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January 2024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135卷

第135卷●二001年三月二日

诸位同学,大家好!七觉支里面,「择法觉支」这一条,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无论在世间法或是在出世间法,我们在一生当中,譬如求学、工作,都应当要慎重的选择。读书,学校里面有那么多的科系,社会上有那么多的行业,都要有智慧去选择。选择的标准,佛法里面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拣别真假,要选真的,不要选假的。我们把真假换一个名称,我们要选善的,不要选恶的。我们要选择有利于众生、有利于社会的,决不能选择伤害众生、伤害社会的,这样的选择才真正能达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从我们的生活、工作,一直到处事待人接物,要善于选择,现在人讲的,要懂得抓住机会,在佛法里面是讲缘,要能掌握到缘。殊胜的机缘是很不容易遇到的,机缘现前,你若不能够掌握,刹那之间就消失了,以后再希望有这个缘出现,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机会一定要抓住,决不能够轻易把它失掉。修学法门也不例外,要抓住学习的机会、学习的环境,我们才会有成就。
  
对于修学的法门,那就更应当慎重去选择。一生当中要专攻一部经,作专家不作通家。专到某一个程度之后,确实就通了。所以古德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一切经通了之后,还是作专家不作通家。那是为什么?那是大慈大悲,给后学做榜样,不要让后学看到,你样样都通,样样都可以讲,为什么却只要他讲一样,他会产生怀疑。所以,这是为后人做榜样,是大慈大悲。

这个例子,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看到了。实在讲,五十三参里的任何一位善知识样样都通达,对于其余善知识的本事他都会,善财童子只要参访一位就够了,何必要去访问五十三位善知识?善知识为什么只跟善财讲一门,其他法门请善财再去找别的善知识?因为他们个个示现作专家,不作通家,用意在此地。那些都是法身大士,都是古佛再来的,哪有不通的道理?世出世间法全都通达。他示现只懂一门,其余的不如他人,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在哪里,我们要能体会到,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所以,善知识的思考都是为利益众生、利益后学,绝不图自己方便。自己的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他什么,何必教他到别的地方参学?用意究竟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懂得。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同学当中有人发心想学其它法门,真的找不到人教,逼着没有办法我才教。如果这个法门,在现在这个世间还有人在教,教得不错,我就不教了,就介绍他去参学。诸位在《高僧传》,在中国过去的山志与寺院的历史里,都能看见,学人来参学,见了老和尚之后,老和尚跟他讲: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到某地去找某一位善知识。学人到那位善知识哪里,住个三年五载,真的成功了,开悟证果了。老和尚有这种本事,指导学人到某地去学,他能成就。为什么在老和尚那里不能成就?这里头许许多多的暗示,我们都要懂得。实在不得已,那就是另当别论。
  
最近槟城极乐寺的日恒法师想办楞严专修班,他在中国找了二十多位年轻的出家人,想来找我。李鸿文居士前天来跟我谈,我给他介绍:「茗山老和尚要到此地来讲《楞严经》,预定三个月讲圆满。你们要开楞严班,正好请他,太好了。老和尚要是不能到槟城极乐寺去,你们二十几个人可以到这边来住三个月,在这里好好的来学这部经。」有大德在这里教,我就介绍。实在没有人教的话,我被逼着没有法子,只好为他再开个楞严班。现在协商的结果,正好听说茗山老和尚生病,到新加坡的日期不知道是否要延后。这个班,我的建议是与我们的培训班错开。等我们第五届的培训班结业,第六届还没有开班,利用这个空档的时间,我到槟城去住几天。
  
「择法」是非常的广泛,学佛更是要选择。许许多多学佛的人,对于佛法认识不清楚,以为驾乩扶鸾是学佛,甚至于现在把法轮功也认为是学佛,错了。没有择法的智慧,没有择法的能力,人云亦云,这怎么行!肯定要走上错误的道路。纵然会回头,对自己的时间精力也浪费了很多。
  
第三是「进觉支」,「修道法时,善能觉了正不正行,不谬行于无益苦行故」,这是精进。「觉支」,此地解释得好,就是四个字,「善能觉了」。觉支的意思,「支」是支分,分成下面七条,重点则是在「觉」。它的注解是:善能觉了哪个是正行、哪个是不正行;正行要精进,不正行要舍弃。佛教弟子不修无益的苦行,苦行对我们的道业没有真正的帮助,所以佛不教我们修。还有一点我们要想到,每个人根性不一样,因此他的修学方法不见得适合我,我修学的方法也不见得适合他,所以观机不容易。
  
不但是观机不容易,我们对于了解自己也相当困难。能够认识自己的根性,我们选择的法门就能契合自己的根性,契机、契理。我们出入佛门,必然对于各个宗派都会去看看,为什么?求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从这里面去选择。但选择也未必恰当,这是什么原因?不知道自己的根性。看到人家的法门好,非常羡慕,很想学,问题是能不能学得成功?如果学不成功,那就是不契机,不适合我的根性,若仍勉强去学,决定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到最后一事无成。
  
佛法里面讲的成就,最低的水平是要脱离六道,没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轮回,不算是成就,生天都不能算成就,因为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脱离六道是小成就,是佛家讲的小果。而真正的成就是大乘,大乘的成就是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大成就。我初学佛的时候,因为在没有学佛之前喜欢读书,所以接触佛教之后就非常向往教下。方东美先生也曾经在上课的时候跟我介绍过,佛教里有两门是世间非常希有的学问,一个是佛教的性宗,一个是佛教的相宗。性宗是以禅宗为代表,相宗是法相唯识为代表。所以我刚刚接触佛教,就对于这两门特别留意。
  
以后我把我的工作辞了,那个时候有意思出家去专攻教下的典籍。首先我跟忏云法师住茅篷,住了五个半月,忏云法师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那个时候我很难接受,我的兴趣不在这上面。他拿了《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弥陀经圆中钞》,这三本书,要我做科判。科判不是我自己的,是莲池大师的、蕅益大师的、幽溪大师的,是从他们的注解,把科判做整理,划成表解,是很长的一张表解,划出来之后,我看到经典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非常欢喜,但是还没有意思去学。在山上那么长的时间里,他教我去看《印光大师文钞》,这非常有受用。《文钞》读过之后,对于净土的概念改过来了。从前轻视净土,《文钞》念了之后,不敢轻视了,知道这不是老太婆教,晓得这里头很难得,有大学问,对于净土有一点尊重,不排斥了,也有一点信心,但是还没有发心去学净土。
  
后来我离开忏云法师,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慈光图书馆的这一段期间当中,认真学净土。忏云法师修净土,李炳南老居士也修净土,但是忏云法师说不出来,李老师能够把它讲得清楚明白,把我的疑惑断掉了,我才认真学习,所以选择法门之后才能够精进不懈。我到台中学的时候,不是专修一门,但是李老师的条件是,一门学会了,才可以学第二门。我学的进度快,学得很有成绩,一个月学一部经,这部经我就可以上台讲。那个时候我还没出家,我跟他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学了十三部经,真的是法喜充满,很有成就感。学得虽然辛苦,学得非常快乐,真有收获。
  
以后就出家,离开了李老师。出家之后,我每个月还回到慈光图书馆住一个星期,这样大概持续有一年多,我就离开寺庙,又回到台中去长住。因为我发现离开老师不行,一个月只有学习一个星期,时间不够,就再回去了。这一住,就住了七、八年,没有离开李老师。回去以后,跟他学《楞严经》。所以我佛法经教的基础是《楞严》,《楞严》我也讲了不少遍。确实,这一部经你能讲了,其它所有的经,你拿在手上都能讲。《华严经》太大部,我听李老师讲《华严》,我只听一卷,一卷就够了,《八十华严》后面七十九卷就没有问题,我都能讲,而且讲得比李老师还详细,因为我的时间比他长。这是「择法,精进」。

不修无益的苦行,「苦行」是释迦牟尼佛非常赞叹的,苦行能够降低一个人的欲望,保持道心不退,但是对于我们修学没有利益的苦行,没有必要修,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一条。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136卷

资料来自: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主讲,印赠处:(台湾)了凡弘法学会,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马来西亚净宗学会(No. 90 & 92, Jalan Pahang, 53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2003年6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