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anuary 2025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解释】决断水流,放火焚烧,以毁害他人的房屋。

【分析】如果不幸偶而遇到被火烧毁,或遭水冲走,那种苦难已难忍受,更何况忍心决水放火来害人呢?所居房子既毁坏,积蓄也就没了,人和动物的生命大多不能保住,这种为害之大罪恶之深,实在是天地难容啊!

故事一:元朝的长春真人丘处机说:「平时能做修桥补路,拯救被水溺被火烧的人家,都是让人得到方便的大好事。如果富贵人家能去作,则德行广大福报丰硕;学道的人能勤行,则功行就会圆满;若财力薄弱的人能去作,尤其更加困难。但因困难能够作到,则功德多出常人的十倍。」

故事二:吴枫山在吴兴(今浙江太湖西南)时,偶遇当地发生火灾,延烧几十家房子,他就立刻拿钱雇人救人灭火,而且跪地叩头哭泣,悲伤地向天祈祷,这时风向忽然反吹将火扑灭。晚上梦见神明向他说:「你曾拿出很多钱请人救活溺水的人,现在又真心救火,你救人的诚心感动上天,上帝要赐给你两个儿子,将来都很显贵,你可延寿十二年。」

【再析】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果报是如此殊胜,然而这还算是小的呢!居上位的人,真能预先修好隄防,讲究农田灌溉水利,使百姓不致被天灾所困;备妥大旱纾困,做好防火政策,使百姓不受火灾威胁,这种功德更广大,则福报感应,定能胜过此事。

故事三:南北朝时,梁武帝听信王足的计策,建筑隄防堵住淮河水流,用来倒灌寿阳(今安徽寿县),于是发动徐州和扬州的军民二十万人来修筑河隄;这时正值炎夏,不知有多少人感染瘟疫而死,尸体相叠,令人不忍卒睹。到了秋天,淮河河水暴涨冲毁隄防,河隄崩溃的声音,就像巨雷一样,在三百里外都听得很清楚;淮河沿岸的城市村落,有十万多居民都被冲入海里。王足后来因罪被杀,并且还被灭族。

【说明】南北朝时,梁魏争锋,梁武帝为夺回北魏所占领的寿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楚考烈王,西汉淮南王和东汉末年袁术均建都于此),魏降人王足(原魏镇西将军邢峦部下统军)向梁武帝献策,建议在荆山峡或浮山峡筑堰,拦壅淮水,以灌寿阳,并引北方童谣曰:「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泡为激沟,并灌巨野泽。」来说明,可以淹掉魏控制下的淮北大片土地,梁武帝非常赞赏此一「以水代兵」的战术。在梁天监十三年,征集军民二十万人修筑浮山堰。

故事四:江都(今江苏镇江市西北)有位姓阮的人,和姓葛的人有仇怨,晚上就放火将葛家烧掉,又延烧十几家民宅。忽然有一天,阮家的房屋无缘无故被火烧毁,妻子也被烧死;阮某才刚逃离火场,又有火团飞到身上,顷刻之间被烧得焦烂而死。

【嘉言】于铁樵先生说:「开凿水池导引水流,使得水势骤涨,隄防溃决误伤人命财产;点火放花炮,花炮随风飘落地,造成房屋被烧毁。这些过失虽然是出自无心,但是罪过归于伤害大众,这是务必要警惕的!」

延伸阅读: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