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May 2024

诸佛菩萨名号表法意义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心得报告选编(第一册)

尊敬的师父上人:

弟子开吉报告的题目是「诸佛菩萨名号表法意义」。

甲、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中国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灭度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在世八十年。因此,佛灭度至今是三千零三十七年。经典记载,佛陀是贵族出身,他的父亲是迦毘罗卫国(今尼泊尔)的国王。

诸佛菩萨的名号是显示其教学学科宗旨,名号即是总课程。释迦牟尼佛俗家本名叫悉达多,尊称佛陀,这是佛教最高学位的名称。释迦是古印度话仁慈的意思,翻译为能仁,能够仁慈。当今社会众生缺乏仁慈、爱心,甚至连自己都不爱。我等须知,只有自爱才能爱人,因此佛陀出兴於世,即是教导众生要仁慈,以大慈大悲对待一切有情、无情。牟尼翻译为寂静,亦即《无量寿经》经题所言「清净平等觉」。因此,牟尼就是心地清净、心地平等、心地觉而不迷。以大慈大悲对待一切众生,以清净、平等、觉要求自己,此即是佛陀教育之真实义,佛陀的名号圆满显示其教学之宗旨。概言之,佛陀教育的科目无量无边,总不离清净、平等、觉与大慈大悲。

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七十九岁圆寂,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办班教学,无有间断,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经典记载,佛的常随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当时印度十六大国王全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佛陀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蔚为后世榜样,切实落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孜孜不倦阐释宇宙人生真相,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因此方东美教授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良有以也。

释迦世尊是《无量寿经》一会的说法主,大慈念老赞其为大恩慈父,若无释迦世尊之教诲,我等必然是长劫轮回,六道轮转,苦不堪言。我等幸得人身,幸闻佛法,饮水思源,知恩报恩,应当感念释迦世尊慈悲示现於世、演说妙法之深恩大德。并以依教奉行、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当生成佛,做为对释迦本师最真实的回报。

  
乙、华严三圣~~毘卢遮那佛、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

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菩萨都是毘卢遮那佛的后补佛,三者称为华严三圣。华藏世界是一切大乘修学的最终归宿,而两位大菩萨悉皆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老法师说,这是因为十方世界的修行人如果不能归心净土,就不算是圆满的成就。

  
乙一、华藏世界教主「毘卢遮那佛」,是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一体三身」的法身佛

毘卢遮那佛是华藏世界的教主和导师。毘卢遮那是梵语,乃法身佛之名号,意思是遍一切处。即自性遍一切处,法身遍一切处,真心本性没有来去与生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所有一切万物都是由此变化而出,故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众生与佛亦是同一法身。毘卢遮那佛(法身)与卢舍那佛(报身)、释迦牟尼佛(应化身)是一体的,一体三身,三身一体。卢舍那佛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证得法身,及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释迦牟尼佛表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好。《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因此,一切众生与诸佛是一不是二。

师父上人在宣讲《大经科注》时说,毘卢遮那佛即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即是阿弥陀佛。显教称阿弥陀佛,密教称大日如来,是一不是二。大日如来之密严土即是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因此极乐世界是密严世界与华藏世界之异名。此乃一而三、三而一。《弥陀疏钞》引智觉云:「毘卢遮那佛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因此,阿弥陀佛即是毘卢遮那如来。由此可知,佛佛道同,佛佛一体,於诸佛如来的境界上是无二无别的。

  
乙二、华严长子「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净业学人的「大阿阇黎」

在华严三圣中,毘卢遮那佛代表自性,文殊、普贤菩萨代表从体起用,位列左侧的文殊菩萨代表解门,位列右侧的普贤菩萨代表行门,普贤十大愿王代表行门圆满。在无量寿会中,文殊、普贤位列菩萨众的上首,普贤菩萨代表净密不二,文殊菩萨代表禅净不二。

普贤菩萨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道场位於四川峨嵋山。大慈念老於《大经科注》中说「普贤亦名遍吉」,普贤菩萨的德号有遍吉的意思,即是普遍吉祥之义。清凉大师《华严经疏钞》说,普贤菩萨有三位:一、位前普贤,从初信位至等觉五十一个位次,发普贤心、修普贤行的菩萨;二、位中普贤,即等觉菩萨,在华严会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当位菩萨;三、位后普贤,成佛之后,以菩萨之身分示现,所谓成佛仍不舍因地之行是也。佛在《华严经》中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一定要修普贤行,才能证得妙觉果位。在菩萨众中,普贤菩萨的表法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贤十愿即是以此为基础。在菩萨的眼目之中,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情与无情皆是如来法身,普贤菩萨悉皆平等的礼敬。

普贤菩萨是华严长子,他能够引导、统御和教化一切众生,带领大众发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是普贤菩萨以究竟圆满的大菩提心,所起的大愿大行,以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普贤大士的至善至德。因此,在无量寿会中,普贤与文殊菩萨位列上首。

大慈念老於《大经科注》中说,普贤菩萨是如来法身之所流现,因此菩萨是大权示现,是自性圆满的法身所流现。在密宗,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在净土宗,普贤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在华严会上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其德行、智慧、善巧方便蔚为修行人的绝佳榜样,是我等净业学人的大阿阇黎(即轨范师)。因此,在《无量寿经》中,普贤菩萨的表法是密净不二。

  
乙三、华严庶男「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久已成佛,代表智慧第一

在无量寿会上,文殊菩萨是代表禅净不二。文殊师利亦翻译为曼殊室利,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妙首、妙吉祥、妙德。妙是微妙,非有非无,称於自性,遇缘能现。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释迦世尊往上,七尊佛都是文殊的学生。大慈念老引《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释迦世尊未成佛之前,是文殊师利的弟子,成佛之后仍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由此可知,文殊师利是诸佛的老师。

文殊菩萨在菩萨众中是代表智慧第一,早已成佛,名号是龙种尊王如来,现在是以等觉菩萨的身分出现於世,帮助毘卢遮那佛、阿弥陀佛教化众生,为世尊表法。现在他的真身在北方常喜国成佛,此国名表常常心生欢喜,无有忧虑之意,名号是宝积如来;他未来还会示现成佛,名号是普见如来,普见是智慧之意,表其教学宗旨。文殊之体是在常寂光中,随缘应化,普度众生。在释迦世尊宣讲《无量寿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会中,文殊师利现身其中,代表唯有大智慧之人才能相信净土,才能发愿求生净土。

  
丙、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在西方极乐世界,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右手和助教,共同协助阿弥陀佛圆满度化众生。

  
丙一、法藏成佛名号是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今现在说法。

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尊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蕅益大师於《弥陀要解》中,说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老法师释曰:阿弥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量的意思,阿译为无,弥陀译为量,佛译为觉悟。因此,阿弥陀佛名号之意就是无量觉悟,简言之,即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是指空间,光明遍照;寿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时光交彻成整个宇宙。法界体即是光与寿,阿弥陀佛之法身是无量光寿,阿弥陀佛所居之极乐世界亦是无量光寿。

在过去无量劫前,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是兄弟关系。据《法华经》记载,无量劫前有一尊佛,名号是大通智胜如来。在他还没有出家之时,有十六个儿子,这十六位王子皆是以童子身出家而做沙弥。「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佛告诉法华会上的大众,这十六沙弥现在全都成佛了,在十方世界现在说法。「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是第九子,阿弥陀佛是第九王子,出家后是十六沙弥中之第九。「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於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佛是第十六王子,出家后是第十六沙弥。这两尊佛成佛至今,已经是无量劫了。

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今现在说法。《观经》说,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有八万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里面,有无量诸佛在讲经教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普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净土,把自己的学生都送到极乐世界去,圆满不退成佛。

  
丙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於五浊恶世寻声救苦,随类化身,普度众生。

中国四大菩萨之一的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菩萨。显教称观音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密宗则称之为阿弥陀佛的化身。在释迦牟尼佛的《无量寿经》一会上,特别显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最尊第一,智慧与福德殊胜无比。在大乘圣众之中,观音菩萨表慈悲第一(行门),大势至菩萨表智慧第一(解门),其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量寿经》),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统统照见。实际上,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中早已成佛,名号是正法明如来。以大悲愿力,示现作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协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首楞严经》亦记载,观世音菩萨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得无上道」。由此可知,观音菩萨是反闻闻自性而成佛的。

《观无量寿佛经》中说,在观音大士顶上的圆光当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在菩萨的圆光中有五百化佛的现相,每一尊化佛又有五百菩萨围绕,佛在为菩萨和诸天大众讲经说法。观音菩萨是极乐世界的后补佛,阿弥陀佛於无量劫后化缘已尽,示现般涅盘,观世音菩萨即补佛位,名号是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称为众宝普集庄严世界。由於观世音菩萨的法缘特别殊胜,其成佛之后国土的依正庄严超过极乐世界。

《无量寿经》云:「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观音菩萨与我们有特别的缘分,这个世间苦难深重,观音菩萨於此浊世救苦救难。当我们遇到急难恐怖之时,只要一心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一心一意祈求菩萨加持。观音菩萨观其音声,就会来帮助我们化解灾难,无不得解脱者。据《普门品》说,观世音菩萨「於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在众生惊慌恐怖之中,能够以无畏布施,使其离开恐怖和畏惧,所以称为施无畏者。

在《来佛三圣永思集》中,记载海贤老和尚少年时期的一则公案,正是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现世感应。「十八岁时,贤公腿生痈疮,大幅溃烂,母亲为之四处访求名医,全然回天乏术。师深知因果,叹曰,妙药难医冤业病。遂舍弃医药,从朝至暮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数月后,顽疾不药而愈。师由此愈发坚信佛语至诚,确无诳语,菩萨所言度一切苦厄,果不欺人。历此生死大劫,也令贤公深刻领悟到轮回路险,死生事大,遂生起出离之心。」

  
丙三、大智大能的大势至菩萨,协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其大智大能可以遍至全宇宙,智慧与能力无所不达,故名大势至。在《首楞严经》中佛陀为我们介绍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藉第二个法门,一门深入,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成佛。

大势至菩萨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助教,他代表阿弥陀佛来帮助娑婆世界的众生,回归净土,不退成佛。《观无量寿佛经》曰,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其能量与阿弥陀佛是无二无别的,众生得到佛光的加持,就能永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菩萨的德号称为大势至。据《思益经》记载,大势至菩萨投足之处,能够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老法师说,此地所言之震动是指人心震动。这位具有真正大智慧、大福德的大菩萨,能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因此众生见之欢喜,希望菩萨能够久住世间,教化群萌。

大势至菩萨到他方世界,亦与众生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据《观无量寿经》说,大势至菩萨行时,以其智慧、神通、威德,使得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在他方世界出现。《观经》谓:「大士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大势至菩萨的帽子之中有一个宝瓶,宝瓶放光,而其他的瑞相与观世音菩萨是一样的。观音、势至与我们的缘分特别深,现在在极乐世界协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接引苦难众生,求生净土。我们唯有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这才是对诸佛菩萨最为真实的恭敬供养。

  
丁、当来承传弥勒菩萨,以慈悲之心化导众生,将来龙华三会,度生无量

在《无量寿经》中,当来承传弥勒菩萨与普贤、文殊菩萨同为菩萨众中之上首。弥勒是梵语,是菩萨的姓,意思是慈悲,他在母胎之中就具有慈悲心,又称为慈氏菩萨。弥勒菩萨名为阿逸多,此亦为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能胜的意思,表慈悲至极,一切法都不能超过。大乘佛法非常注重修慈,大慈大悲,怜悯众生,予以快乐,且助其离苦得乐。

弥勒菩萨在过去久远劫,曾经亲近大慈如来,发愿效法、学习大慈如来之德,心定在慈悲之中,成就慈心三昧。他过去世曾经做过婆罗门,名号是一切智,寿命八千岁,修习慈悲之行。在久远劫之前的弗沙佛时代,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都是弗沙佛的学生,他们同发菩提心,常习慈定,以大慈大悲待人接物,以清净平等觉对待自己。众生见到弥勒菩萨无不生欢喜心者,「即得慈心三昧」(《思益经》),因知其表法之意,从而真正觉悟,处事待人接物,心定在忍辱、慈悲、清净之中。《弥陀疏钞》引《悲华经》云:「发愿於刀兵劫中拥护众生。」慈氏菩萨发愿在战争之中,救度有慈悲心的众生,心生一念怜悯心,就会得到菩萨的加持。因此,他「慈隆即世,悲臻后劫」,慈悲达到极处,六道、四圣之慈悲都无能超越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内院,寿命四千岁(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於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降生地球,示现成佛,龙华三会,度生无量,法缘无比殊胜。《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弥勒问佛:「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於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因此,弥勒菩萨是帮助释迦牟尼佛,共同弘扬净土法门,劝导众生真信、发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若真正落实弥勒十心,以此心念佛,决定得生净土。关於弥勒十心,师父上人於《净土大经科注》中有详细的讲解,我等应当勤勉恭学,认真依教奉行。

惭愧弟子  释开吉   顶礼敬呈
二O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附录(米勒菩萨)念佛十种心
《三藏法数~出《大宝积经》

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

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
二、无逼恼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静,于诸众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伤,令得脱苦,是名无逼恼心。
三、乐守护心。念佛之人,于佛所说正法,当须不惜身命,守护爱惜,是名乐守护心。
四、无执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观察于一切法,不生执著,是名无执着心。
五、起净意心。念佛之人,能离世间离染之法,复于利养等事,常生知足之心,是名起净意心。
六、无忘失心。念佛之人,求生净土,成佛种智,于一切时,念念不舍,是名无忘失心。
七、无下劣心。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于诸众生,尊重恭敬,不生轻慢,是名无下劣心。
八、生决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间言论,于无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毕竟不惑,是名生决定心。
九、无杂染心。念佛之人,修习功行,种诸善根,心常远离一切杂染烦恼,是名无杂染心。
十、起随念心。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著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心。

净空老法师评语:

这一篇对于初学的同学很有用处,对于诸佛菩萨名号的表法。我们一定要晓得,诸佛菩萨没有名号,连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号是什么?名号全是表法,当前需要什么,他就用什么名号。所以名号没有一定的,连总的名号,像佛、菩萨也不是真的,都是善巧方便而说的。这就是我们交换意见,讲经教学方便起见,建立这些名相术语。千万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要懂它的意思,懂它的意思我们就能有悟处,我们就能得利益。这篇东西解释的都是根据经典,很好,学佛同学必须要知道的。这个地方,最后的弥勒十心,应当把它抄在此地,不要叫人再去查字典、查书,那就更圆满了,就缺这么一点点。这些佛,佛的名号代表性德,菩萨的名号代表修德,修因证果,这个地方稍微有一点差别。性修是一不是二,以修德显性德,这就对了。

延伸阅读:欲报亲恩唯念佛~~浅谈祭祖最重要的内涵

以上资料来自: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心得报告选编(第一册)》,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恭敬整理,印赠处:马来西亚净宗学会 (92, Jalan Pahang, 53000 Gombak, Kuala Lumpur, Malaysia),承印处:福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2016年7月版本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心得报告选编(第一册)》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