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December 2024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解释】昆虫和草木,仍然不可以伤害。

【分析】昆,是众的意思,就是一切大小虫类都不能加以伤害。“犹不可伤”,则其它较重且大的,就可知道了。现在的人任意伤害物命,实在因为不知道会蠢动的东西含有灵性,都具有佛性;儒家也有“树木正在成长时,不可以折损”的训诫,非常的明白。怎可说昆虫只是微小的东西,草木又没有知觉,就加以伤害呢?
《圆觉经序》①说:“凡是带有血气之类的动物,必定会有知觉;凡有知觉的,必有相同的体性。”《楞严经》②说:“如来常说,一切诸法之所生,都由真心所显现,一切的因果关系,世界的微尘现象,一一都由真心而形成形体;其中甚至连草叶的微细结构,如果追究其根源,都有本体的真性。”
又如南宋高僧道生说法时,山石为之点头,可见墙壁瓦砾,怎可说它们没有佛性?又如汉朝田真兄弟分家产,庭中紫荆树立刻枯死,因而感动田真兄弟和好,不再分家分树,而紫荆树又立刻复活。以及唐朝宰相堂中的瑞柳,因建中末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兵变,德宗皇帝被迫车驾出走奉天(今陕西乾县),柳树于是枯死;在德宗兴元元年,车驾回宫,柳树又茂盛起来。像这种情形,怎可说草木没有知觉?太上在此垂诫的用意,是开示人们对于一切有情无情众生,都要养成一片慈悲之心,使心中充满生机。

【说明】
①《圆觉经》:全一卷,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收藏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唐朝佛陀多罗译,共十二章,系佛为文殊师利、普贤等十二位大士说大圆觉之妙理。
②《楞严经》:凡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唐朝般剌密帝译。本经阐明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理,并解说三摩提之法与菩萨之阶次。

故事一:有一次佛陀说法时,有一只蛤蟆,很欢喜地跳出池子,一心谛听佛在说法,一不小心就被听法的人所拄之拐杖刺死。因为听佛说法的缘故,死后生到忉利天,做了忉利天王。又从忉利天再到佛陀说法的地方,倾听佛陀宣说佛法微妙义理,因为开悟缘故,证得须陀洹的果位。蛤蟆是很微小的动物,到后来也能证得很高的果位。由此可知昆虫之类的动物,能够伤害吗?

故事二:从前有一位出家人,智慧未开烦恼没断,因为福德不足,虚受净德父子的供养,所以命终之后,就在他们花园转生成为一种可食用的草菌,每天充当他们家中的蔬菜。别人想要摘取,却始终无法得到。像草菌这种非常微小的菌类,却有这种特殊因缘,从这案例来看,草木这一类的东西,可以随便伤害吗?

故事三:明朝时长洲(今江苏吴县)的韩世能,祖先一直住在陆墓(今苏州市北,因唐朝宰相陆贽之墓在此而得名),非常贫穷。祖父韩永椿,每天早上起来,拿着扫帚扫河边两岸的螺蛳,沿着岸边到上游,将牠们倒入河中,以免渔家取走,经常饿着肚子扫几里路。
在明穆宗隆庆丁卯年,世能参加乡试,年纪已经四十岁了。他的父亲韩宗道,想到自己父亲为了救助生灵非常辛苦,自己儿子年纪也大了,至今尚未遇到好机会。心想:为何不将身边拥有的十金,全部拿去买放生灵,祈求上天保佑呢?于是早晨起来,去买大乌龟及大赤鲤鱼放生。当天晚上就梦见天神说:“你父亲积的功德很大,你的儿子当能登科及第,但今天你买神龟神鲤去放生,应当使你儿子进入翰林院,当到一品官。”后来韩世能果然考上乡试,又连考连中,最后登上翰林,官当到侍郎,奉命出使朝鲜(今韩国),钦赐一品官的冠冕服饰。

故事四:杭州有位妇人非常凶悍,遇到蚂蚁在厨房灶边行走,就拿火去烧,烧死的蚂蚁无法计算,又常用石灰塞住蚯蚓洞穴。她生了一个小孩,还在怀抱中,有一次当她出外回家时,看到床上有一个大黑团,大吃一惊,仔细一看,原来儿子已被一大群蚂蚁聚在一起活活咬死。妇人痛失爱儿,不久也暴毙而亡。

故事五:太仓州(在江苏东南)的吴怡,有天夜里梦到两位穿着绿衣的男子向他求救。吴怡醒后就说:“一定有东西快被杀了!”天亮之后,他就出门察看,见到几个人手里拿着斧头和锯子,准备砍掉他们刚买来的两棵银杏树;吴怡这才明白昨夜梦境,就立即拿钱买下来,两棵银杏树才免于被砍死。

故事六:宋朝哲宗皇帝,在宫中以折撕柳枝作游戏,程颐说:“春天万物正在生长,不可随意摧折树枝。”皇帝很高兴地接受建议。程颐庆贺说:“陛下如能推此仁心及于天下,帝王治国的重要方法,全都在这里了。”又听说春秋时卫国高子羔,对正在成长的东西不去折损;宋朝的周濂溪,不乱除庭园草木,说是要与自己的生机一样。这都是圣贤以仁爱存心,不忽视细微之处的意思。

【再析】明朝的陈荐夫先生说:“仁慈的人捐出未用的多余钱财,有智慧的人施舍不望回报的厚德,使将被杀害命在旦夕的生物,能在利刀宰割下脱困延命;使其惊骇无望的魂魄,能在濒临滚烫的锅镬上得救。这种功德,有三种是不固定放生,有两种是不必放生;有的是对生物放生,有的是对人的放生,有的是自我放生。
谈到世人放生,多先预定时日,这将使急于获利的人,有机会网罟、弋射去捕捉,多造成动物困扰或死亡;所以造成杀生,还以为是放生。如能在路边或市场,耳目能够听到看到的,随意买来放生,这就叫做‘放生无定日’。
有些人开凿池塘安置水族,既有固定地方,就会暗中受人监视,使刚脱离捕网的鱼,马上变成守池人的佳肴。这就是‘以为是放生,其实是杀生’。在自然的江河森林沼泽中,可依地方便利,请一善良诚信的人监督,迅速地去放生,这就是‘放生无定处’。
有些人在外面有放生善举,但在家中仍毫无顾忌地宰杀动物,甚至说蓄养家畜,本来就是给人吃;哪知道子孙也是我们所养,如果屠杀被吃,你心作何感想?俗话说:‘平时做事就考虑还清旧债不结新冤,胜过布施的善举;所以组织慈善会来放生,还不如戒杀。’
说到草木皆属生灵,水蛭飞蛾都具佛性。有人破坏墙壁使虫类难以冬藏,有时倾覆鸟巢毁坏其卵;还有抛弃腥膻使得蚂蚁聚集,积聚污水而孳生蛆虫;为了珍贵玩赏的鱼鸟,而拿动物饲养牠们。我虽无杀害之心,牠们却因此而死。这些都该避免,且要预先保护,这就是‘虽不去放生,其实是放生’,所以放生不要固定某种东西。
若动物遭到咬伤或误触罗网,释放牠不一定就能活,则更应帮牠调养疗伤,使其恢复健康;即使不能存活,也要将牠埋葬。又有些猛兽毒鱼坏虫及凶鸟,如果救牠,就等于给众生带来毒害,所以应在其得失多少功过轻重间衡量,任由其自生自灭,遇到不闻不见。这两类可以不必放生。
凡像这些放生事情,随着机缘及个人能力,选定适当时机去做,千万不可以为杀害小动物就不是伤害,也勿以为放生小动物就没利益。不要因怕劳烦而阻绝放生善念,不要因价钱谈不拢而放弃放生善缘。放生一个小动物不为少,放生很多生物也不为多。放生微生物不为小,放生牛马也不为大。一文钱不为少,万文钱也不为多。这就是说只要放生动物,所有的状况都在于此了。
动物既受照顾,对人也应关怀。有些人受连累情况值得怜悯,有些人受冤枉或困穷未能受到救助;有些人遇到盗贼水火等灾厄,有些人受疾病侵害生命垂危;有些人因经商失败无法生活,有些人积欠赋税无法偿还想自杀。这些人如能以财货帮他们打开生路,设法帮他们处理事情就能够使他们脱困。这种人我来给他们放生,这比对动物的放生,更应去关心。所以回想我过去穷困时,希望别人救助的心态,自会感同身受尽力去关照;推想他人救护我时那种感恩心,自然心中就有功德归属感。
至于要能为自己放生,寻求解脱生死,则更加要紧。而人若贪生怕死,就容易使自己丧生;所以只要放下杀生,必定就能长生。假使能在二六时中努力参悟,等到一切都悟得透彻,真实认识本来面目,已经领悟‘无生’的真谛;就能断除世智聪明的罗网,撤下尘世烦劳的禁锢,体会那种自然洒脱,来去不被系缚,毫无拘束强迫、逍遥自在的境界。本自清净的佛性,不被躯壳束缚,真正的本性脱离六道轮回,既非人也非物,高高的超出四生的众生相,不执着于功德,永远超越人天福报之上。因而于此寄偈一首,其偈说:‘种种生成患亦成,有生才有放生名;与君打破牢笼去,悟得无生是放生。’(意即:当种种生命出生时,死亡的忧患也就注定;因为有生死的现象,才有延续生命的放生。盼望我们大家一起超越生死轮回的牢笼,若能体悟自性本无生灭的道理,又能证得涅槃的境界来了断六道生死轮回,这样才是真正的放生。)”

延伸阅读: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