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December 2024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解释】所作的事必会成功,神仙境界可望达成。

【分析】世间没有善人做不成功的事,天下人都可以成为善人。只要以真实心行善,则善人所做的事既然能契合天心,那么天意岂会违背善人的意愿?自然就会在暗中帮助,所以所做善事无不通达无不成功。
于玉陛先生说:“《遗教经》有说:‘放纵这颗心,就会伤害他人行善;如能将心安住,便能专心一意,就没有办不成的善事。’又说:‘你们出家和尚,应要精进努力,则任何事都不难,就像小水经常流动,就能穿透石头。如果修行人的心,经常怠惰颓废,就像钻木取火一样,木头还没热就停止,虽想得到火花,则是很难得到。’
《出曜经》(为尊者法救所造,姚秦竺佛念翻译,又称为《出曜论》。全经透过譬喻来解说人生无常,以修行戒定慧,积集善根而达解脱之道理,内容与《法句经》相近)说:‘有智慧的人,是以智慧来磨练己心,彻底寻找心上污垢,加以清除。好像金属铁矿,投入火中反复烧炼,才能得到纯粹精金;又如大海,日夜不停翻腾滚动,才能生出大件宝物。人类也是一样,日夜不停磨练身心,便会获得果位印证。’
《四十二章经》说:‘谈到修道的人,就像一人与万人敌对,穿着铁甲战衣出门应战,看到这种场面,有些人心生害怕,有些人半途而退,有些人拼斗至死,有些人得胜归来。出家人学道,就应坚持意志力,勇猛精进;不可害怕外境尘缘纷扰,必将众魔破除消灭,才能获得修道正果。’
元朝天目山的中峰祖师(明本禅师,元朝临济宗高僧,号中峰。杭州钱塘人,俗姓孙。又称智觉禅师、普应国师。幼于天目山参谒高峰原妙,二十四岁跟从高峰出家,其后并嗣其法脉。自此居无定所,或泊船中,或止菴室,自称是幻住道人,僧俗瞻礼之,世誉为江南古佛)说:记得有位读书人劝人学习作了一首诗说:‘石头互相撞击,才会生出火花;如果不去撞击,本就不生烟火。人要经过学习,才会知道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是自然之道了。’这里说石内有火种,如果不用智慧机巧击引它,那就终究得不到。今人只知石中有火存在,却不想用些智慧机巧的方法击引它;整天指着这块冰冷石头,光说火的功用,说到人都死了,依然是块顽石,想找到一点火来用也不可能。这是指那些不肯下决心做功夫的人。
更糟的有一种人,听说石中有火存在,就将石头打碎,想要得到火种,最后打得粉碎,也得不到火种。然却不怪自己不想些智慧机巧去得火,就竟然不信石中果有真火存在。这就是那种不相信自心能修成佛的凡夫俗子。
今人如想成功办好这事,先要用信根做为石头,其次以忏悔净罪的参究话头(禅宗公案中,大多有一个字或一句话,提供学人参究之用者,称为“话头”;参禅时,对公案之话头下功夫,称为“参话头”),当做击石的手。又要以坚固不会退转的志愿为铁,来打造一支火刀,然后以精勤勇猛的心力持这火刀,向着平常的动静心境来敲击它,不让它间断。又要以本性妙智慧做干草,忽然间相互成就,当引起一点火花,就能燃烧起来,照亮天地,这即是所谓的“智巧”。
明朝的莲池大师说:‘世上每种技艺,开始学的时候,都是非常困难,好像成功机会很渺茫;如果因而弃置不去学习,那就终究无法成功,所以首先可贵在拥有一颗决定不怀疑的心。虽已决定做事,然仍犹豫不决,以致延误时效,那也不能成功,所以其次可贵在拥有一颗精进勇猛的心。虽已有所精进,但有些人得到一点成就即满足,有些人时间久了就疲惫,有些人遇到顺境就沈迷,有些人遇到逆境就堕落,那也不能成功;所以再其次可贵在拥有一颗贞常永固不会退转的心。这就是所谓真正有恒心的大丈夫。’能有这样的存心,何事不能办成,能不自我勉励吗?”
太上是道家始祖,所以专以求证仙道来说明。孟子说:“每个人都可成为尧舜。”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即可直下了悟而成佛)。”儒释道三教圣人,为何都这样说呢?如果修行能符合要件,那么成仙就有希望,佛道即可修成,尧舜就可做到!何况世间的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有什么求不到的呢?这也是要看求的人怎样去做了。
汉钟离(八仙之一)说:“仙道要求凡人做到的条件,远超过人求成仙所下的功夫。”吕洞宾(唐朝长安人,曾以进士授县令,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仙祖说:“人们常因不能看到我而引以为憾,虽天天与我会面,但却不能实践我所说的话,这对事情有何益处?可见凡人和神仙,真性本来一样,但凡人因情欲太多,所以才会失去真性;一旦有机会返回真性,所有尘世情欲都消尽,这就是神仙,何况又能以行善来济助?”
《胎息经》(全篇仅八十八字,论述胎息的要旨。胎息为道家养生之术,又称作脐呼吸或丹田呼吸;即主观上不以口鼻呼吸,而体会到呼吸似乎在脐部进行,有如胎儿一般,故名胎息)说:“圣胎是从伏气(即调伏神气、静定至胎息,为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中结成,真气也在胎息中滋养,真气进入身体叫做生,精神离开形体就叫死。知道精神真气可使长生的道理,那心就要固守清虚不执着,才能长养精神和真气。精神能够运行,真气才能活动;精神如果止住,真气也就止住。人若想要长生,须使精神真气互相贯注,清净心灵勿使意念乱动,没来也没有去,没出也没有入,一切顺乎自然随遇安住。努力在此下功夫,就是真正的道路。”

故事:宋朝的太尉(古代官名,执掌武事,地位与丞相相等)李端愿问达观禅师(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说:“天堂和地狱,到底有没有呢?”禅师回答说:“诸佛在『无』中说『有』的道理,就像眼中生翳病的人,在空中看见幻化之花一样;太尉在『有』之中要寻找『无』的东西,就像在水中捞月一样。这就像『眼前见到牢狱,不知要逃避;心外听到有天堂,却想要求生那里』一样的可笑。实不知心中生起欣喜与恐怖之情,自然感召外面善恶境界。太尉只要了悟自心,自然就没有疑惑。”

【分析】古时求证仙果的人,像是张子房①的尽忠,吴猛②的尽孝,王进贤的不失妇人贞节,兰期③对兄弟的友爱。刘翊④的减损自己以分享他人,赵素台的救济贫穷照顾死丧,许真君⑤的神奇符水施济人,严君平⑥的善言善行引导人。周伯持主动埋葬暴露遗骸,李五郎不以斗量欺骗人,陈安世⑦不滥杀动物生命,李奚子能救饥饿禽类。杨敬直⑧有空就凝聚精神,唐若山⑨的个性不生忿怒瞋恨,乃至于黄万祐⑩的少有过失,景相的喜欢放生。
刘平阿本是一位医生,吴睦本是一位县府小吏,刘妍本是一名妓女,鲍靓⑪本是一个开店商家。贺生本是一名屠户,丁约⑫本是一名兵卒,朱 本是一个盗贼,李正元本是一个猎人。他们都是从一个平凡人,因为自己能积累功德而证得仙果。
现今求证仙道的人,像是晁回⑬当静居天主,章文起当司命真君(俗称灶君),王素⑭当玉京(神仙所居的天上宫阙)侍郎(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吕诲⑮当上帝司纠。韩琦当紫府主人,富弼主司崐台⑯,王叟掌理翊圣⑰铁轮,金三当佑圣⑱风伯。张孝基为嵩山主神,窦禹钧为洞天真人。乃至于欧阳修主掌神清的神,王安国(宋朝王安石之弟)主掌灵芝的神,吕溱⑲主掌群玉的神,石延年⑳主掌芙蓉的神。陈靖㉑为主判司直(掌理纠察或复勘讼狱之事)的神,田承君为主掌扬州的神。他们也都是从一个平凡人,因为自己能累积功德而证得仙果。
至于道教经典记载,关于中元二品、左洞阳宫全部管辖的地方,以及九皇㉒、土垒、四维(即东西南北四面)、八极㉓所管辖的仙官幕僚眷属,共有九万九千九十九万众之多;都是在世上有功有德的人,受到度化而得以进补官职。又如何熙志㉔,因为注解《金刚经》,有助于世人启悟,死后就派任西岳(华山的别称,在陜西华阴县南)点检历数官;这虽然只是岳府的官,但也是受到度化的人。这都是行善而得以成为神仙的人。
自古到今,成就仙道的有十多万人,全家成道的有八十多家,所以说,不要以为神仙没人学成,从古到今实在有很多成仙升天的人。今人不以真心修行,还说世上没有神仙;这就好像嘴巴说要效法孔孟,但却不去身体力行,就说世上没有圣贤。这样可以吗?

【说明】
①子房:就是张良,为战国时代韩国(今河南、山西一带)人。子房年少时,遇黄石公授书;子房得到此书,遂能应机随变,帮助汉高祖平定天下。相传他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他的孙子张道陵也得道。
②吴猛:晋朝豫章人,天性至孝,在夏日手不驱蚊,恐怕赶跑了蚊子,蚊子反而去吃父母亲的血。四十岁时,得到至人丁义传授他神方。在晋武帝时,以所得秘法尽传许逊。东晋孝武帝时解化于宅,宅号“紫云府”。宋徽宗封为真人,为大洞真君。
③兰期:为东汉末三国时人,字子约,当时人称他为兰公。曾住曲阜县高平乡,精修孝行,感动上天;斗中真人下降其家,传他孝悌之教,俾能再传许逊,以阐教旨,后人称他为净明启教真人。
④刘翊:汉朝颖川(今河南禹县)人,他在年少时就喜好道德,经常周施善化而不自拘。其后拜郎中,迁陈留太守,遇到马皇先生,进入桐柏山,传授他隐地八术,服五星之华法,后来得度名为东华。担任定录府右理中监的职位。
⑤许真君:即晋朝许逊,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欢武功,善射箭,爱打猎,因见母鹿为小鹿中箭惨死而断肠,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再畋猎。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于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归隐,追随吴猛为师,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宋徽宗时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扬。
⑥严君平:即严遵,是西汉时四川术士,曾卜筮于成都市中,每都依照蓍龟与人言明利害;宣传孝、顺、忠,与老子《道德经
》,导人向善,以嘉惠众人。
⑦陈安世:后汉京兆人,禀性慈仁,有二位仙人见其为人笃实,就给他二丸药,从此就不再饮食只喝水,后来修成仙人。
⑧杨敬直:应为杨敬真,乃唐代女道士,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人,本是长寿乡天仙村田家女,嫁给同村王清,妇道甚为严谨。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二日,时年二十四岁,忽然闭户蝉蜕,人们传言有天乐经过其村;十八日夜晚忽然回来,自述游华山云台峰仙境。终岁都不饮食,或仅食果实。
⑨唐若山:为道教仙人,鲁郡(今山东曲阜)人,唐玄宗先天年间做过尚书郎,喜好长生之道,后来遇到太上真人度他进入仙道。
⑩黄万祐:为道教仙人,相传为唐朝五代间的道士,修道于黔南无人之境,累世常在。每数年就出来一次,在成都卖药,预言灾祸无不灵验,经常以符药救人。
⑪鲍靓:为晋朝东海(今江苏常熟)人,字太玄,为葛洪妻子鲍姑之父。在五岁时曾告诉父母说:自己是曲阳李家儿,九岁时堕井而死。父母寻访找到李家,确实如此。通达经术纬候,又兼精通天文、河洛诸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常遇仙人传授其道诀。
⑫丁约:据《历世真仙通鉴》载:有位异人,名叫丁约,隐姓埋名于卒伍中间,韦子威以老师之礼事奉他。有一天,丁约要辞别离去,就跟子威说:“郎君得道,尚隔两尘。”
⑬晁回:为宋朝清丰(今河北省境内)人,字明远,太平兴国进士。真宗时,累官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当时修礼文之事,诏令多出其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文元。他善于吐纳养生之术,天性乐易宽简。
⑭王素:为南朝时宋国临沂人(今山东省境内),年少时就有志行,家境贫穷母亲又年老,为奉养老母,就担任庐陵国侍郎,而母亲去世后就隐居不作官。
⑮吕诲:宋朝安次(今河北省境内)人,进士及第,在神宗时,官拜御史中丞。
⑯崐台:道教称宋朝的富弼为崐台先生。相传在崑菕山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都是神仙居住的处所。
⑰翊圣:原称黑煞,为北极大帝属下大将,北宋得皇室器重,赐号翊圣真君,为宋代道法中常召遣的神将之一。
⑱佑圣:即真武,从北方七宿的玄武演变而来。宋代时,仍视作北极大帝的将属,与天蓬、天猷、天翊合称为四圣真君;元代以后,升为玄天上帝。
⑲吕溱:为宋朝扬州人,考上进士第一名。在仁宗时,累官翰林学士。神宗时知开封府,他精识过人,辩讼能立断,最后升任枢密直学士。
⑳石延年:为宋朝宋城人(今河南商丘),气节自豪,不务世事,为文劲健,其诗尤工,累举进士都不中。真宗时历大理寺丞,后来为太子中允。喜剧饮,无酒色,人们疑他为酒仙。
㉑陈靖:宋朝莆田人(今福建省境内),好学而博通古今。在真宗时,以秘书监致仕卒,平生多建画,而于农事尤详。
㉒九皇:谓道教供奉最高神三清与六御。(《道门定制》卷二)
㉓八极:八方之极。八方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总称。
㉔何熙志:宋朝龙游人(今浙江省境内),富有文名,为高宗绍兴年间进士;晁公武推荐他为台属,除御史台检法。

【再析】《性命圭旨》说:“想修长生之道,须认识生命本源;想求不死之道,应先明白不会死的对象是谁?那个不会死的对象,就是自己本具常住不灭的真心。这个真心非常灵敏不曾昏暗,非常清醒常保明智,没有来去,没有生灭。无奈世人不能觉悟,从无始以来,就已迷背真心,所以受到辗转沈沦之苦,冤枉轮回诸趣中而无法出离。
真心本来没有迷妄,天性智慧本是光明,原有真心奥妙深厚;然因妄念偶一生起,突然使得心神昏暗,就失去那本有真心,沾染清净的自性,而产生了见闻觉知的认识作用,所以转先天智慧变成世俗情识。其中显现的妄心,就叫做‘识’。
真心本来没有分别,因为有识才产生分别;性体本来不生不灭,因为有识,才有生有灭。我们有形身体的种子,就在此识中发芽成长;绽开有情识的人生,结成生死轮回的后果。”
现在人错认我们心中,有个光明灵敏的东西,和我们身心同在一起不可分离,就以为元神(俗称灵魂)在此;实不知这就是会产生生生死死的识神,让我们永劫轮回的种子!所以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意即:学道的人不认识真心,只因为从来误认阿赖耶为真我;然而这正是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生死轮回的根本,愚痴无智的人却将它称作本来人。)
以前异见王问波罗提尊者说:“什么是佛?”尊者回答说:“能见到本性是佛。”异见王问:“师父见到本性了吗?”尊者回答说:“我已见到佛性。”异见王问:“性在什么地方呢?”波罗提尊者说:“性在日常作用中可以体察觉悟到。”异见王问:“是什么作用呢?”波罗提尊者就以偈语说:“性的作用在胎中就是身体,在世间就是人,在眼睛能看,在耳朵能听,在鼻能嗅香,在口能谈论,在手是拿捉,在脚是奔走;普遍在诸法界中显现,但收摄时只是一颗小微尘,认识的人知道是佛性,不认识的人就称为精魂。”
所以世尊教导人先要断除无始以来轮回的根本,就是识神呀!这个轮回根本一断,则各种的情识没有依凭,就可回复我原本真实永常的本体,这就是所谓真正寂静奥妙灵明、清虚无碍的心灵,是通达透彻非常光明而独立存在的。违背此本体就是凡人,顺应这本体就是圣人。若迷惑时,就是生死轮回的开始;当觉悟时,六道轮回就止息。
要想止息轮回,最好就在“止观”(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于特定之对象~止,并生起正智慧以观此一对象~观,即指定慧二法)这两方面下功夫。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尚未萌发七情(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种感情)的本心,保全未被八识污染之本体。当本性光明经六根往外攀缘时,要赶快收摄起来,不可在刹那间随境而生烦恼。(八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古代神仙说:“修行大道的道理是教人要先制止妄念,如果念头不制止,修行就白费功夫。”《圆觉经》说:“处在一切时中,不起丝毫妄念,当起妄念之时,也不要刻意去息灭;因妄念本无自性,当体即是真如。安住在妄想境界,也不要刻意去了解知道,因举心即错,动念即乖。在无所了知的地方,不必再去辨别是真是妄。因为无了知处,则能知既寂,即真实知。”
《大乘起信论》(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翻译。阐明如来藏缘起之旨,及菩萨、凡夫等发心修行之相;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归结大乘佛教之中心思想,为佛教思想的重要入门书)说:“心若奔驰散乱,就要收摄回来,安住在正念上。”才有妄念即当觉照,照破即是无念真体,修行微妙要诀,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应要知道,妄念是从识根生起,攀缘外境而成妄念,不是有真正的实体。当它在众生身上时,智慧减弱而情识转强,所以称为识;当在佛的境地时,智慧转强而情识减弱,所以称为智。只是改变其名称并未转变其本体,原本都是同一心源,非常清虚奥妙而深厚。
由于自我知见所生的知见(即偏见),妄想尘念就生起,所以才会有妄念。如果自我知见没有了,那么智慧本性就清净,又回复到奥妙光明的境界,而自我意念就会消失无踪。
既已回复到不二的本性源头,六根的作用不彰,自然就会解脱。既然没有六根尘识的作用,那就没有轮回六道的种子。这点真心可以独立,不受尘境牵缠;虽经万劫而能常存,也永远不生不灭了!这个方法直指人心,一了百了非常稳当,是成就仙佛的妙诀;想要求取长生的人,须在此地参研推究。

延伸阅读: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