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December 2024

友悌。

【解释】哥哥友爱弟弟,弟弟尊敬哥哥。

【分析】孝悌道理本都相同,现在又专门拿出谈论,乃是希望人们能随着事情而尽力完成。为兄的人能尽友道,就能爱护且敬重其弟;为弟的人能尽悌道,就能敬畏且顺和其兄。兄弟之间血脉相连,一生中最亲近的就这么几个,也是人生最难得的缘分。在父母眼里看来,兄弟原是一体,假使稍有不和,父母就会难过;所以父母看到兄弟友爱,内心自然快乐。而且兄弟又称手足,表示彼此要互相照顾,痛痒之间都是息息相关,那有手足互相争夺的道理呢?应要时时体念,同一父母所生,本来就是一体,至亲骨肉不能分开。明白这个道理,就算兄弟之间因意气而相互忿争,自然就会不忍心加害对方;对于一些小财小利,也就自然看得轻而不争吵。
宋朝的法昭禅师①有一首偈子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意思是说:同一血气的兄弟,就像树木枝叶一样各自发展,不要为了一些言语意见不同而伤感情。每次再相见时,人就老了一回,世上还有多少时间能够再当兄弟?兄弟同住一起只要能忍就平安,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起争端,目前自己生了儿子又是称为兄弟,自己要做好榜样给儿孙们看齐。)
袁氏世范②说:“为人父兄要本着诚心来爱护子弟,不必要求子弟要百依百顺;为人子弟也要本着诚意来敬爱父兄,也不必要求父兄一定要慈爱。只要各自都尽到本分,那彼此要求希望的弊病自会消除。在家要严禁婢妾私自传递言语,而妻子的枕边细语纵然合乎情理,也不可随意听从;那么挑拨离间的弊病,自然就会绝止。”
人的性情各有不同,有人柔顺,有人刚强;有人谨慎保守,有人豪放纵情;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兴风作浪。在遇到事情时,对是非判断各有不同,总要看情况来圆满其事。勿因自以为是,要对方必合我意,岂不又起争执?即使有不合情理之处,让人不忍旁观,也只能心平气和婉转劝导,能做到如此地步,哪有不和睦的道理?
现在有许多亲兄弟相互失欢,有些事情本是微不足道,最后却弄到无法化解;只因失欢之后,各自负气不肯相让。如果其中有位较贤明的,甘愿自己吃亏,能先低下心气,先侍奉应承对方,主动与对方说话;则彼此就会开始应答,渐渐地恢复和好,像以前平时一样。
王阳明先生曾说:“舜能够感化同父异母的弟弟~象的关键,就是不去看象的不对。我认为骨肉至亲之间,只应讲情不应讲理;如果一味地执着于理,必然会伤到感情,而伤到感情就不合理了。”
有人问宋朝的程子说:“事奉兄长已尽到情理,却还得不到兄长欢心,那该怎么办?”程子回答:“只要以至诚心尽到孝敬,并不需刻意表明自己心意就可以了。”又问:“应要如何对待弟弟?”程子说:“只要诚心尽到友爱就可以了。”

【说明】
①法昭禅师:即演教禅师,属临济宗,北宋时人,依叶县广教院归省法师得法,于汝州宝应院开法。
②袁氏世范:书名,为宋朝袁采所撰,凡三卷,为家塾训蒙之书,分睦亲、处己、治家三门。意求通俗,故字句近俚,然明白切要,使人易知易从。

【嘉言】宋邵尧夫先生孝悌歌曰:
子养亲兮弟敬哥,休残骨肉起风波;劬劳恩重须当报,手足情深最要和。
公艺同居今古罕,田真共处子孙多;如斯遐迩皆称美,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怡声下气要谦和;难兄难弟名偏重,贤子贤孙贵自多。
负米尚能为薄养,读书宁不擢高科;仲由陈纪皆如此,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训贤妯娌事翁婆;好遵孟母三迁教,须读张公百忍歌。
孝友睦婣兼任恤,智仁圣义与中和;当时曾子同杨博,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天时地利与人和;莫言世事常如此,堪叹人生有几何。
满眼繁华何足贵,一家安乐值钱多;奇哉让果与怀橘,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光阴过去疾如梭;庭闱乐处儿孙乐,兄弟和时妯娌和。
孝弟传家名不朽,金银满柜富如何;要知美誉传今古,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晨昏定省莫蹉跎;一门孝友真难得,百岁光阴最易过。
和乐且耽宜自翕,彝伦攸叙在谦和;斑衣舞罢埙篪奏,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丈夫休听室人唆;眼前金帛无嫌少,膝下儿孙不厌多。
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王韩孝友垂青史,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休伤和气忿争多;偏生嫉妒偏艰窘,暗积私房暗折磨。
不孝自然生忤逆,无行定是出妖魔;但闻孝弟传千古,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莫因微物遽伤和;黄金柜内休嫌少,阴骘冥中要积多。
私曲岂如公道好,刚强无奈善柔何;古今简策多名誉,子养亲兮弟敬哥。
子养亲兮弟敬哥,吁嗟分析听搬唆;囊中财物他嫌少,祖上田园你要多。
夫妇眼前虽快乐,儿孙日后恐消磨;何如孝弟亲乡党,子养亲兮弟敬哥。

宋朝邵尧夫①先生所撰的《孝悌歌》意思是说:“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绝不可残害骨肉,使家庭兴起风波;父母养育恩情大,应当要报答,而兄弟如同手足,感情最深最要和。张公艺②九世同居,从古至今很少有;田真兄弟共处,子孙自然非常多,像他们这样和睦,远近的人都赞美。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说话应柔声下气,态度要谦恭和蔼;兄弟要特别重视才德学养兼备,所遗传贤子贤孙,自然就会多尊贵。虽从千里背负米,尚能尽到微薄养,读书难道不能当高官,尽到更大的奉养?从前仲由③和陈纪④,都是能做到的人。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训诫贤能的妯娌,要善于事奉公婆,也要好好学习孟母三迁的精神来教儿,必须认真地读诵张公艺的《百忍歌》。孝顺父母爱兄弟,敦亲睦邻恤贫孤;要有智慧和仁义,圣贤之资与中和的心境,就像当时的圣贤,孔门曾子和杨博。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天时地利与人和,定要好好去把握,不要以为世间事,都能常这般如意;可惜人生很短暂,眼前繁华何足贵?只要一家能安乐,这个价值就很多。让人最惊奇的是孔融年少知让梨,陆绩偷橘奉母亲。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时间就像梭一般,非常快速地流失,能使父母亲快乐,儿孙自然也快乐;兄弟若是能和好,妯娌自然就和好。能以孝弟来传家,名誉永传而不失;若只金银保满柜,如此富有又如何?须知孝悌的美誉,才能流传到永远。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要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每天早晚要定时问候父母不可失时,整个家族能孝友,实在真是很难得,百年光阴最易过。要让亲族间和乐,是要自己先和合;要让伦常能有序,需建立在谦和上。就像古时老莱子穿着斑斓的衣服,娱乐双亲博欢笑;兄弟间和睦相处要如埙篪(两种乐器)般和谐。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身为丈夫不可听妻子耳边的教唆,对于眼前的金帛,切莫嫌太少;对于膝下的儿孙,不要讨厌有太多。只要能得家中和,就算贫穷也是好;如果子孙行不义,富贵又有何用呢?王祥及韩兴宗⑤的孝友事迹,至今永留历史。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勿伤彼此的和气,使得忿争反加多。如果越是生嫉妒,生活就会越艰困;越会暗中藏私房,暗里越会受折磨。若是平时不孝顺,必会生出忤逆事;如果没有好德行,定会做出妖魔事。在这世上只听到,孝弟可以传千古。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勿因微小的事物,就伤了彼此和气。柜内黄金莫嫌少,冥冥阴德要多积。不公平的自私心,怎比得上公道好?刚强有时也无奈,不如柔顺来得好,这在古今典籍上,很多赞誉可看到。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可叹的是却受到不明事理的分析,而搬弄唆使是非。自己囊中的财物,他却依然嫌太少;祖上留下的田园,你却要分多一些。纵然计较多得些,使得夫妇目前的生活虽然很快乐,恐怕儿孙在将来,会将它消磨殆尽;与其这样,倒不如现在就对父母兄弟和邻里,多尽些孝弟之道。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说明】
①邵尧夫:即邵雍,宋朝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尧夫为其字,两次隐居被推荐,授官均辞不赴任,耕稼自给,称所居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卒谥康节,精先天象术之学,着有《先天图》、《皇极经世》、《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②张公艺:唐朝寿张(在山东省)人,九世同居,高宗曾问其本末,书百忍字以对,高宗赐缣帛并封于泰山,后张姓者称“百忍堂”本此。
③仲由:即子路,春秋时鲁国汴(今山东泗水县)人,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性好勇,事亲孝,以千里负米养亲而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仕卫,死于孔悝之难。
④陈纪:后汉陈寔之子,字元方,与弟陈谌,俱以至德见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遭父丧,每哀至呕血气绝,董卓至洛阳,累官至中书令。
⑤韩兴宗:北朝时人,父亲麒麟存心仁厚,其家风亦仁厚,兴宗为长子,有文才,担任秘书中散官职。儿子韩熙有学识,担任郎中官职。起初,兴宗以爵位让其弟显宗,但显宗不接受;韩熙要完成父亲心愿,也未接受此爵位。等到显宗过世后,韩熙别蒙赐爵,于是就将爵位让给弟弟仲穆,兄弟是如此的友爱。

故事一:汉朝有位田真,家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过世,他们协议要分家产;将所有财产平分三分,连堂前那棵紫荆树也要分为三等分,而且预定明天就动手分截。说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决定后,这棵紫荆树即时就枯萎。田真看了感到非常震惊,就跟两位弟弟说:“树木本是同一株干,听到我们要把它分成三分,所以才忧悴枯萎而死,这是我们人不如树的地方。”田真说着说着悲从中来,忍不住哭了起来;兄弟三人因此决定不要分截紫荆树,这棵树一听到田真兄弟说不分割,就又即时活了过来。兄弟三人因而感悟,就将分开的财产再合聚起来,并且愉快地同住在一起,被人们称赞为孝弟之家。

【再析】须知兄弟属于天伦之一,与父子、夫妇并称为三纲。所以古人将兄弟比喻成手足,而手足就有不相分离的意思;因为分离就会分散,分散就会孤独,而孤独就会灭亡。

故事二:宋朝的司马光,他的哥哥伯康已经八十岁了,司马光事奉哥哥就像自己的父亲一般,又保护他像自己的婴儿一样。每次吃饭过后片刻,司马光必定会问:“哥哥您还会饿吗?”天气稍微寒冷,就会轻抚着哥哥的背说:“哥哥您衣服穿得会不会太薄呢?”

故事三:周文灿天性友爱。他哥哥爱喝酒,而且仰赖文灿生活,曾喝醉酒殴打文灿,邻居都忿忿不平骂他哥哥。但文灿却生气地对邻居说:“我哥哥并没打我,你们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骨肉的感情?”

故事四:宋朝的郑德珪、郑德璋兄弟,天生就孝顺友爱,两人同桌读书,晚上睡觉也同盖一被。而德璋个性刚正不阿,常常违逆别人,因而得罪仇家,仇家就设计陷害他,结果他被官府判了死罪,依据文书要到扬州接受逮捕。德珪知道弟弟被人陷害,感到十分悲伤,就假装对弟弟说:“他们本来要陷害我,跟你无关,我只要前往官府自首,就能将他们奸计揭露,而你去就一定会受害而死。”德珪就即时整装随官吏前往,德璋就追赶哥哥。当追到时,两人在路上互相坚持,相拥顿足痛哭,都抢着去官府受死。于是德珪暗中设计阻止弟弟的行程,自己在半夜偷偷离去。等到德璋第二天发现哥哥不见,就去追赶哥哥,一直追到广陵(今江苏江都县)时,但德珪已死在监狱。德璋见到哥哥尸首痛哭欲绝,昏倒过四次,最后背着哥哥尸骨返家安葬,并在墓旁结庐守孝两年。每当德璋悲号痛哭时,乌鸦都飞来栖止在旁,而且不食。德珪儿子年幼胆怯,德璋抚养他就跟自己儿子一样。

故事五:东汉的薛包,从小非常好学,行为端正淳厚,但后母却对他非常憎恶,将他逐出家门。薛包每天早晚都在家门口哭泣,早晨回家打扫,又被逐出家门;于是就在乡里入口处结舍居住,每天早晚回家向父母请安。这样经过一年多,父母被他孝行感动,就命他回家居住。后来父母都过世了,他因哀伤过度而积劳成疾,弟弟们却要求分家,薛包力劝不能制止,只有听任弟弟所为。在分家产时,他选择较老弱的奴婢跟随他,并说:“他们和我相处较久,要使唤他们也较熟悉。”器物也选取较破旧的,并说:“这是我平时喜欢用的,身口使用起来也较安适。”田产选取较荒芜的,并说:“这是我年少时所耕垦的,我的心意比较依恋。”后来弟弟们不能自立,导致家产破败,薛包又将家产分给他们。汉安帝听到薛包的声名,就征召他当侍中(掌理乘舆服物等事),他不接受,就赐给他谷粮一千石。

故事六:东汉时有位许武,年少时就失去亲人,有两位年幼弟弟,许武白天耕种,晚上读书。耕种时,两个弟弟虽然还未能耕种锄草,必定使他们在旁观看。读书时,叫弟弟们坐在旁边,亲自教授文章断句,又为他们详细解说,并以礼义来教导,训示他们,使他们长大成人。若弟弟稍不遵行礼教,自己就跪在家祠列祖之前,忏悔自己没德行来教诲弟弟,希望父母有灵,能启发诱导弟弟;一直等到两位弟弟觉醒,哭着向他请罪才起来,而他始终不以粗暴急躁的言语神色对待弟弟。
许武到了壮年还不娶妻,有人劝他娶妻,他说:“恐怕娶到不理想的人,容易生出事端来。”因而乡里的人都称他为“孝悌许武”。郡守交相推荐他当掌理议论的议郎,于是声望愈显着,随即辞官回家,先替两位弟弟提亲完婚,然后自己才娶。和弟弟们同住一起,非常和气融洽,后来两位弟弟的声名也很显着。

故事七:隋朝有位牛弘,当了吏部尚书。弟弟牛弼则曾酒醉射杀牛弘驾车的牛,牛弘回到家里,妻子迎面向他说:“叔叔射杀驾车牛。”牛弘一点也不怪罪,慢慢地回答说:“把牠作成肉干吧!”当他坐定后,妻子又说:“叔叔射杀驾车牛。”并认为是不得了的大事。牛弘说:“已经知道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脸色一点也没变,读书也都没停止,后来成为名宰相。

【再析】世上兄弟相处而感情不睦,只听妇人之言的,若看到这个故事还不醒悟,那就和禽兽没两样吧!

故事八:在南北朝时,北齐有位叫普明的人,兄弟为争财产长年累月打官司,而且还各自援引有力的证据和证人,一状告到清河(今河北钜鹿县东)太守苏琼那里。苏太守召见并告诫他们说:“天下最难得到的就是兄弟,最容易得到的则是田地;假使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你们心中作何感想?”兄弟因而伤心落泪,旁边的证人也无不被感动得流泪。于是普明兄弟就向太守叩头认错,并且互相推让田产。

故事九:于铁樵先生说:“在淮阴(今江苏洪泽湖东北)地方有个做官的人,他有两个儿子,兄弟从小不合,一年见不到一次面。后来哥哥病危,请人叫弟弟到病床前,握着他的手说:‘我十九岁结婚,在年幼时没有妻儿的恩爱;三十八岁父母过世,所以晚年也没有父母的疼爱。在这世上相聚最久的,没有比得上你我兄弟二人了,但是我们俩一生都不合,我到现在才感到后悔和觉悟;然而我此生却已快走到尽头,真是让人悲痛啊!’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很感动。”

故事十:东汉时有位缪彤,从小就失去父亲,异母兄弟有四人,财产家业都共有。到了各自娶妻后,弟弟们都要求分家,又常听到互相争斗的言语。缪彤则独自闭户击打自己说:“缪彤呀!你修身养性谨言慎行,学习作为圣人的方法,期望将来能端正风俗,怎奈连自己家风都不能端正呢?”弟弟和弟媳听了之后,都前来叩头谢罪,此后大家都能敦亲和睦地相处。

故事十一:五代时候的张士选,从小父母就过世,长大后只剩下叔父一个长辈。叔父有七个儿子,有一天叔父对士选说:“我应与你分家产了,就分为两份吧!”士选说:“叔父,我不忍心他们七个人才共分一份,您可把家产分成八份。”叔父坚持不接受,而士选也坚持礼让,最后就分成八份。当时士选才十七岁,就被推荐进京参加考试,在同一会馆参加考试的有廿几位。那时有位相士看他们的面相后就说:“今年科举会试,只有这位少年可中式。”同来会试的人都讥笑斥责相士的说法。相士说:“文章非我所能知,但这位少年满脸都是阴德之气,一定是他积善的结果。”到开榜时,果然只有士选高中。

【再析】说到现在为争财产而不顾手足之情这种卑贱的人,实在太多了!亲兄弟都如此,何况同父异母兄弟?那其间欺凌情况更容易发生,互相迫害情形就更为严重。若堂兄弟间关系愈分离,亲情疏离的情形就会愈显见,谁能像张士选一样呢?不知道古人说:“薄待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薄待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因为树木的根若有亏损,它的枝叶必会败坏。”这是追本溯源的道理,为人应要三思而后行。

故事十二:宋朝时有位毛烈,和陈祈非常要好。陈祈有三个年幼弟弟,想到他们长大后要跟他平分产业,所以私下将大部分田地典质给毛烈,得到数千串钱。母亲死后,只以现有的田地大家均分。经过一年多,陈祈就带钱前往毛烈家中,想要赎回典质的田地。毛烈拿到钱后,有意吞没其田产,就骗他说,改日再还他田地凭证。陈祈自以为平时和毛烈交情很好,不疑有他。
经过几天后再去,毛烈总是避不见面,于是陈祈就向县衙提起诉讼,但县官已受毛烈贿赂,就向他说:“官方只以文书为凭,他怎么可能拿了你的钱没给凭据呢?”陈祈最后被判诬告而受杖责。之后,又不断地向官府提出诉讼,几乎用尽所分得的家产,但仍因没有还钱取回田地的凭据,田地依然归毛烈所有。他三个弟弟听到后,都取笑他。世上自恃年长而欺负幼小的人,有那么幸运不会遇到像毛烈这种人吗?

故事十三:从前句容(今属江苏省)地方,住有兄弟三人。大哥客居四川,三年都没回家。二弟因为大嫂貌美,所以使人诈称大哥已客死他乡,大嫂因而着丧服痛哭流涕。服丧经过一段时间,二弟观察大嫂并没打算嫁人,就私下接受商人礼金,将大嫂卖给他。于是就骗商人说:“大嫂心意是想出嫁,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诸多推托掩饰,若要好言相劝,恐怕多费时日;你可率领众人,出其不意今晚到来,看到头戴白色发簪的妇人,就把她抱上车,只说:‘一切等明天再说。’只要一登上船,就成为你的太太了。”
计画谋定之后,当天晚上,商人就带领徒众来到家中,二弟三弟都避开。然而三弟因瞋恨二哥分给他的银两太少,已在先前暗中告知大嫂,二弟太太不知情。大嫂因而哭着告诉二弟媳说:“妳丈夫要把我嫁出去,幸好对方是富商,但为何不早说,让我好好打扮一下?现在马上就要举行婚礼,而我却是一身素白装扮,这样可以吗?所以我希望妳将头上所戴的黑帽,和我戴的白色发簪交换片刻。”
二弟媳不疑有他,就将身上的衣冠给大嫂,自己穿戴素笄,大嫂随即藏匿而去。众人来到家中,看到头戴素笄的二弟媳,随即蜂拥而上将她带走,乘着风势发船离去。等到二弟回家,才讶异发现自己太太已经不见,就立刻赶紧去追,而江上船多帆杂,已经无法寻找了。
到了隔天早上,大哥背着沈重的行李回来,夫妇又重新团聚,乡里的人都前来向大哥洗尘祝贺。二弟觉得非常惭愧,又听到他两个幼子哭喊着要妈妈,孤独无依的样子,真是为之柔肠寸断!乡里中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以衣袖掩面而大笑。

【结语】凡是恭敬顺从或是欺骗违逆自己的兄弟,比起和没有亲情关系的他人,所得到祸福的果报是十倍;若是对父母,那就会有百倍之多,因此世人可以不敬畏、戒慎吗?

延伸阅读: 正己化人。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