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看见他人不顺利时,便说他是罪有应得。
【分析】“失便”,是指碰到做不成功的事,处在不如意的境地。天下的事情与境地,本来就是容易失败而难成功,逆境多而顺境少。有的是时运不济,所行不顺;有的是偶有过失,悔改不及。做任何事都很艰难,古今都有这种感叹。
然而竟然有一种人不近人情,平时喜欢套交情,一旦对方遇到困难,自己每每置身事外,并还讥笑阻挠地说:“原来是他自己做错事才会如此。”唉!试请自我反省一下,此生是否果真不曾做错一件事呢?
故事:明朝汉州(今四川广汉)的王生,喜欢指摘他人过失,邻居有人儿子死了,王生斥责他说:“这是因你罪大恶极,所以才会有此报应。”不久,王生所生的两个儿子全都病死,邻居反而取笑他说:“想必你更罪大恶极。”又他的同族兄长参加岁考,成绩被列第四等,王生也指摘他说:“你的文章实在荒谬,怎能希望得到优等!”不到一年,王生参加科举考试,竟被列为第五等,族兄反而讥笑他说:“想必吾弟文章更荒谬吧!”
【说明】岁考:是明代提学官和清代学政,每年对所属府、州、县生员、廪生所举行的考试。
【再析】管仲①说:“我曾与鲍叔牙②共同谋事,然而我却更穷困,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因他知道时运对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三次当官,却三次都被君王斥逐,而鲍叔牙并不认为我不贤,因为他知道我是时运不济。”
由此可见,古代的英雄豪杰,往往也有失便之处;最可贵的是,能够有位知己,在自己困穷时互相安慰勉励。怎可因他稍有差错,就趁机落井下石呢?这种人既失去朋友互相怜惜的道义,还违背相互扶持勉励的仁心。真的是幸灾乐祸,不仁慈又没智慧,所以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说明】
①管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谥敬,故亦称为敬仲,与鲍叔牙友善。因为鲍叔牙的推荐,齐桓公不念前仇(管仲曾向他射箭),任他为卿,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
②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少与管仲友善,知管仲贤而贫,分财多与;后来鲍叔牙事齐桓公,而管仲则事公子纠。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鲍叔牙乃荐管仲于桓公,卒佐桓公成霸业,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世人多称其知人而笃于友谊。
延伸阅读: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