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把假的东西搀杂在真的里面。
【分析】近来市面上买卖的东西,几乎是仿冒多于真品,这也是世道人心的变化。凡是饮食的需求、药品的使用、金属布帛器物之类,稍有欺骗误差,那么丧失良心伤害他人,就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至于使用假银,他的罪恶更深重,所以上天的诛罚更为快速!
故事一:清朝康熙庚戌年,有位姓顾的福建人,住在江阴(今江苏无锡市之北),暗中贩卖假银,带到市场,没人能辨认出来,但是不可超过十天,超过就会回复本质。某甲用六两金子换取二十两假银,到阊门买纱缎,在乘船回家,晚上经过华荡时,突然狂风大作而翻船,一点东西都没留下来,某甲幸好很会游泳而免于灭顶,赤裸着身体回家。顾某也在当天被雷击毙,用来造假银两的火炉和铁锤,都被雷击得粉碎。
【再析】唉!真是傻呀!顾某因使用奸术而被上天诛灭,在道理上是罪有应得;某甲却因一念之贪,突然失去本有的六两金子,而且衣服、行李更不知还值多少钱呢!生意做到这种地步,可说是亏本亏到家了,虽然他没丧命在波浪中,但也是非常危险。这不知道理的小人,竟可怜到这种地步!我有一句话提醒大家:“我做生意,是为了求生存,而我要生存,难道他人就不用生存吗?我想要养家活口,难道他人就不想要养家活口吗?”况且那些欺骗良心违逆天意的人,报应都很明显,最后没有不身死而又害家灭口的,这大概不是做生意人的本意吧!
故事二:孙蜃川尚书的祖父,有一天卖东西,得到二两银子,孙公拿去给人鉴定,证实确是假银。他想:假银既然不能用,怎可留下来误人?于是就拿到东河的河边,在水中走了数十步,将假银投到河水最深处。后来他的儿子考试上榜,当了副使的官职。孙子,就是孙蜃川。孙公把得到的假银丢到湖中深处,他的存心和吕洞宾祖师一样,他的子孙获得显贵的善报,还算是小的呢!
故事三:宋朝时,庐山(今江西九江南)有位卢常,以卖油烛为业,他将鱼膏搀杂在其中来卖。建隆观(在今江苏扬州西)的黄禹,以牛脂搀入油中做火烛来卖,两人都被天雷震死。唉!现在有卖盐的人将盐搀沙,卖酒的人将酒搀水,这些人希望也都能在旁边好好地看看这两个案例。
故事四:从前海盐(今杭州市东北)有位倪某,用杂木剉磨成粉末,做成香来卖。有天晚上,香末内忽然烧起来,倪某想要冲出户外,因烟雾弥漫而无法逃出,最后人屋都被烧成灰烬。
故事五:明朝的张安国①,在抚州(今江西临江)当知县时,因市面上很多人贩卖假药,于是出示榜文告诫说:“南朝的陶隐居②弘景先生,唐朝的孙真人思邈先生,因为著作《本草集注》、《千金要方》……等书籍,救助了很多人,积了很多阴德,所以后来名列仙班;从此以后,行医卖药、诚心救人而获得福报的人很多。姑且不论过去方册上面所记载的,就如今时,这种应验的事实也很多。有些人只卖真药而已,便可积蓄巨万的家产,有的人本身过着安乐的日子,享有高寿;有些则是子孙中榜当官,光耀门户。这种报应,如影随形,一点差错都没有。
又曾亲眼看到卖假药的人,最初可能积蓄一些家产,自己以为得计,但不知冥冥之中,自家应得的财禄,都被削除了。有的自身多遭横祸,有的是子孙为非作歹而倾家荡产,以致遭天火焚烧,或被天雷震死。这是因为要买药的人,大多是遇到急病,所以拿钱到处去求药;孝顺的子孙,不顾花钱多少,只是希望能一服见效,却没想到被卖假药的人赚了钱,又给耽误了,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反而导致身体损伤。平时杀一只飞禽走兽,都还有因果,何况是万物之中,人命最为重大,无辜受害,他那痛苦是无穷的,怎么可以不警惕呢?
【说明】
①张安国:明朝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岛)人,建文朝为工部郎。靖难之役,乘舟进入太湖,听到南京沦陷,与妻凿舟自沉。
②陶隐居:即南朝的陶弘景,秣陵(今属南京市)人,工草隶,好道术,读书万卷,为人圆通谦谨。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卒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伸如恒,谥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延伸阅读: 采取奸利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