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February 2025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解释】编造坏话捏作恶事,用谗言毁谤平白无辜的人。

【分析】人纵然有过错,也应妥为掩护,若本来就是清白无辜的人,却编造流言、捏造坏事来谗毁他,这种恶毒更甚于刀斧虎狼。因为他本来没罪,却因有人说些煽动的谣言,加上一群小人盲目附和,使听者受到迷惑,无法分辨是非,导致贤人奸人混淆不清,使得官位任免升降颠倒处置,这是君子最痛加诛伐的事。佛说:“造作恶口的罪业,死后当堕刀兵、拔舌地狱;生于世上,则常会遭受宰杀,以及形体残毁的果报。”

【嘉言一】古诗说:“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意即:对于他人说的谗言,务要谨慎切莫听从;听了这些谗言之后,必定就会惹祸上身。君王听从谗言,臣属就会被诛杀,父亲听从谗言,儿女亲情就决裂。夫妻听了谗言就会离弃,兄弟听了谗言就会分离;朋友听了谗言就会疏远,骨肉听了谗言就会断绝亲情。堂堂七尺之身躯,切莫听信三寸舌;舌上利剑如龙泉(剑名),杀人必是不见血。)谗言之害,就是如此残酷,听信谗言的人,可以不谨慎吗?

【嘉言二】郑瑄先生说:“常说俚俗的话语,让人觉得如市井俗人;常说柔细之语,让人觉得如娼妓;常说戏弄的话,让人觉得如戏子。君子稍一牵涉到这些,不只会损及威严,而且还减损福报,更何况说恶语呢?”

故事:明朝的陈良谟先生自述其经历说:“我以前被派到公安县(在今河北省)巡察,有一位姓白的教谕(旧时县学正教官),刚好到京城参加会试,他妻子喜欢行善,曾用白教谕的名字写在疏文上,布施一两银子给道姑,并用一丈麻丝绣在旗旛上。刚好有同事太太经过而进来拜访,看到之后就很惊骇说:‘儒官跟道姑往来,对官途影响不小。’白妻信以为真,以为丈夫官途从此完了,心中因而闷闷不乐。
等到白教谕落榜归来,就拿这块麻料来做衣服,却又剪坏旗旛,白妻更是不安,就上吊死了。我刚好听到此事,就去问知县,知县将案情详细说明,我因而很同情白教谕的遭遇,更替他妻子感到哀伤。后来巡抚林二山,在讨论各臣属贤能与否的名册时,对我说:‘白教谕奸淫同僚妻子,他太太对他不满,白教谕命她上吊自杀,这种罪过实在是天地不容!’我就将所听到的事实告诉巡抚,林公正在考虑时,我接着说:‘不晓得您先前所说的话,是从何人口中说出?若是正人君子,或许还可相信;若不是正人君子,请您再深入查访。’
林公听了恍然大悟,拍着桌子说:‘是啊!是啊!’随即拿起笔来涂掉资料。后来白教谕升任国子监助教,我转任福建按察使,在莆田(今福建省境内)见到林二山先生。林公指着邻居对我说:‘这位姓吴的人,以前当过公安县的训导(明清时府州、县学的副教官),他就是说白教谕坏话的人,平时为人就心术不正,我才因你的提醒而马上省悟。后来吴某升任萍乡(今属江西省)教谕,也被同事谗言毁谤,当他罢官回家经过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时,所乘的船翻覆,只留下一条命,现在已经很落魄了。’”

【再析】俗语说:‘好谈闺门男女之事和说别人各种是非的人,定会触怒鬼神,如果不是遭到奇祸,必会导致奇穷。”况且吴训导所谗毁的是清白之人,他的果报应该不只如此啊!然而听人进言的方法,只要观察进言者是何人品,也就很清楚了!

延伸阅读: 毁人称直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