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February 2025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解释】积欠他人的债务,却希望他早死。

【分析】“货”,是器物。“财”,是银钱。“负”,是说贫乏时向人借来以补不足之需,时间一久却忘恩负义而不还。《中诫经》说:“积欠他人债务,眼前还无法还债报恩,也要常放在心上,努力设法偿还。若是以不还的理由,反而希望他人快死,以消灭欠债的事实,有此存心的人,现世就是豺狼,来生岂能逃过出生为犬马来还债的报应!”这种想法也太傻了。

故事一:从前有位白元通,欠杨筠四千五百文钱,杨筠屡次催讨,他都不肯偿还;杨筠死了以后,他就隐藏这事不提。后来杨筠家里生了一头驴,忽然口出人言说:“我是白元通,因为欠你家四千五百文钱,所以才转生到你家为驴。现在西市卖驴的店家也欠我钱,刚好是这数目,你可快些把我卖到他家,得到的钱数就还给你,这样债务便可了结。”杨筠的儿子照牠说的,将驴卖给西市驴店,过了两天,驴子就死了。

故事二:汉朝的阎敞,在郡府担任郡掾(在郡府辅佐长官治理政事的官吏),当时的太守第五尝因事被皇上征召,将积存的俸钱一百三十万寄放在阎敞家中,阎敞就把钱埋在地下。后来第五尝临死前,就把年仅九岁的孤孙叫到身旁,告诉他说:“我有三十万钱寄放在郡掾阎敞家中。”
等到孙子长大后,前往阎敞家求取,阎敞看到他,既悲又喜,立即取钱还给他,而且封口标识,还是依旧不变。五尝的孙子说:“我祖父说只有三十万,现在却有一百三十万,我不敢拿。”阎敞说:“你祖父因为病重,以致说错了,你不必怀疑。”于是全部归还他。后来阎敞官当到刺史。

延伸阅读: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