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老法师讲述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
恭录自《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O六至三一五集
「今谓行者虽知修行往求,了了识知理体无求,仍不坏假名,是故备修万行,故能感也」。前面念老所说,修行人在今日而言占大多数,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对於如何修行、修行所依据的理论、修行的心态、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效果都含糊笼统,没有清晰的概念。其中原因相信有不少人都能理解,就是修行没有依靠。佛法广大无边际,法门无量,经典中常说八万四千法门,你是依哪一门?有人明瞭,不止依一门,他可以同时依好多门,天台、贤首、三论、法相乃至於禅、密、净土。中国大分十个宗,各个宗之中还有派别,愈分愈细。
即使是净土宗也不例外,中国的净土宗是一个宗派,传到日本变成十多个宗派。每个派别依据的经典、修学的方法都不完全相同,而且都有依据。甚至於还有一个派别只依《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称本愿宗。都是唐朝时候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当时的留学生很多,那是中国佛教黄金时代,十个宗派都有高人,祖师大德。这些日本、韩国、越南的留学生到中国很用功,学到真东西,回去之后又建立许多宗派,一千多年来有成就。可是,现在大多数有名无实,原因何在?只会读经,不求解义,烦恼习气未能断了,所以走偏、走邪了。念佛的人有,往生的人稀有,真如李老师所说,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三、五人。这是六十年前说的,现在隔了半个世纪,应该是一万名念佛人,能往生的一、二人而已。只怕再过六十年之后,一万名念佛人往生的可能一个都没有,需要二万、三万才可能有一、二人。这是大问题,不是小事。念佛真正能往生,才叫究竟圆满。
如何才能符合往生的条件?本经说得很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能往生。本愿念佛只注重一向专念,疏忽了发菩提心。经典中说得很清楚,何为菩提心?《观经》中说,第一,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换言之,往生是大事,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与它不相应。真心从三方面说,第一从体上讲,就是真诚心;第二从相上说,就是深心;第三从作用上说,就是回向发愿心。《起信论》中说的大悲心,换言之,大慈大悲救护一切苦难众生,这是菩提心的他受用,深心是自受用。深心是深信心,对於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深信不疑,没有丝毫怀疑;还要有求生净土的心,此心要深。统统都是从真实心中作,不是用妄心。这一句是概述,全说到了,我们真正要往生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从现在起就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就是菩提心。
中国儒家学术的代表就是四书,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部典籍宋朝朱夫子把它合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的概论,儒学概论。儒学的概要可以代表全部儒家学术,《大学》说方法,《中庸》说理论,依照此方法、理论去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叫做行。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错了,错在与自性相违背,把它修正过来,让它回归自性就对了。自性是什么?《大学》开篇所言「明德」,明德失掉了,现在再找回来,所以上面再加个「明」字,「明明德」。明德是名词,上面的明是动词。明德一切众生都有,是平等的,不但人有,有情的众生都有。何为有情?我们今天讲动物,有生命的统统有。无情的众生也有,何为无情?植物、矿物。矿物,大是山川,小是尘沙,统统有,而且自性是一个。
惠能大师开悟时说「何期自性」,自性就是本性、明德,「能生万法」,万法是指全宇宙。整个宇宙的全体是从哪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就是真心,自性就是明德,明德变现,真心变现。所以我们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是假的,妄心有生有灭,真心不生不灭。惠能大师用五句话描绘真心,一切众生的本体,一切众生都是从这里生的:第一句「本自清净」;第二句「本不生灭」;第三句「本自具足」;第四句「本无动摇」,它没动过,自性本定;末后一句「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生的,是它变现的。大乘佛法说,十法界是心现识变,又说,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统统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
这是事实真相。说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诸法,跟我是一体的关系。道家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也是说此事。一切法从自性生,一切法最终还融归自性,完全回归到自性,成无上的佛果,成佛才究竟。菩萨是向着此目标前进,尚未达到。法身菩萨则达到了,尚未达到全体,如同初三、初四晚上有月光,不圆满,是真实不虚的,一定要到十五才圆满,圆满是佛,不圆满是法身菩萨。没有见到真正月光,见到相似的,叫权教菩萨。晚上我们看到池塘里面的月光,不是真月,而是假月,无论你看到是一半或是圆满,都叫相似,在佛家称权教菩萨。至於声闻、缘觉,刚刚接触到,刚才接触到,才碰到边缘。
所以大乘教头一堂课,就是教我们认识何为真、何为假。前面所说的知有、知无,大乘教中这是最重要,知有,有是假有不是真有,无也不是真的无,有无都是自己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真心所产生的幻觉。这幻觉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真正了解了,为什么?都不可以执着,执着就错了,不执着就对了。所以现相别执着它有,不现相不能执着它无,心要清净。心本来是清净的,清净是没有染污,知道真心中没有生灭现象,亦即没有前念灭后念生,这是阿赖耶的现象,是妄心不是真心。空、有都不能执着。所以万法是一体。说佛,执着有个佛错了;说众生,执着有个众生也错了。一切法都不能执着,你就会觉悟,会得三昧,会开悟。有分别,有执着,三昧跟开悟做不到,你永远是六道轮回中的众生。
轮回苦不堪言,不要说六道,我们现前得人身,是六道里的人道,你快乐吗?你幸福吗?你心安吗?你事实真相明白了吗?全都没有。那是苦难众生。我们在这一生之中只有两个字,一个苦,一个难,这是真的。你说幸福、美满,那是幻相、假相。今天世界,确确实实贵而不安,富而不乐。不安,恶业,有恐惧;不乐,苦。这是我们现前感受到的现实的状况。佛教给我们,有是假有,不可得;空是真空,也不可得。真空遍一切处、遍一切时,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起心动念。佛告诉我们,目前只是两种状况,一种是觉,一种是迷。觉只有佛陀,跟觉很接近的是法身菩萨,权教以下都不觉,不觉有浅深差别不同而已。没有这些概念,而且还要相当深度,为什么?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处、一切时未曾失去觉照才管用。
念佛人也不例外,从早到晚二十四小时,念念心中有阿弥陀佛是觉!阿弥陀佛忘掉就迷失掉了。要赶快找回来,佛号继续不断。为何会断?习气、烦恼。习气烦恼不是一生一世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生生世世养成习惯了。此习惯就是杂念,胡思乱想,不该想的有,该想的也有,总而言之,不该想的占多数,该想的少分。一天二十四小时,如果能有一小时想你该想的,就会有大成就,其他的二十三个小时是妄想,这起作用。至於诸佛如来,完全是正觉,没有一个妄想。法身菩萨可能还有几个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等级,这就是他烦恼习气轻重不相同,地位愈高愈轻,地位愈下烦恼习气愈重,但是他们除了习气之外,其他的真放下了。所以,他不住十法界,住一真法界。在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也是一真法界,密宗的密严净土也是法身菩萨所修行的处所,名称不相同,实际上无二无别。这些原理原则我们要有深深的认识,有深信就有深刻的认知。菩提心中说的深心,前面是觉,觉要管用要深心,深信心,要深觉不是浅觉。
再下面大慈大悲,那是度众生的心。帮助十法界诸佛刹土之中,许许多多迷惑颠倒、尚未觉悟的六道众生、十法界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所有一切佛法就是为这个。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现前。所以佛陀教育宗旨、目标是什么?是离苦得乐。儒家圣贤教育目的是什么?跟佛说的相同,《论语》首句就说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快乐,他离苦得乐,跟佛法所说的完全相同。大悲心帮助众生离苦,慈心帮助众生得乐,大慈大悲,圣贤教育跟佛菩萨教育完全相同。这个教育我们要不要?当你知道了,就真想要。你不知道,知道得不清楚,还有疑惑,深心生不起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深心生起来了。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有层次,他分五个阶级(等级),最初阿含十二年,是小学扎根教育;然后再提升,八年讲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依照前面阿含的基础向上提升,上面跟大学相接;般若是大学,讲了二十二年。佛法是般若,翻成中国文字是智慧。佛法是最高的智慧,怎么会是迷信?说迷信不就搞错了吗?今天学术界认为佛法是迷信,所以许许多多人产生误会,把这门教育疏忽了。我在年轻时亦如是,二十六岁以前以为宗教都是迷信,还好没有把儒家列入宗教,所以儒书还读了一点,其他宗教典籍从来未曾看过、听过,也不想接触。是方东美先生救了我,这是缘分成熟,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教介绍给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们学哲学,得要跟哲学家接近,他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入佛门的。
入佛门很难得,接触到的老师是章嘉大师。老师教我,你要学佛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否则你会走很多弯路,甚至于走上邪路,教我读《释迦谱》、《释迦方志》,即释迦牟尼佛的传记。我们读后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一位教育家,一生修学,学什么?真的是学最高的哲学,现在说不但是最高的哲学,还是最高的科学。科学、哲学达到登峰造极就是佛学,妙极了。其目标是在见性,明心见性。它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不是从外来的。知识向外求,智慧向内求,不能向外求,向外求不到,一定向内求。可是今天这种言论一般人不能理解,他不会赞成,他反对你。那要找真正有缘人,佛法说再来人,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累积修学的智慧功德,此生又来人间又遇到佛法。因为这样的人他能信,他不怀疑,他真干,真成就。
根性最为厉害无比的,是相信净土宗,这是一门大智慧,许许多多三贤、大菩萨都不如,他们还要搞无量劫,善根深厚的人一生圆满,一生就成佛了。几个人相信净宗?我在这一生当中所看到的不超过十个人,他真干,真正依教奉行,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不是真实智慧、不是大智慧做不到,为什么?他真有菩提心,他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用真心。何为真心?真诚心。何为真诚心?《大学》中有一句话解释诚的意思。不自欺。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常常骗自己,自己说了不算数。我要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信之中有怀疑,不能完全相信,愿里面舍不得离开娑婆世界,还贪恋身体,或者还希望学更多法门,这都是欺骗自己,这是不老实、不诚实。
海贤老和尚就是一句佛号,一生没有看过一本书,不认识字,没有读过一部经;没有听过一次讲演,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到底。工作也念佛,他的工作是种田、种地,这是用劳力,不是劳心的,所以不碍念佛。他是我们念佛人最好的榜样,一句佛号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法身菩萨,所以他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他不在方便、同居土。一生真的是大慈大悲,看到别人有苦难了,主动去帮助。他种地,所以有很多粮食,种很多水果树、蔬菜,大量送给这些需要的人,救度在饥饿边缘的人,当地人称他为大善人。那是菩萨行,六度之中的布施、忍辱、禅定、精进,九十多年的耕种是修禅定。他没有想到另外找个比较轻松的事业来做,到临走那天的白天还干了一天,在菜园之中整地、浇水、拔草,干到天黑,晚上就往生了。真正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做如此好的榜样给我们看。临走这天晚上他在自己卧房中念佛,第二天早晨人家推门进来,已经走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我们应当把菩提心落实在生活中,亦即用真心不用妄心。现在社会,人家都欺骗我们,对人都是虚妄的,我用真心岂不吃亏?眼前是吃亏,过些年就不吃亏了。为什么?再过些年,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他们又搞六道轮回去了,搞六道轮回,肯定是三恶道的机会多,三善道的机会少。因此,用真心的人便宜可占大了,这不能不搞清楚。所以现前纵然是人家毁谤我、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统统是好事。何为好事?对自己而言,我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没有受到环境干扰。这是忍辱波罗蜜,成就你的忍辱波罗蜜。没有这些人来惹麻烦,如何知道你能忍辱,你忍辱到底到了什么阶段。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虚云老和尚一百多岁,被一班人打得很重,把他装在袋子里拳打脚踢,要把他打死,结果肋骨断了好多根。还好他没死,被人救活,后来知道肋骨断了好多根,没有开刀,用中药恢复了。老和尚没有怨恨,修忍辱波罗蜜,对他自己而言是忍辱程度提升了。这不是凡夫能忍的,也不是天人能忍的,是佛菩萨、忍辱仙人所忍的,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无二无别。我们今天受一点苦难都受不了,怨天尤人,这如何能成就?我们至少也要学虚云老和尚,再向上提升一点就是忍辱仙人。为何能忍?知道那些来杀害的人是误会,是迷惑颠倒,不知道事实真相。他若真正知道老和尚是好人,不是坏人,他就不会了。误会以为他是地主,是恶霸,拿着佛教来欺骗善良众生,所以要置他於死地。其实,人家点点滴滴那些供养是真正种福田,因为他是一位真正有修行、有德行的人。如何能说他是欺骗老百姓,说他是迷信呢?这是很大的误会,很严重的误会。老和尚是明白人,所以心中没有丝毫怨恨,你把他打死,他也不会怨恨你。否则他不能往生。他不怨恨你,他就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把他接走了。这是事实,理和事都要明瞭。如果有心去求就是错的,我有心去求菩提,此地主要说,求菩提之法,求菩提之果,这都是法执,你落在妄想、分别、执著之中,这是错误的。
「今谓行者虽知修行往求」,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亲近好的老师,要跟真正善知识求法。但是,这句重要,「了了」,是很明瞭,认识、知道「理体无求」,自性本体中没有求,它与本体不相应。所以「仍不坏假名」,知道假名假相是假的,我还用这些来修大菩提心,这是正确的。「是故备修万行,故能感也」,感应道交,诸佛菩萨现身,现化身来帮助你。虚老和尚四十七岁朝五台山,把朝山的功德回向父母,他三步一拜,从普陀拜到五台,三年才走到。当中有两次生病,都在旷野,深山之中,没有人家,他病倒了,感得文殊菩萨化身为一名乞丐,乞丐是居无定所,到处讨饭的,以此身分来救他。两次都是这名乞丐把他救好,乞丐到外面讨饭来喂他,找一些草药,煎一些草药来给他治病。到五台山之后才知道,他是文殊菩萨化身。你有真心能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此事不是骗人的,我们有能感,菩萨就有能应。
「是故《大智度论》云: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被缠缚住了。一个人说他见般若了,此人见没见?没见。般若没有现象,如何见到?它不是物质现象,眼见不到;它不是心理现象,第六意识想不到,所以你被烦恼缠缚住了。般若是假名,是个名词,你以为真有。佛告诉我们般若有没有?真有。般若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是智慧。智慧在何处?在自性之中。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即般若),具足无量的德能,具足无量相好。换言之,本自具足、圆满具足在何处?就是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就见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中变现出来,不是外来的,外面没有法。所以大乘教中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是心现、识变的。在极乐世界,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般若,即经典中所说无非般若,无一不是。在诸佛刹土之中,你要说你见般若,人家听了笑笑,知道你是浅学,还被缠缚,还没入门。缠缚是烦恼,你被烦恼缠缚,读了几部般若的经典,误会以为你见般若,这是错误的。
「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被缚」。你说没有见般若,也是被烦恼缠缚住了。「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解脱。」另外一人他修般若而不见般若,见到体了。他说见、说不见都是真正般若波罗蜜现前,怎么说都对,因为不着相了。记住一个总原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得清楚,耳听得清楚,鼻嗅得清楚,身觉触得清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真解脱、真见般若。如果有见般若的念头,有解脱的念头,都没有见,都不是真的,你尚未入门、还没见到。见到的人说见、说不见,都是相同的;没有见到的人说见、说不见,是真的没见到。
下面是龙树菩萨的解释「是中不离四句者为缚,离四句者为解」。「今祈(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违二谛大道理也。」下面解释,何为「不行而行,即无求而求」,求而无求。「虽知理体无求,菩提无得,仍备修万行,以感菩提,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说出了真实的意思。今天回过头来问,我们念佛人想求生净土,是用有求的心去求,还是用无求的心去求?用有心的心去求就着相了,用无心的心去求也着相了,此地若是没搞清楚,虽念佛不能往生,损失很大。我们用有相的心,能否往生?能往生。因为这个法门是带业往生,可以带着我们虚妄有求的心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转变,妄就变成真,这是在极乐世界转变的,不是在我们世界转变的。所以,此法门是易行道。你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万四千法门有障碍,若是执着无相也进不去。必须把执着放下,有相、无相都不要去理会,才是正确的。
「次者,《安乐集》依《净土论》」,《安乐集》是道绰法师所作的,《净土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指出,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先须远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一段好,是《安乐集》所说的。「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下面解释,「释曰:三种相违之法,即文中:一、我心贪着自身。二、无安众生心。三、恭敬供养自身心。此三者必须远离也」。
这一段很重要。我们念佛的人,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是三大障碍。第一,贪着自身。谁不贪?谁有愿心随时随刻可以舍身求生净土?我能否做到?这条很重要。第二,我能否以善巧方便来安众生心?现在地球迫切需要,常言道,贵而不安、富而不乐,现在世界大富大贵之人,他不安,他不乐。为什么?根本原因就在贪着自身,他的愿心是希望在世间多活几年,时间愈长愈好。对於修行人而言,住在这个世间,时间愈长愈辛苦。如果是菩萨就无所谓,因为他心清净,他不染着,世间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他都没有放在心上。他心上无事,清净,不受世间一切法干扰,所以他的心清凉自在,随时可以往生,随时也可以住在此间,有缘多住几年,无缘他就走了。
何为有缘?海贤老和尚是阿弥陀佛命令他多住几年的。所以一百一十二岁不是他本来的年龄,我认为他本来的年龄应该跟他的母亲、师兄弟差不多,七老八十(七、八十岁),这是正常的,后面延到一百一十二岁是阿弥陀佛给他的寿命。给他一个任务,让他表法(即是做榜样),给佛门弟子做个好榜样,给净宗弟子做个好榜样,他做到了。此任务完成佛就来接引他,也就是他看到《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本书,他的任务就圆满了。终於在二O一三年,有一位老和尚的皈依弟子,带着这本书上山,他看到了。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老和尚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怎么可能带书给他?这是无法想像的。他看到有人带一本书,就问他这本书的名字?大家就告诉他,这本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一听欢喜无量,赶紧回到寮房,把他最心爱的红袈裟披在身上,要求有照相机的人给他照一张照片。这个举止,老和尚一生,之前没有前例。人家找他照相,他都是被动的,邀请他不拒绝,从没有主动要人照相,这是头一次。没想到照了这张照片之后,三天后他就走了。
他来给我们表此法,总结佛法在世间,第一、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法真实不虚,与一切诸佛无二无别;第二、为我们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因为他亲眼见过,他见过阿弥陀佛,见过极乐世界,而且不止一次,我估计九十二年至少是十次以上。净土宗初祖庐山远公大师,他老人家在世间,一生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只四次,远公走的时候是七十岁。他从二十岁念佛,到一百一十二岁,九十二年至少见过十次以上,给我们证明这不是假的,而且证明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他是提升了,因为他有阿弥陀佛的嘱咐,要他表法,否则不带他往生。为什么要这本书?这本书是好书,为我们证明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是真经,这部经书中字字句句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没有改动一个字。
第二,证明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正知正见,不是邪师说法,这里面采取、会集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是正知正见。第三,为我们证明,我们二十多年来就依会集本,依靠黄念老居士的注解来学习,别人说我们错了,不准我们修,这位老人给我们来作证这是正确的,我们依这部经、依这部注解来学习,来修行求生净土,是真实不虚的,给我们来作证转。我们完全放心,死心塌地,一生这一部经就够了。如果有人来向你请教,佛法是什么,如何答覆?佛法是离苦得乐。儒家的孔老夫子也是一句话,不亦乐乎!跟佛意思相同。悦是喜悦,快乐,从内心往外发,不是外面的。佛法也是从内心往外发,喜乐是自性本具的性德向外流露。
具体而言,我为你介绍一部书,是黄念祖老居士最后留下来的著作《净修捷要报恩谈》,这是老人家一生学佛最后的心得报告。报告的文字并不长,包括了全部佛教,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全在其中。若是把它学会了,这是佛学概论、佛学概要,全都懂得了。而且你会对净土宗死心塌地,因为这一句佛号、这一部《无量寿经》全部包括了,《报恩谈》真的是介绍会集本,使你对於会集本产生坚固的信心。你每天老老实实念一遍《无量寿经》会集本、念一万声佛号,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一部经不难,初学之人大概顶多两个小时就念完了。念一年就念得很熟了,念三百多遍差不多会背了,速度就快了。刚刚念需要两个小时,一年之后念一遍一个小时,再念一年,两年之后只需半个小时。
刘素云居士给我们表法,她一天念十个小时。我估计是念二十遍,她念一遍半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念佛号。专修净土,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二十年没间断,她有没有开悟?肯定有。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没有大悟也有小悟,这就很够用了,应付所有人来提问题,你都能解答,小悟就有此能力。还有一位胡小林居士,他最近六年学一部《大乘起信论》,念了三千多遍。他告诉我,一千遍跟一千遍不相同,第一个一千遍有很多悟处,他都懂了;再念一千遍,悟得更深更广;三千遍以后,几乎没有障碍。他现在讲《大乘起信论》,我听过两次讲演,讲得很好,佛门当中讲《大乘起信论》的能够到他的程度不多见了,我没听说过。所以古老的方法,无师自通。我们要在此时代,帮助众生安乐。
现代社会是一片混乱,有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我见面的时候问我,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这个话说得重,对於世界是否能再有和平,丧失了信心,这是危机的根本。十年前,是国家领导人问我的,不是普通人。记得当时我说,你能把四桩事情做好,世界就和平了。他说哪四桩?我说,第一个、国家跟国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政党与政党;第三、族群跟族群;第四、宗教跟宗教,这四者都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世界就和平了。他听后一言不发,我们沉默了七、八分钟,我说这是难,非常棘手,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如果我们从宗教下手,团结宗教,使宗教回归教育,宗教互相学习,於是宗教会影响政治、会影响政党、会影响族群,世界和平可以实现。对方听到欢喜,我们才开始讨论这些问题。十八年前,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起来,做得很成功。当时的总统王鼎昌伉俪,对我们所做的非常欢喜,非常赞叹。
今天我们回到澳洲图文巴小城,非常欢喜,非常难得,这里大大小小一共有十七个宗教,都团结起来了,确确实实宗教与宗教之间,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次大家要我回来看看,我们已经团结起来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要把图文巴打造成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多元族群、多元宗教和谐示范城市。好!最近三年,市长带着宗教团体在联合国做简报。去年、前年我都参加了,很难得!这座城市土地面积很大,正在扩张。我告诉台湾的同修,图文巴的土地面积差不多有半个台湾大。此地将来要发展,现在机场已建好,我听说今年下半年客运即可通航,将来到澳洲,不必经布里斯本,到图文巴,此地是澳洲的大门。市长告诉我,将来这座城市的居民,他们规画的标准是八十万人的大都市。现在所有道路、地下的设施,都是按照八十万居民的标准来设施。所以这座都市前途无量,我在此地做这个报告,欢迎大家移民到图文巴,此地将来是乐园,是和谐示范城市。我们希望在一生当中得到平安、得到快乐、得到幸福,这座城市带头。
所以安众生心重要,要常常放在心上,这是大慈大悲。第三、要远离的是,「恭敬供养自身心」,这是修身。《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从哪里开始?要把供养自身心的念头放下,这是很大的障碍。在佛法中通常说的五种见惑,首先就是身见,把身当作自身,当作自己。此人到世间来干什么?追求身心的快乐,满足身心的欲望。现在这是普世的概念,亦即地球上的人皆是此概念。此概念会毁灭自己,会毁灭文化,会毁灭地球,这并非自救救他,而是自毁毁他,非常可怕。希望我们同学,在此地建立信心。这是与菩提心相违背的。我们今天需要《安乐集》所说的这三条。依智慧不求自乐,求自乐的人没有智慧,他的真诚心被欲望盖覆住了,智慧不能现前,他能现前的全是烦恼,即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不生智慧。所以要生智慧就不求自乐,对於身心的快乐都要放下。
我们求道,道要向圣人求,也就是我们要有足够的、完全的时间,去听闻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的教诲,要跟佛菩萨学习。人数不会多,是少数当中的少数,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研究圣贤的典籍,提升自己的境界。从君子开始,君子提升是贤人,贤人提升是圣人。佛法从小乘提升为权大乘,权大乘提升为实大乘(真实的大乘),从实大乘提升为法身菩萨,再上去就成佛了。这是真乐,是不亦悦乎!所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菩提心,遇到机会一定要做。多年来,我们也是晚年才遇到此机会,就是汉学。真正有人懂得,我们在一起交流、做报告,他们能接受、能相信,而且是深信,主动愿意跟我们合作。我还没有像他如此热心,被他逼着我不能不做,要不做对不起他。这是英国一位大学校长,我们要合作办汉学院,培养一批学生。真正「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菩提心。
我们要找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人数不会多,三、五人不少,一百、二百也不算多,这批人学汉字、文言文。课本我们采取《群书治要》、《国学治要》,这两部书是四库的精华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以此做课本。深入经论,然后就有能力阅读和讲解《四库》,有能力把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再翻译成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字,让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能读到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他们是如何经营一生幸福美满、家庭快乐、事业顺利、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安定和谐,永远不会有战争。我们遇到此缘,不能不做。安众生心,把供养自身心完全放下,切莫计较,就会快乐无比。如颜回般,箪食瓢饮,别人认为很苦,他快乐无比,得到夫子的赞叹。是真正发菩提心之人,才有如此的受用。
延伸阅读: 八、一向专念,弥陀圣号
以上资料来自: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空老法师讲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承印处:福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赠书处:华严净宗学会(48, Jalan BS 14/1, Taman Bukit Serdang,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Malaysia),2016年6月版本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