人人都有,佛有,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今天迷了,自己自性里头本有具足的拿不出来。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只是迷了。怎么迷的?佛告诉我们三大类的迷惑,第一类是妄想,妄想迷了我们的自性,第二类是分别,第三类是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自性里头无尽的这些资源,都得不到受用,得向外去求,这很苦!
在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丰是丰富,足是满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宫殿、服饰、香花、饮食,一切需求,应念现前,无不具足。念头才动,它就现前。在极乐世界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是心想事成的,想什么,东西就变现在面前,这是自性随缘变现。一切都随念而现,那还有什么好贪心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贪瞋痴自然就没有了,自自然然就断掉了。
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受用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是从一切有情众生福报里变现出来的。福报是我们过去生中所修的,修福才能享福,如果不知道再修福,这个福报享尽就没有了。所以修得的福报是会享尽的,我们看到许多发大财的人,晚年贫穷潦倒,这说明他的福报一生当中都保不住。所以必须修善、积德,福报才能保持长远。
极乐世界一切受用的物质为何享用不尽?因为是从清净心里变现出来的。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极乐世界的一切受用,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能够自在的受用。而且所流露出的是微妙珍宝,这里说的珍宝只是以世间的珍宝做为比喻,实际上是无法想像、不可思议的庄严妙相。
所以西方世界确实是得心自在,因此依报的环境就自在,正是佛常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心清净佛土就清净;心自在,一切生活受用就得自在。这是“具足妙庄严”。
六、 无高下心的平等世界(庄严妙色功德成就)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这是说极乐世界依报与正报的妙色庄严。依报的庄严,就是物质环境的庄严,物质环境不但丰足而且美好。正报的庄严是讲身心健康,心地清净光明,全身放光,这是妙色的根本,一切美好的根本,所以这个“妙色”是讲佛光。为什么?因为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好,依报决定好。
《往生论》描述极乐世界的妙色庄严时说到:“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无垢光焰炽”,“垢”是代表烦恼习气,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光明是从真心本性里自自然然生出的。自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纯净纯善,所以在这种光的氛围当中,众生的烦恼习气会消除得干干净净,真心本性就显露了,这就是妙色庄严。总而言之,不离自性。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兴起妙色功德庄严?因为他在作菩萨的时候,参观诸佛国土,优劣不齐,一切国土都不相同,这个不同,换句话说就是不平等。不平等,人就生起烦恼,就生了是非高下,就会造业受报,所以三途轮转愈来愈苦。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了避免这些过失,所以他的愿望是成就妙色,光焰炽盛,第一无比,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所以到极乐世界,高下的心没有了,心平等了。西方极乐世界最特别、最殊胜的就是平等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都跟阿弥陀佛平等,身体一样,色相一样,相貌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貌统统一样。物质享受平等,生活条件也平等,没有一样不相等。
如果再往深一层来讲,可以说极乐世界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的,是阿弥陀如来所指导的、所教化的,这也是佛为我们做增上缘,成就庄严妙色功德。证得无生忍是什么样的菩萨?无生忍分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萨,中品是八地菩萨,上品是九地菩萨。这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正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就是无生忍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生忍的菩萨。
“明净曜世间”,“曜”是明耀,光明照耀,也是显著的意思。就是说清净平等一切受用是非常显著的,人人都看得清楚,都能受用得到。这就是讲明耀两种世间,就是正报、依报,正报是有情世间,依报是器世间。“曜世间”,就是照耀净土器、情二种世间。
我们这个世间,日月灯光只能照到色相的表面,没有办法透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光照一切事物都是透明的,映彻表里,照得内外通彻透明。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光照众生的心时,能帮助众生断烦恼、开智慧、破无明、成佛道,阿弥陀佛就是以光明来加持众生的。沐浴在极乐世界的佛光之中,有这样殊胜不可思议的成就。
我们念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有什么用处?就是把心念平,把心念净,这个佛号就得力。否则一天纵然念十万声佛号,心不清净、不平等,虽念佛号却不起作用,那就是古人所讥笑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佛号不得力!实在讲,念佛号不在乎多少,蕅益大师说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们有没有真信、真愿,这才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往生。品位高下,功夫深浅要紧。功夫深的,名号能得清净心,能够断烦恼。功夫浅的,这句佛号能伏烦恼,也能使心情恢复到平静。所以这句名号是让我们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心净则土净,只要心清净,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与哪一个相应?与西方净土相应。
七、 触受生乐的法喜世界(庄严触功德成就)
所谓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法是一切众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受用的境界,佛在此特别就六种里面讲“触”受,以这一种代表其余的五种。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见到有些国土虽然有许多的珍宝,譬如《无量寿经》上讲的七宝、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虽然有,却不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就是在受用上不具足。法藏看到这个情形,就发起这些珍宝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受用的誓愿。七宝的“七”其实不是数目字,是代表圆满。怎样才叫圆满?随自己的意思就圆满。
极乐世界所触皆妙,《往生论》上举例说:“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迦旃邻陀”是梵语,是古印度一种草的名字,这个草非常柔软、微细,能随风左右旋转,触到它非常舒适,能生欢喜心。用草来比喻极乐宝物,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就像这样的柔软,接触时心里不起贪染,用这个来形容触受之乐,接触时能生乐受。这是举一个例子,其实在西方极乐世界所接触的,就是六根接触的境界太多了,这个接触之乐也是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全是珍宝,树木、花草、大地都是七宝所成,众宝庄严。而且这些珍宝非常柔软,悦目便身,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宝坚硬,只能做装饰品。譬如黄金,我们这个世间黄金坚硬,可以做首饰,不能做衣服穿;西方世界的黄金柔软,可以做成衣服。我们这里的黄金,无论在成色、光彩上,都不能跟极乐世界相比。
世间人触乐的时候,譬如眼贪色,耳贪声,接触时就起贪心。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宝性功德草,接触之后,能增长道心,能生法喜,能让我们开悟,能断烦恼,真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在享乐里不能断烦恼,不能开悟,不能明心见性。不仅触受如此,极乐世界的六尘都说法,我们眼见到、耳听到、鼻所嗅的,六根所接触的都能得到最殊胜的快乐。在快乐当中,烦恼自然断掉了,无明渐渐消失,智慧开了,本性见到了, 这不可思议!
八、 绝妙自然的独特世界(庄严三种功德成就)
(一) 开神悦体的功德水(庄严水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因为见到有的国土有河流、有江、有海,波涛汹涌;又有大块的冰随着急流而下,冲击两岸,使人惊吓恐慌。这样浊恶的水,面对它时没有安和愉悦的心情;背向它时,又恐怕有大水到来的忧虑,所以发起水功德庄严之愿。
西方世界的七宝池,宝池很多,遍布极乐世界,这也是十方念佛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的托生之处。七宝池的水是随心所欲,到七宝池里头,要深就深,要浅就浅,要温就温,要凉就凉,要急流就急流,要缓流就缓流。最妙的是,喜欢听什么法,水就出现想听的法音。
西方世界的水质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水能“开神悦体”,开神,就是一般讲的开悟,在这个水里游泳、沐浴会开悟;悦体是身体感觉得非常的舒适、舒畅。西方世界的水能把心里的烦恼、习气洗掉。宝池的池底是金沙布地,所以它放光,池底也有光明往上面照,无深不照。宝池的水,它不是死水,它在那里流动,水的流动速度,所观察的是恰恰好,不太快也不太慢。
《往生论》颂曰:“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宝华”是指莲花,宝池里有莲花,十方世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所以西方世界也叫莲花世界,莲花都是在七宝池中长成的。
现前我们真的相信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只要这个念头一生,七宝池里头就长出一朵莲花花苞。念佛念得愈勤,花就长得愈大,颜色愈好。所以说“宝华千万种”,宝池中的莲花种类很多,大小、光色都不一样。将来往生时,佛就是拿这朵莲花来接引我们,这朵莲花上有我们的名字。如果念佛的人退心了,不想往生净土,或者改学别的法门,那朵莲花慢慢就谢掉了,消失了。所以在极乐世界看到有生有灭的就是宝池内的莲花,除此之外,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灭的。
到了极乐世界,莲花还没开,我们就在莲花里面,有佛给我们讲经说法,那是化身佛。莲花如果一开,所见到的是报身佛,而且我们的身相就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所以并不是从小孩慢慢长大的,不是的。
“弥覆池流泉”,“弥”是满满的,七宝池整个池塘都是这些宝花。“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这是赞叹七宝池水面上以及周边的庄严。池子里面有莲花,宝池的周边有行树、花草,所有的树木花草都是无量珍宝所成的,都是自然成就的。西方世界都是珍宝,是宝树、宝草,宝性功德草。因为是宝,所以宝都放光。微风一吹动,那个光就交错了,显示得非常之美。
这是说到水功德成就,水功德成就里面,没有赞叹水的八德,而赞叹水面上、水岸边的这些装饰。水是本体,周边的这些花草装饰是附带的,附带的都已经这样美了,那水的好处就更不必说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在没有到达之前,我们现前这个状况,我们的心真诚,我们的愿恳切,我们的念佛功夫要非常认真努力,七宝池里面的花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美,这是我们带得去的。在这个世界,无论我们想些什么、念些什么、造些什么,都带不去,没有一样能带走。带不去的随缘就好,带得去的就要真干!
(二) 十方无碍的平坦地(庄严地功德成就)
佛于因地时见到有的国土,崇山峻岭,有悬崖深谷,高低不平;有茫茫大海,见不到彼岸;有大片的地没有人走,十分荒凉。所以兴起悲愿,成就平坦的大地;宫殿楼阁的任何一处都能见到十方无数佛国;而且宫殿楼阁的外面,有宝树宝栏围绕,互相辉映、严饰。
《往生论》颂曰:“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宫殿诸楼阁”,极乐世界的大地,地平如掌,这是平等心现出来的。佛的讲堂精舍,也是七宝所成。七宝能随心所欲,可以坚固做为建筑材料,也可以柔软做衣服穿,样样都是自然化成的。而往生去的大众,所居宫殿,住的环境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真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的大地有宫殿、楼阁,这些宫殿楼阁是往生到极乐世界菩萨居住修行的住所。宫殿整齐壮丽,大小不一,形式也不一样,美不胜收。为什么会不一样?随众生的意念而变化的。所以宫殿喜欢在空中的就升在空中,喜欢在地面就在地面。而且宫殿可以随身,要到他方世界去,宫殿就像飞行工具一样,飞到他方佛世界去了。
“观十方无碍”,西方世界的宫殿、楼阁能现十方诸佛刹土。宫殿周围都是宝树,在树林里面也能看到十方刹土。换句话说在极乐世界,想看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到处都能看到,光中都能现这个境界。不但能看到现前,还能看到过去、未来。极乐世界人六种神通具足,天眼遍观,天耳彻听;能看到十方世界,能听到十方世界众生说话的音声,一点障碍都没有。有他心智通,众生心里才动个念头,就知道了。极乐世界是无障碍的世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杂树异光色”,杂色宝树遍满极乐国,树的品种非常多,光色都不一样,多么奇特美丽。极乐世界的宝树,或纯一宝,或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辗转合成。见到这个树,触到这光影,都能得大乘的法乐,都能增长福慧,神通自在,也是随意所需,应念现前。这些宝树上覆宝网,树上面的装饰是宝网,罗网。树下面有栏杆,宝栏,都是表大地之庄严。
树上有罗网,从罗网当中能见到想见的十方世界,想看哪里,什么境界就现前,十方世界六道众生看得清清楚楚。西方世界无论是宫殿、楼阁、花树、罗网,都能显现十方世界的影像。想看哪一个世界,它就现出这个现象出来,应念现前。
“宝栏遍围绕”,栏杆是宫殿楼阁外面的装饰,有栏杆,有道路。栏杆、道路周遍围绕,四通八达。因为有神足通,想到哪里去,念头才动,身体已经到达了,比光的速度还快。遍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刹土,不但能去,而且能一时去每一尊佛刹土。一时同去,什么方式?分身。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个本事,千百亿化身,有多少佛国土,就化多少身,就变多少身,到那边供佛、听经闻法。
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上说:“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正报依报都放光明,都能显示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之事。光中显示出来的境界,不但可以看,还可让自己亲身经历;换句话说,我们只要到极乐世界,就等于到了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对于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信息,统统能接收到。
在极乐世界能够见佛,能够供佛,能够听佛说法。哪个世界有苦难众生,也可以帮助佛去教化。我们知道这些事情了,极乐世界能不去吗?换句话说,不到极乐世界就永远再糊涂下去了。
(三) 法音宣流的妙虚空(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佛于因地时,见到有的国土虚空中污染混浊;虚空中的声音浊恶;虚空中出现不祥的灾气,使心忧虑恐惧。因此兴起悲愿使虚空处处显现宝网弥覆的庄严;让国土的虚空中传出微妙法音,不但悦耳动听,而且发人智慧;以虚空庄严,使人看不厌,而且见到时心得安定。
《往生论》颂曰:“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这是说极乐世界的虚空中不仅有光、有色彩,有无量妙宝装饰其中,而且到处都能闻到佛法,不像我们这个五浊世间闻法艰难。
空中庄严是讲“罗网”,古时候的宫殿是雕梁画栋,是非常高级的艺术品,所以建好了之后往往用罗网保护它,怕人损坏,怕鸟到那边做窝。罗网在古代多半用铜丝编织的,是透明的,从外面能看得见,但是不能接触它。西方极乐世界的罗网庄严,不是铜丝,是无量妙宝所形成的,像透明的纱一样盖在宫殿上,盖在宝树上。罗网放光,光中有化佛,佛也会说法,庄严无与伦比!
网当中系着有铃铛,微风一吹动,发出音声。音声就像交响乐一样的美,音乐里面是在宣扬妙法,音声说法,说的什么法?想听什么法它就说什么法,这妙极了。所听到的法音,经上说了一个总纲领,念佛、念法、念僧,都念自性三宝。三宝是佛法僧,佛是“觉”义,念觉就是念念觉而不迷,这是念佛;念念正而不邪,这是念法;念念净而不染,这是念僧。法音都是念三宝。
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对于每个人的根性都通达明瞭,他有能力让每一个不同根性的人在那里生活,都感受到意想不到的舒畅快乐,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及喜爱,这才叫真正的殊胜庄严。
九、 广修供养的香光世界(庄严雨功德成就)
“庄严雨功德成就”,这个“雨”字要念“遇”,去声,当动词,就是从上面降落下来的意思。“雨”讲的是即时为贵,不需要的时候就没有,需要的时候就有。并不是空中布满东西,而是空中什么都没有,想要什么就变现什么,一切法是变化所作。
佛在因地时看到许多世界的众生,想以衣布地,布铺在地上,让人不踩到灰尘,为了什么?供佛、供僧,这是非常的恭敬。但是众生福薄,贫困,有恭敬心,没有力量做到。所以法藏发起大悲之愿,国土中这些物质永远没有缺乏,想什么就有什么。从哪里来?从空中落下来,只要想要什么东西,就从空中落下来,使国土能普雨资具,以满足众生广兴供养的善愿。
《往生论》颂曰:“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天上落下宝花与宝衣,这个“衣”就是指旗帜、幡幢、宝盖这一类。这个“衣”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所讲的,印度那时候的衣是一块布,用现在话说就是旗帜。这些宝衣、宝花落在地面上,自然就铺成很美丽的图案,就好像铺成一个花毯一样。而且它是柔软的,人走在上面,脚就落下去四寸,脚一抬起来,它又恢复原状,它有弹性。我们不喜欢这个花毯,花就没有了,地面上干干净净。它到哪里去?就像水一样渗入地下了。渗入地下之后,天上又落新花,又铺成新的花毯,周而复始。
空中落下的宝花、宝衣,色彩之多,说不尽。而且它们都有光有香,“无量香普薰”,这句是庄严雨功德成就的重点。西方极乐世界,任何物质都有香气、都放光,所以这个世界叫做香光世界,宝香普薰,光明遍照。我们接触到佛光能灭烦恼、破无明,闻到宝香也是如此,这个香能把我们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都薰掉。
我们世间的香虽然能使身体舒畅,但是不能断烦恼、破无明、开智慧,这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香与光比不上极乐世界的地方。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极乐世界为什么会有三不退,我们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退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生烦恼,生贪瞋痴慢;西方极乐世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不生烦恼,确实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纵然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下品下生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等于等觉菩萨,一生当中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真正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极乐世界样样都有香气,这个香妙,妙在哪里?能滋养极乐世界人的法身慧命,就是能帮助极乐大众长智慧、长福德,也就是极乐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帮助极乐大众成就道业的。道业就是福慧,万事万物统统是增长福慧,消除业障,如此这个世界能不去吗?
我们真正相信有这回事情,自然就发心,现在讲移民,哪个地方最好?极乐世界最好。条件很简单,真信、真想去、真念这句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可以移民到极乐世界。
十、 破除痴暗的明净世界(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前面讲形相庄严时,说到光明遍满国土,整个净土以光明为相;讲妙色庄严时,说到净土里万物所显现的光焰第一无比,以上所说都是指外在环境的光明。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
阿弥陀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参访诸佛国土,虽然有些佛国的众生,像罗汉、菩萨有顶上的圆光,也有身光,乃至于一般人也是有的。所以每个人都放光,只是光的大小不相同,色彩不一样。虽然都有光,但是内心仍处在愚痴的黑暗中。所以法藏发愿他的世界,生活环境,依报、正报都放光明。西方世界连地底下都是明亮的,所以地底下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它不是黑暗的。这种境界不但除物质上的黑暗,也能除我们的无始的无明,这个功德就大了。
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所有一切现象都放光,身放光,宫殿放光,树木花草、大地、天空都放光,光明世界。它的光明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所现的,是如来果地上显现的境界。《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住真实慧,真实慧就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本性里般若智慧起的光明遍照,就有能力照破无明。今天的科技再发达,照明工具再殊胜,都不能把我们的烦恼无明照掉,因为那是从意识心里变现出来的,那不是智慧。这就是光明的根源不相同之故。
《往生论》颂曰:“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佛慧明净日”,是比喻佛陀的智慧光明像太阳一样。佛光普照,不但照极乐世界,也遍照虚空法界。阿弥陀佛的佛光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因为我们有业障,所以见不到。如果我们真相信、不怀疑,就能感受到佛光注照。佛的智慧光明能帮助我们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除世痴暗冥”,佛光的功能就是破我们的愚痴、暗冥。“痴”在这里表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冥”表无明烦恼。所有一切烦恼,在佛的智光之下全都不见了。痴、冥两个字就是指这三大类的烦恼,这全是不善业累积的果报。
我们无始劫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业有净有染,染业里面有善有恶,但是恶多善少。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不论是福报还是罪报,总不离六道轮回,全是自作自受。佛教人要真正了解、明白因果报应之后,就不敢再造恶业;不但不敢造恶业,警觉性高的人连恶的念头都不敢想。
所以第一等大善,第一等大智慧,就是把我们的心换成阿弥陀佛。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是第一中的第一,这也是我们造的。我们不造别的业,专门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业,这个业叫“净业”。佛在经上说得非常好,“心净则佛土净”,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因没有别的,清净心。我们用这句佛号来净化我们的妄心、杂念,让我们恢复到清净,这是求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十一、 梵音遍及的微妙世界(庄严妙声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看到有些世界虽然有善法,但不能遍及世间,所以法藏就想到,如果能有一种微妙的音声,这个妙音能普遍让众生听到,音声不但远闻,而且使一切众生能破迷开悟,所以发起成就此妙声功德。
极乐世界不但佛说法,风声、水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全都会说法,这是妙声功德成就。因为极乐世界六尘都说法,所以无论是耳根利也好,眼根利也好,鼻根利也好,不管是哪一根,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具足。因此诸佛刹土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能随其根性之不同,得到圆满的利益,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往生论》赞叹极乐净土的庄严妙声功德成就,颂曰:“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梵”是清净,“声”是音声,一切众生听到这个音声,不生烦恼、不生染著,能得身心清净,这种音声称之为梵音。这是什么音声?这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妙声。妙在哪里?不仅说法的声音好听,而且同时想听什么,就说什么。佛在那里讲,这个人想听《无量寿经》,听的句句字字全是《无量寿经》;那个人想听《华严经》,听的就是《华严经》,这妙,真妙!
不但音声妙,更妙的是“微妙闻十方”。佛说法的音声,十方世界都能听到。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上解释“微妙”:“出有而有故曰微,名能开悟曰妙”。“出有”,出三有,三有就是三界,出三有就是超越三界。西方世界不但不是三界,也不是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它是一真法界。尤其难得的,它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论是初去的,或是老修行的,都是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它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这是讲“微”的意思。“名能开悟曰妙”,西方世界一切名相都能帮助人开悟,真是微妙无比!
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能在一生中听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名词,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听到,阿赖耶识里已落入种子,纵然这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多生多劫之后这个种子会起现行,起现行就是发愿求生净土。由此可知,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发愿,也可以得生;听到西方净土的名字发愿,也都能得生。这是听到国土名、佛名,都能让一切众生开悟的证明。这是“微妙闻十方”,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弘扬、都称赞。
十二、 最善住持的正觉世界(庄严主功德成就)
《往生论》颂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往生论》共有二十四首偈,这两句是二十四首的中心。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如果没有阿弥陀,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没有一切的庄严,极乐世界无量的庄严都是从阿弥陀生出来的。所以这两句是主,这个地方的“主”跟下一段讲的“眷属”都是说依报,不是说正报。依报就不是说阿弥陀佛本人,是说阿弥陀佛庄严佛土的功德,所以是“主功德成就”。
法藏比丘见到有的国土,竟以罗刹作君主,以阿修罗为国王,结果全国上下互相残杀。而转轮王出世,宝轮安住在大殿时,天下就太平无事。也就是见到国主有影响国土的力量之后,所以兴起国土常有法王住世,以法王无上最善的智悲力住持国土。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佛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他才能善住持。譬如一个家的主人要是善住持,这个家不败,世世代代有人承传;一个国主要是善住持,这个国永远存在。极乐世界能永远存在,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它?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主及十方世界往生的念力为助。
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来善住持?教学,在讲堂里讲经说法没有中断过,教不厌、教不倦。每个往生的人亲自得到阿弥陀佛 的教诲,学不厌、学不倦,同时又可以化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参学、拜佛、听经闻法。所以到极乐世界缘分无量无边,丝毫障碍都没有。极乐大众将来的成就都跟阿弥陀佛一样,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一个阿弥陀佛变成无数无尽的阿弥陀佛,才能把这个无比殊胜的法门传遍虚空法界。
西方世界的导师是阿弥陀佛,他在一切法里面得自在了,一切法都通达明瞭,没有障碍了,所以称为“法王”,“王”是比喻,是自在的意思。所谓修因证果,因圆果满,因真正达到究竟,果是自然出现,极乐世界就是这样成就的。所以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自性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的烦恼,阿弥陀佛消干净了;我们的业障,阿弥陀佛全化解了,所以现出这样庄严的环境,提供给我们做修学的道场。
往生到极乐国土的这些众生,藉着阿弥陀佛本愿威神,逐渐的把烦恼业障淡化,自性里的功德跟阿弥陀佛的愿力,跟阿弥陀佛的功德相应,所以极乐世界是愈来愈庄严,永远不衰不变。自性里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确实能在阿弥陀佛演说当中表演出来,这是最善住持。
极乐世界这么美好,完全得力于教育,把每个人都教好,好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成菩萨、都成佛。成佛就毕业了,毕业就回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里头没有形相。所以诸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有形相的来,毕业之后是无形相的去,这多妙!
阿弥陀佛的教学能产生巨大的摄受力,让人听了生欢喜心,欲罢不能,永远想听下去,没有厌倦的时候,原因在哪里?佛所说的全做到了,妄想、分别、执着真断了。
由此可知,现今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国家治理成全世界最好的国土,要到哪里学?就在这部《无量寿经》里面,这是阿弥陀佛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可以看到阿弥陀佛的真诚心,看到阿弥陀佛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在这部经里头。阿弥陀佛是最善住持的典型、榜样,我们向他学习,就能养心性。起心动念,一念善心、一念和气,所生的智慧就能感动别人。
十三、 莲花化生的奇妙世界(庄严眷属功德成就)
所谓有主,当然就有伴,极乐世界的主是老师、教主,伴是学生、菩萨。西方极乐世界跟他方世界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凡是到那个世界的人,统统是莲花化生,这是讲生平等。
《往生论注》提到阿弥陀佛于因地时,观察到有些国土的众生有生处的不净之苦,还有种姓、地位的不平等之苦。也就是一出生就不平等,生处不平等,住处不平等,乃至于工作机会都不平等,教育也不平等。不平等,人就有怨恨,怨恨累积下来就成为刀兵劫,就会有战争,劫难!
阿弥陀佛在因地见到这些苦相,所以立志庄严国土,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无论是菩萨去往生的;或是再贫贱的人去往生;甚至于五逆十恶造作重罪的人,临终忏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统统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平等的。这个平等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也是我们自己的功德成就,因为我们跟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自性,同一个理体。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生处是一样的,住处是一样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蒙佛教化机缘是一样的。大家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没有高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平,因此那个世界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同世界,所以称之为“极乐”。这个名词绝不过分,真正极乐世界,因为它平等,没有任何差别。
极乐世界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一律平等。虽有九品差别,实际上没有九品的界限。九品从哪里分?每个人内在烦恼轻重不相等。除此以外,生活环境、一切受用,没有丝毫差别。
《往生论》颂曰:“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如来”是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大众,每个都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的,所以是“净华众”,清净莲花里面的大众。“正觉华化生”,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法会之中的所有大众,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湿生,全都是化生,而且是莲花中化生。在七宝池中的莲花,它是正觉宝花,是阿弥陀佛的性德变现出来的。大家心地清净,没有争执,连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这是眷属平等。
如何能成为极乐世界的眷属?《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往生的方法,三辈九品,还包括一心三辈,不是专修净土的,是修其他法门或修学不同宗教的人,只要真信、真愿,最后临终念这句阿弥陀佛,也必定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要相信阿弥陀佛,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都是信愿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的,同一个方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因同果也相同。这就是眷属功德成就,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只有佛是老师,学生是眷属,除这两种人之外没有第三种。第三种,那就是临时到极乐世界去参学、考察的,譬如他方世界诸佛如来来访问,诸大菩萨来考察。如果诸佛来,我们把他看成老师;如果诸大菩萨来,我们把他看作学长。所以这是修行证果最理想的一个道场,再找不到这样的好道场。
极乐世界很容易去,只要具足信愿就能去;品位高下,那只要我们念佛。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去,这就去成了。每天有时间就念佛,别糟蹋时间,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做其他的想法。把我们的思想,无论是恶念善念统统清除,好的坏的一律全清除。心里只有一尊庄严的阿弥陀佛,在心里面放光,在心里面住持!我们每天读经,听阿弥陀佛说法,世尊说法跟阿弥陀佛说法是一不是二,怎么会不成就!
十四、 受用具足的如意世界(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受用是什么?是讲日常生活。西方世界的受用,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包括在其中。六道的众生,生活相当困苦,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压力很重,纵然心里想学佛,障碍重重,很难如愿,最大的障碍无过于衣食之累。人在这个世间每天繁忙工作是为什么?为衣食,非常的辛苦!
阿弥陀佛在因地看到很多世界的众生,造作杀生、偷盗、妄语等罪业以求得受用,结果堕入恶趣受无量苦。又有众生因为往昔的悭贪等业,感得今生受用贫乏,忍饥挨饿。法藏看到这个情形,所以发愿他的世界一切众生绝对不要为衣食奔波,也不要为住、为吃、为穿发愁,这些供应一切自然,随心所欲。因此立志使国土具足受用功德。
《往生论》颂曰:“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爱乐佛法味”,极乐世界的人都爱乐佛法味,佛法的滋味是什么?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极乐大众一切时中听闻妙法,陶冶在觉、正、净最圆满的境界里,念念都在感受法喜,所以没有人身心生起懈怠、疲倦。这个法喜的能量是直接从自性里来的,摄取自性的能量。
我们在这个世间,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受用太多,说之不尽,归纳起来总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上的受用,另外一类是精神上的受用。现在人只享受物质受用,疏忽精神受用,所以富而不乐、贵也不乐。什么原因?因为精神生活的受用缺乏。其实真正的精神生活是智慧、是德行,这样的生活是远远的超越世间人的享受。古人有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这是指世间的享受、受用比不上佛法的享受。
佛法的享受有法乐,法乐在哪里?完全在修学当中所体悟到的,教下常说烦恼轻、智慧长,这真快乐。真正达到烦恼轻智慧长,在世法里也能得法喜。法喜从哪里来的?接受佛陀教诲而来,让自己的身心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融合成一体。我们得不到法喜,尝不到佛法的滋味,那是因为我们迷在世间爱欲之中,贪图眼前七情五欲的享受。虽然这个享受的时间很短,但是后面的果报决定是三途六道,苦不堪言!
“禅三昧为食”,西方极乐世界人的身体跟我们身体不一样,他的能量怎么补充?他的能量是听经闻法,而且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中断。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他是法性身。以什么为饮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不依靠外面,依靠自性本具的功德能量,用这个来养身体,不向外求,这就自在了。
刚刚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初学者,还有饮食的习气,会有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一想,饮食自然就摆在面前。摆在面前,不想吃,只是眼见食物的妙色,鼻闻妙香,身体就感受到舒适悦意,自然饱足。受用完毕,食物自然化去,不需要收拾。西方极乐世界的老修行人,就不再需要饮食了。
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享受,的确是非常自在,用不着操心,用不着经营,不需要这么劳苦,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受用随心所欲,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
十五、 永无诸难的安乐世界(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
“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我们看到这一句,特别有感受,这个世间灾难是愈来愈严重,为什么?现代的人心不善是一年比一年增长,佛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说环境随着人心在转变。人心都趋向善良,环境就好;人心要是不善,这个世界灾难就会愈来愈多。
现在我们所受的就是一切诸难,无论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少,只要住在这个地球上,就得受,很辛苦!以佛眼来看,六道的众生这些苦难是永远不会断的,为什么?因为这些众生不断的在造苦因,因不断,果怎么会断,因果相连。
佛法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际遇都是业因果报。过去世修福,这一生能享福;过去生中没修福,这一生就得受苦。受苦不甘心,于是再造业,造业就更苦,苦上加苦。几个人在苦难当中觉悟,断恶修善的?所以再苦的日子也要咬紧牙根度过,不怨天、不尤人,每天忏除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把我们这一生苦难的环境转过来。懂得这个道理,真能转。佛法里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就是说的这桩事情。
我们有苦有难,到佛门里面来求方法,真有,不是迷信。我们跟佛菩萨磕头、烧香供养,佛菩萨保佑我们,那是迷信,那不是真的。佛菩萨是怎么保佑我们的?经典上讲的道理、方法,我们都能看懂、听明白,觉悟了,能回头,回头是岸!这就是佛菩萨保佑。
《往生论注》提到阿弥陀佛在因地时,见到众生的身心有种种苦难,即使稍得安乐,也会瞬间被夺走,不能保有,因此法藏菩萨立志成就永无苦难而且安乐相续的国土。
《往生论》颂曰:“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这两句是讲永离诸难。“身心恼”,身恼,是指饥、渴、寒、热、杀害等身体上产生的苦恼。心恼,是指由计较是非得失引起的贪、瞋、痴等心上的苦恼。极乐世界不仅没有诸难,而且安乐相续没有间断。因为那里的人没有邪思、邪见、邪行,这是阿弥陀佛的教育成功了。
阿弥陀佛是导师,教给我们觉、正、净,所以决定没有身心的恼患。那个地方的众生,决定没有害人的念头,所以那个世界没有刀兵的灾难;没有是非得失、贪瞋痴慢,因为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贪瞋痴慢在那个环境生不起来,所以说“受乐常无间,永离身心恼”。
西方世界人永远没有身心的烦恼,不但没有这些事,连这些名称都没有。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苦的缘,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决定不会生起忧悲苦恼的念头,所以这个世界称之为极乐。
我们想念佛求生净土,但是念佛的功夫不得力,障缘太多,别人没有方法代替我们把障缘除掉。清除这些障缘完全要靠自己,佛法里有个好方法,就是听经、念佛、拜佛,如果一天拜一千拜、三千拜,心定了。礼拜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统统礼拜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弥陀佛是自性佛,一切诸佛不离自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把心专注在阿弥陀佛上,一切功德回向阿弥陀佛,回向一切众生,回向自性,我们的心量就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清净平等觉就现前。
十六、 一生成佛的大乘世界(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
《往生论》颂曰:“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此四句是“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大义门”是大乘之门。大乘佛法修什么?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极乐世界无比殊胜的果报,就是从这里得来的。极乐世界是大乘之大乘,是如来与诸菩萨善根出生的世界。
《往生论注》上说:“国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败种子,毕竟不生”。又说:“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为什么说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十方诸佛的刹土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因为生他方诸佛净土,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生阿弥陀佛净土,成佛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太快了!原因是什么?西方净土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他方诸佛净土都有三乘、五乘,不是平等一味的。所以昙鸾法师才劝导我们,应该要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如果众生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走进了成佛的大门。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依止的是无上大乘的导师阿弥陀佛,而且在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下,成就的是大乘极广大的智慧、慈悲、神通、辩才等功德;兴起的是尽未来际,化现十方普利群生的事业;行持的是自他二利、周遍广大的普贤行海,一切时一切处所缘的都是大乘法,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进了成就大义之门。
《论注》又说:“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这是举一个例子。西方世界确实没有二乘,没有声闻、缘觉,但是他方世界的声闻、缘觉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西方世界也没有女人,他方世界女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西方世界没有根缺,就是六根有残缺之人,根缺就是今天讲的残障,西方世界没有残障,但是十方世界残障之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二乘人、女人、根缺之人,但不管哪一个层次的众生都可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到极乐世界是得平等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身相完全一样,待遇完全相同,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
《论注》里有解释什么是“讥嫌名”,譬如这个人心地软弱,不太勇猛,没有求菩提、普度众生的大心力,就被人讥讽为“声闻”。又比如男子心量狭小、见识短浅,被人讥笑为“女人”。或如这个人是非邪正不能辨别,就说他像瞎子一样,瞎子就是残障,他并不是真的残障。这叫做讥嫌名。西方世界不但没有二乘、女人、根缺这三种名,连讥嫌名都没有。“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等”是平等,平等就没有讥嫌之名。
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这些人,各个都能勇猛精进。为什么?因为亲近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使我们精神饱满,意志坚定,不疲不厌,绝对不会懒惰、懈怠。
阿弥陀佛在因地为什么要发愿成就大义门功德庄严?因为法藏见到十方世界有的国土,虽有佛菩萨等圣贤大众,但以国土秽浊的缘故,所以将一乘法说为三乘,很多众生容易趣入小乘,不能快速成就菩提。其实释迦牟尼佛在最后的法华会上,给大家宣布出来,“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才把真实义说出来。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实实在在是一乘。由此可知,二乘、三乘是佛不得已而说的;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后人还讲了一个“五乘佛法”,那就说得更勉强了。另外法藏又见到女人有见识短浅、心力不勇猛等等障难,及根缺之人根器不够的缘故,难以成就大义。由于见到这些情况,法藏发愿自己成就的国土不生二乘种子,不出现女人、根缺的现相,而是一味的大乘善根界,大乘一味、平等一味,希望自己将来建立这个世界,确实就是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凡是往生的人一进入净土,就能一生圆满成佛。
西方极乐世界确实一切平等,清净无染污。其实十方世界没有一个世界不平等,不平等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怎么造出来的?迷而不觉。怎么迷的?从我执开始。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七情五欲,总的来说,就有贪瞋痴慢疑这些染污。
贪瞋痴慢疑是根本烦恼,世间所有一切不善都从这里生出的,佛法称它为五毒,这五毒是我们身体疾病的来源,也是我们居住环境灾难的来源。贪婪感应的是水灾,海啸是贪婪所感;瞋恚感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不断上升,这是瞋恚所感;愚痴感得的是风灾,飓风、龙卷风;傲慢对应的是地震,心不平,大地就震动了;疑,则是对于圣贤教诲的怀疑,怀疑就不信,就不学习,贪瞋痴慢就出现了,所以怀疑是所有一切罪恶的根本。
我们修净土,全心全力专注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上,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不怀疑是真信,决定求生净土是专愿,这就是大乘善根。所以净宗确实是大乘义利之门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大乘义利门。法藏的发愿不是空愿,愿愿都通过五劫的修行,他兑现了,也就是说愿愿都落实了。
十七、 有求必应的圆满世界(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这一条实在太殊胜!这十七种庄严全是讲依报。依报就偏重在物质上的需求,所需要的没有一样不满足,完全是变化所作,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在那边制造,想要什么东西,东西就在眼前。不要了,就没有了,不需要收拾,不需要储存,多自在!西方世界没有丝毫要操心的事情。这是教导我们,这个世界不能不去。《往生论》的偈子说得好:“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佛在因地见到很多国土里,众生有愿不能满足,就兴起悲心立愿要使国土中的人民,都能随心所求而满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满我们一切所愿。一切能满足,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福慧究竟圆满的一个道场,生到这里面,那也就是我们一切福慧统统圆满,跟我们有缘的众生都能得度,这还得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真正不可思议。
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有求不得苦,为什么不得?有业障。我们所求不能满愿就是因为有业障,必须业障消除,我们所求就满愿了。所以忏除业障是所求必应的一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忏除业障。过去生中所造的业障已经成了,无可奈何,今天明白了、觉悟了,从今以后不再造业障。一定要以耐心、善心、真诚不退心去修学,认真的忏悔,求佛菩萨加持,我们的善心、善愿才能现前。
事实上,我们在这个世间要想消业障,太难!这一生修得再好,这一转世,来生就算再得人身,这一生所修行的都忘得干干净净,来生又要重头来起。如果遇不到善知识,误入歧途,那就坏了。所以昙鸾法师在此地劝我们,唯有求生净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业障就消得快。
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福德力作增上缘,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了。寿命达到无量寿,随自己的心愿,愿意在净土住多久就住多久。舍净土的寿命生到十方世界度众生,也是想住世多长,都随心所欲。而且在净土想受用什么,随心里所想,就自然现前。愿意听什么法,水声、雨声、铃声里就说什么法。在楼阁里愿见十方哪一国土,也都自然显现。或者愿意去他方无量佛刹供养诸佛菩萨,也能一念间遍游十方,要什么供养具都随意化现。这是凡夫作梦也想不到的。这一往生,仗佛的自在力就一切所求都自在满足,所以极为胜妙!永离障难,各称所求,满足情愿,使我们能快速成就,证得究竟圆满菩提。
前面所说的十七桩事是说明西方世界生活环境的圆满,不仅美好,而且是真正的圆满,没有丝毫的缺陷。这十七种庄严都是他方世界里没有的,这是讲器世间清净庄严。因为这个缘故,天亲菩萨讲:“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这两句是十七种国土庄严的总结。阿弥陀佛国土,是值得我们发愿往生的。
天亲菩萨为我们介绍极乐国土的功德庄严,目的就是要增长我们的信心、愿心,发愿此生一定求生净土。真信就会真行,行就是念佛,这就是信愿持名,在现前就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贰、 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众生世间清净)
前面第一大段,是教我们观察极乐世界的“器世间清净”,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这种生活环境实在太殊胜美好了。
这一段教我们观察“众生世间清净”,也就是人事环境。“众生”,小乘教所说的,就是在六道轮回里面,生死不断,生生死死,这个叫众生,众多的轮回生死。大乘法所说的,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既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决定没有生灭。所谓生,缘聚现的这个相,我们叫它生;灭的时候,缘散了。缘聚缘散,实在讲这里面确实找不到生灭,所以这个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是讲的众缘和合。净土是大乘法门,所以“众生”是要用大乘的教义来阐扬、来说明。
西方极乐世界,它是一个学校,是一个道场,它不是一个普通世界。极乐世界没有国王,没有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极乐世界非常特殊,就只有老师跟学生这两种人。所以观众生世间清净,又分为二类。第一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第二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我们在一生中如果要想有真实的成就,关键在善知识,如果能遇到善知识,亲近真正的善知识,我们的增上缘就具足,这个关系非常重大。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增上缘,因此我们对老师不能不认识,不能不了解。天亲菩萨一共说了八桩事情,介绍阿弥陀佛。
【甲、 极乐世界的导师(佛庄严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天亲菩萨归纳为八种:一者座庄严,二者身庄严,三者口庄严,四者心庄严,五者众庄严,六者上首庄严,七者主庄严,八者不虚作住持庄严。
一、 妙用无穷的莲花宝座(庄严座功德成就)
我们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第一个是“庄严座功德成就”,这个“座”是指佛的宝座,为什么没有列在依报庄严,而是列在正报上?因为这个宝座是阿弥陀佛愿力变现的,这个座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是真正的像一个台、一个座,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个宝座有种种功德妙用,能放光,光中又化佛,佛又为一切众生说法,可见宝座的妙用无穷。
佛因地何以发起庄严座愿?《往生论注》上说:“见有菩萨,于末后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见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爱乐,增上修行”,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
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他坐什么座?生草座。但凡夫见到这个相,尊重心很难生起来。所以虽然成佛了,世间人不认识他,对他也不恭敬,也没人理他。佛一示现成佛,如果没有人启请他说法,他随时就入般涅槃。幸好四禅天中五不还天的净居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他们赶紧下来请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没有入灭。法藏菩萨看到这个情形,因此才发愿成佛的时候,要以无量大宝王所合成的微妙清净花台以为佛座。
《往生论》颂曰:“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什么是“宝王”?众宝当中最殊胜的就称作宝王。
佛的宝座是无量珍宝成就的,并且有微妙净花装饰在这个宝座上,这个是佛座。因为佛的身相大,所以座也大。观察佛座,然后才知道,坐在这个宝座上的人是多么的尊贵。看到那个座的庄严,就想到坐在这个宝座上的人,他是什么样的身分,于是对他就起了信心、恭敬心、敬爱之心。
佛的宝座是莲花座,《往生论注》里也引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来描述此莲花座。极乐净土金、银等七宝合成的宝地上,有极为高广的珍宝莲花王法座。极乐世界里有无量无数的莲花座,其中最殊胜的是佛的莲花宝座,叫做“大宝莲花王座”。这朵莲花王有很多花叶,每一花叶都作百宝色,花叶上有八万四千条脉,犹如天画。每条脉里又有八万四千光,叶与叶之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作为严饰。花叶小的,纵广也有两百五十由旬,像这样的莲花有八万四千叶。叶上面的每一根脉都放光,光中有无量无边的变化。花叶间的摩尼珠,各放千道光明,光明如同宝盖,周遍覆盖在地面上。
花里面有个台,此台是如意宝所成,佛就坐在莲台上。花是宝花,台当然也是宝台。在莲花台周围有无数珍宝做为装饰,当然这些珍宝也都放光。花叶放光,莲花瓣放光,一瓣一瓣当中装饰着许多的珍宝也放光。此莲花台自然而有四根极高广的宝幢,每一根宝幢,高广如百千万亿须弥山。从宝幢上披下的宝幔,好像夜摩天宫的宝幔。宝幔上又有五百亿微妙宝珠做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道光明,一一光明变作八万四千种不同金色,一一金色遍满极乐世界的每一处,而且处处变化。整个是微妙的佛境界,是事事无碍的境界。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功德妙用!这全是如来智慧所现的。这只是举出其中几项,这类庄严事无法用百、千、万、亿等来计算,所以超出数量,无法测度。
“无量大宝王”是出生无尽,“微妙净华台”是清净不染,是这个功德之所成就。由上述这些原因,天亲菩萨才说如来宝座的功德不可思议,是无量大宝王的微妙、清净莲花台做为法座。这个莲花台真的难思难议!
二、 远超群生的相好光明(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这是“庄严身业功德成就”。西方世界教主的身相微妙无比,身的体质是金刚不坏身。佛在经上说的,阿弥陀佛紫磨真金色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相好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得与佛相似之身,这不可思议。佛因地见到诸佛示现的劣应身,所以发愿成佛时,身相要超过一切诸佛。成了佛之后,真的样样超过诸佛,愿没有虚愿,全都兑现了。
《往生论》颂曰:“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相好”是相貌庄严,为什么要相貌庄严?因为佛的身相庄严,大众看到自然生欢喜心,喜欢亲近他,喜欢听他说法,喜欢听他教诲。
菩萨示现成佛之前,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相好,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很多种,天台家就四种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前面三种佛都不是究竟圆满,要示现成佛得要修相好身。圆教是大圆满,明心见性,性德完全自然流露,自性功德之所出生,所以不要特别修相好。自性功德出生身相大,不是三十二相,像《观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又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中有诸佛菩萨说法摄受一切众生,不可思议!这就是佛的身业功德成就。
“相好光一寻”,这个“光”是讲阿弥陀佛身上的常光,不是指放光。“一寻”,中国古代称六尺为一寻;另一个讲法,把双手展开的长度叫一寻,此地我们取这个意思。《观经》上说,阿弥陀佛的身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其实身相之大,不是尺寸可论的。所以佛身上的圆光,它的直径就是佛双臂展开的长度,当然也是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其实这不是凡夫现量的境界了。
“色像超群生”,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的身相庄严不但超过一切众生,也超过诸佛如来。
《往生论注》上说:“观无量寿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诸佛如来都已经证得圆满的清净法身,法是什么?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他的身,也就是他的净土,身土不二。“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众生想佛,佛就现身。以清净心想佛,佛就现的报身;以杂染心想佛,佛就现应化身。佛在什么地方?无处不在。如来的相好身,唯一由众生心想而现,不由其他因缘,所以只行于众生心想中。
《论注》又说:“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说的是理,即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佛时,我们的心此时就成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事,是修德;是心是佛是理,是性德。这个心怎么作佛?念佛就作佛了。念菩萨就作菩萨;念五戒十善就作人、就生天;念贪瞋痴慢就作三途,瞋恚心重堕地狱,贪心重变饿鬼,愚痴重变畜生。所以统统是自作自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作自受。“是心是佛”,说的是依着观想佛身,就从自心显现佛身,心外无佛。
《论注》又说:“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讲到最高的,“正遍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智慧大,用海做比喻。诸佛无量无边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的。怎么想?想佛,想佛就成佛了。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界六道,也没有十法界,什么原因?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只有一个想法,都想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念佛净念,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所以那个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我们凡夫的心想太杂乱,所以现出三界六道的现象,所现的身相也不好,不像佛身那样清净庄严,他为什么清净庄严?人家想得好,我们想得不好,全都是从心想生。
由此可知,我们的心想关系很大。心想善就现善法界,心想恶就现恶法界。六道有三善道、三恶道,从哪儿来的?就是我们心想而生的。离开一切善恶,这个心清净了,清净心所感的就是清净法界,就是净土,即所谓“心净则土净”。所以起心动念关系实在太大了!
我们很想今生后世都能享受善的果报,如何得到?善因才能得善果。善因是什么?善的念头、言语、行为,就会得善报。恶的念头、言语、行为,就会得恶报。我们现前所希求的,是一切善法当中第一善法,我们要求生西方净土,这是无比的善法。如何修这个大善?就是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推荐、供养给别人。如果有人能接受,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这叫修第一大善。
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介绍极乐世界的菩萨,有许多话是随顺世间人说的,为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懂。就像经上说佛的身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恒顺众生讲的。《观经》为我们说真话,佛身相的庄严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所以十六观前面的十五种,我们没法子观想,怎么办?最后第十六观,持名念佛,不必观想,也不需要参究,就是这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念下去,这个方法好,我们做得到。
凡夫成佛确实有捷径,净土宗就是捷径,不但容易,而且快速,正如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但问题就是自己信不信。如果真信了,就必须二六时中,起心动念都是想佛,不想别的,这样才能成功。念佛也是想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想佛。
我们唯有成佛,才能真正离苦得乐,所以一定要发心成佛。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达到这个愿望?就是教我们念佛,尤其是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代表,念阿弥陀佛就念一切诸佛。所以念佛,则佛的名号、佛的形相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三、 普闻十方的万德洪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佛的音声为一切众生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法音遍满十方世界,这就是“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我们的六根以耳根最利,用听的比较容易开悟,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不用文字,而是以音声为教体。阿弥陀佛把众生接到极乐世界,也是用讲经教学的方法,以成就众生圆满所愿。这些说明佛帮助众生成佛,最重要的是用言语教导。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佛的名声只传到梵天,因此就发愿自己成佛的名号要远播十方世界。又见到有佛的名号不被人尊重,所以发愿成就万德洪名,使众生闻到名字,都能得到证入无生法忍的殊胜功德。
《往生论》颂曰:“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如来微妙声”,佛的音声微妙,尽虚空遍法界,无论远近,音声普闻,历历分明,如在耳际。佛的音声无论远近,音量是相等的,尽虚空遍法界他的音量都是均平的,这很微妙。佛的音声不仅柔软好听,又能随人听法,随机各异,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众生听到佛说法时的音声,能随自己的根机、意乐,听到相应的语言和法义,而且都心开意解,烦恼习气渐渐消失。
微妙声是怎么来的?微妙声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德相,《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智慧德相能力统统丧失?“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舍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智慧、能力就会恢复。
要如何恢复我们的微妙声?首先口要离四种过失,《十善业道经》上说,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第一不妄语,决定不欺骗别人,言语要诚实;第二不两舌,绝不挑拨是非,说人长短;第三不绮语,不花言巧语;第四不恶口,说话柔和,不粗暴。远离这四种口过,就能得微妙之声、广长舌相。
“梵响闻十方”,“梵”是清净,“响”是音声,这是指佛的清净法音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而且法音遍满虚空法界。为什么?贤首国师的《还源观》有提到,他的理论依据,法性是一体,一切现象都是法性变现的,所以法相里的现象极其微细的振动,整个法性完全明瞭。
阿弥陀佛的法音没有达不到之处,十方世界众生都能听得到,为什么我们没有听到?说实在话,不是佛的音波没有达到此地,是自己本身有障碍,心不清净,才听不到佛法。所以我们应当要生惭愧心,要认真努力修学。修什么?消业障而已。业障消除了,心清净、愿清净、信清净,我们本性里圆满的德能自然就显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坐在此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自己身心清净,如教修行,就能得感应。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指弥陀名号微妙,具足无量功德,受持名号能得无生法忍、得不退转、能灭无量罪、能成就平等善根种种不可思议功德。所以一切众生欢喜听这个名号,诸佛菩萨没有一尊不竭力弘扬,因此弥陀名号能周遍十方一切国土。
四、 四大皆空的如来真心(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庄严心业功德成就”,所有庄严里头,这是最重要的核心,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心成就的。心业庄严合前面两种庄严,就是身、口、意三业功德成就。
《往生论注》上说:“凡夫众生以身口意三业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六道众生之所以轮回三界,就是因为身口意三业造罪,造罪受报,受报的时候又造罪,于是因果循环,永远没有出离的时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庄严三业,给我们做一个榜样,教导我们怎样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论注》又说到,佛于因地时见到佛说法有无数差别种类,看起来像有分别,于是兴起佛无分别中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之愿。
《往生论》颂曰:“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这两句是意业,意就是心。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同地水火风”,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净,一尘不染,跟虚空一样,没有分别。佛的心,真心,真心离念,没有妄念。凡是有念头,那个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净像大地一样荷负万物,像水一样滋长万物,像火一样成熟万物,像风一样吹拂万物,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没有贤、劣、亲、疏的分别执着。所以无分别心是真心,分别心是妄心,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没有妄念。真心现前,就是清净心、平等心。
西方净土为什么是平等世界?因为那里的众生没有分别执着,心无一物,所以平等。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不平等?因为每个人都有妄想分别执着。譬如清净的水池,如果投下一个石子,就会起波浪,不同人投下不同的石子,起的波浪都不一样。用这个来比喻众生的起心动念,把本来平等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才造成一个不平等的世界。所以,于一切法里分别执着是错误的。
我们想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但是断不掉,怎么办?《无量寿经》在经题上就把修学的标准告诉我们了,修学标准是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方法修行?老实念佛。只要肯老实念佛,就能达到这个标准。念阿弥陀佛,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那就成功了。为什么?阿弥陀佛是真如自性的名号,念这句佛号,心是定的,定生智慧,所以与定慧相应,与寂静相应,心业庄严。
五、 智慧海生的不退菩萨(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庄严大众功德成就”,此地讲的“大众”,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因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使大众才能成就,所以把它列在观察导师如来这一段文里面。
《往生论》颂曰:“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佛在因地时,见到有如来说法会下,大众的根性、欲念有种种不同,对于佛智慧大小浅深,各人看法不一样,有些半途而废,有些完全退心,大众良莠不齐,不是纯一清净。因此法藏发愿他的世界,所有天人都从如来的清净智慧海中出生,就是极乐大众都是从如来智慧所生,所以纯一清净,具足庄严。这个如来是谁?阿弥陀佛。
“天人不动众”,“天人”是泛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天中之天,所以那边的人泛称为天人。这不是指六道中的天人,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不退转的菩萨,已经不是普通菩萨。佛在经上有时候说天人,有时候说声闻,其实极乐世界没有阿罗汉,也没有天人,佛说这些话是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在西方世界从实质断证功夫上来讲,也就是极乐大众断证功夫等于他方世界。譬如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是阿鞞跋致菩萨,这不是自己修来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的。自己是什么身分?六道里人道的身分,烦恼一品也没断,这样去往生的,等于他方世界的天人。或是在那里修行,见思烦恼断了,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就是阿罗汉,这是从断证上来说的。
第二个意思,是说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譬如有从人道去往生的,有从诸天去往生的,也有阿罗汉回小向大念佛求往生的,是称他没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所以在九法界来说,极乐世界只有一法界,只有菩萨法界,其他的都没有。
“不动众”,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心都清净,于一切境缘当中都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各个都是如如不动,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都不动心。《往生论注》上说:“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这是说明极乐大众都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只要三、四劫的时间就圆满菩提,就成佛了,很不可思议!
“清净智海生”,是如来一切种智里面出生的。“清净”是弥陀的功德成就,“智海”是弥陀的智慧成就。西方极乐世界里一切美好的受用,都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积的功德智慧加持的,也就是如来一切种智变现的,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往生到西方净土的人跟如来的智慧光明一接触,自性里的一切种智就渐渐透出来了。佛就像是一根点燃放光的蜡烛,我们这个没有点燃的蜡烛,藉着佛的光点燃了,我们的自性光明就亮起来,所以断烦恼很容易,灭罪除障,因此到那个地方成佛容易。
《往生论注》上说净土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这里面所有一切大众都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用现代话说就是移民过去的。移民的条件就是心要清净,只要心清净,他都接纳。因此那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平等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是清净心。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都蒙如来本愿的加持,那就是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
极乐世界佛光遍照,六尘说法,没有生活的压力,物质生活随心所欲,一切是变化所作,这个自在!精神上的生活,大众在一起,没有冤家债主。每个人的心地都是清净,都充满了智慧慈悲,和睦相处。这个环境是十方世界都找不到的,因为这是从如来智慧大海当中生出来的,大众清净无比!
六、 胜妙无比的佛中之王(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时见到有如来会众中,有像提婆达多之流,佛作教主他生嫉妒,想废佛,自己作新佛;还有国王想跟佛一同治理世间,不知道推崇佛;又有国王请佛应供,因为其他事而忘记。诸如此类的事,都是上首的力量不成就。所以法藏菩萨因此发愿,将来作佛时,愿大众中没有人打妄想跟佛同等,国土中唯一法王,没有世间的王。这就是“庄严上首功德成就”。这里的“上首”不是指阿弥陀佛弟子中的上首,是佛成为净土海会的上首。
《往生论》颂曰:“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西方极乐世界,上首就是本师阿弥陀佛。如果这两句是列在下面一段“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这个上首就是指菩萨,西方极乐世界上首菩萨是观音、势至。但是这个地方是列在佛,这个上首就是如来。这两句是赞叹阿弥陀佛。
“如须弥山王”,须弥山是群山中最高大的,用须弥山来比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如来当中,他特别超胜,所以是“须弥山王”。在《无量寿经》上,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中之王,就是须弥山王,这个意思完全相当。
“胜妙无过者”,这是以阿弥陀佛跟其他诸佛比较,阿弥陀佛的殊胜微妙超过一切诸佛。原因在哪里?阿弥陀佛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用什么方法?用名号。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人人都会念,只要肯念,没有不成就的,这个方法太妙了!所有一切诸佛都是帮助众生圆成佛道的,但确实比不上阿弥陀佛这个方法。
这句阿弥陀佛,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圆满摄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念这一声阿弥陀佛,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统统都念到了。而且念这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跟这个法门相比,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功德。
七、 备受爱戴的极乐导师(庄严主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于因地时,见到有的佛虽有大众围绕,但大众里也有不恭敬的事发生。譬如释迦牟尼佛在世,有一个出家的弟子,向佛提了十四个难题,说世尊要不能替他解决,就不学佛了,就学外道去了。这是示现什么?对佛不敬,常常找佛的缺点,找佛的过失。所以法藏兴起假使成佛时,天人大众至心恭敬,无有厌倦之愿。这是说明一切大众对于如来没有不尊敬的,这就是“庄严主功德成就”。
主功德庄严要怎么成就?靠戒定慧才能成就。戒定慧从哪里做起?世尊教我们总纲领、总原则,那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遵守这三条规矩,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只释迦牟尼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遵守这三条才能成就。能做到这三条,大众自然就恭敬。
《往生论》颂曰:“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这是说明西方净土的大众对于阿弥陀佛的恭敬无衰无退,对佛的恭敬心没有起落,非常难得!为什么会有这样殊胜的现象?用现代话说,就是老师的德能智慧令学生敬仰,以他为学习的榜样,所以才能感得学生们的爱戴。学生敬爱老师的心是从内心里真正生出来的,丝毫勉强都没有。
“天人丈夫众”,“天人”是指在西方净土烦恼还没有断的这些大众们,是四土里属于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的菩萨。“丈夫”是对于大菩萨的称呼,他们见思、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也就是四土里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所以“天人丈夫众”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所有的大众,这些人都是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去的,也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
“恭敬绕瞻仰”,“恭敬”是依教奉行的意思。老师说的话我们要记住,所说的意义我们要正确的理解,要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做到,这叫做恭敬。“绕”是亲近的意思,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而不是指时时刻刻围绕在老师身边。就像我们的起心动念、思想言行都围着净土三经的教诲,这叫绕佛,而不是指天天绕着佛像转圈圈。“瞻仰”就是见贤思齐的意思,对于佛生起景仰羡慕之心,希望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西方世界所有的大众,对老师统统是这样的态度。我们今天在此地是预备去往生,我们的思想言行就是要依经教如法的修学,这样才去得了。
生到极乐世界,对教主具足恭敬瞻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没有恭敬就学不到东西,所以所学习的成果与恭敬心绝对是成正比例。世间人的劣根性太严重,恭敬心生不起来,对父母、尊长不知道恭敬,对善知识不知道恭敬,于是遇到善知识当面错过,不知道向善知识求道、求学。由此可知,并不是阿弥陀佛不欢迎我们去,是自己对佛不恭敬,所以去不了。
因此,我们学佛,要学佛的存心,学佛的行持,学佛待人接物,也就是一切心念及行持都必须向佛看齐,总得要与佛相应,这样才行,如此万修才万人去。
八、 速疾成佛的真实之利(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时,看见了有人遇佛却只发小乘心自求解脱,而不能发菩提心求证佛果;或是有人遇到佛,却免不了堕入恶趣;再则就是发心之后退转。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法藏菩萨立下大愿,要让一切值遇自己的人都获得不退转,速疾圆满无上菩提。这是“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不虚作”,是指佛示现任何的色相,或是演说任何妙法,或者从法身智慧中显现任何净土的庄严,总之是以四十八愿所摄的大誓愿海中,都会有让众生速成佛果的真实之利,没有丝毫无利益的空过。“住持”就是以阿弥陀本愿神力,能住持众生的心,使他念念安住于菩提道中,不失坏菩提善根,由此逐渐的圆满一切功德。
《往生论》颂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阿弥陀佛之所以能成佛,众生之所以能往生,因因果果完全蕴含在这一首偈之中。
“观佛本愿力”,《往生论注》上说:“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这是讲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是从愿形成这股力量的,这个力依着愿。四十八愿是因,现在修成是果德,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加持一切苦难众生。愿产生力,力又能帮助愿,它真的起作用。因此依法藏菩萨之本愿,才有今日弥陀如来之神力。
神力从哪来的?也就是阿弥陀佛这么大的能力从哪来的?从愿力来的。我们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能得到弥陀如来威神的加持。佛力加持我们,使我们也有智慧、能力,能断烦恼,能与修学的目标接近,这是力。所以愿帮助力,力又帮助愿,力跟愿相辅相成。所以愿不是空愿,愿不徒然,愿会兑现的。力也不是虚作,确实有力量。所以愿就是力,力就是愿,融成一起,称为愿力,不可思议。
念佛人,心是阿弥陀佛的心,跟阿弥陀佛同一个心。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一切皆成佛,也就是说要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为什么?因为他本来是佛,所以他能成得了佛,他本来是,这个忙就真帮得上。不但有情众生本来是佛,《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一毛一尘的微点,它本来是佛,它也要成佛,这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这桩事情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大圆满。这是佛的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除非这一生没遇到佛,要是遇到了,决定不空过,一定得非常稀有的功德。遇到之后,能信、能愿、能行,这一生就往生了。纵然遇到,不相信,不肯念佛,也不想往生,虽然随着业报去轮回,这也不空过。因为阿弥陀佛的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了,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跟阿弥陀佛结了缘了。总有一天会觉悟,一觉悟,这个种子就起作用。这一生不能去,来生或是后生,后生就是第三世以后,如果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也能往生,这是不空过。
“能令速满足”,“满足”是指自性无量无边的功德能够圆满成就;“速”是快速。也就是要使一切值遇阿弥陀佛的人,速疾满足无上佛果。纵然这一生不往生,金刚种子已种在阿赖耶识里,也是未来快速成佛的一个因缘,实在不可思议。
“功德大宝海”,“大宝海”是比喻自性功德无量无边。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德能,与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只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所以不能彰显。当我们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性功德就会开显出来,不但智慧圆满,福报也圆满,所以用宝藏比喻自性。而且这些自性宝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所以用海做比喻。
今天我们学佛,除了净宗法门之外,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在这一生中是没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换句话说,无论修得再好,来生不过得人天善果而已,没有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虚作住持。唯独净宗法门是不虚作,让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圆满成就。
以上是观察西方世界人事环境的第一段,观导师阿弥陀佛的八种功德庄严。下面是第二段,观眷属菩萨的四种庄严功德。
【乙、 极乐世界的眷属(菩萨庄严功德成就)】
我们已经观佛功德了,为什么还需要再观菩萨功德?这就像世间法里有明君在上,就一定有贤臣辅佐。譬如尧舜称为“无为而治”,自然感得下面的人甘心辅佐他,和他共成大业。如果只有如来法王而没有助佛教化的大菩萨法臣,那在辅助宣扬佛法上就不能说圆满。所以这里是要表明极乐世界不仅有圆满的佛功德,圆满的国土功德,还有圆满的眷属菩萨功德。这是止于至善,表到了最善妙的程度。
这里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有四种,到此处才算把极乐世界庄严功德成就讲圆满了。我们观阿弥陀佛的功德,实际上是能圆满一切所愿,没有不足,但也不妨碍我们再观极乐菩萨的功德,原因就是:一为了观极乐世界有最圆满的眷属,辅助佛宣扬佛法,教化众生;二由观察诸大菩萨的功德,能圆满自己的善愿;三修大乘的人爱乐功德,没有满足的心,所以既要观阿弥陀佛的功德,还要观极乐菩萨的功德。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这些都是往生极乐的同参道友、同学,因此我们对他们也要认识清楚。
常言道:“做事难,做人更难”,所以人与人之相处非常不容易。现在我们处在五浊恶世,修行太难了!想认真用功修行,会有人嫉妒,想尽方法障碍,因此障缘太多,修行就很困难。西方净土没有障碍,确实没有嫉妒、瞋恚,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到了极乐世界,在那里修行,每个同参都欢喜赞叹,都帮助我们。这样好的人事环境,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的。
西方的菩萨,全是后补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是后补佛,与哪个世界有缘,就到那里去作佛,他方次补佛处。其实也都是等觉菩萨,实际上成佛了,不过没有在佛位而已。这个人数有多少?无量无边。西方世界等觉菩萨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太多了。《阿弥陀经》上讲的“诸上善人”,这个上善之人就是指等觉位的菩萨。这些后补佛,都是阿弥陀佛成佛十劫当中修成的,十劫,跟阿僧祇劫不能比。可见得西方世界修行没有障缘,只有帮助的,没有找麻烦的,所以成就这样的快速。
从这里就能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它真的是最好的学校,不但老师好,教学的方法好,环境好,而且同学也好,所以往生的众生烦恼、业障自自然然就没有了,很快就能开悟。
一、 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萨(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供养化生庄严)
观菩萨眷属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第一个是“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供养化生庄严”。《往生论》上说:“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
《往生论注》上解释,菩萨应先要做一切诸佛应教化的,及众生应供养的这些事业,其实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里所讲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是菩萨首先要做的。像天亲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念佛用五念法,礼拜、赞叹、发愿、观察(忆念)、回向。五念是一念,一而五,五而一,一念当中含着有五门。我们念佛,句句佛号都具足五念门,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妄想执着不生了,心地得清净了,这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念佛三昧。
得到三昧之后,“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这是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自己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里没动,听佛讲经教学。同时又能分身到十方世界去参访,去供佛修福。而且遇到有缘的人,也帮助有缘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得大自在!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所以有神通、道力、智慧等能力,“遍十方种种应化”,这个化身遍一切法界,西方净土每个菩萨的化身遍满虚空法界。
“种种应化”,到达极乐净土的菩萨六种神通都圆满了,所谓天眼洞视、天耳彻听,所以无论生在哪一道的苦难众生,只要一起心动念,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就去教化众生,这叫应化。什么身?化身,分身。就像《普门品》里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有这样的能力。
“如实修行,常作佛事”,“佛事”是指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极乐净土的菩萨有能力帮助众生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论、行为,帮助他们觉悟。这才是真的修行,可以把自己修行的方法、成就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帮助别人修学。自己又认真修行,一点也没松懈;而且心地清净,不着相。
所以《往生论》赞叹此庄严,偈颂曰:“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安乐国清净”,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清净世界,无论是依报、正报,也就是物质环境与人事环境,没有一样不清净,所以“清净”是它的总相。
“常转无垢轮”,“无垢”就是清净,六根所接触的都是无比的清净。此处是说极乐世界法轮常转,不但佛菩萨说法,六尘都说法,所说之法也是无比的清净。阿弥陀佛为极乐诸大菩萨常转无垢法轮,而诸大菩萨也能以这法轮开导一切,没有停息,这叫“常转”。因此无始劫以来的染污、烦恼、妄想、习气,在西方极乐世界就很容易断除。
“化佛菩萨日”,“日”是代表光明。这表示阿弥陀佛与净土的菩萨们,他们的化身无量无边,像太阳的光明遍现十方,这是指化佛、化菩萨。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可以跟在阿弥陀佛身边学习,因为阿弥陀佛能分无量身,弥陀化身跟他的真身无二无别。净土的菩萨也是如此,所以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是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
极乐菩萨与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感应的是化佛、化菩萨。为什么?众生要想求佛身来度他,就化佛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度化之;想菩萨帮助他,即现菩萨身度化之。化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对方的意思。对方求佛菩萨是有心,佛菩萨去应是无心。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的应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才能化无量无边身,才能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
“如须弥住持”,“须弥”在此地表不动,表念佛三昧。这是说净土的菩萨心地清净,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不会为世出世间一切法所动摇,一举一动自自然然都符合戒律威仪,这就是身心不动。身心常在清净不动之中,不着修行的相,不着教化众生的相,这样才有能力在十方世界常作教化众生的佛事。
总之佛因地为什么起这一庄严?《往生论注》上说,阿弥陀佛在因地,因为见到有的佛国中只有小菩萨,小菩萨是指没有见性的菩萨,也称之为权教菩萨。这些菩萨智慧小、能力小,不但智慧德能不大,心愿也不大,心量不大,所以不能于十方世界承事诸佛度化众生,所做的利生事业非常狭小。所以就发愿国中有无量大菩萨,身不动本处,而遍现在十方,做种种顺应因缘的化现,如实修行,恒无间断的常作佛事。
所以这个偈颂最后总结说:“开诸众生淤泥华故”,这是比喻六道众生在烦恼泥中,无法自拔,净土的菩萨能观机,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开导众生,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一生当中成无上觉。菩萨用什么方法度化众生?用信愿持名,让这些众生觉悟,一生能往生,就成佛了。
二、 上供下化的分身菩萨(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
第二种观菩萨庄严是:“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前面第一种着重在供养,供养是修福;第二种则着重修慧,“遍至佛会”就是到诸佛如来道场听经闻法,这就是修慧,福慧双修。修行不外乎两大纲领,修福、修慧。换句话说,我们就修这两种,福慧圆满,就成佛了。我们在这个世界要福慧圆满,得修学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没几天就圆满了。为什么圆满?因为那里的缘太好了,念念都能供养诸佛,念念都能听佛说法,福慧同时成就,不可思议。
《往生论》上说:“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这是说西方世界这些诸大菩萨神通广大,能在一念遍至十方一切刹土,到那里去听经闻法、教化众生。
“彼应化身”,经上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殊胜不可思议。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达西方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一下就得到八地菩萨的受用、神通、道力,这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这比前面的意思更深一层,第一种菩萨庄严里只说极乐世界的菩萨身没有动摇,在讲堂听经闻法,有能力分身,应一切众生之感,能以无量无边的分身去应。这里进一步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一心一念,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感应道交就在当下。
《往生论注》上说:“若不一时,则是往来,若有往来,则非不动”。西方世界的菩萨分身、化身,尽虚空遍法界,哪里都能去,是同时达到的。所以《阿弥陀经》上讲:“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是一时达到的,同时达到的,没有往来。如果做这些事不是一时,就在时间上有先后的过程;而先在这里,后在那里,就是往来;而有往来,就是动。不动才能遍十方,动就不能遍十方了。
在第一种观菩萨庄严时有说到:“身不动摇,而遍十方”,这是还有时间的前后,也就是身不动摇而周遍到达十方,是经过一段时间而完成的。而这里说的是没有时间的前后,是一时而遍至十方。这是两者的差别。
“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菩萨的应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教化有缘的众生。
“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这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也都会以这个佛的身分来教化众生,真不可思议。
《往生论》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无垢庄严光”,“无垢”是清净,“庄严”是美好,“光”是指心光,表智慧。佛菩萨的身行言教就是光,如果懂得学习,迷惑、污染自然就没有了,自性庄严的智慧光明就能显露出来。
“一念及一时”,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是法性身,他不是我们这个肉体,他没有体积,不占空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能同时异处现无量无边身,去十方世界供养如来、听经闻法,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这些都在一念一时之间完成。因此极乐世界的菩萨一天所学习的,我们十个大劫都学不完,他一天就能圆满。有能力分身,有能力一念一时周遍法界,真不可思议!
“普照诸佛会”,“诸佛会”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法会,也就是诸佛如来教学的讲堂。普至十方世界,到诸佛如来道场听经闻法;并且行为人师、学为世范,教化众生,破除众生痴暗。上供诸佛,下度众生,唯有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才有这样殊胜的能力。
“利益诸群生”,“群生”是指有缘众生。什么是有缘?曾经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有阿弥陀佛的种子,就叫有缘。有缘众生太多了,虽有缘,缘不成熟。什么是缘不成熟?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缘不成熟。不成熟的要照顾他,要帮助他成长,什么时候成熟了,什么时候就能往生。所以只要与极乐菩萨有缘的人,没有一个不得度。这个缘太殊胜了,任何法门都比不上,我们一定要珍惜。
《往生论注》上说到,佛是何因缘起此庄严?佛在因地时见如来眷属,就是佛的学生,想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或是想教化无量众生时,只有先从这边隐没,再出现在那边,不能一念一时放光普照,周遍的在十方世界里教化众生,这是很苦恼的一桩事情。
所以法藏菩萨发了这个愿,“愿我佛土诸大菩萨,于一念时顷,遍至十方,作种种佛事”,这个愿兑现了。所以十方众生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这一愿力加持,立刻就有能力分身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佛事,是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分身千百亿,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了。
三、 平等遍供的普贤菩萨(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
第三种观菩萨庄严是“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礼敬诸佛、赞叹如来、广修供养,这是普贤法,是做给那个世界有缘众生看的,带领着他们修行。所以《往生论》上说:“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
因此赞叹颂曰:“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这是说明菩萨到他方世界去见佛,见佛一定要有供养。用什么供养?天乐、天花、天衣、妙香。供养具无量无边,这是举几个例子而已。
上供诸佛,下面也供养一切众生。我们现在对佛说供养,对众生是讲布施,这是有分别心的说法。这些大菩萨没有分别心,他们看佛跟众生一律平等,以最真诚恭敬的心,平等对待诸佛与众生,所以说广修供养。他们修的是普贤行,不是普通菩萨,超过一般的菩萨。
“赞佛诸功德”,赞叹诸佛的修行成就,以及佛大慈大悲教化一切众生。
“无有分别心”,这就是普贤行,诸大菩萨还有分别心,普贤菩萨没有分别心。极乐菩萨供养、赞叹诸佛功德的时候,心中绝对不起此优彼劣的分别心,他们用的是清净平等心。所以赞佛功德最要紧的就是没有分别心。
《往生论注》上说到:“虽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虽然赞叹秽土如来有大慈心,有谦下安忍,能入苦海救度众生,但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然赞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但不见国土有清净相。什么缘故?以诸法法性平等的缘故,从法性而来的如来也平等,所以诸佛称为平等觉。这是解释无分别心。
《往生论注》又说:“若于佛土起优劣心,假使供养如来,非法供养也”。如果对佛土起此优彼劣的分别心,即使供养如来,也不是真正的法供养。这是因为心只缘在相上,分别净秽优劣,供养并无契合平等法性,所以不是真正的法供养。
《普贤行愿》里告诉我们,“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是第一。什么是法供养?要以无分别心清净供养,这才是法供养。如果有分别心,那法破坏了,变成事供养,就不是法了。所以真正是无分别、清净心,这才是法供养。如果心不清净,有分别、有执着,法供也变成事供了。
《往生论注》上说,佛因地为什么发起这一庄严?是因为见到有的国土中菩萨、人天的志向不广大,不能周遍的游历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供养诸佛和诸佛的眷属大众,这是因为没有发起广大普贤行愿。或者有些国土,菩萨、人天因为有国土净秽的分别,导致不能去十方诸佛面前周遍行持供养,不能发起广大善根。
由于以上原因,法藏菩萨发愿他成佛时,国土一切菩萨、声闻、天人,都能周遍往十方诸佛的说法大会,在诸佛面前供养天乐、天花、天衣、天香等上妙供养具,并且能以巧妙辩辞赞叹诸佛功德,这是行持周遍广大的普贤行。一往生到西方世界,刚到达那边,一见阿弥陀佛就有这个能力。
法藏菩萨的发愿,念念考虑的不是自己怎么享受,而是思维怎么建立净土,使众生生到净土中,都能成就普贤广大行愿,而且在修持时不起虚妄分别。他立大愿时是在思维这些,而且按思维那样来设立净土。所以众生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必定能速疾圆满普贤行愿。
四、 慈悲坚固的勇猛菩萨(无三宝处示法庄严)
第四种观菩萨庄严是“无三宝处示法庄严”。“示”是示现,就是表演给大家看。如果这个地方的人不信三宝,不要三宝,菩萨不会舍弃他,反而以身作则给众生看。佛法是教育,人人本具佛性,是可以教得好的。
《往生论》上说:“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此段把菩萨的德行赞叹到极处,这也是大乘佛法最积极的形态。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表现到极处。哪个世界里没有佛、没有佛法、没有三宝,极乐菩萨们都愿意到那个地方去往生、去示现,这是慈悲至极!
《往生论注》说到佛在因地时,见到有软心菩萨只喜欢在有佛国土中修行,没有坚牢的慈悲心。法藏就发起大愿说,如果成佛时,国土中的所有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这是菩萨无尽的功德。极乐的菩萨各个都有勇猛的慈悲心,具足坚固大志愿,能舍清净国土,到他方没有佛法僧的地方住持,庄严佛法僧三宝,示现如同有佛一般,使佛种性处处不断。
没有佛法的地方,众生苦,愚痴,造业重,没有觉悟的时候。菩萨慈悲,到没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众生,为众生做佛法的增上缘,这个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萨的大愿一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发这样的心。虽然看到众生一个也度不了,但给他种下了种子,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一切大愿里面的第一大愿,就是四弘誓愿里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
菩萨度众生,慈悲心一定要非常坚固,就算遭遇再多的磨难,也不会丝毫动摇。就是为了度一个众生,哪怕受再多再大的苦也心甘情愿,即使要入地狱安住多劫,也豪不退缩。如果没有这样坚固的慈悲心,只愿意在有佛国土中享受,不愿去艰苦的地方救度众生,这就是成就菩提道的障碍。
叄、 普愿众生同生极乐
《往生论》总共有二十四首偈颂,赞叹极乐净土之庄严,阐说修习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们,劝往生西方。其中二十一首偈颂,都是在讲二十九种庄严,这是“观察门”,可见得观察重要。观察何以重要?观察就是念,念就是观察,念是心上真有,其他四门礼敬、称赞、作愿、回向,自然具足。以下是回向。
《往生论》偈曰:“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天亲菩萨造《往生论》,为了什么?他只有一个愿望,“愿见弥陀佛”,这个愿恳切,他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个人功德回向。只有这一个目的,愿意去见佛。
“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这是回向众生,普遍愿与一切众生,只要听到他的偈子,读过《往生论》的,能相信、能发愿、能依教奉行,大家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论注》上说:“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天亲菩萨到这个时候,可以说他的功德才圆满,如果要不生净土,不见阿弥陀,他的功德就没有办法圆满。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颂总说竟”。这是《往生论》末后的总结。《无量寿经》全部的经文,这个“章句”是讲全部的经文,天亲菩萨以二十四首偈颂总括说竟,说圆满了。
结语
极乐世界有三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佛功德成就,菩萨功德成就。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统统结归到四十八愿。略说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往生论》上讲的“清净句”,什么是清净句?天亲菩萨说得好:“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净宗大德把这个清净句也归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清净句,这句佛号就是真实智慧,这句佛号也是无为法身。这说明要往生西方净土一定要修清净心,心净则土净。
“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通号,这四个字翻成中国意思叫无量觉,无量觉是自性的德号,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自性本体的音声,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天亲菩萨造的这部《往生论》,是要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用真诚心、恭敬心来学习,才能契入境界,才能对净宗真正生出欢喜心,生出信心、愿心,愿意老实念佛,目的在此地。
西方菩萨是十方无量刹土众生念佛往生去的,十方刹土当然包括我们这个世界在内,只要求愿往生的这些人,都是与阿弥陀佛有缘。往生的这些人差别很大,最高的有等觉菩萨,最下的有无间地狱,这些人总是与阿弥陀佛有缘。有缘是什么样子?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决定没有怀疑,有坚定的信心。果然真信,就必须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染污统统放下,因为极乐是清净国土,没有丝毫染污。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真想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条件非常重要,相信不想去,还是去不了。
第三个条件,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功夫,净宗所讲的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乱,往生就自在了。也就是我们念佛的心是否真诚,这关系到往生的品位。
总之,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并不难,这个问题,全都在真信切愿上。只要真相信、真想去、真肯念佛,条件就具足了。
这些理、事,《无量寿经》上讲得非常清楚,要认真读,要认真学习,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要常常想,这一生决定要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不再搞六道轮回,要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不能忘记,它才有力量!愿变成力,才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证菩提。南无阿弥陀佛
附注一: 《往生论》经文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
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隣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往生,阿弥陀佛国,无量大宝王,微妙净花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花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总说竟。
论曰。此愿偈明何义。观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土故。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毘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有十七种事应知。何者十七。一者清净功德成就。二者量功德成就。三者性功德成就。四者形相功德成就。五者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功德成就。九者雨功德成就。十者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声功德成就。十二者主功德成就。十三者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一切所求功德成就。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陀故。庄严功德成就者。有三种应知。何等三。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庄严水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庄严地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庄严虚空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故。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故。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故。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一切所求功德满足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庄严十七种功德。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无量寿佛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云何观佛功德庄严成就。观佛功德庄严成就者。有八种应知。何等八种。一者座庄严。二者身庄严。三者口庄严。四者心庄严。五者众庄严。六者上首庄严。七者主庄严。八者不虚作住持庄严。
何者座庄严。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何者身庄严。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何者口庄严。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何者心庄严。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何者众庄严。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何者上首庄严。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何者主庄严。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何者不虚作住持庄严。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无异。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云何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何等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故。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说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佛功德庄严成就。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向说十七种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佛功德庄严成就。四种菩萨功德庄严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应知。
如是菩萨奢摩他毘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如实知广略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以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想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亦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利益他回向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无量寿经论》一卷
附注二: 天亲菩萨简介
天亲菩萨(也有称为世亲菩萨)出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北印度。在家排行第二,哥哥是无著菩萨,弟弟是师子觉尊者,这三兄弟都是出家的大菩萨。无著、天亲在印度知名度很高,几乎是无人不知。天亲非常聪明,出家后依小乘的僧团,他造了五百部论。但他不信大乘,发表言论,毁谤大乘。
以后哥哥跟他讲解大乘佛法,他听后全部通达,并深自忏悔以往毁谤大乘的罪业,想割下舌头来谢罪。无著菩萨就劝他:“即使你割一千条舌头,也灭不了谤法的罪。能用舌头谤大乘,也就能用舌头宣扬大乘而灭罪业”。于是乎他回过头来修学大乘,又给大乘经造了五百论,《往生净土论》(又称作《往生论》)是其中的一部。所以他被称为千部论师。
天亲菩萨读到《无量寿经》之后得到很大的启示,发现成佛的捷径,所以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于是造《往生论》,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这一部论典文字不多,总共有二十四首颂,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个字,每句话都来自于他的真实体验,这把《无量寿经》的要义都给我们说明白了。这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后人,做为想在这一生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最好的参考资料。
南无阿弥陀佛
附注三: 昙鸾大师简介
《往生论》注者昙鸾大师,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高僧,山西雁门人。少年出家,童贞入道。后来读《大集论》发心为经作注解,写到一半得了气病,不得不停笔治疗。由这次生病经历,他感叹人命脆危,旦夕无常,想先求得长生不死的法门,再来弘扬佛法。
这样他就到江南拜访陶弘景,请求仙术。陶弘景传授他十卷仙经。他得了之后非常高兴,动身返回北方。途经洛阳时,遇到印度三藏菩提流支,他问流支三藏:“佛门中有没有长生法门可以超过仙经”?三藏说:“此方哪有长生不死的法?即使能长寿,不过暂时不死,终究要生死流转,不值一提。真正长生之法,佛家才有”。
三藏把《十六观经》授给他,说:“学此法门,就不再流转六道,不再有祸福成败、荣辱得失,寿命以恒沙劫数也无法计量,这是我金仙释迦佛的长生法门”。
昙鸾大师听了大喜,当即烧毁仙经。从此专修净土观。他自行化他,广弘净土法门,教化了无数众生。东魏皇帝对他极为推崇,敕予“神鸾”的称号。南朝梁武帝也对他推崇备至,天天向他所在的方向遥拜,尊为“北方肉身菩萨”。
一天晚上,昙鸾大师屋中出现一位梵僧,对他说:“我是龙树,久居净土,因为你勤修净业,特来相见”。大师知道自己往生的时日已到,就集合徒众,教诫说:“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弟子们高声唱佛。大师自己向西念佛,顶礼往生。当时,数百位弟子都见空中有幡花幢盖从西而来,天乐盈空,久久才息。
想知道更多关于《认识极乐世界的真善美》的讲解,可以点击这里:目录
以上资料来自:
《认识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善美~~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净空老法师讲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出版/社团法人:高雄市净宗学会,公元2017年4月初版,流通处:马来西亚华严净宗学会(2nd Floor, Block B, Mines Waterfront Business Park, No. 3, Jalan Tasik, The Mines Resort City,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认识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善美~~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世尊在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源头,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里面生出来的,信心成就了,没有一样不成就。为什么会没有信心?就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只要事实真相清楚明白了,信心才会生得起来!
现代人不信极乐世界的存在,甚至念佛人修学到某个阶段,遇到瓶颈,逐渐失去信心,产生了怀疑,究其原因,就是不了解极乐世界的美好。
极乐世界的美好,虽然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但它是真实存在着,只要真正实践信愿行,就可以亲证得到,人人有份,无须称羡。天亲菩萨在证得之后,用二十九桩事情,让我们认知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及人事环境,如同亲临一般;使我们生起坚定的信心。不但对西方极乐世界深信不疑,而且对自己的修行也确实有信心,这样的修学才真正达到离苦得乐,真正达到法喜充满。
为了具体认识西方极乐世界,本书以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论》为依据,及参考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并以(上)净(下)空老法师有关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之事的讲座,节录、整理而成。祈愿透过此书,能知悉极乐世界的事与理,并明瞭如何将经中的道理与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及起心动念中,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如此一来,此生才有往生净土、不退成佛的把握!
前言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陀除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如何过幸福美满的人生,并且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让我们了解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佛陀将这些难题讲得究竟圆满。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法门无量,我们选择净土法门,目的何在?就是接受佛教里面的高等教育,能一生圆满成佛的教育,这就是修学净土的目的。
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成就的?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是一位很仁慈的国王,当时听到了世间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生了欢喜心,就发了无上菩提心,舍弃王位,跟佛出家了。出家之后,他的法名叫“法藏”,就是经上所称的法藏比丘。他亲近世间自在王如来,跟佛求学,想跟佛一样普度十方世界一切苦难的众生,他发了这个大愿。
这一发,世间自在王佛就要满他的愿,所以就为他讲解十方刹土一切诸佛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说给他听,说了多久?千亿岁。而且法藏比丘以五劫的时间仔细考察一切诸佛刹土,取长舍短,一切诸佛国土里面好的,法藏统统采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不好的,统统不取。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像的,不是胡思乱想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建成的?是以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做蓝图,最后做了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在接受老师的教导,参访十方诸佛刹土,有感而发,不断累积圆满成就的大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变成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美好的世界,它是会集十方诸佛刹土圆满的大成,是最究竟圆满的修学环境。
极乐世界成就之后,阿弥陀佛天天教学,迄今已经十劫了,教学从来没有中断。所以极乐世界纯粹是所学校,那里只有老师与学生这两种人,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就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阿弥陀佛对这些学生爱护备至,教学设施太圆满了,六尘都说法,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听到佛在讲经说法。这就说明为什么在他方世界修行,要无量劫才能成就,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成就,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密集的教学、密集的薰修。古人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薰修久了,自然就开悟见性了。
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论》,是他晚年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具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亦称《无量寿经论》,这是他留给后人修学净土的心得报告。
《往生论》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前面是二十四首偈颂,后面是长行,就是论,把偈颂的意思更明白的说出来。偈文一共分成五个段落,也就是“五念门”,礼敬、称赞、作愿、观察、回向,这是天亲菩萨修净土的方法。第一首偈,就包括礼拜、赞叹、发愿三门。第二首偈是说明依经造论是有根据的。第三首一直到第二十三首,共有二十一首偈,这是五门里的“观察门”。观察门分成三部分:国土、佛、菩萨,观这三种真实功德庄严。观国土、佛、菩萨功德庄严,其实就是观“器世间清净”与“众生世间清净”,也就是国土庄严、众生庄严。
“器世间清净”,用现代话说,就是指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天亲菩萨用十七桩事为我们介绍。“众生世间清净”,用现代话说,就是指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清净,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天亲菩萨用八桩事介绍老师阿弥陀佛;第二部分,用四桩事介绍极乐世界的学生。器世间清净,国土清净;众生世间清净,佛清净、菩萨清净,是清净的世界。天亲菩萨以这二十九桩事,将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庄严美好简单扼要的说明,非常难得。我们就从这一部《往生论》来认识极乐世界的殊胜,使我们在这一生念佛能成就。
壹、 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器世间清净)
首先这是极乐世界的依报,也就是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依报说了十七种,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归纳为十七种。哪十七种?一、清净功德成就。二、量功德成就。三、性功德成就。四、形相功德成就。五、种种事功德成就。六、妙色功德成就。七、触功德成就。八、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雨功德成就。十、光明功德成就。十一、妙声功德成就。十二、主功德成就。十三、眷属功德成就。十四、受用功德成就。十五、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一、 零度污染的清净世界(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天亲菩萨观察极乐世界时,首先赞叹:“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这一句是总说、总纲领,此句的“清净功德”四个字是根本;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好都是从清净心来的,清净是总相,佛就从清净这个地方生起一切的庄严清净功德。后面十六种都是从这一句流露出来的,后面十六句讲的是细节。
我们在这个世间,得这个人身,确实受到三维空间的限制,我们局限在这里面无法突破,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有妄想、分别、起心动念这些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障碍我们用真心,所以我们现在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生灭心,真心不生不灭。我们的心不就是念头吗?前念灭了,后念又生,叫生灭心,这是妄心。佛用真心,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慈悲心。我们的心是染污,我们的心是不平,我们的心是迷惑颠倒。
真心能现,妄心能变,只要会用心,就得大自在,就有能力回归一真,回归自性。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没有别的意事,就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圆满成佛,证得究竟的佛果。
惠能大师见性了,性是怎么样的,做了一个简单的描绘。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清净的,也就是说丝毫染污都没有;我们的真心是清净的,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不是自性。自性是法法具足,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自性又能变现万法,无有一法不是它变的。
《无量寿经》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自性里本有的,智慧是大乘,德是无量寿,相是庄严,这是一切众生自性里本有的。可见得极乐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德相加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这样变现出来的,真正不可思议。
《往生论》的偈子说:“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胜过三界道,三界就是讲我们娑婆世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什么相?是污染相,不清净。我们这个世界不能跟极乐世界比,因为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极乐世界的人是法性身,全是法性,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是法相土,我们得的这个肉身是法相身,不是法性。法性不生不灭,丝毫染污都没有;法相则是有生有灭,是染污的。
我们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动物有生老病死,它不是常住的,不是永恒的。就是天界,色界天、无色界天,寿命虽然很长,但还是有生灭;换句话说,它不是永生,不是永远不变的存在。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建立常然,永远不会改变,那个世界没有生老病死,化生的。身体不生不灭,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没有改变的,所以称为无量寿。
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上说到,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为什么发愿成就极乐世界国土的清净功德?因为他观察到三界,三界就是六道,是从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所以六道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六道轮回就好像蚕作茧一样,一层一层把自己捆在里面,没出头的日子。三界六道内的众生,因为都处在无明愚暗中,所以看不清事实真相。其实三界是虚伪相,不是真的;是轮转相、轮回相;是染污相,不清净;是无穷相,无穷生死,出不了六道轮回。三界众生都是迷而不觉,永远在六道里头冤冤相报,舍身受身,没完没了,这个事情很可怕,没有人觉悟到。
经上常讲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浊”是混浊,就是思想乱了,心不清净。“恶”是讲十恶,身所造的是杀、盗、淫;口所造的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所造的是贪、瞋、痴。这十恶哪个人不具足?统统都有。譬如我们虽然不杀生,有没有杀生的念头?其实让别人生烦恼、怨恨别人,这就是杀心,杀的事没有做,但有杀的念头。虽然没有偷盗的行为,但是想占人的便宜,那就是盗心。所以细细想想,我们每天都在造作十恶的事情,念念不断起惑造业,所以长劫不得解脱。
法藏比丘见众生被系缚在三界中,受大苦恼,无力解脱,因此生起了大悲心,希望把这些六道苦难众生,安置在一个不虚伪处、不轮转处、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所以兴起国土的清净功德。极乐净土显现的一切清净相,都是如来法身智慧所现,不同于众生惑业所成,所以永无破坏、永无污染,是为真实成就。
我们这一生真的要想解脱,实在说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好办法!因为我们的念头断不了,就只能用一句佛号把它压住,不管这个念是善念、恶念,只要念头一起,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换句话说,起念只有一念,决定没有相续的第二念,第二念就改成阿弥陀佛,这样念佛叫会念。念久了,确实能把分别执着妄想伏住,不起现行,往生西方世界决定有份,也就是我们这一生是真正的永脱轮回,一生成佛。
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佛的力量加持我们,不需断烦恼也能出三界,这是任何诸佛刹土里没有的事情,这叫带业往生。这句名号也是“无量觉”的意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通号,是自性的德号,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古大德教我们:“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心显现的,所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跟我们是一体,我们如果想去,哪有去不成的道理!
极乐世界没有众苦,没有灾难,也没有三恶道,也没有魔恼,没有六道轮回,没有生死,不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些事实,连这些名称都听不到,真正是安乐的大清净修学处所,所以叫做极乐。极乐世界这么好,是因为阿弥陀佛真实智慧,我们自性里头性德智慧德相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现出来的,是十方世界清净平等觉所生的。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根源,也就是说它到底从哪里来的。这是第一桩。
二、 无有限量的广大世界(庄严量功德成就)
第二桩的美好是“庄严量功德成就”。这个量是说极乐世界到底有多大?《往生论》上讲:“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是形容极乐世界大地宽广不可限极,不可限极就是它没有数量,极乐世界没有限量。法藏比丘参访十方刹土时,观察到三界狭小,因此兴起庄严量功德的大愿,就是成佛时,国土要像虚空一样广大无边。
在我们的常识上说地球有限量,太阳系有限量,银河系也有限量,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也有限量,但是极乐世界没有限量。极乐世界的正报跟依报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相分,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所以清净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国土广大无量,样样都是无量,不可限极。
没有限量是什么样子?中国古人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找不到外;小,找不到内。佛在经上举个比喻说:“芥子纳须弥”,像芝麻粒一样小的芥菜子,可以包容很大的须弥山在里面。这是说什么?自性,真如本性。极乐世界,它是自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说微尘里头有世界,一粒尘沙里有大千世界,那里头的大千世界又有尘沙,那个尘沙里头又有大千世界,重重无尽。微尘没有放大,外面的世界没有缩小,到微尘里面看到的世界跟外头一样。谁能进去?普贤菩萨,到小而无内的世界里面去参学、去供佛、去闻法,真正不可思议!这叫量,没有限量。
我们居住的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是不二的,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起心动念这些烦恼,它障碍了我们的真心自性,所以我们现在的心量变得非常狭小,连夫妻两个都不和,都不能包容。甚至于自己一个人,一个人还生烦恼,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包容。有意无意跟一切众生结冤仇,怨天尤人,总认为是外面的人来对付我,其实不是,全是自作自受。这都是心量太狭小之故。
十方刹土的众生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变现出来的境界是有限量的,无论空间或是时间都是很狭小的。而极乐世界是自性所现,自性里头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前后,所以整个法界是一体。因此极乐世界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都是极乐世界,为什么?都是自性。
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现的国土广大无有边际,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不计其数,极乐世界拥不拥挤?没有看到拥挤。这就是广大无边际,非常宽广,一点拥挤的现象都没有。因为国土无边际,所以不论来生者有多少,都始终如同虚空一般开阔广大。
由此可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大智慧也大。小心量的人没有真智慧,有真智慧怎么会有小心量?所以量大是福慧都大,量小福慧都小。特别是修学净土,净土是大乘,大乘当中的大乘,心量不大怎么能成就?一定要像阿弥陀佛一样的大心量,要能包容别人,要能包容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就是自己。
我们这个地球有人满之患,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现象,极乐世界人再多,每个人感觉得都很舒畅,感觉得空间很大,为什么?它称性。西方境界的环境是性德的圆满流露,这个境界我们现在无法想像,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往生极乐,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止于至善,讲到真实的,那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这才是真正止于至善,没有成佛,不能叫做止于至善。
三、 充满爱心的慈悲世界(庄严性功德成就)
为什么极乐世界无量寿、无量光,国土无量,样样都是无量?因为它是称性变现的。“庄严性功德成就”,这个“性”是性质,就是自性、法性、真实性,用现代学术名词,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
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从三方面来解释“性”这个字,就体上来说,“性”是根本的意思,是原因的意思。这个意思说明极乐净土是随顺法性,不违背一切诸法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现在所谓的本体,不违背本体。
就因上来说,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法会当中,他是世自在王佛的弟子,那时候他就悟入无生法忍,真正明瞭诸法实相,这叫做“圣种性”。这个时候他就是圣种性的菩萨,从自性当中发出四十八愿,不像凡夫的发愿是从意识心发的,所发的愿会变。法藏比丘发的愿,不管在什么样困苦艰难之下,永远不退转、不改变,他那个愿是从自性里发出来的。极乐世界是清净因,是与法性完全相应的因缘所得的,也就是常讲的“果中说因”,这个因就是性,是安住在圣种性中修起庄严净土,这就称为“性功德成就”。
还有一种说法,“性”也可以讲“积习成性”。这个性就是讲习性,不是本性。习性是讲法藏菩萨集结无量的功德,他修行的功德与自性相应,所以习性跟本性相应。法藏比丘在因地的习性如同本性,他的习性跟本性相应。
就作用来说,又说性是必然的意思,是不改的意思。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去往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清净色身、清净心。安乐国土的清净性,就像大海的水性同一咸味,各种水流入大海,就必定成为同一味,也就是说任何众生进入极乐净土,身心都会转染成净,毕竟同证清净平等无为法身,同成佛道。
《往生论》上教我们观察极乐净土的本质,偈曰:“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正道就是平等大道。《维摩经》上说:“平等心是道,清净心是道”。一切万法本来平等,今天我们看到一切法为什么不平等,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诸佛菩萨是用平等心,所以看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要学诸佛菩萨,用清净心、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
中国老祖宗们说本性本善,本性,佛法里称作自性、法性。法性就是真心,真心是爱,真心是大慈悲。慈悲就是爱,佛经不用爱,用慈悲,慈悲是永恒不变的爱心。世间的爱有情执,它会变的,是无常的,这个爱不是真的。慈悲是理性的,理智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是真的不是假的。它的基础是自性,自性里的慈悲不会变化,所以慈悲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真正到达心境一如,生佛不二,万法一体,入了这个境界,这叫大慈大悲。
就以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来说,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欲,所以有欲界;因为有执着、欢喜禅定,入了这个境界舍不得放下,所以有色界,四禅天。在这儿住久了,就厌烦,不喜欢,不喜欢色了,于是乎就有了无色界天。可见得三界是我们这个地方众生喜爱,这个喜爱就是烦恼,是烦恼因而生的,所以古人讲“爱不重不生娑婆”。为什么到娑婆世界来?贪爱的心太重。如果贪心失去了理性,那就到三恶道去了,贪心堕饿鬼,愚痴变畜生,瞋恚堕地狱。贪、瞋、痴叫做三毒烦恼,三恶道就是这样变现出来的。
六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都是一心所现之物。一切法、一切境界是自己识心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即所谓“心现识变”。宇宙这么复杂,相怎么来的?心现的;为什么会有种种相?识变的。心是真如本性,识是八识、阿赖耶识,心现识变。心与识统统是自己,所以这一切万法不是自己是谁呢?如果真正能从这个地方体悟,我们的同体大悲心就生出来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能生得起来,这是真正的慈悲。这个慈悲心是从本性里生的,自然流露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清净平等,对佛菩萨、对畜生、对饿鬼、地狱,乃至于对一切植物、矿物,一律平等,无二无别,真正的慈悲。
所以大慈悲心就是阿弥陀佛的正因,这个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极乐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彼国。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众生轮回受苦的情形,兴起大慈悲心,发愿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不分亲疏、高下,平等的对一切众生施与安乐、拔除苦难。
“出世善根生”,这一句是双关语,“出”是出世间,“世”是世间,世间、出世间的善根都从性功德生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然的,自性本自具足的。
佛在经上说,善根有世间善根、出世间善根。世间善根有三种,无贪、无瞋、无痴,即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个善根生起。如果我们对世间七情五欲真的没有贪心;对任何逆境没有瞋恚;对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愚痴,就是有智慧。如此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善,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三善根;换句话说,一切不善都是从三毒发生的。三毒就是贪、瞋、痴,所有一切不善都从这里生的。我们要想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哪里下手?要从断三毒烦恼,要从培养自己的三善根,从这里下手,这是世间三善根。出世善根是建立在世间善根的基础上,出世善根只有一条,精进。如果真正做到精进,任何法门决定都有成就,成就的大小与精进的功夫一定是成正比例的。
事实上,要靠自己断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出离三界,的确非常困难。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因为习气太深了。所以在所有法门里头,只有净土这一门不断烦恼可以出三界。唯独这一门,叫带业往生,带业就是不必断烦恼,就能往生西方。所以净宗称之为“门余大道”,“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余”就是以外的,除了这一门之外,再没有第二门了。
大慈悲是净土之根,大慈悲就是出世善根,所以说“出世善根生”。这个大慈悲完全是从清净心、平等性自然流露出来的,因此叫做“正道大慈悲”。
四、 普照十方的光明世界(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因地发起这一庄严功德的因缘,是因为见到有些佛国土中光明不满足,就发起成就国土满净光明的大愿,弥陀光明遍照十方恒沙刹土。安乐净土,极其广大,无边无际,而清净光明无不充满。所以西方世界称之为光明世界,称之为清净国土,称之为大光明藏,也就是所成就的净土,绝对没有光明照耀不到的区域。因此极乐净土种种的形相,形是形体,相是相貌,清净光明,无比的庄严。极乐国土中,大地光明,池水光明,宝树光明,楼观光明,一切无不光明,万物的形相就是光明。
《往生论》赞叹颂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净”是清净,一尘不染,就是福德圆满,“光明”是智慧圆满。所以到极乐世界是学什么?就学这两样东西,清净、光明,福、慧圆满,圆满的福慧在极乐世界,福与慧就把所有的形相完全包括在其中了。我们念三皈依的时候,称“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此地讲的福德、智慧两种圆满,这两种圆满成就极乐世界的形相庄严。
极乐世界的形相功德成就,简单说就是三桩事情,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福德,第三是知足,智慧、福德的成就都在知足。不知足的人,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他都生活在苦恼的世界。为什么?他患得患失,得到的怕失去,为这个担心;没有得到的想求,他的心不能安定下来。知足的人心是安定的,是快乐的,知足常乐。知足的人无求,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个人多快乐!
“如镜日月轮”这一句是比喻,如镜、如日、如月、如轮,轮是表圆满的意思,日月是光明的意思,这是教我们要怎么做到清净光明。“如镜”,镜能照见,镜之德,照见而不染。我们看镜子照外面,它有没有染污?没有。这意思是教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我们的心要像镜子,照见,没有一样不清楚,里头干干净净,一点都不染污。照见,如果记在心里,常常回忆它,那就被染污了。照见的时候欢欢喜喜,正在照的时候不染污,照完之后更没有染污,不留印象。
佛法是好的记忆也要清除,为什么?我们才能真正常住在清净平等觉中。如果不好的记忆清除掉了,好的记忆还在,我们的心还是不清净,还是在搞轮回。不好的东西没有了,全是好的,这在三善道,但出不了六道轮回。善恶的记忆全没有,超越六道了,不在六道,而且不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了。
但是要善恶的记忆不留印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善恶全部清理干净,我什么都不要,就是阿弥陀佛。这真管用,比断烦恼、消业障容易太多了。一句阿弥陀佛,烦恼不断却没有了;一句阿弥陀佛,业障不消却全消了,这个方法多妙!这是我们要学的。
五、 随念而现的自在世界(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这是说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也就是今天所谓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丰富、至胜。佛因地为什么兴起这一庄严?是见到有的国土物质环境不丰足,而且种种器具不是自然就有,需要制备,受种种辛苦。以此因缘,兴大悲心,希望国中万物具足珍宝性,而且自然而现。
《往生论》颂曰:“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珍宝性”,“性”是自性,就是自性中之珍宝。极乐世界资源太丰富了,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来的。自性里的能量、资源,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是说极乐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自性珍宝所成,这些珍宝具足庄严,庄严就是美好的意思。庄严上加个“妙”字,是指外面的环境完全随着自己念头在变化,我们心里想什么就变现什么,真妙!
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无量的资源,样样都是无量,它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自性,人人都有,佛有,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今天迷了,自己自性里头本有具足的拿不出来。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只是迷了。怎么迷的?佛告诉我们三大类的迷惑,第一类是妄想,妄想迷了我们的自性,第二类是分别,第三类是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自性里头无尽的这些资源,都得不到受用,得向外去求,这很苦!
在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丰是丰富,足是满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宫殿、服饰、香花、饮食,一切需求,应念现前,无不具足。念头才动,它就现前。在极乐世界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是心想事成的,想什么,东西就变现在面前,这是自性随缘变现。一切都随念而现,那还有什么好贪心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贪瞋痴自然就没有了,自自然然就断掉了。
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受用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是从一切有情众生福报里变现出来的。福报是我们过去生中所修的,修福才能享福,如果不知道再修福,这个福报享尽就没有了。所以修得的福报是会享尽的,我们看到许多发大财的人,晚年贫穷潦倒,这说明他的福报一生当中都保不住。所以必须修善、积德,福报才能保持长远。
极乐世界一切受用的物质为何享用不尽?因为是从清净心里变现出来的。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极乐世界的一切受用,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能够自在的受用。而且所流露出的是微妙珍宝,这里说的珍宝只是以世间的珍宝做为比喻,实际上是无法想像、不可思议的庄严妙相。
所以西方世界确实是得心自在,因此依报的环境就自在,正是佛常说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心清净佛土就清净;心自在,一切生活受用就得自在。这是“具足妙庄严”。
六、 无高下心的平等世界(庄严妙色功德成就)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这是说极乐世界依报与正报的妙色庄严。依报的庄严,就是物质环境的庄严,物质环境不但丰足而且美好。正报的庄严是讲身心健康,心地清净光明,全身放光,这是妙色的根本,一切美好的根本,所以这个“妙色”是讲佛光。为什么?因为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好,依报决定好。
《往生论》描述极乐世界的妙色庄严时说到:“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无垢光焰炽”,“垢”是代表烦恼习气,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光明是从真心本性里自自然然生出的。自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纯净纯善,所以在这种光的氛围当中,众生的烦恼习气会消除得干干净净,真心本性就显露了,这就是妙色庄严。总而言之,不离自性。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兴起妙色功德庄严?因为他在作菩萨的时候,参观诸佛国土,优劣不齐,一切国土都不相同,这个不同,换句话说就是不平等。不平等,人就生起烦恼,就生了是非高下,就会造业受报,所以三途轮转愈来愈苦。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了避免这些过失,所以他的愿望是成就妙色,光焰炽盛,第一无比,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所以到极乐世界,高下的心没有了,心平等了。西方极乐世界最特别、最殊胜的就是平等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都跟阿弥陀佛平等,身体一样,色相一样,相貌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貌统统一样。物质享受平等,生活条件也平等,没有一样不相等。
如果再往深一层来讲,可以说极乐世界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的,是阿弥陀如来所指导的、所教化的,这也是佛为我们做增上缘,成就庄严妙色功德。证得无生忍是什么样的菩萨?无生忍分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萨,中品是八地菩萨,上品是九地菩萨。这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正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就是无生忍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生忍的菩萨。
“明净曜世间”,“曜”是明耀,光明照耀,也是显著的意思。就是说清净平等一切受用是非常显著的,人人都看得清楚,都能受用得到。这就是讲明耀两种世间,就是正报、依报,正报是有情世间,依报是器世间。“曜世间”,就是照耀净土器、情二种世间。
我们这个世间,日月灯光只能照到色相的表面,没有办法透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光照一切事物都是透明的,映彻表里,照得内外通彻透明。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光照众生的心时,能帮助众生断烦恼、开智慧、破无明、成佛道,阿弥陀佛就是以光明来加持众生的。沐浴在极乐世界的佛光之中,有这样殊胜不可思议的成就。
我们念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有什么用处?就是把心念平,把心念净,这个佛号就得力。否则一天纵然念十万声佛号,心不清净、不平等,虽念佛号却不起作用,那就是古人所讥笑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佛号不得力!实在讲,念佛号不在乎多少,蕅益大师说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们有没有真信、真愿,这才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往生。品位高下,功夫深浅要紧。功夫深的,名号能得清净心,能够断烦恼。功夫浅的,这句佛号能伏烦恼,也能使心情恢复到平静。所以这句名号是让我们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心净则土净,只要心清净,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与哪一个相应?与西方净土相应。
七、 触受生乐的法喜世界(庄严触功德成就)
所谓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法是一切众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受用的境界,佛在此特别就六种里面讲“触”受,以这一种代表其余的五种。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见到有些国土虽然有许多的珍宝,譬如《无量寿经》上讲的七宝、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虽然有,却不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就是在受用上不具足。法藏看到这个情形,就发起这些珍宝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受用的誓愿。七宝的“七”其实不是数目字,是代表圆满。怎样才叫圆满?随自己的意思就圆满。
极乐世界所触皆妙,《往生论》上举例说:“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迦旃邻陀”是梵语,是古印度一种草的名字,这个草非常柔软、微细,能随风左右旋转,触到它非常舒适,能生欢喜心。用草来比喻极乐宝物,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就像这样的柔软,接触时心里不起贪染,用这个来形容触受之乐,接触时能生乐受。这是举一个例子,其实在西方极乐世界所接触的,就是六根接触的境界太多了,这个接触之乐也是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全是珍宝,树木、花草、大地都是七宝所成,众宝庄严。而且这些珍宝非常柔软,悦目便身,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宝坚硬,只能做装饰品。譬如黄金,我们这个世间黄金坚硬,可以做首饰,不能做衣服穿;西方世界的黄金柔软,可以做成衣服。我们这里的黄金,无论在成色、光彩上,都不能跟极乐世界相比。
世间人触乐的时候,譬如眼贪色,耳贪声,接触时就起贪心。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宝性功德草,接触之后,能增长道心,能生法喜,能让我们开悟,能断烦恼,真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在享乐里不能断烦恼,不能开悟,不能明心见性。不仅触受如此,极乐世界的六尘都说法,我们眼见到、耳听到、鼻所嗅的,六根所接触的都能得到最殊胜的快乐。在快乐当中,烦恼自然断掉了,无明渐渐消失,智慧开了,本性见到了, 这不可思议!
八、 绝妙自然的独特世界(庄严三种功德成就)
(一) 开神悦体的功德水(庄严水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因为见到有的国土有河流、有江、有海,波涛汹涌;又有大块的冰随着急流而下,冲击两岸,使人惊吓恐慌。这样浊恶的水,面对它时没有安和愉悦的心情;背向它时,又恐怕有大水到来的忧虑,所以发起水功德庄严之愿。
西方世界的七宝池,宝池很多,遍布极乐世界,这也是十方念佛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的托生之处。七宝池的水是随心所欲,到七宝池里头,要深就深,要浅就浅,要温就温,要凉就凉,要急流就急流,要缓流就缓流。最妙的是,喜欢听什么法,水就出现想听的法音。
西方世界的水质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水能“开神悦体”,开神,就是一般讲的开悟,在这个水里游泳、沐浴会开悟;悦体是身体感觉得非常的舒适、舒畅。西方世界的水能把心里的烦恼、习气洗掉。宝池的池底是金沙布地,所以它放光,池底也有光明往上面照,无深不照。宝池的水,它不是死水,它在那里流动,水的流动速度,所观察的是恰恰好,不太快也不太慢。
《往生论》颂曰:“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宝华”是指莲花,宝池里有莲花,十方世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所以西方世界也叫莲花世界,莲花都是在七宝池中长成的。
现前我们真的相信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只要这个念头一生,七宝池里头就长出一朵莲花花苞。念佛念得愈勤,花就长得愈大,颜色愈好。所以说“宝华千万种”,宝池中的莲花种类很多,大小、光色都不一样。将来往生时,佛就是拿这朵莲花来接引我们,这朵莲花上有我们的名字。如果念佛的人退心了,不想往生净土,或者改学别的法门,那朵莲花慢慢就谢掉了,消失了。所以在极乐世界看到有生有灭的就是宝池内的莲花,除此之外,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灭的。
到了极乐世界,莲花还没开,我们就在莲花里面,有佛给我们讲经说法,那是化身佛。莲花如果一开,所见到的是报身佛,而且我们的身相就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所以并不是从小孩慢慢长大的,不是的。
“弥覆池流泉”,“弥”是满满的,七宝池整个池塘都是这些宝花。“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这是赞叹七宝池水面上以及周边的庄严。池子里面有莲花,宝池的周边有行树、花草,所有的树木花草都是无量珍宝所成的,都是自然成就的。西方世界都是珍宝,是宝树、宝草,宝性功德草。因为是宝,所以宝都放光。微风一吹动,那个光就交错了,显示得非常之美。
这是说到水功德成就,水功德成就里面,没有赞叹水的八德,而赞叹水面上、水岸边的这些装饰。水是本体,周边的这些花草装饰是附带的,附带的都已经这样美了,那水的好处就更不必说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在没有到达之前,我们现前这个状况,我们的心真诚,我们的愿恳切,我们的念佛功夫要非常认真努力,七宝池里面的花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美,这是我们带得去的。在这个世界,无论我们想些什么、念些什么、造些什么,都带不去,没有一样能带走。带不去的随缘就好,带得去的就要真干!
(二) 十方无碍的平坦地(庄严地功德成就)
佛于因地时见到有的国土,崇山峻岭,有悬崖深谷,高低不平;有茫茫大海,见不到彼岸;有大片的地没有人走,十分荒凉。所以兴起悲愿,成就平坦的大地;宫殿楼阁的任何一处都能见到十方无数佛国;而且宫殿楼阁的外面,有宝树宝栏围绕,互相辉映、严饰。
《往生论》颂曰:“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宫殿诸楼阁”,极乐世界的大地,地平如掌,这是平等心现出来的。佛的讲堂精舍,也是七宝所成。七宝能随心所欲,可以坚固做为建筑材料,也可以柔软做衣服穿,样样都是自然化成的。而往生去的大众,所居宫殿,住的环境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真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的大地有宫殿、楼阁,这些宫殿楼阁是往生到极乐世界菩萨居住修行的住所。宫殿整齐壮丽,大小不一,形式也不一样,美不胜收。为什么会不一样?随众生的意念而变化的。所以宫殿喜欢在空中的就升在空中,喜欢在地面就在地面。而且宫殿可以随身,要到他方世界去,宫殿就像飞行工具一样,飞到他方佛世界去了。
“观十方无碍”,西方世界的宫殿、楼阁能现十方诸佛刹土。宫殿周围都是宝树,在树林里面也能看到十方刹土。换句话说在极乐世界,想看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到处都能看到,光中都能现这个境界。不但能看到现前,还能看到过去、未来。极乐世界人六种神通具足,天眼遍观,天耳彻听;能看到十方世界,能听到十方世界众生说话的音声,一点障碍都没有。有他心智通,众生心里才动个念头,就知道了。极乐世界是无障碍的世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杂树异光色”,杂色宝树遍满极乐国,树的品种非常多,光色都不一样,多么奇特美丽。极乐世界的宝树,或纯一宝,或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辗转合成。见到这个树,触到这光影,都能得大乘的法乐,都能增长福慧,神通自在,也是随意所需,应念现前。这些宝树上覆宝网,树上面的装饰是宝网,罗网。树下面有栏杆,宝栏,都是表大地之庄严。
树上有罗网,从罗网当中能见到想见的十方世界,想看哪里,什么境界就现前,十方世界六道众生看得清清楚楚。西方世界无论是宫殿、楼阁、花树、罗网,都能显现十方世界的影像。想看哪一个世界,它就现出这个现象出来,应念现前。
“宝栏遍围绕”,栏杆是宫殿楼阁外面的装饰,有栏杆,有道路。栏杆、道路周遍围绕,四通八达。因为有神足通,想到哪里去,念头才动,身体已经到达了,比光的速度还快。遍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刹土,不但能去,而且能一时去每一尊佛刹土。一时同去,什么方式?分身。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个本事,千百亿化身,有多少佛国土,就化多少身,就变多少身,到那边供佛、听经闻法。
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上说:“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正报依报都放光明,都能显示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之事。光中显示出来的境界,不但可以看,还可让自己亲身经历;换句话说,我们只要到极乐世界,就等于到了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对于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信息,统统能接收到。
在极乐世界能够见佛,能够供佛,能够听佛说法。哪个世界有苦难众生,也可以帮助佛去教化。我们知道这些事情了,极乐世界能不去吗?换句话说,不到极乐世界就永远再糊涂下去了。
(三) 法音宣流的妙虚空(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佛于因地时,见到有的国土虚空中污染混浊;虚空中的声音浊恶;虚空中出现不祥的灾气,使心忧虑恐惧。因此兴起悲愿使虚空处处显现宝网弥覆的庄严;让国土的虚空中传出微妙法音,不但悦耳动听,而且发人智慧;以虚空庄严,使人看不厌,而且见到时心得安定。
《往生论》颂曰:“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这是说极乐世界的虚空中不仅有光、有色彩,有无量妙宝装饰其中,而且到处都能闻到佛法,不像我们这个五浊世间闻法艰难。
空中庄严是讲“罗网”,古时候的宫殿是雕梁画栋,是非常高级的艺术品,所以建好了之后往往用罗网保护它,怕人损坏,怕鸟到那边做窝。罗网在古代多半用铜丝编织的,是透明的,从外面能看得见,但是不能接触它。西方极乐世界的罗网庄严,不是铜丝,是无量妙宝所形成的,像透明的纱一样盖在宫殿上,盖在宝树上。罗网放光,光中有化佛,佛也会说法,庄严无与伦比!
网当中系着有铃铛,微风一吹动,发出音声。音声就像交响乐一样的美,音乐里面是在宣扬妙法,音声说法,说的什么法?想听什么法它就说什么法,这妙极了。所听到的法音,经上说了一个总纲领,念佛、念法、念僧,都念自性三宝。三宝是佛法僧,佛是“觉”义,念觉就是念念觉而不迷,这是念佛;念念正而不邪,这是念法;念念净而不染,这是念僧。法音都是念三宝。
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对于每个人的根性都通达明瞭,他有能力让每一个不同根性的人在那里生活,都感受到意想不到的舒畅快乐,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及喜爱,这才叫真正的殊胜庄严。
九、 广修供养的香光世界(庄严雨功德成就)
“庄严雨功德成就”,这个“雨”字要念“遇”,去声,当动词,就是从上面降落下来的意思。“雨”讲的是即时为贵,不需要的时候就没有,需要的时候就有。并不是空中布满东西,而是空中什么都没有,想要什么就变现什么,一切法是变化所作。
佛在因地时看到许多世界的众生,想以衣布地,布铺在地上,让人不踩到灰尘,为了什么?供佛、供僧,这是非常的恭敬。但是众生福薄,贫困,有恭敬心,没有力量做到。所以法藏发起大悲之愿,国土中这些物质永远没有缺乏,想什么就有什么。从哪里来?从空中落下来,只要想要什么东西,就从空中落下来,使国土能普雨资具,以满足众生广兴供养的善愿。
《往生论》颂曰:“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天上落下宝花与宝衣,这个“衣”就是指旗帜、幡幢、宝盖这一类。这个“衣”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所讲的,印度那时候的衣是一块布,用现在话说就是旗帜。这些宝衣、宝花落在地面上,自然就铺成很美丽的图案,就好像铺成一个花毯一样。而且它是柔软的,人走在上面,脚就落下去四寸,脚一抬起来,它又恢复原状,它有弹性。我们不喜欢这个花毯,花就没有了,地面上干干净净。它到哪里去?就像水一样渗入地下了。渗入地下之后,天上又落新花,又铺成新的花毯,周而复始。
空中落下的宝花、宝衣,色彩之多,说不尽。而且它们都有光有香,“无量香普薰”,这句是庄严雨功德成就的重点。西方极乐世界,任何物质都有香气、都放光,所以这个世界叫做香光世界,宝香普薰,光明遍照。我们接触到佛光能灭烦恼、破无明,闻到宝香也是如此,这个香能把我们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都薰掉。
我们世间的香虽然能使身体舒畅,但是不能断烦恼、破无明、开智慧,这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香与光比不上极乐世界的地方。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极乐世界为什么会有三不退,我们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退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生烦恼,生贪瞋痴慢;西方极乐世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不生烦恼,确实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纵然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圆证三不退,换句话说,下品下生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等于等觉菩萨,一生当中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真正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极乐世界样样都有香气,这个香妙,妙在哪里?能滋养极乐世界人的法身慧命,就是能帮助极乐大众长智慧、长福德,也就是极乐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帮助极乐大众成就道业的。道业就是福慧,万事万物统统是增长福慧,消除业障,如此这个世界能不去吗?
我们真正相信有这回事情,自然就发心,现在讲移民,哪个地方最好?极乐世界最好。条件很简单,真信、真想去、真念这句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可以移民到极乐世界。
十、 破除痴暗的明净世界(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前面讲形相庄严时,说到光明遍满国土,整个净土以光明为相;讲妙色庄严时,说到净土里万物所显现的光焰第一无比,以上所说都是指外在环境的光明。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
阿弥陀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参访诸佛国土,虽然有些佛国的众生,像罗汉、菩萨有顶上的圆光,也有身光,乃至于一般人也是有的。所以每个人都放光,只是光的大小不相同,色彩不一样。虽然都有光,但是内心仍处在愚痴的黑暗中。所以法藏发愿他的世界,生活环境,依报、正报都放光明。西方世界连地底下都是明亮的,所以地底下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它不是黑暗的。这种境界不但除物质上的黑暗,也能除我们的无始的无明,这个功德就大了。
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所有一切现象都放光,身放光,宫殿放光,树木花草、大地、天空都放光,光明世界。它的光明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所现的,是如来果地上显现的境界。《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住真实慧,真实慧就是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本性里般若智慧起的光明遍照,就有能力照破无明。今天的科技再发达,照明工具再殊胜,都不能把我们的烦恼无明照掉,因为那是从意识心里变现出来的,那不是智慧。这就是光明的根源不相同之故。
《往生论》颂曰:“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佛慧明净日”,是比喻佛陀的智慧光明像太阳一样。佛光普照,不但照极乐世界,也遍照虚空法界。阿弥陀佛的佛光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因为我们有业障,所以见不到。如果我们真相信、不怀疑,就能感受到佛光注照。佛的智慧光明能帮助我们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除世痴暗冥”,佛光的功能就是破我们的愚痴、暗冥。“痴”在这里表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冥”表无明烦恼。所有一切烦恼,在佛的智光之下全都不见了。痴、冥两个字就是指这三大类的烦恼,这全是不善业累积的果报。
我们无始劫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业有净有染,染业里面有善有恶,但是恶多善少。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不论是福报还是罪报,总不离六道轮回,全是自作自受。佛教人要真正了解、明白因果报应之后,就不敢再造恶业;不但不敢造恶业,警觉性高的人连恶的念头都不敢想。
所以第一等大善,第一等大智慧,就是把我们的心换成阿弥陀佛。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是第一中的第一,这也是我们造的。我们不造别的业,专门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业,这个业叫“净业”。佛在经上说得非常好,“心净则佛土净”,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因没有别的,清净心。我们用这句佛号来净化我们的妄心、杂念,让我们恢复到清净,这是求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十一、 梵音遍及的微妙世界(庄严妙声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看到有些世界虽然有善法,但不能遍及世间,所以法藏就想到,如果能有一种微妙的音声,这个妙音能普遍让众生听到,音声不但远闻,而且使一切众生能破迷开悟,所以发起成就此妙声功德。
极乐世界不但佛说法,风声、水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全都会说法,这是妙声功德成就。因为极乐世界六尘都说法,所以无论是耳根利也好,眼根利也好,鼻根利也好,不管是哪一根,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具足。因此诸佛刹土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能随其根性之不同,得到圆满的利益,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往生论》赞叹极乐净土的庄严妙声功德成就,颂曰:“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梵”是清净,“声”是音声,一切众生听到这个音声,不生烦恼、不生染著,能得身心清净,这种音声称之为梵音。这是什么音声?这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妙声。妙在哪里?不仅说法的声音好听,而且同时想听什么,就说什么。佛在那里讲,这个人想听《无量寿经》,听的句句字字全是《无量寿经》;那个人想听《华严经》,听的就是《华严经》,这妙,真妙!
不但音声妙,更妙的是“微妙闻十方”。佛说法的音声,十方世界都能听到。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上解释“微妙”:“出有而有故曰微,名能开悟曰妙”。“出有”,出三有,三有就是三界,出三有就是超越三界。西方世界不但不是三界,也不是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它是一真法界。尤其难得的,它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无论是初去的,或是老修行的,都是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它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这是讲“微”的意思。“名能开悟曰妙”,西方世界一切名相都能帮助人开悟,真是微妙无比!
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能在一生中听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名词,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听到,阿赖耶识里已落入种子,纵然这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多生多劫之后这个种子会起现行,起现行就是发愿求生净土。由此可知,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发愿,也可以得生;听到西方净土的名字发愿,也都能得生。这是听到国土名、佛名,都能让一切众生开悟的证明。这是“微妙闻十方”,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弘扬、都称赞。
十二、 最善住持的正觉世界(庄严主功德成就)
《往生论》颂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往生论》共有二十四首偈,这两句是二十四首的中心。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如果没有阿弥陀,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没有一切的庄严,极乐世界无量的庄严都是从阿弥陀生出来的。所以这两句是主,这个地方的“主”跟下一段讲的“眷属”都是说依报,不是说正报。依报就不是说阿弥陀佛本人,是说阿弥陀佛庄严佛土的功德,所以是“主功德成就”。
法藏比丘见到有的国土,竟以罗刹作君主,以阿修罗为国王,结果全国上下互相残杀。而转轮王出世,宝轮安住在大殿时,天下就太平无事。也就是见到国主有影响国土的力量之后,所以兴起国土常有法王住世,以法王无上最善的智悲力住持国土。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佛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他才能善住持。譬如一个家的主人要是善住持,这个家不败,世世代代有人承传;一个国主要是善住持,这个国永远存在。极乐世界能永远存在,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它?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主及十方世界往生的念力为助。
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来善住持?教学,在讲堂里讲经说法没有中断过,教不厌、教不倦。每个往生的人亲自得到阿弥陀佛 的教诲,学不厌、学不倦,同时又可以化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参学、拜佛、听经闻法。所以到极乐世界缘分无量无边,丝毫障碍都没有。极乐大众将来的成就都跟阿弥陀佛一样,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一个阿弥陀佛变成无数无尽的阿弥陀佛,才能把这个无比殊胜的法门传遍虚空法界。
西方世界的导师是阿弥陀佛,他在一切法里面得自在了,一切法都通达明瞭,没有障碍了,所以称为“法王”,“王”是比喻,是自在的意思。所谓修因证果,因圆果满,因真正达到究竟,果是自然出现,极乐世界就是这样成就的。所以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自性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的烦恼,阿弥陀佛消干净了;我们的业障,阿弥陀佛全化解了,所以现出这样庄严的环境,提供给我们做修学的道场。
往生到极乐国土的这些众生,藉着阿弥陀佛本愿威神,逐渐的把烦恼业障淡化,自性里的功德跟阿弥陀佛的愿力,跟阿弥陀佛的功德相应,所以极乐世界是愈来愈庄严,永远不衰不变。自性里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力,确实能在阿弥陀佛演说当中表演出来,这是最善住持。
极乐世界这么美好,完全得力于教育,把每个人都教好,好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成菩萨、都成佛。成佛就毕业了,毕业就回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里头没有形相。所以诸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有形相的来,毕业之后是无形相的去,这多妙!
阿弥陀佛的教学能产生巨大的摄受力,让人听了生欢喜心,欲罢不能,永远想听下去,没有厌倦的时候,原因在哪里?佛所说的全做到了,妄想、分别、执着真断了。
由此可知,现今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国家治理成全世界最好的国土,要到哪里学?就在这部《无量寿经》里面,这是阿弥陀佛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可以看到阿弥陀佛的真诚心,看到阿弥陀佛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在这部经里头。阿弥陀佛是最善住持的典型、榜样,我们向他学习,就能养心性。起心动念,一念善心、一念和气,所生的智慧就能感动别人。
十三、 莲花化生的奇妙世界(庄严眷属功德成就)
所谓有主,当然就有伴,极乐世界的主是老师、教主,伴是学生、菩萨。西方极乐世界跟他方世界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凡是到那个世界的人,统统是莲花化生,这是讲生平等。
《往生论注》提到阿弥陀佛于因地时,观察到有些国土的众生有生处的不净之苦,还有种姓、地位的不平等之苦。也就是一出生就不平等,生处不平等,住处不平等,乃至于工作机会都不平等,教育也不平等。不平等,人就有怨恨,怨恨累积下来就成为刀兵劫,就会有战争,劫难!
阿弥陀佛在因地见到这些苦相,所以立志庄严国土,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无论是菩萨去往生的;或是再贫贱的人去往生;甚至于五逆十恶造作重罪的人,临终忏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统统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平等的。这个平等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也是我们自己的功德成就,因为我们跟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自性,同一个理体。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生处是一样的,住处是一样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蒙佛教化机缘是一样的。大家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没有高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平,因此那个世界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同世界,所以称之为“极乐”。这个名词绝不过分,真正极乐世界,因为它平等,没有任何差别。
极乐世界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一律平等。虽有九品差别,实际上没有九品的界限。九品从哪里分?每个人内在烦恼轻重不相等。除此以外,生活环境、一切受用,没有丝毫差别。
《往生论》颂曰:“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如来”是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大众,每个都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的,所以是“净华众”,清净莲花里面的大众。“正觉华化生”,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法会之中的所有大众,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湿生,全都是化生,而且是莲花中化生。在七宝池中的莲花,它是正觉宝花,是阿弥陀佛的性德变现出来的。大家心地清净,没有争执,连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这是眷属平等。
如何能成为极乐世界的眷属?《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往生的方法,三辈九品,还包括一心三辈,不是专修净土的,是修其他法门或修学不同宗教的人,只要真信、真愿,最后临终念这句阿弥陀佛,也必定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要相信阿弥陀佛,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都是信愿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的,同一个方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因同果也相同。这就是眷属功德成就,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只有佛是老师,学生是眷属,除这两种人之外没有第三种。第三种,那就是临时到极乐世界去参学、考察的,譬如他方世界诸佛如来来访问,诸大菩萨来考察。如果诸佛来,我们把他看成老师;如果诸大菩萨来,我们把他看作学长。所以这是修行证果最理想的一个道场,再找不到这样的好道场。
极乐世界很容易去,只要具足信愿就能去;品位高下,那只要我们念佛。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去,这就去成了。每天有时间就念佛,别糟蹋时间,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做其他的想法。把我们的思想,无论是恶念善念统统清除,好的坏的一律全清除。心里只有一尊庄严的阿弥陀佛,在心里面放光,在心里面住持!我们每天读经,听阿弥陀佛说法,世尊说法跟阿弥陀佛说法是一不是二,怎么会不成就!
十四、 受用具足的如意世界(庄严受用功德成就)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受用是什么?是讲日常生活。西方世界的受用,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包括在其中。六道的众生,生活相当困苦,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压力很重,纵然心里想学佛,障碍重重,很难如愿,最大的障碍无过于衣食之累。人在这个世间每天繁忙工作是为什么?为衣食,非常的辛苦!
阿弥陀佛在因地看到很多世界的众生,造作杀生、偷盗、妄语等罪业以求得受用,结果堕入恶趣受无量苦。又有众生因为往昔的悭贪等业,感得今生受用贫乏,忍饥挨饿。法藏看到这个情形,所以发愿他的世界一切众生绝对不要为衣食奔波,也不要为住、为吃、为穿发愁,这些供应一切自然,随心所欲。因此立志使国土具足受用功德。
《往生论》颂曰:“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爱乐佛法味”,极乐世界的人都爱乐佛法味,佛法的滋味是什么?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极乐大众一切时中听闻妙法,陶冶在觉、正、净最圆满的境界里,念念都在感受法喜,所以没有人身心生起懈怠、疲倦。这个法喜的能量是直接从自性里来的,摄取自性的能量。
我们在这个世间,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受用太多,说之不尽,归纳起来总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上的受用,另外一类是精神上的受用。现在人只享受物质受用,疏忽精神受用,所以富而不乐、贵也不乐。什么原因?因为精神生活的受用缺乏。其实真正的精神生活是智慧、是德行,这样的生活是远远的超越世间人的享受。古人有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这是指世间的享受、受用比不上佛法的享受。
佛法的享受有法乐,法乐在哪里?完全在修学当中所体悟到的,教下常说烦恼轻、智慧长,这真快乐。真正达到烦恼轻智慧长,在世法里也能得法喜。法喜从哪里来的?接受佛陀教诲而来,让自己的身心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融合成一体。我们得不到法喜,尝不到佛法的滋味,那是因为我们迷在世间爱欲之中,贪图眼前七情五欲的享受。虽然这个享受的时间很短,但是后面的果报决定是三途六道,苦不堪言!
“禅三昧为食”,西方极乐世界人的身体跟我们身体不一样,他的能量怎么补充?他的能量是听经闻法,而且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中断。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他是法性身。以什么为饮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不依靠外面,依靠自性本具的功德能量,用这个来养身体,不向外求,这就自在了。
刚刚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初学者,还有饮食的习气,会有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一想,饮食自然就摆在面前。摆在面前,不想吃,只是眼见食物的妙色,鼻闻妙香,身体就感受到舒适悦意,自然饱足。受用完毕,食物自然化去,不需要收拾。西方极乐世界的老修行人,就不再需要饮食了。
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享受,的确是非常自在,用不着操心,用不着经营,不需要这么劳苦,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受用随心所欲,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
十五、 永无诸难的安乐世界(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
“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我们看到这一句,特别有感受,这个世间灾难是愈来愈严重,为什么?现代的人心不善是一年比一年增长,佛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说环境随着人心在转变。人心都趋向善良,环境就好;人心要是不善,这个世界灾难就会愈来愈多。
现在我们所受的就是一切诸难,无论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少,只要住在这个地球上,就得受,很辛苦!以佛眼来看,六道的众生这些苦难是永远不会断的,为什么?因为这些众生不断的在造苦因,因不断,果怎么会断,因果相连。
佛法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际遇都是业因果报。过去世修福,这一生能享福;过去生中没修福,这一生就得受苦。受苦不甘心,于是再造业,造业就更苦,苦上加苦。几个人在苦难当中觉悟,断恶修善的?所以再苦的日子也要咬紧牙根度过,不怨天、不尤人,每天忏除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把我们这一生苦难的环境转过来。懂得这个道理,真能转。佛法里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就是说的这桩事情。
我们有苦有难,到佛门里面来求方法,真有,不是迷信。我们跟佛菩萨磕头、烧香供养,佛菩萨保佑我们,那是迷信,那不是真的。佛菩萨是怎么保佑我们的?经典上讲的道理、方法,我们都能看懂、听明白,觉悟了,能回头,回头是岸!这就是佛菩萨保佑。
《往生论注》提到阿弥陀佛在因地时,见到众生的身心有种种苦难,即使稍得安乐,也会瞬间被夺走,不能保有,因此法藏菩萨立志成就永无苦难而且安乐相续的国土。
《往生论》颂曰:“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这两句是讲永离诸难。“身心恼”,身恼,是指饥、渴、寒、热、杀害等身体上产生的苦恼。心恼,是指由计较是非得失引起的贪、瞋、痴等心上的苦恼。极乐世界不仅没有诸难,而且安乐相续没有间断。因为那里的人没有邪思、邪见、邪行,这是阿弥陀佛的教育成功了。
阿弥陀佛是导师,教给我们觉、正、净,所以决定没有身心的恼患。那个地方的众生,决定没有害人的念头,所以那个世界没有刀兵的灾难;没有是非得失、贪瞋痴慢,因为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贪瞋痴慢在那个环境生不起来,所以说“受乐常无间,永离身心恼”。
西方世界人永远没有身心的烦恼,不但没有这些事,连这些名称都没有。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苦的缘,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决定不会生起忧悲苦恼的念头,所以这个世界称之为极乐。
我们想念佛求生净土,但是念佛的功夫不得力,障缘太多,别人没有方法代替我们把障缘除掉。清除这些障缘完全要靠自己,佛法里有个好方法,就是听经、念佛、拜佛,如果一天拜一千拜、三千拜,心定了。礼拜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统统礼拜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弥陀佛是自性佛,一切诸佛不离自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把心专注在阿弥陀佛上,一切功德回向阿弥陀佛,回向一切众生,回向自性,我们的心量就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清净平等觉就现前。
十六、 一生成佛的大乘世界(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
《往生论》颂曰:“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此四句是“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大义门”是大乘之门。大乘佛法修什么?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极乐世界无比殊胜的果报,就是从这里得来的。极乐世界是大乘之大乘,是如来与诸菩萨善根出生的世界。
《往生论注》上说:“国土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败种子,毕竟不生”。又说:“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为什么说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十方诸佛的刹土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因为生他方诸佛净土,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生阿弥陀佛净土,成佛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太快了!原因是什么?西方净土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他方诸佛净土都有三乘、五乘,不是平等一味的。所以昙鸾法师才劝导我们,应该要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如果众生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走进了成佛的大门。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依止的是无上大乘的导师阿弥陀佛,而且在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下,成就的是大乘极广大的智慧、慈悲、神通、辩才等功德;兴起的是尽未来际,化现十方普利群生的事业;行持的是自他二利、周遍广大的普贤行海,一切时一切处所缘的都是大乘法,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进了成就大义之门。
《论注》又说:“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这是举一个例子。西方世界确实没有二乘,没有声闻、缘觉,但是他方世界的声闻、缘觉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西方世界也没有女人,他方世界女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西方世界没有根缺,就是六根有残缺之人,根缺就是今天讲的残障,西方世界没有残障,但是十方世界残障之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二乘人、女人、根缺之人,但不管哪一个层次的众生都可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到极乐世界是得平等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身相完全一样,待遇完全相同,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
《论注》里有解释什么是“讥嫌名”,譬如这个人心地软弱,不太勇猛,没有求菩提、普度众生的大心力,就被人讥讽为“声闻”。又比如男子心量狭小、见识短浅,被人讥笑为“女人”。或如这个人是非邪正不能辨别,就说他像瞎子一样,瞎子就是残障,他并不是真的残障。这叫做讥嫌名。西方世界不但没有二乘、女人、根缺这三种名,连讥嫌名都没有。“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等”是平等,平等就没有讥嫌之名。
由此可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这些人,各个都能勇猛精进。为什么?因为亲近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使我们精神饱满,意志坚定,不疲不厌,绝对不会懒惰、懈怠。
阿弥陀佛在因地为什么要发愿成就大义门功德庄严?因为法藏见到十方世界有的国土,虽有佛菩萨等圣贤大众,但以国土秽浊的缘故,所以将一乘法说为三乘,很多众生容易趣入小乘,不能快速成就菩提。其实释迦牟尼佛在最后的法华会上,给大家宣布出来,“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才把真实义说出来。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实实在在是一乘。由此可知,二乘、三乘是佛不得已而说的;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后人还讲了一个“五乘佛法”,那就说得更勉强了。另外法藏又见到女人有见识短浅、心力不勇猛等等障难,及根缺之人根器不够的缘故,难以成就大义。由于见到这些情况,法藏发愿自己成就的国土不生二乘种子,不出现女人、根缺的现相,而是一味的大乘善根界,大乘一味、平等一味,希望自己将来建立这个世界,确实就是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凡是往生的人一进入净土,就能一生圆满成佛。
西方极乐世界确实一切平等,清净无染污。其实十方世界没有一个世界不平等,不平等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怎么造出来的?迷而不觉。怎么迷的?从我执开始。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七情五欲,总的来说,就有贪瞋痴慢疑这些染污。
贪瞋痴慢疑是根本烦恼,世间所有一切不善都从这里生出的,佛法称它为五毒,这五毒是我们身体疾病的来源,也是我们居住环境灾难的来源。贪婪感应的是水灾,海啸是贪婪所感;瞋恚感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不断上升,这是瞋恚所感;愚痴感得的是风灾,飓风、龙卷风;傲慢对应的是地震,心不平,大地就震动了;疑,则是对于圣贤教诲的怀疑,怀疑就不信,就不学习,贪瞋痴慢就出现了,所以怀疑是所有一切罪恶的根本。
我们修净土,全心全力专注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上,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不怀疑是真信,决定求生净土是专愿,这就是大乘善根。所以净宗确实是大乘义利之门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大乘义利门。法藏的发愿不是空愿,愿愿都通过五劫的修行,他兑现了,也就是说愿愿都落实了。
十七、 有求必应的圆满世界(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这一条实在太殊胜!这十七种庄严全是讲依报。依报就偏重在物质上的需求,所需要的没有一样不满足,完全是变化所作,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在那边制造,想要什么东西,东西就在眼前。不要了,就没有了,不需要收拾,不需要储存,多自在!西方世界没有丝毫要操心的事情。这是教导我们,这个世界不能不去。《往生论》的偈子说得好:“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佛在因地见到很多国土里,众生有愿不能满足,就兴起悲心立愿要使国土中的人民,都能随心所求而满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满我们一切所愿。一切能满足,为什么?极乐世界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福慧究竟圆满的一个道场,生到这里面,那也就是我们一切福慧统统圆满,跟我们有缘的众生都能得度,这还得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真正不可思议。
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有求不得苦,为什么不得?有业障。我们所求不能满愿就是因为有业障,必须业障消除,我们所求就满愿了。所以忏除业障是所求必应的一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忏除业障。过去生中所造的业障已经成了,无可奈何,今天明白了、觉悟了,从今以后不再造业障。一定要以耐心、善心、真诚不退心去修学,认真的忏悔,求佛菩萨加持,我们的善心、善愿才能现前。
事实上,我们在这个世间要想消业障,太难!这一生修得再好,这一转世,来生就算再得人身,这一生所修行的都忘得干干净净,来生又要重头来起。如果遇不到善知识,误入歧途,那就坏了。所以昙鸾法师在此地劝我们,唯有求生净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业障就消得快。
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福德力作增上缘,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一切都如意自在了。寿命达到无量寿,随自己的心愿,愿意在净土住多久就住多久。舍净土的寿命生到十方世界度众生,也是想住世多长,都随心所欲。而且在净土想受用什么,随心里所想,就自然现前。愿意听什么法,水声、雨声、铃声里就说什么法。在楼阁里愿见十方哪一国土,也都自然显现。或者愿意去他方无量佛刹供养诸佛菩萨,也能一念间遍游十方,要什么供养具都随意化现。这是凡夫作梦也想不到的。这一往生,仗佛的自在力就一切所求都自在满足,所以极为胜妙!永离障难,各称所求,满足情愿,使我们能快速成就,证得究竟圆满菩提。
前面所说的十七桩事是说明西方世界生活环境的圆满,不仅美好,而且是真正的圆满,没有丝毫的缺陷。这十七种庄严都是他方世界里没有的,这是讲器世间清净庄严。因为这个缘故,天亲菩萨讲:“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这两句是十七种国土庄严的总结。阿弥陀佛国土,是值得我们发愿往生的。
天亲菩萨为我们介绍极乐国土的功德庄严,目的就是要增长我们的信心、愿心,发愿此生一定求生净土。真信就会真行,行就是念佛,这就是信愿持名,在现前就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贰、 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众生世间清净)
前面第一大段,是教我们观察极乐世界的“器世间清净”,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这种生活环境实在太殊胜美好了。
这一段教我们观察“众生世间清净”,也就是人事环境。“众生”,小乘教所说的,就是在六道轮回里面,生死不断,生生死死,这个叫众生,众多的轮回生死。大乘法所说的,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既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决定没有生灭。所谓生,缘聚现的这个相,我们叫它生;灭的时候,缘散了。缘聚缘散,实在讲这里面确实找不到生灭,所以这个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是讲的众缘和合。净土是大乘法门,所以“众生”是要用大乘的教义来阐扬、来说明。
西方极乐世界,它是一个学校,是一个道场,它不是一个普通世界。极乐世界没有国王,没有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极乐世界非常特殊,就只有老师跟学生这两种人。所以观众生世间清净,又分为二类。第一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第二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我们在一生中如果要想有真实的成就,关键在善知识,如果能遇到善知识,亲近真正的善知识,我们的增上缘就具足,这个关系非常重大。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增上缘,因此我们对老师不能不认识,不能不了解。天亲菩萨一共说了八桩事情,介绍阿弥陀佛。
【甲、 极乐世界的导师(佛庄严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天亲菩萨归纳为八种:一者座庄严,二者身庄严,三者口庄严,四者心庄严,五者众庄严,六者上首庄严,七者主庄严,八者不虚作住持庄严。
一、 妙用无穷的莲花宝座(庄严座功德成就)
我们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第一个是“庄严座功德成就”,这个“座”是指佛的宝座,为什么没有列在依报庄严,而是列在正报上?因为这个宝座是阿弥陀佛愿力变现的,这个座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是真正的像一个台、一个座,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个宝座有种种功德妙用,能放光,光中又化佛,佛又为一切众生说法,可见宝座的妙用无穷。
佛因地何以发起庄严座愿?《往生论注》上说:“见有菩萨,于末后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见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爱乐,增上修行”,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
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他坐什么座?生草座。但凡夫见到这个相,尊重心很难生起来。所以虽然成佛了,世间人不认识他,对他也不恭敬,也没人理他。佛一示现成佛,如果没有人启请他说法,他随时就入般涅槃。幸好四禅天中五不还天的净居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他们赶紧下来请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没有入灭。法藏菩萨看到这个情形,因此才发愿成佛的时候,要以无量大宝王所合成的微妙清净花台以为佛座。
《往生论》颂曰:“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什么是“宝王”?众宝当中最殊胜的就称作宝王。
佛的宝座是无量珍宝成就的,并且有微妙净花装饰在这个宝座上,这个是佛座。因为佛的身相大,所以座也大。观察佛座,然后才知道,坐在这个宝座上的人是多么的尊贵。看到那个座的庄严,就想到坐在这个宝座上的人,他是什么样的身分,于是对他就起了信心、恭敬心、敬爱之心。
佛的宝座是莲花座,《往生论注》里也引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来描述此莲花座。极乐净土金、银等七宝合成的宝地上,有极为高广的珍宝莲花王法座。极乐世界里有无量无数的莲花座,其中最殊胜的是佛的莲花宝座,叫做“大宝莲花王座”。这朵莲花王有很多花叶,每一花叶都作百宝色,花叶上有八万四千条脉,犹如天画。每条脉里又有八万四千光,叶与叶之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作为严饰。花叶小的,纵广也有两百五十由旬,像这样的莲花有八万四千叶。叶上面的每一根脉都放光,光中有无量无边的变化。花叶间的摩尼珠,各放千道光明,光明如同宝盖,周遍覆盖在地面上。
花里面有个台,此台是如意宝所成,佛就坐在莲台上。花是宝花,台当然也是宝台。在莲花台周围有无数珍宝做为装饰,当然这些珍宝也都放光。花叶放光,莲花瓣放光,一瓣一瓣当中装饰着许多的珍宝也放光。此莲花台自然而有四根极高广的宝幢,每一根宝幢,高广如百千万亿须弥山。从宝幢上披下的宝幔,好像夜摩天宫的宝幔。宝幔上又有五百亿微妙宝珠做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道光明,一一光明变作八万四千种不同金色,一一金色遍满极乐世界的每一处,而且处处变化。整个是微妙的佛境界,是事事无碍的境界。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功德妙用!这全是如来智慧所现的。这只是举出其中几项,这类庄严事无法用百、千、万、亿等来计算,所以超出数量,无法测度。
“无量大宝王”是出生无尽,“微妙净华台”是清净不染,是这个功德之所成就。由上述这些原因,天亲菩萨才说如来宝座的功德不可思议,是无量大宝王的微妙、清净莲花台做为法座。这个莲花台真的难思难议!
二、 远超群生的相好光明(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这是“庄严身业功德成就”。西方世界教主的身相微妙无比,身的体质是金刚不坏身。佛在经上说的,阿弥陀佛紫磨真金色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相好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得与佛相似之身,这不可思议。佛因地见到诸佛示现的劣应身,所以发愿成佛时,身相要超过一切诸佛。成了佛之后,真的样样超过诸佛,愿没有虚愿,全都兑现了。
《往生论》颂曰:“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相好”是相貌庄严,为什么要相貌庄严?因为佛的身相庄严,大众看到自然生欢喜心,喜欢亲近他,喜欢听他说法,喜欢听他教诲。
菩萨示现成佛之前,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相好,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很多种,天台家就四种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前面三种佛都不是究竟圆满,要示现成佛得要修相好身。圆教是大圆满,明心见性,性德完全自然流露,自性功德之所出生,所以不要特别修相好。自性功德出生身相大,不是三十二相,像《观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又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中有诸佛菩萨说法摄受一切众生,不可思议!这就是佛的身业功德成就。
“相好光一寻”,这个“光”是讲阿弥陀佛身上的常光,不是指放光。“一寻”,中国古代称六尺为一寻;另一个讲法,把双手展开的长度叫一寻,此地我们取这个意思。《观经》上说,阿弥陀佛的身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其实身相之大,不是尺寸可论的。所以佛身上的圆光,它的直径就是佛双臂展开的长度,当然也是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其实这不是凡夫现量的境界了。
“色像超群生”,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的身相庄严不但超过一切众生,也超过诸佛如来。
《往生论注》上说:“观无量寿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诸佛如来都已经证得圆满的清净法身,法是什么?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他的身,也就是他的净土,身土不二。“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众生想佛,佛就现身。以清净心想佛,佛就现的报身;以杂染心想佛,佛就现应化身。佛在什么地方?无处不在。如来的相好身,唯一由众生心想而现,不由其他因缘,所以只行于众生心想中。
《论注》又说:“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说的是理,即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佛时,我们的心此时就成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事,是修德;是心是佛是理,是性德。这个心怎么作佛?念佛就作佛了。念菩萨就作菩萨;念五戒十善就作人、就生天;念贪瞋痴慢就作三途,瞋恚心重堕地狱,贪心重变饿鬼,愚痴重变畜生。所以统统是自作自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作自受。“是心是佛”,说的是依着观想佛身,就从自心显现佛身,心外无佛。
《论注》又说:“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讲到最高的,“正遍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智慧大,用海做比喻。诸佛无量无边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的。怎么想?想佛,想佛就成佛了。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界六道,也没有十法界,什么原因?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只有一个想法,都想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杂念。这个念佛净念,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所以那个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我们凡夫的心想太杂乱,所以现出三界六道的现象,所现的身相也不好,不像佛身那样清净庄严,他为什么清净庄严?人家想得好,我们想得不好,全都是从心想生。
由此可知,我们的心想关系很大。心想善就现善法界,心想恶就现恶法界。六道有三善道、三恶道,从哪儿来的?就是我们心想而生的。离开一切善恶,这个心清净了,清净心所感的就是清净法界,就是净土,即所谓“心净则土净”。所以起心动念关系实在太大了!
我们很想今生后世都能享受善的果报,如何得到?善因才能得善果。善因是什么?善的念头、言语、行为,就会得善报。恶的念头、言语、行为,就会得恶报。我们现前所希求的,是一切善法当中第一善法,我们要求生西方净土,这是无比的善法。如何修这个大善?就是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推荐、供养给别人。如果有人能接受,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这叫修第一大善。
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介绍极乐世界的菩萨,有许多话是随顺世间人说的,为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懂。就像经上说佛的身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恒顺众生讲的。《观经》为我们说真话,佛身相的庄严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所以十六观前面的十五种,我们没法子观想,怎么办?最后第十六观,持名念佛,不必观想,也不需要参究,就是这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念下去,这个方法好,我们做得到。
凡夫成佛确实有捷径,净土宗就是捷径,不但容易,而且快速,正如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但问题就是自己信不信。如果真信了,就必须二六时中,起心动念都是想佛,不想别的,这样才能成功。念佛也是想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想佛。
我们唯有成佛,才能真正离苦得乐,所以一定要发心成佛。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达到这个愿望?就是教我们念佛,尤其是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总代表,念阿弥陀佛就念一切诸佛。所以念佛,则佛的名号、佛的形相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三、 普闻十方的万德洪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佛的音声为一切众生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法音遍满十方世界,这就是“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我们的六根以耳根最利,用听的比较容易开悟,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不用文字,而是以音声为教体。阿弥陀佛把众生接到极乐世界,也是用讲经教学的方法,以成就众生圆满所愿。这些说明佛帮助众生成佛,最重要的是用言语教导。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佛的名声只传到梵天,因此就发愿自己成佛的名号要远播十方世界。又见到有佛的名号不被人尊重,所以发愿成就万德洪名,使众生闻到名字,都能得到证入无生法忍的殊胜功德。
《往生论》颂曰:“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如来微妙声”,佛的音声微妙,尽虚空遍法界,无论远近,音声普闻,历历分明,如在耳际。佛的音声无论远近,音量是相等的,尽虚空遍法界他的音量都是均平的,这很微妙。佛的音声不仅柔软好听,又能随人听法,随机各异,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众生听到佛说法时的音声,能随自己的根机、意乐,听到相应的语言和法义,而且都心开意解,烦恼习气渐渐消失。
微妙声是怎么来的?微妙声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德相,《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智慧德相能力统统丧失?“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舍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智慧、能力就会恢复。
要如何恢复我们的微妙声?首先口要离四种过失,《十善业道经》上说,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第一不妄语,决定不欺骗别人,言语要诚实;第二不两舌,绝不挑拨是非,说人长短;第三不绮语,不花言巧语;第四不恶口,说话柔和,不粗暴。远离这四种口过,就能得微妙之声、广长舌相。
“梵响闻十方”,“梵”是清净,“响”是音声,这是指佛的清净法音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而且法音遍满虚空法界。为什么?贤首国师的《还源观》有提到,他的理论依据,法性是一体,一切现象都是法性变现的,所以法相里的现象极其微细的振动,整个法性完全明瞭。
阿弥陀佛的法音没有达不到之处,十方世界众生都能听得到,为什么我们没有听到?说实在话,不是佛的音波没有达到此地,是自己本身有障碍,心不清净,才听不到佛法。所以我们应当要生惭愧心,要认真努力修学。修什么?消业障而已。业障消除了,心清净、愿清净、信清净,我们本性里圆满的德能自然就显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坐在此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自己身心清净,如教修行,就能得感应。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指弥陀名号微妙,具足无量功德,受持名号能得无生法忍、得不退转、能灭无量罪、能成就平等善根种种不可思议功德。所以一切众生欢喜听这个名号,诸佛菩萨没有一尊不竭力弘扬,因此弥陀名号能周遍十方一切国土。
四、 四大皆空的如来真心(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庄严心业功德成就”,所有庄严里头,这是最重要的核心,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心成就的。心业庄严合前面两种庄严,就是身、口、意三业功德成就。
《往生论注》上说:“凡夫众生以身口意三业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六道众生之所以轮回三界,就是因为身口意三业造罪,造罪受报,受报的时候又造罪,于是因果循环,永远没有出离的时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庄严三业,给我们做一个榜样,教导我们怎样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论注》又说到,佛于因地时见到佛说法有无数差别种类,看起来像有分别,于是兴起佛无分别中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之愿。
《往生论》颂曰:“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这两句是意业,意就是心。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同地水火风”,就是四大皆空。佛心清净,一尘不染,跟虚空一样,没有分别。佛的心,真心,真心离念,没有妄念。凡是有念头,那个心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佛心清净像大地一样荷负万物,像水一样滋长万物,像火一样成熟万物,像风一样吹拂万物,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没有贤、劣、亲、疏的分别执着。所以无分别心是真心,分别心是妄心,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没有妄念。真心现前,就是清净心、平等心。
西方净土为什么是平等世界?因为那里的众生没有分别执着,心无一物,所以平等。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不平等?因为每个人都有妄想分别执着。譬如清净的水池,如果投下一个石子,就会起波浪,不同人投下不同的石子,起的波浪都不一样。用这个来比喻众生的起心动念,把本来平等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才造成一个不平等的世界。所以,于一切法里分别执着是错误的。
我们想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但是断不掉,怎么办?《无量寿经》在经题上就把修学的标准告诉我们了,修学标准是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方法修行?老实念佛。只要肯老实念佛,就能达到这个标准。念阿弥陀佛,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那就成功了。为什么?阿弥陀佛是真如自性的名号,念这句佛号,心是定的,定生智慧,所以与定慧相应,与寂静相应,心业庄严。
五、 智慧海生的不退菩萨(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庄严大众功德成就”,此地讲的“大众”,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因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使大众才能成就,所以把它列在观察导师如来这一段文里面。
《往生论》颂曰:“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佛在因地时,见到有如来说法会下,大众的根性、欲念有种种不同,对于佛智慧大小浅深,各人看法不一样,有些半途而废,有些完全退心,大众良莠不齐,不是纯一清净。因此法藏发愿他的世界,所有天人都从如来的清净智慧海中出生,就是极乐大众都是从如来智慧所生,所以纯一清净,具足庄严。这个如来是谁?阿弥陀佛。
“天人不动众”,“天人”是泛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天中之天,所以那边的人泛称为天人。这不是指六道中的天人,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不退转的菩萨,已经不是普通菩萨。佛在经上有时候说天人,有时候说声闻,其实极乐世界没有阿罗汉,也没有天人,佛说这些话是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在西方世界从实质断证功夫上来讲,也就是极乐大众断证功夫等于他方世界。譬如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是阿鞞跋致菩萨,这不是自己修来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的。自己是什么身分?六道里人道的身分,烦恼一品也没断,这样去往生的,等于他方世界的天人。或是在那里修行,见思烦恼断了,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就是阿罗汉,这是从断证上来说的。
第二个意思,是说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譬如有从人道去往生的,有从诸天去往生的,也有阿罗汉回小向大念佛求往生的,是称他没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所以在九法界来说,极乐世界只有一法界,只有菩萨法界,其他的都没有。
“不动众”,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心都清净,于一切境缘当中都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各个都是如如不动,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都不动心。《往生论注》上说:“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这是说明极乐大众都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只要三、四劫的时间就圆满菩提,就成佛了,很不可思议!
“清净智海生”,是如来一切种智里面出生的。“清净”是弥陀的功德成就,“智海”是弥陀的智慧成就。西方极乐世界里一切美好的受用,都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积的功德智慧加持的,也就是如来一切种智变现的,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往生到西方净土的人跟如来的智慧光明一接触,自性里的一切种智就渐渐透出来了。佛就像是一根点燃放光的蜡烛,我们这个没有点燃的蜡烛,藉着佛的光点燃了,我们的自性光明就亮起来,所以断烦恼很容易,灭罪除障,因此到那个地方成佛容易。
《往生论注》上说净土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这里面所有一切大众都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用现代话说就是移民过去的。移民的条件就是心要清净,只要心清净,他都接纳。因此那个世界就变成一个平等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是清净心。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都蒙如来本愿的加持,那就是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
极乐世界佛光遍照,六尘说法,没有生活的压力,物质生活随心所欲,一切是变化所作,这个自在!精神上的生活,大众在一起,没有冤家债主。每个人的心地都是清净,都充满了智慧慈悲,和睦相处。这个环境是十方世界都找不到的,因为这是从如来智慧大海当中生出来的,大众清净无比!
六、 胜妙无比的佛中之王(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时见到有如来会众中,有像提婆达多之流,佛作教主他生嫉妒,想废佛,自己作新佛;还有国王想跟佛一同治理世间,不知道推崇佛;又有国王请佛应供,因为其他事而忘记。诸如此类的事,都是上首的力量不成就。所以法藏菩萨因此发愿,将来作佛时,愿大众中没有人打妄想跟佛同等,国土中唯一法王,没有世间的王。这就是“庄严上首功德成就”。这里的“上首”不是指阿弥陀佛弟子中的上首,是佛成为净土海会的上首。
《往生论》颂曰:“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西方极乐世界,上首就是本师阿弥陀佛。如果这两句是列在下面一段“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这个上首就是指菩萨,西方极乐世界上首菩萨是观音、势至。但是这个地方是列在佛,这个上首就是如来。这两句是赞叹阿弥陀佛。
“如须弥山王”,须弥山是群山中最高大的,用须弥山来比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在一切诸佛如来当中,他特别超胜,所以是“须弥山王”。在《无量寿经》上,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中之王,就是须弥山王,这个意思完全相当。
“胜妙无过者”,这是以阿弥陀佛跟其他诸佛比较,阿弥陀佛的殊胜微妙超过一切诸佛。原因在哪里?阿弥陀佛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用什么方法?用名号。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人人都会念,只要肯念,没有不成就的,这个方法太妙了!所有一切诸佛都是帮助众生圆成佛道的,但确实比不上阿弥陀佛这个方法。
这句阿弥陀佛,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圆满摄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念这一声阿弥陀佛,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统统都念到了。而且念这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跟这个法门相比,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功德。
七、 备受爱戴的极乐导师(庄严主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于因地时,见到有的佛虽有大众围绕,但大众里也有不恭敬的事发生。譬如释迦牟尼佛在世,有一个出家的弟子,向佛提了十四个难题,说世尊要不能替他解决,就不学佛了,就学外道去了。这是示现什么?对佛不敬,常常找佛的缺点,找佛的过失。所以法藏兴起假使成佛时,天人大众至心恭敬,无有厌倦之愿。这是说明一切大众对于如来没有不尊敬的,这就是“庄严主功德成就”。
主功德庄严要怎么成就?靠戒定慧才能成就。戒定慧从哪里做起?世尊教我们总纲领、总原则,那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遵守这三条规矩,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只释迦牟尼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遵守这三条才能成就。能做到这三条,大众自然就恭敬。
《往生论》颂曰:“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这是说明西方净土的大众对于阿弥陀佛的恭敬无衰无退,对佛的恭敬心没有起落,非常难得!为什么会有这样殊胜的现象?用现代话说,就是老师的德能智慧令学生敬仰,以他为学习的榜样,所以才能感得学生们的爱戴。学生敬爱老师的心是从内心里真正生出来的,丝毫勉强都没有。
“天人丈夫众”,“天人”是指在西方净土烦恼还没有断的这些大众们,是四土里属于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的菩萨。“丈夫”是对于大菩萨的称呼,他们见思、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也就是四土里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所以“天人丈夫众”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所有的大众,这些人都是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去的,也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
“恭敬绕瞻仰”,“恭敬”是依教奉行的意思。老师说的话我们要记住,所说的意义我们要正确的理解,要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做到,这叫做恭敬。“绕”是亲近的意思,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训,而不是指时时刻刻围绕在老师身边。就像我们的起心动念、思想言行都围着净土三经的教诲,这叫绕佛,而不是指天天绕着佛像转圈圈。“瞻仰”就是见贤思齐的意思,对于佛生起景仰羡慕之心,希望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西方世界所有的大众,对老师统统是这样的态度。我们今天在此地是预备去往生,我们的思想言行就是要依经教如法的修学,这样才去得了。
生到极乐世界,对教主具足恭敬瞻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没有恭敬就学不到东西,所以所学习的成果与恭敬心绝对是成正比例。世间人的劣根性太严重,恭敬心生不起来,对父母、尊长不知道恭敬,对善知识不知道恭敬,于是遇到善知识当面错过,不知道向善知识求道、求学。由此可知,并不是阿弥陀佛不欢迎我们去,是自己对佛不恭敬,所以去不了。
因此,我们学佛,要学佛的存心,学佛的行持,学佛待人接物,也就是一切心念及行持都必须向佛看齐,总得要与佛相应,这样才行,如此万修才万人去。
八、 速疾成佛的真实之利(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佛在因地时,看见了有人遇佛却只发小乘心自求解脱,而不能发菩提心求证佛果;或是有人遇到佛,却免不了堕入恶趣;再则就是发心之后退转。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法藏菩萨立下大愿,要让一切值遇自己的人都获得不退转,速疾圆满无上菩提。这是“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不虚作”,是指佛示现任何的色相,或是演说任何妙法,或者从法身智慧中显现任何净土的庄严,总之是以四十八愿所摄的大誓愿海中,都会有让众生速成佛果的真实之利,没有丝毫无利益的空过。“住持”就是以阿弥陀本愿神力,能住持众生的心,使他念念安住于菩提道中,不失坏菩提善根,由此逐渐的圆满一切功德。
《往生论》颂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阿弥陀佛之所以能成佛,众生之所以能往生,因因果果完全蕴含在这一首偈之中。
“观佛本愿力”,《往生论注》上说:“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这是讲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是从愿形成这股力量的,这个力依着愿。四十八愿是因,现在修成是果德,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加持一切苦难众生。愿产生力,力又能帮助愿,它真的起作用。因此依法藏菩萨之本愿,才有今日弥陀如来之神力。
神力从哪来的?也就是阿弥陀佛这么大的能力从哪来的?从愿力来的。我们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能得到弥陀如来威神的加持。佛力加持我们,使我们也有智慧、能力,能断烦恼,能与修学的目标接近,这是力。所以愿帮助力,力又帮助愿,力跟愿相辅相成。所以愿不是空愿,愿不徒然,愿会兑现的。力也不是虚作,确实有力量。所以愿就是力,力就是愿,融成一起,称为愿力,不可思议。
念佛人,心是阿弥陀佛的心,跟阿弥陀佛同一个心。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一切皆成佛,也就是说要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为什么?因为他本来是佛,所以他能成得了佛,他本来是,这个忙就真帮得上。不但有情众生本来是佛,《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一毛一尘的微点,它本来是佛,它也要成佛,这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这桩事情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大圆满。这是佛的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除非这一生没遇到佛,要是遇到了,决定不空过,一定得非常稀有的功德。遇到之后,能信、能愿、能行,这一生就往生了。纵然遇到,不相信,不肯念佛,也不想往生,虽然随着业报去轮回,这也不空过。因为阿弥陀佛的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了,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跟阿弥陀佛结了缘了。总有一天会觉悟,一觉悟,这个种子就起作用。这一生不能去,来生或是后生,后生就是第三世以后,如果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也能往生,这是不空过。
“能令速满足”,“满足”是指自性无量无边的功德能够圆满成就;“速”是快速。也就是要使一切值遇阿弥陀佛的人,速疾满足无上佛果。纵然这一生不往生,金刚种子已种在阿赖耶识里,也是未来快速成佛的一个因缘,实在不可思议。
“功德大宝海”,“大宝海”是比喻自性功德无量无边。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德能,与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只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所以不能彰显。当我们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性功德就会开显出来,不但智慧圆满,福报也圆满,所以用宝藏比喻自性。而且这些自性宝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所以用海做比喻。
今天我们学佛,除了净宗法门之外,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在这一生中是没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换句话说,无论修得再好,来生不过得人天善果而已,没有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虚作住持。唯独净宗法门是不虚作,让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圆满成就。
以上是观察西方世界人事环境的第一段,观导师阿弥陀佛的八种功德庄严。下面是第二段,观眷属菩萨的四种庄严功德。
【乙、 极乐世界的眷属(菩萨庄严功德成就)】
我们已经观佛功德了,为什么还需要再观菩萨功德?这就像世间法里有明君在上,就一定有贤臣辅佐。譬如尧舜称为“无为而治”,自然感得下面的人甘心辅佐他,和他共成大业。如果只有如来法王而没有助佛教化的大菩萨法臣,那在辅助宣扬佛法上就不能说圆满。所以这里是要表明极乐世界不仅有圆满的佛功德,圆满的国土功德,还有圆满的眷属菩萨功德。这是止于至善,表到了最善妙的程度。
这里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有四种,到此处才算把极乐世界庄严功德成就讲圆满了。我们观阿弥陀佛的功德,实际上是能圆满一切所愿,没有不足,但也不妨碍我们再观极乐菩萨的功德,原因就是:一为了观极乐世界有最圆满的眷属,辅助佛宣扬佛法,教化众生;二由观察诸大菩萨的功德,能圆满自己的善愿;三修大乘的人爱乐功德,没有满足的心,所以既要观阿弥陀佛的功德,还要观极乐菩萨的功德。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这些都是往生极乐的同参道友、同学,因此我们对他们也要认识清楚。
常言道:“做事难,做人更难”,所以人与人之相处非常不容易。现在我们处在五浊恶世,修行太难了!想认真用功修行,会有人嫉妒,想尽方法障碍,因此障缘太多,修行就很困难。西方净土没有障碍,确实没有嫉妒、瞋恚,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到了极乐世界,在那里修行,每个同参都欢喜赞叹,都帮助我们。这样好的人事环境,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找不到的。
西方的菩萨,全是后补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是后补佛,与哪个世界有缘,就到那里去作佛,他方次补佛处。其实也都是等觉菩萨,实际上成佛了,不过没有在佛位而已。这个人数有多少?无量无边。西方世界等觉菩萨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太多了。《阿弥陀经》上讲的“诸上善人”,这个上善之人就是指等觉位的菩萨。这些后补佛,都是阿弥陀佛成佛十劫当中修成的,十劫,跟阿僧祇劫不能比。可见得西方世界修行没有障缘,只有帮助的,没有找麻烦的,所以成就这样的快速。
从这里就能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它真的是最好的学校,不但老师好,教学的方法好,环境好,而且同学也好,所以往生的众生烦恼、业障自自然然就没有了,很快就能开悟。
一、 自利利他的大心菩萨(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供养化生庄严)
观菩萨眷属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第一个是“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供养化生庄严”。《往生论》上说:“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
《往生论注》上解释,菩萨应先要做一切诸佛应教化的,及众生应供养的这些事业,其实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里所讲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是菩萨首先要做的。像天亲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念佛用五念法,礼拜、赞叹、发愿、观察(忆念)、回向。五念是一念,一而五,五而一,一念当中含着有五门。我们念佛,句句佛号都具足五念门,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妄想执着不生了,心地得清净了,这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念佛三昧。
得到三昧之后,“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这是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自己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里没动,听佛讲经教学。同时又能分身到十方世界去参访,去供佛修福。而且遇到有缘的人,也帮助有缘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得大自在!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所以有神通、道力、智慧等能力,“遍十方种种应化”,这个化身遍一切法界,西方净土每个菩萨的化身遍满虚空法界。
“种种应化”,到达极乐净土的菩萨六种神通都圆满了,所谓天眼洞视、天耳彻听,所以无论生在哪一道的苦难众生,只要一起心动念,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就去教化众生,这叫应化。什么身?化身,分身。就像《普门品》里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有这样的能力。
“如实修行,常作佛事”,“佛事”是指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极乐净土的菩萨有能力帮助众生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论、行为,帮助他们觉悟。这才是真的修行,可以把自己修行的方法、成就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帮助别人修学。自己又认真修行,一点也没松懈;而且心地清净,不着相。
所以《往生论》赞叹此庄严,偈颂曰:“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安乐国清净”,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清净世界,无论是依报、正报,也就是物质环境与人事环境,没有一样不清净,所以“清净”是它的总相。
“常转无垢轮”,“无垢”就是清净,六根所接触的都是无比的清净。此处是说极乐世界法轮常转,不但佛菩萨说法,六尘都说法,所说之法也是无比的清净。阿弥陀佛为极乐诸大菩萨常转无垢法轮,而诸大菩萨也能以这法轮开导一切,没有停息,这叫“常转”。因此无始劫以来的染污、烦恼、妄想、习气,在西方极乐世界就很容易断除。
“化佛菩萨日”,“日”是代表光明。这表示阿弥陀佛与净土的菩萨们,他们的化身无量无边,像太阳的光明遍现十方,这是指化佛、化菩萨。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可以跟在阿弥陀佛身边学习,因为阿弥陀佛能分无量身,弥陀化身跟他的真身无二无别。净土的菩萨也是如此,所以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是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
极乐菩萨与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感应的是化佛、化菩萨。为什么?众生要想求佛身来度他,就化佛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度化之;想菩萨帮助他,即现菩萨身度化之。化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对方的意思。对方求佛菩萨是有心,佛菩萨去应是无心。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的应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才能化无量无边身,才能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
“如须弥住持”,“须弥”在此地表不动,表念佛三昧。这是说净土的菩萨心地清净,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不会为世出世间一切法所动摇,一举一动自自然然都符合戒律威仪,这就是身心不动。身心常在清净不动之中,不着修行的相,不着教化众生的相,这样才有能力在十方世界常作教化众生的佛事。
总之佛因地为什么起这一庄严?《往生论注》上说,阿弥陀佛在因地,因为见到有的佛国中只有小菩萨,小菩萨是指没有见性的菩萨,也称之为权教菩萨。这些菩萨智慧小、能力小,不但智慧德能不大,心愿也不大,心量不大,所以不能于十方世界承事诸佛度化众生,所做的利生事业非常狭小。所以就发愿国中有无量大菩萨,身不动本处,而遍现在十方,做种种顺应因缘的化现,如实修行,恒无间断的常作佛事。
所以这个偈颂最后总结说:“开诸众生淤泥华故”,这是比喻六道众生在烦恼泥中,无法自拔,净土的菩萨能观机,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开导众生,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一生当中成无上觉。菩萨用什么方法度化众生?用信愿持名,让这些众生觉悟,一生能往生,就成佛了。
二、 上供下化的分身菩萨(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
第二种观菩萨庄严是:“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前面第一种着重在供养,供养是修福;第二种则着重修慧,“遍至佛会”就是到诸佛如来道场听经闻法,这就是修慧,福慧双修。修行不外乎两大纲领,修福、修慧。换句话说,我们就修这两种,福慧圆满,就成佛了。我们在这个世界要福慧圆满,得修学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没几天就圆满了。为什么圆满?因为那里的缘太好了,念念都能供养诸佛,念念都能听佛说法,福慧同时成就,不可思议。
《往生论》上说:“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这是说西方世界这些诸大菩萨神通广大,能在一念遍至十方一切刹土,到那里去听经闻法、教化众生。
“彼应化身”,经上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殊胜不可思议。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达西方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一下就得到八地菩萨的受用、神通、道力,这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这比前面的意思更深一层,第一种菩萨庄严里只说极乐世界的菩萨身没有动摇,在讲堂听经闻法,有能力分身,应一切众生之感,能以无量无边的分身去应。这里进一步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一心一念,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感应道交就在当下。
《往生论注》上说:“若不一时,则是往来,若有往来,则非不动”。西方世界的菩萨分身、化身,尽虚空遍法界,哪里都能去,是同时达到的。所以《阿弥陀经》上讲:“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是一时达到的,同时达到的,没有往来。如果做这些事不是一时,就在时间上有先后的过程;而先在这里,后在那里,就是往来;而有往来,就是动。不动才能遍十方,动就不能遍十方了。
在第一种观菩萨庄严时有说到:“身不动摇,而遍十方”,这是还有时间的前后,也就是身不动摇而周遍到达十方,是经过一段时间而完成的。而这里说的是没有时间的前后,是一时而遍至十方。这是两者的差别。
“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菩萨的应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教化有缘的众生。
“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这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也都会以这个佛的身分来教化众生,真不可思议。
《往生论》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无垢庄严光”,“无垢”是清净,“庄严”是美好,“光”是指心光,表智慧。佛菩萨的身行言教就是光,如果懂得学习,迷惑、污染自然就没有了,自性庄严的智慧光明就能显露出来。
“一念及一时”,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是法性身,他不是我们这个肉体,他没有体积,不占空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能同时异处现无量无边身,去十方世界供养如来、听经闻法,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这些都在一念一时之间完成。因此极乐世界的菩萨一天所学习的,我们十个大劫都学不完,他一天就能圆满。有能力分身,有能力一念一时周遍法界,真不可思议!
“普照诸佛会”,“诸佛会”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法会,也就是诸佛如来教学的讲堂。普至十方世界,到诸佛如来道场听经闻法;并且行为人师、学为世范,教化众生,破除众生痴暗。上供诸佛,下度众生,唯有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才有这样殊胜的能力。
“利益诸群生”,“群生”是指有缘众生。什么是有缘?曾经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有阿弥陀佛的种子,就叫有缘。有缘众生太多了,虽有缘,缘不成熟。什么是缘不成熟?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缘不成熟。不成熟的要照顾他,要帮助他成长,什么时候成熟了,什么时候就能往生。所以只要与极乐菩萨有缘的人,没有一个不得度。这个缘太殊胜了,任何法门都比不上,我们一定要珍惜。
《往生论注》上说到,佛是何因缘起此庄严?佛在因地时见如来眷属,就是佛的学生,想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或是想教化无量众生时,只有先从这边隐没,再出现在那边,不能一念一时放光普照,周遍的在十方世界里教化众生,这是很苦恼的一桩事情。
所以法藏菩萨发了这个愿,“愿我佛土诸大菩萨,于一念时顷,遍至十方,作种种佛事”,这个愿兑现了。所以十方众生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这一愿力加持,立刻就有能力分身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佛事,是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分身千百亿,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了。
三、 平等遍供的普贤菩萨(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
第三种观菩萨庄严是“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礼敬诸佛、赞叹如来、广修供养,这是普贤法,是做给那个世界有缘众生看的,带领着他们修行。所以《往生论》上说:“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
因此赞叹颂曰:“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这是说明菩萨到他方世界去见佛,见佛一定要有供养。用什么供养?天乐、天花、天衣、妙香。供养具无量无边,这是举几个例子而已。
上供诸佛,下面也供养一切众生。我们现在对佛说供养,对众生是讲布施,这是有分别心的说法。这些大菩萨没有分别心,他们看佛跟众生一律平等,以最真诚恭敬的心,平等对待诸佛与众生,所以说广修供养。他们修的是普贤行,不是普通菩萨,超过一般的菩萨。
“赞佛诸功德”,赞叹诸佛的修行成就,以及佛大慈大悲教化一切众生。
“无有分别心”,这就是普贤行,诸大菩萨还有分别心,普贤菩萨没有分别心。极乐菩萨供养、赞叹诸佛功德的时候,心中绝对不起此优彼劣的分别心,他们用的是清净平等心。所以赞佛功德最要紧的就是没有分别心。
《往生论注》上说到:“虽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虽然赞叹秽土如来有大慈心,有谦下安忍,能入苦海救度众生,但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然赞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但不见国土有清净相。什么缘故?以诸法法性平等的缘故,从法性而来的如来也平等,所以诸佛称为平等觉。这是解释无分别心。
《往生论注》又说:“若于佛土起优劣心,假使供养如来,非法供养也”。如果对佛土起此优彼劣的分别心,即使供养如来,也不是真正的法供养。这是因为心只缘在相上,分别净秽优劣,供养并无契合平等法性,所以不是真正的法供养。
《普贤行愿》里告诉我们,“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是第一。什么是法供养?要以无分别心清净供养,这才是法供养。如果有分别心,那法破坏了,变成事供养,就不是法了。所以真正是无分别、清净心,这才是法供养。如果心不清净,有分别、有执着,法供也变成事供了。
《往生论注》上说,佛因地为什么发起这一庄严?是因为见到有的国土中菩萨、人天的志向不广大,不能周遍的游历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供养诸佛和诸佛的眷属大众,这是因为没有发起广大普贤行愿。或者有些国土,菩萨、人天因为有国土净秽的分别,导致不能去十方诸佛面前周遍行持供养,不能发起广大善根。
由于以上原因,法藏菩萨发愿他成佛时,国土一切菩萨、声闻、天人,都能周遍往十方诸佛的说法大会,在诸佛面前供养天乐、天花、天衣、天香等上妙供养具,并且能以巧妙辩辞赞叹诸佛功德,这是行持周遍广大的普贤行。一往生到西方世界,刚到达那边,一见阿弥陀佛就有这个能力。
法藏菩萨的发愿,念念考虑的不是自己怎么享受,而是思维怎么建立净土,使众生生到净土中,都能成就普贤广大行愿,而且在修持时不起虚妄分别。他立大愿时是在思维这些,而且按思维那样来设立净土。所以众生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必定能速疾圆满普贤行愿。
四、 慈悲坚固的勇猛菩萨(无三宝处示法庄严)
第四种观菩萨庄严是“无三宝处示法庄严”。“示”是示现,就是表演给大家看。如果这个地方的人不信三宝,不要三宝,菩萨不会舍弃他,反而以身作则给众生看。佛法是教育,人人本具佛性,是可以教得好的。
《往生论》上说:“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此段把菩萨的德行赞叹到极处,这也是大乘佛法最积极的形态。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表现到极处。哪个世界里没有佛、没有佛法、没有三宝,极乐菩萨们都愿意到那个地方去往生、去示现,这是慈悲至极!
《往生论注》说到佛在因地时,见到有软心菩萨只喜欢在有佛国土中修行,没有坚牢的慈悲心。法藏就发起大愿说,如果成佛时,国土中的所有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这是菩萨无尽的功德。极乐的菩萨各个都有勇猛的慈悲心,具足坚固大志愿,能舍清净国土,到他方没有佛法僧的地方住持,庄严佛法僧三宝,示现如同有佛一般,使佛种性处处不断。
没有佛法的地方,众生苦,愚痴,造业重,没有觉悟的时候。菩萨慈悲,到没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众生,为众生做佛法的增上缘,这个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萨的大愿一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发这样的心。虽然看到众生一个也度不了,但给他种下了种子,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一切大愿里面的第一大愿,就是四弘誓愿里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
菩萨度众生,慈悲心一定要非常坚固,就算遭遇再多的磨难,也不会丝毫动摇。就是为了度一个众生,哪怕受再多再大的苦也心甘情愿,即使要入地狱安住多劫,也豪不退缩。如果没有这样坚固的慈悲心,只愿意在有佛国土中享受,不愿去艰苦的地方救度众生,这就是成就菩提道的障碍。
叄、 普愿众生同生极乐
《往生论》总共有二十四首偈颂,赞叹极乐净土之庄严,阐说修习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们,劝往生西方。其中二十一首偈颂,都是在讲二十九种庄严,这是“观察门”,可见得观察重要。观察何以重要?观察就是念,念就是观察,念是心上真有,其他四门礼敬、称赞、作愿、回向,自然具足。以下是回向。
《往生论》偈曰:“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天亲菩萨造《往生论》,为了什么?他只有一个愿望,“愿见弥陀佛”,这个愿恳切,他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个人功德回向。只有这一个目的,愿意去见佛。
“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这是回向众生,普遍愿与一切众生,只要听到他的偈子,读过《往生论》的,能相信、能发愿、能依教奉行,大家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论注》上说:“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天亲菩萨到这个时候,可以说他的功德才圆满,如果要不生净土,不见阿弥陀,他的功德就没有办法圆满。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颂总说竟”。这是《往生论》末后的总结。《无量寿经》全部的经文,这个“章句”是讲全部的经文,天亲菩萨以二十四首偈颂总括说竟,说圆满了。
结语
极乐世界有三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佛功德成就,菩萨功德成就。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统统结归到四十八愿。略说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往生论》上讲的“清净句”,什么是清净句?天亲菩萨说得好:“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净宗大德把这个清净句也归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清净句,这句佛号就是真实智慧,这句佛号也是无为法身。这说明要往生西方净土一定要修清净心,心净则土净。
“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通号,这四个字翻成中国意思叫无量觉,无量觉是自性的德号,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自性本体的音声,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天亲菩萨造的这部《往生论》,是要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要知道感恩,要知道用真诚心、恭敬心来学习,才能契入境界,才能对净宗真正生出欢喜心,生出信心、愿心,愿意老实念佛,目的在此地。
西方菩萨是十方无量刹土众生念佛往生去的,十方刹土当然包括我们这个世界在内,只要求愿往生的这些人,都是与阿弥陀佛有缘。往生的这些人差别很大,最高的有等觉菩萨,最下的有无间地狱,这些人总是与阿弥陀佛有缘。有缘是什么样子?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决定没有怀疑,有坚定的信心。果然真信,就必须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染污统统放下,因为极乐是清净国土,没有丝毫染污。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真想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条件非常重要,相信不想去,还是去不了。
第三个条件,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功夫,净宗所讲的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乱,往生就自在了。也就是我们念佛的心是否真诚,这关系到往生的品位。
总之,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并不难,这个问题,全都在真信切愿上。只要真相信、真想去、真肯念佛,条件就具足了。
这些理、事,《无量寿经》上讲得非常清楚,要认真读,要认真学习,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要常常想,这一生决定要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不再搞六道轮回,要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不能忘记,它才有力量!愿变成力,才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证菩提。南无阿弥陀佛
附注一: 《往生论》经文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
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隣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往生,阿弥陀佛国,无量大宝王,微妙净花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花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总说竟。
论曰。此愿偈明何义。观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土故。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毘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有十七种事应知。何者十七。一者清净功德成就。二者量功德成就。三者性功德成就。四者形相功德成就。五者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功德成就。九者雨功德成就。十者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声功德成就。十二者主功德成就。十三者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一切所求功德成就。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陀故。庄严功德成就者。有三种应知。何等三。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庄严水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庄严地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庄严虚空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薰故。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故。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故。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一切所求功德满足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庄严十七种功德。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无量寿佛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云何观佛功德庄严成就。观佛功德庄严成就者。有八种应知。何等八种。一者座庄严。二者身庄严。三者口庄严。四者心庄严。五者众庄严。六者上首庄严。七者主庄严。八者不虚作住持庄严。
何者座庄严。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何者身庄严。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何者口庄严。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何者心庄严。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何者众庄严。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何者上首庄严。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何者主庄严。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何者不虚作住持庄严。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无异。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云何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何等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故。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说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佛功德庄严成就。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向说十七种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佛功德庄严成就。四种菩萨功德庄严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应知。
如是菩萨奢摩他毘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如实知广略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以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想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亦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利益他回向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无量寿经论》一卷
附注二: 天亲菩萨简介
天亲菩萨(也有称为世亲菩萨)出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北印度。在家排行第二,哥哥是无著菩萨,弟弟是师子觉尊者,这三兄弟都是出家的大菩萨。无著、天亲在印度知名度很高,几乎是无人不知。天亲非常聪明,出家后依小乘的僧团,他造了五百部论。但他不信大乘,发表言论,毁谤大乘。
以后哥哥跟他讲解大乘佛法,他听后全部通达,并深自忏悔以往毁谤大乘的罪业,想割下舌头来谢罪。无著菩萨就劝他:“即使你割一千条舌头,也灭不了谤法的罪。能用舌头谤大乘,也就能用舌头宣扬大乘而灭罪业”。于是乎他回过头来修学大乘,又给大乘经造了五百论,《往生净土论》(又称作《往生论》)是其中的一部。所以他被称为千部论师。
天亲菩萨读到《无量寿经》之后得到很大的启示,发现成佛的捷径,所以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于是造《往生论》,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这一部论典文字不多,总共有二十四首颂,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个字,每句话都来自于他的真实体验,这把《无量寿经》的要义都给我们说明白了。这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后人,做为想在这一生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最好的参考资料。
南无阿弥陀佛
附注三: 昙鸾大师简介
《往生论》注者昙鸾大师,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高僧,山西雁门人。少年出家,童贞入道。后来读《大集论》发心为经作注解,写到一半得了气病,不得不停笔治疗。由这次生病经历,他感叹人命脆危,旦夕无常,想先求得长生不死的法门,再来弘扬佛法。
这样他就到江南拜访陶弘景,请求仙术。陶弘景传授他十卷仙经。他得了之后非常高兴,动身返回北方。途经洛阳时,遇到印度三藏菩提流支,他问流支三藏:“佛门中有没有长生法门可以超过仙经”?三藏说:“此方哪有长生不死的法?即使能长寿,不过暂时不死,终究要生死流转,不值一提。真正长生之法,佛家才有”。
三藏把《十六观经》授给他,说:“学此法门,就不再流转六道,不再有祸福成败、荣辱得失,寿命以恒沙劫数也无法计量,这是我金仙释迦佛的长生法门”。
昙鸾大师听了大喜,当即烧毁仙经。从此专修净土观。他自行化他,广弘净土法门,教化了无数众生。东魏皇帝对他极为推崇,敕予“神鸾”的称号。南朝梁武帝也对他推崇备至,天天向他所在的方向遥拜,尊为“北方肉身菩萨”。
一天晚上,昙鸾大师屋中出现一位梵僧,对他说:“我是龙树,久居净土,因为你勤修净业,特来相见”。大师知道自己往生的时日已到,就集合徒众,教诫说:“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弟子们高声唱佛。大师自己向西念佛,顶礼往生。当时,数百位弟子都见空中有幡花幢盖从西而来,天乐盈空,久久才息。
想知道更多关于《认识极乐世界的真善美》的讲解,可以点击这里:目录
以上资料来自:
《认识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善美~~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净空老法师讲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出版/社团法人:高雄市净宗学会,公元2017年4月初版,流通处:马来西亚华严净宗学会(2nd Floor, Block B, Mines Waterfront Business Park, No. 3, Jalan Tasik, The Mines Resort City,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认识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善美~~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