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December 2024

所谓善人。

【解释】这里所说的善人。

【分析】从“所谓善人”,到“神仙可冀”,是在说明善人的福报盛大而不会有所差失。谈到善人对善事的实践,开始于对是非要分辨清楚,不会弄错,则自然兼备智慧和勇气;最后到达“人我两忘”的境界,则能使仁慈与忠恕并行。况且善人他的存心用意,无论对待自己或他人,内心常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及各种德行操守;对外待人处事也都能适合时机兼顾情理,无不尽力修持,这就是尧舜周公孔子再世,也是如此!而要如何称为善人呢?因为天心是喜好行善而厌恶作恶,而人心本是有善而无恶;但因人往往疏忽了恶习的染着,以致丧失原来的善心,所以应当有善则精进,有恶则速改悔,这样差不多就可称为善人了。

故事一:宋朝的李昉,谥称文正,深州饶阳(在今河北境内)人。年老退休时,刚好遇到元宵节皇宫里张灯结彩,太宗皇帝就命安排车驾迎他入宫,并赐他坐在自己旁边,还亲自拿着御用酒樽为他斟酒,挑选最珍贵的果核赏赐他,并对他说:“卿真是一位善人君子,两次担任宰相职位,从未有伤人害物之心,这是朕最怀念卿的地方。”李公回家后训诫儿子说:“我在相位时,虽没建立奇功伟绩,可以惊动世人;然而不曾隐蔽别人善行,忘记提拔肯上进的人,不在隐蔽处欺瞒自己良心,估量自己德行,谨守自己本分,这四点我自认有确实做到。今天承蒙圣上在群臣面前,称赞我为『善人君子』。说到善人君子,孔子还说没见过,我是何等人,怎么敢承当?你们应当感念圣上对我尊重褒奖的话,努力实践我所说的四点。对于君王要尽忠,对于尊长要尽孝;以此谨慎修持自立自强,如此或可做到不辱祖先了。”他的儿子宗谔,恪守先父训诫,成为当时名人。

【再析】所谓的善人,简单说,就是平时不作恶事多行善事;深入来说,就是证入圣位成就真人,穷尽神通变化的境界,都是这个善念的扩充而已!

故事二:明朝江西的邹子尹,崇信佛法僧三宝,勤勉地从事各种善事,凡救济别人患难,或成就人家好事,虽然赴汤蹈火,或在寒冬盛暑,他都在所不辞,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善人。当他病死之后,来到阎王面前,心里很不服气。阎王就命令冥吏拣选他的善恶簿册给他看,打开簿册后,就有“名利”两个大字。凡是子尹一生所做善事,不是记在“名”字下面,就是记在“利”字下面,子尹这时才惭愧而心服。后来他又醒来告诉人说:“阎君要我遍告做善事的人,一定要真诚切实,要把心地扫除干净。”过了五天又死了。
他的好友唐时说:“我对子尹为人非常了解,他或许免不了好名,至于“利”,子尹则是轻财仗义的人,怎么到最后却变成好利呢?一定是他受人请托居间传递东西时,起初是发愿要做善事,等钱财到手后,有时就犯了临时挪用善款的弊端;说不定刚开始时,说是暂时借用,后来日子久了,竟变成假借不还。这就是子尹一生辛勤劳苦地行善,最后仅博得“名利”二字的原因。由此可见,阴司很习惯记上人们暗中隐微委曲的帐目。我能体会子尹的心意,所以才为他解释说明。因此遍告世上要做善事的人,必须无所求地行善,不要分别对象去行善;随着机缘去利益万物,这才是最上等的善。以不求回报的心,去救拔苦难众生,劝人广行善事,这是第二等的善。广积阴德,祈求自己不要堕入三恶道受苦,这是第三等的善。行善若有一丝毫为名的念头,便是走错路了。若更有一丝毫的贪念,把善款放进自己口袋,那么堕入地狱就会像射箭一样快速,能不谨慎害怕吗?”特别登载此事,就是希望以后发愿行善的人,能明白其中道理,而且要认真照做。

延伸阅读: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