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February 2025

贪冒于财,欺罔其上

【解释】因为贪得无厌而冒取钱财,欺瞒长上。

【分析】索取财物不知足,叫做「贪」;不明事理没有羞耻心,叫做「冒」。事奉君上要忠心,自己操守要廉洁,这是为人臣子的大节,现在却因贪冒而欺君罔上,为臣的大节也就荡然无存。纵然能得一时的富贵,大都很快就会破败,使得子孙狼狈不堪;还不如以忠贞廉洁自守,以求永远保住自身清白的名誉。至于衙门官吏侵吞公家钱粮,仆人私藏庄主税租等类之事,种种弊端不胜枚举,都是属于在下位者取上位者的财物,以计谋来掩护,用聪明来蒙骗;然而所取得的钱财,原来就是命里本有,无奈来路不正当,最后导致生命钱财两者都失去。还不如对这些丝毫都不茍取,那么命中本有的钱财,必定会从其他正当途径中得到;对自己来说,同样都能取得,但安全和危险却相差甚远。这是真理,世人不要不相信。

故事一:明朝时,贵州大中丞王公,担任两广总督时,清查府库钱财,有多余的黄金三十四万两,在户部已经报销,军饷也已发完,不知要归属何处。这是因承平时日过久,军队少而粮饷多,这样日积月累,所以才多出这些黄金,没法追究从哪来的,而且朝廷也不知道有这笔黄金。现在既然被王公查到,就想要具文上疏禀奏皇上。家人不敢向他说,有同学老友怂恿地请求他说:「王公您为人清清白白,朝野共知。但这些银两既不是向下搾取民脂民膏,也不是向上侵夺国家税赋。而王公您有四个儿子,可以稍微替他们打算一下;您只要报出三十万两黄金,留下四万两分给四个儿子,这对王公您的忠心清廉,一点都不影响!」
王公笑着说:「你所说的也很合情合理,但守贫守节已经三十年了,一旦为儿孙打算,到老才变节,这不是大错误吗?」最后全数提报归缴国库,不曾留下一点点。后来王公历任郡太守,他的诸多子孙,不是考上文状元,就是考中武状元,而且相继不断当上清高显要的官,也就是「雪园」太史兄弟。唉!王公的作为,可说是难能可贵!可说是天下的真君子。

故事二:明宪宗成化年间,秦纮奉命出任陜西巡抚,而陜西秦王府的旗兵校官横行霸道,当地百姓深以为苦,秦纮全将他们捉来究办,一点都不宽贷。秦王就向皇上奏报,秦纮欺灭皇亲贵族,皇上非常生气,下诏锦衣卫①将他逮捕,关在监狱,并命亲近之臣尚亨籍没其家产,但秦纮家中只有黄绢一匹,几件旧衣而已。尚亨将其贫穷状况回报皇上,皇上亲自查阅秦纮的家产,不断地称赞他操守廉洁,因此下诏释放秦纮,并赏赐他一万锭银子,以表扬他的廉洁,还调为河南巡抚。
他刚到任时,太监汪直②,刚好有事到此地,当时汪直权势如日中天,其他巡抚都卑躬屈膝求见,唯有秦纮对他行平等礼;汪直知道秦纮忠厚廉洁,对他更加尊敬。秦纮暗将汪直之事上疏皇帝,说他多带旗兵护卫,骚扰地方百姓。后来汪直回京,皇上就问汪直:「各省巡抚大臣贤能吗?」汪直特别称叹秦纮廉洁能干。于是皇上将秦纮的奏疏出示给他看,汪直立刻叩头认罪,并不停地称赞秦纮很贤能,皇上因而原谅汪直,后来秦纮官至尚书。

【说明】
①锦衣卫:明代禁军的称呼,本以备仪仗护卫,后来乃使理诏狱,执掌侦伺审决之事,成祖永乐年间诛戮甚惨,明代末世与东厂相依附,更加残酷狠毒,天下为之侧目,并称之为厂卫。
②汪直:明朝广西桂平大藤峡猺种,宪宗成化时御马监太监,统领西厂,与万贵妃垄断朝政,设官校刺,仇杀诬陷,又思立边功以自固,诏直巡边,为监军,论功监督十二团,威势倾天下。后为东厂宦官尚铭所忌,遭揭发诸项罪行,被宪宗贬逐而亡。

【再析】明朝的颜茂猷先生说:「人的品德节操能到这种地步,就像洁白的月亮、光明的太阳,又像精纯的黄金、美丽的翠玉,这不是很完美吗?假使秦纮稍积些财货,那么在被皇帝下诏入狱时,他能如此洒脱吗?廉洁的威信既然建立起来,就连太监近臣都会黯然失色。而这太监汪直,连威宁伯(王越,多力善射,有大略,宪宗时封威宁伯)、和尹尚书这些显贵身份的人都要向他叩头乞怜,但秦纮却能以远臣身份挫其锐气。」唉!贵贱的身份,本来就是自己建立的!

故事三:杜衍(以太子少师致仕,封祈国公,卒谥正献)是北宋山阴人(今山西省境内),在家吃饭时只吃一碗面,有人说他太节俭,杜公说:“我本来就是个穷人,现在的名位福禄,穿戴的衣帽,花费的钱财,都是国家给我的,一旦没当官,仍是个穷人,那时要如何养活自己呢?而节俭是养廉的方法,若人被物欲缠缚的势力所逼迫,将会不自在,而奢侈浪费的东西,也都是国家的财物,虽然想要廉洁,做得到吗?所以廉洁必从节俭做起,若能在莅临民间时,就和在自己家中一样;在花费国家财物时,就像用自己财物一样,这就可以了。”

故事四:从前绍兴府(今属浙江省)有位布政使,很会贪污,积累钱财已达数十万。等到丢官回家乡,买了良田十万亩,成为该郡的首富,他祖父常来托梦,说:“阴府的谴责快到了。”他却不相信。他只有一子和一孙,果然都嫖赌不知悔改,所以都夭折了,布政使不久也身体瘫痪。他的子媳和孙媳都不守妇道,恶名昭彰,远近皆知,想要前来占便宜的人非常多,布政使还亲眼看到;等到他要过世时,家产已经被花光。临终时他张大眼睛大声呼叫说:“我官当到布政使,职位可说不小了,田地我有十万亩,财产可说不少了;这些都在我手中购置,也都在我手中完了,真不晓得是何道理?”说完他就死了。

【再析】唉!这只是现世的花报而已,他的果报在地狱,还不知要如何呢?杨伯起(东汉杨震)先生说得好:“我虽没有丰厚的财产留给子孙,但如果能使后世之人,称赞我子孙是清白官吏的后代,这样遗留的不就很多吗?”

延伸阅读: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