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December 2024

受辱不怨。

【解释】受到侮辱,也不怨恨。

【分析】耻辱到来时,只应扪心自问,不对是因自己而起,就应接受侮辱;是因他人而起,则侮辱本就不应有。如有人侮辱自己,仍然等于没侮辱,不但不应怨恨,实在没理由怨恨。自古以来,凡具大智大勇的人,必能忍受小耻小忿,有这种气度才能任大事、成大功。这岂是心胸狭窄、见识浅薄的人所能知道的呢?
明朝颜茂猷先生,是平湖(今浙江境内)人,教诫子弟说:“凡未经过忍耐功夫磨练的人,绝不知道忍字有多么困难;若非心中善恶念头交战,也绝不会体会到忍字是多么奥妙。一个人若不能忍辱耐苦,纵然是有善心,一旦被人激怒,就会立即瓦解,一受到挫折就堕落了。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降大任给一个人时,必先磨练他动心忍性的功夫’,这正是要人人都能参透这一关。大概来说,布施救济别人,不免受到他人瞋恨;要为别人打算,则不必害怕被人怨恨责难。要担任大事的人,就必须要能任怨;要劝化他人,也不要避讳别人讥讽批评。心存宽厚待人,有时会遭到他人讥笑侮辱;这些种种横逆都是自然随之而来的,若不能明白个中根由,那就不是真正能善于自处的人。”

故事一:宋朝的李沆(真宗时为宰相,深谋远识,当时称为圣相),在当宰相时,有一个放荡不拘的狂人,勒住他乘坐的马,呈献建议书,并一直诋毁他缺点,李沆谦逊地向他道谢说:“待我回去后再细看书中内容。”那狂生却生气地讥笑他说:“你位居高位,不能让天下人过着安康生活,又不辞官退隐,长久以来妨碍贤能的人进献之路,难道你心中不觉得惭愧吗?”李沆在马上很恭敬又觉得不安,说:“我曾多次请求退隐,奈何皇上不准,我不敢擅自行事,自行退隐。”从头到尾毫无一点怒容。

故事二:宋朝文彦博在当宰相时,御史唐介弹劾文彦博在益州(今四川省等地)当知县时,制造奇特锦衣,送给宫中嫔妃,才得以执政,请求罢除他。皇帝非常生气,要将他流放到边疆。当时文彦博在皇帝面前,唐介责备他说:“文彦博应要自我反省,有这件事就不可隐瞒。”文彦博不停地拜谢,皇帝更生气,就将唐介贬谪英州(今广东省境内)当别驾(古代州佐官名,后世又称通判),而将文彦博罢除宰相,贬放许州(今河南许昌)当知县。
后来文彦博又回朝廷当宰相,向皇帝进言说:“唐介当御史时,说到臣的事情,大多说中臣的毛病,其中虽有传闻错误,然而皇上当时责备也过深了些。”于是皇帝将此事告知谏院(谏官的衙署),当时的人都称赞文彦博是一位谨厚的人。他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位皇帝,当上太师之位,负责国家军事政务大事,超出一般宰相职位之上,封为潞国公,担任将相职位五十年,名誉远播至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总称),享年九十二岁才去世。

故事三:宋朝的名臣富弼训诫子弟说:“忍这个字,是众多奥妙的要门,一个人若在清廉节俭之外,更加上一个忍的功夫,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富弼年少时,有人在骂他,人家告诉他说:“是在骂你。”富弼回答说:“恐怕在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是指名道姓在骂你。”富弼说:“天下间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骂他的人听到之后,感到十分惭愧。

【再析】颜光衷先生说:“忍这个字最难做到,能忍的人,他的德量必定很大。到不能忍时,已是骄傲贵慢的气息满溢出来。”古人有首诗说:“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意即:韩信少年受胯下之辱时,心能安忍没有丝毫忤逆之气,张良为圯上老人黄石公捡鞋子时,内心错愕稍有不平;人生若不是到最后才盖棺论定,那么,淮阴侯韩信哪里一定会比文成公张良逊色呢?)这句话说得真是透彻!韩信因能忍受胯下之辱而称王;但却因觉得与周勃①、樊哙②在一起为羞辱而被杀身亡。就像饮水到满量,自然无法再增加了。

【说明】
①周勃:西汉沛人,帮汉高祖平定天下,封绛侯;后又平定吕氏之乱,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
②樊哙:汉初功臣,也是沛人,最初以屠狗为业,后从汉高祖起兵,屡次立下战功,鸿门宴上又英勇解危。高祖即位,封舞阳
侯,迁左丞相。

故事四:台州(在浙江境内)有位彭矩,为人慈祥谦虚。曾经与人共宿一家旅店,彭矩较早返回旅店,恰好那人遗失雨伞,猜想是彭矩拿去,就到彭矩房门前大骂;看到彭矩懦弱的样子,说要彭矩照遗失衣服来赔偿,彭矩按其所要钱数给他后离去。
邻居有倚强权侵占彭矩土地者,彭矩也不过问;后来这邻居因强横无理而遭诉讼,彭矩不但不记恨,反而替他想办法,他才免于被处罚,其余所做的善事非常多。他因为没生小孩,就前往西岳华山祈求子嗣,梦见神明说:“因为你能做到忍辱仁慈怀柔,并且努力做善事,上天已经应允你的请求。”于是生了三个儿子,后来遭遇四川动乱,十家有九家死丧,唯独彭矩全家无事。

故事五:从前江阴(在今江苏)地方,有位夏姓富翁,正与客人下棋时,忽然有一个人大吼大叫跑过来,说:“我只欠你利钱二两银子,你为何每天叫家人来逼我?”夏翁还来不及回答,这个人就破口大骂,并推翻桌子搅毁棋局。夏翁笑着说:“你想免除利钱吗?”于是就立即拿起笔来,写了免付利钱的字据给他,那个人急忙道谢离去。客人非常赞叹他的盛德,夏翁说:“忍是解决诸多事情的奥妙要门!大凡处世待人接物,有人以横逆加诸于我,就像走在荆棘之中;这时只要不急着走,就可慢慢解除荆棘,那些荆棘也不足以使我发怒呀!又像空船在撞到我,或飘瓦击中我;能够如此看待,就能心不动怒,当然怨恨便可解开。何况这个人态度蛮横言语莽撞,必定有所仗恃,恐怕激怒他,会产生意外变故,所以就宽免他。”到了晚上,有人来报,说那人已死在厕所。细问原因,才知道这个人因被债务逼得没办法,所以才事先服毒前来,想藉机诈财;因为感恩夏翁宽免,不忍心诈害他,所以急着回家找粪青来解毒,但是药性突然发作,已经来不及解毒。夏翁听后对天拜谢,人人都对夏翁感到敬服。

【再析】夏翁若非平日修养有素,心中火气已消,在那突发状况的关键时刻,怎能将心性把持得住?谈到忍辱本来就是修身的重点,然而其次守富的要诀,也在学会吃亏而已。

故事六:明朝的王竑,字公度,谥庄毅,在维扬(今扬州)当督抚时,有位姓单的部属行为不检,王公曾责备制止他。有一次王公因案被论罪撤职返家,路过其任所时,单某等候恭送,态度非常殷勤,并且致赠食物;王公嘉许他诚恳款待,就选几缸食物,以为是酸醋泡的酱菜,等到开启时,里面都是粪便污秽的东西。
不久事情大白,王公回复原官,单某却因害怕而逃走,并命家人假办丧事;有仇家知道他的行踪,就将他捉到官府向王公讼告,王公只是好好平息他的讼案,并将他释放。

故事七:谨按《涅槃经》所载:从前有一个人,赞叹佛陀具有大福德相。有人问他说:“何以见得呢?”他说:“佛陀正当壮年,而且志业宏大,但心中不生暴戾之气,被人打也不瞋恨,受人骂也不发怒,这不就是大福德相吗?”

【再析】今人若能在横逆当前时,但说:“他是来成就我福德相的,这是何等荣幸之事!”能够做到这样,则在我能受到侵犯而不计较,在他人也将受到感化而觉悟。

【嘉言】郑暄说:“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时消;忍忍忍,债主怨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意思是说:沈默呀!沈默,无数神仙是从此地修得;饶恕呀!饶恕,千灾万祸能因此而顿消;忍耐呀!忍耐,怨家债主从此不再出现;罢了呀!罢了,盖世功名常使自己不自由。)

延伸阅读: 受宠若惊。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