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February 2025

短尺狭度,轻秤小升

【解释】使用短尺、狭度、轻秤、小升等欺诈手段,来占人便宜。

【分析】这四句话,都是指小人贪图利益的事。尺、度、升、秤之类,是用来平定物价、统一人情的。世间人用两样标准,以大量入,以小量出;以重秤入,以轻秤出。这种居心,只是想占便宜而已!他哪知占了别人半分便宜,却损伤自己一分福德;何况损人利己,必会招致天降灾殃、雷火焚毁的恶报。虽然未必不都是为此原因,或许有的主人并不知情,而是负责货品出入的子弟奴婢,暗中私自为之;但其罪最后还是归于主人,所以主人不可不明察。

故事一:元朝的费荣敏公,为人节俭正直,乐善好施,家中的称量工具,都是一样标准,他曾在所有称量工具上刻着:“出是如此,入也如此,子孙永远都如此。”果然他的后代子孙,都能诚敬遵守世间法律,而且代代都富贵显达。

故事二:广陵(今江苏江都)有位王老姥,用短尺量布帛来卖人,她死后托梦告诉儿子说:“我平生都用短尺骗人,冥司罚我投生到西溪浩氏家里当牛,在腹下有一‘王’字。”她的儿子依梦中指示,找到浩家,果然他家刚生一头牛,腹部有白毛长成的「王」字,儿子就将牠买回家去。家人给牠好食料牠不吃,给牠草料就吃;载重耕田时很安定,闲着没事时却会百般跳撞,好像很不安的样子。那些昧着良心图谋利益的人,是否知道这种业报的可怕呢?

故事三:明神宗万历年间,江苏扬州有一家大型南货店,主人在临终时,嘱咐儿子说:“我一生起家,就在这支秤里,此秤乃用乌木合成,中间是空的,内藏有水银。当要秤出时,就将水银倒入秤头;当要秤入时,就将水银倒入秤尾。所以秤入时重秤出时轻,因此而致富。”他的儿子心中埋怨父亲不公,但又不敢说。等到父亲死后,就将此秤烧毁,当时烟中化成一条龙飞升到天上。过了没多久,他两个儿子都死了,因而怨恨说:“父亲用心不公平,反而获得平安,现在我出入公平,不敢欺瞒他人,反而死了二子,天道难道是这样的吗?”
忽然间,他恍惚到一处官府,有一主官告诉他说:“你父亲一生以轻秤出重秤入,欺人自肥,所得到的虽多,也是他命中本有;但是因为欺昧良心造了恶业,已获罪于天。所以上天派遣破耗、消散二星,出生为你的儿子,长大后花费你的财产,仍然继承你的香火,最后耗尽你的家产而绝子绝孙,以显示上天的报应。现在你能改过迁善以补罪孽,而且事事能公平和善,所以上帝将此二星召回,不久将换给你两个好儿子,来光耀你的家门。你应要更努力行善,不要妄出怨言。”当他醒来后,将此事一一记录,并且愈加努力去行善。后来三年中,生了两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子孙都很繁盛。

【结语】张拱辰先生说:“我在邗关(今属江苏省)时,和此公后人熟识,所以知道得很详细,而不将他姓名说出,是避讳说出长辈过去所犯的过失。”

故事四:从前郁林(今广西东南)谢秀林,对于量出的尺度斗秤,都以轻少蛮横获利,有一天被雷震死,多次下葬又多次暴露,尸肉溃烂,最后将他尸体烧化,在他腹中找到一个雷楔。

【说明】雷楔: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楔,故称。

故事五:宋朝王良孺,死后又复活,自己说他到阴府去,见到墙壁上悬挂着斗斛秤尺,就问是作什么用的?一位冥吏说:“平常使用高低轻重不等的量器,欺昧良心以图利的人,就会到此来受罪。”王良孺复活后十天,凡是他生意场中所用的斗秤等东西,不合规格标准的,都被火烧毁。

故事六:宋朝时,在广陵(今江苏江都)地方,有位李珏,以经营贸易为生,看到同业都出轻入重、小放大收,心中非常厌恶,还经常劝阻他们。李珏平时买卖出入所用的量器规格都一样,只赚取微薄的利益糊口,日积月累,家中也还富裕。后来有位江淮制置使,姓名和他完全一样,晚上梦见自己进入洞府,看到仙籍中有李珏的名字,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将来可以登上仙籍。忽然有两位童子说:“这位李珏不是相公您,乃是住在广陵的百姓。”醒来后就前往找这位同姓名的人,问他如何修行?他说:“没什么特别方法,只是以平常心待人处世而已。”后来这位李珏活到一百岁,羽化成仙。

【再析】朱贞说:“世人说不欺瞒神明,而我所说的神明,不是指天地间的百神,只是不欺瞒自己心中的神明,就是不欺神明。”唉!能知道这道理的,能有几个人呢?

【说明】制置使:古代的官名,唐朝时设置,执掌经画边境军队的事情。宋朝因袭之,多兼辖数路军务,与明清时代的总督相类似。

故事七:四川人黎永政,善于制造斗秤,要求轻重或增减,只要有人叫他做,给他加倍的钱,他没有不做的。那些不顾天理道义的小人,往往请求他制造。这事被司察的神明纠察并上奏天庭,使得永政和他两个儿子眼睛都瞎了,五根指头都伤残,手关节断落而死。

【结语】唉!替人制造不合规格的量器,而受到如此报应,这实在是惩罚根本的方法。凡是一切营生的人,谁不想养自身养家庭,而却往往去触犯天怒,为何要这样做呢?若能完全了解此案例,而猛然悔改,那就万幸了。

延伸阅读: 以伪杂真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