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向人假借钱财,而却不肯归还。
【分析】假借,乃是用来流通有无、舒缓济急,本来是件好事,受人恩德已经不小,怎可依恃强横,使用狡诈手段推拖不还呢?他哪知道积欠债务未还,死后仍要偿还!欠得少的,就出生为人奴婢来还债,欠得多的,就出生为驴、马、牛、犬来偿债,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事!
凡借他人东西须加爱护,向人借东西,若非不得已就不要借,既然借了,用毕就要立刻归还;能够这样做,不但不会使人讨厌,而且自己也无愧疚。至于借贷钱财,更要清楚归还;现今常有很多人假借不还,也不想想,钱财本来就不是我的,就算据为己有,最后也会失去,到时钱财没有了只落得债务而已,这对自己有何益处?请大家要仔细想想。
故事一:清朝康熙戊午年的秋天,北京居民张元养了一头驴,一天能走二百里路,但却喜欢踢人咬人;只有张元父子三人骑牠时,牠就非常驯服,其他人都不能骑。刚好有位姓杨的人,姑且试着借驴来骑,却也很驯服地让他骑,于是骑牠去办事。回家之后当晚,杨某梦见有位穿黑衣的人告诉他说:“我是张元家的驴子,前世向你借三百钱不还,现在应当偿还你;你昨天已骑着我走了二百八十里,乞求你再骑二十里路,我欠你的债就可了结。”
杨某就问:“你到底欠了张元多少钱?”黑衣人就皱眉忧愁地说:“太多太多,很难说清。”杨某醒来后,果然又借牠来骑,去的路程稍远些,驴子忽然跳起来,将杨某摔在地上,推算一下路程,果然是二十里了。杨某更加惊异,祈求说:“我明白原因了,但现在离家还有十里路,如果我不骑你,怎能回到家呢?我回家后就拿十文钱买草料喂你,如何呢?”驴子站着看他,考虑了很久,又温驯地载他回家。尔后,杨某故意试着靠近要骑牠,才一接近驴鞍,驴子立刻就踢咬长鸣了。
【再析】朱在菴先生说:“人有贫穷而负债的,有富有而负债的。贫穷而负债,这是因财力不足,若依《中诫经》所载:要常心想还债,自然就无过失;至于富有而不还债,若非假借自己威势,必是昧着天理丧失良心。谁知欠债不还,生生世世要偿还,债偿完了才了结呢?”
故事二:安徽有位吴姓商人,为人向以信义自持,他在临终时告诉两个儿子说:“我所有的千两黄金,都是向符某借贷来的,你们一定要一一还清。宁愿受寒挨饿,千万别做负心的人。”他的儿子完全遵照父亲遗命把债还清,使得生活顿时穷困而无依靠。有一天,忽然在枯井中,找到二千两银子,上面刻有唐朝年号,他们就关起门来,将银子严密藏妥,没人知道这件事。
隔天,忽然有邻县的人来,说:“你们不就是吴某的儿子吗?”他们回答说:“是的。”那人又说:“你们将有大财来到,前几天我生病时,恍惚间到东岳府,看到财帛司有解送钱财的神抵达,自称是‘井泉之神’。东岳大帝就说:‘这是唐朝宫中的库银,上帝因吴某处理财物非常分明,他的儿子又能苦心遵守父亲遗志,所以赠送这些银子给他们,使他们代代子孙都能够享有大富。’我醒来后觉得很奇怪,所以特地来你家拜访。”两兄弟非常惊讶,就将实情告诉他。现今吴氏子孙,大富人家非常多,都是他们的后裔。
延伸阅读: 分外营求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