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December 2023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八十八卷

第88卷●二000年十月五日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四面,经文第三行看起: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经文这一小段是「不愚痴」而行布施,所得的利益就是『常不忘失,大菩提心』。后面从『是为大士』以下这一行,是以十善业修布施的总结。「邪倒」,「邪」是邪见,「倒」是颠倒,邪见、颠倒就是愚痴。『离邪倒心,而行施故』,这是我们一般讲不愚痴,不愚痴而行布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是讲总的利益。

六波罗蜜第一段布施是细说,从持戒往下都是略说,略说里面,我们一定要用前面第一段这个例子。前面这个例子一直贯穿全经。譬如念到持戒,你就要想到不杀生持戒得什么利益,不偷盗持戒得什么利益,不邪淫持戒得什么利益,一直到不愚痴持戒得什么利益,条条都如是,佛下面就没有说了,我们自己要懂得,乃至到经文的末后「方便」,每一条都是这样的,这叫举一反三。后面是六度、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譬如说修止观,不杀生止庄严故、不偷盗止庄严故、不邪淫止庄严故,每一句里头都有十条,我们自己要能够想得到。这是世尊在此地举例而言,落实在我们生活上点点滴滴,无有一法不具足十法(任何一法都具足十法),这才是止于至善。
  
这部经一开端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在佛家概括的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一法都具足十法,这才真正落实到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念佛,念这一句佛号,我们现在懂得了,若能不杀生执持名号,不偷盗执持名号,不邪淫执持名号,到不贪、不瞋、不痴执持名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是上善之人,声声佛号里面都具足十善业,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不愚痴」而行布施的别报,单单讲这一条果报,是『恒生正见』,「恒」是永恒,「正见」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就是宗门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常生智慧」。他见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晓得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他是不愚痴而行布施,所以得这个果报。我们平常是不是这样修学?

『敬信之家』,不但自己生正知正见,这一句当中这个句点不能要,「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这是一句,他不会受生在一般人家,决定是生在正信佛教家庭之中。为什么?他自己有正知正见,自己不具正知见,就不会生正知见之家,这是感应。孔夫子在《周易●系辞传》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见欢喜正见,邪见欢喜邪见。所以,古人曾经教人,观察一个人,这个人是正见之人还是邪见之人,从哪里看?看他的交友,看他跟哪些人在一起做朋友。他所交往的人都是正知正见,这个人决定是正知正见;他所交往的人是邪知邪见,他也难免知见不正,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观友知其人矣。
  
既然正知正见,必定『见佛闻法,供养众僧』,这是亲近三宝。诸位必须要知道,世出世法里头,亲近三宝是大福德之人,也是大智慧之人。可是,三宝在今天的世间衰微了,衰微在只有形式的三宝,没有实质的三宝。诸位要晓得,实质的三宝才管用,我们才能真正得福慧。实质的三宝,六祖在《坛经》里讲得很好:「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所以他教人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是实质的三宝,佛法僧就是觉正净。但是,现在人认识佛法僧,不知道佛法僧的内涵是觉正净。提到佛,就想到佛像;提到法,就想到经典;提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想错了,于是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住持三宝,对于佛法的弘传、修学,也非常重要,不能缺少。有实质没有形象,实质也就落空。佛菩萨教导我们,见到佛像要想到觉悟~「觉而不迷」,供养佛像真正的意义在此地。见到经典,不仅仅是经典,只要见到书本、见到文字,立刻就能够想到「正而不邪」,这就真的皈依法,你真的见佛、闻法了。见到出家人,就想到「净而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你就真的敬僧。见佛、闻法、敬僧是这么讲法的。所以,形象的三宝,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如果没有这个形象,我们是非常健忘的,无量劫来随顺烦恼习气,自然就被烦恼带走。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供养三宝,目的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就是形象上的三宝给我们最大的恩惠,否则的话,谁来提醒我们?
  
觉而不迷,怎么样觉法?正而不邪,怎么个正法?净而不染,怎么个净法?这些大道理都在经典之中。所以,佛教诫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读诵是枢纽,常常读诵,常常为人演说(演是做到)。「十善业道」是佛门的基本课程,不管你修哪个宗派,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大乘也好、小乘也好,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是共同科目,统统都要修的。修行具足十善业道这个共同科目,这才是佛弟子,现在人讲,叫佛教徒。没有这个基础,那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名字弟子」,他老人家讲的六即佛,「名字即佛」。六即用在我们身上,就是「名字佛教徒」,有名无实。真修的话,就入观行位,是「观行位」的佛弟子。修到真正有成绩拿出来,就是「相似位」的佛弟子。
  
哪些是相似位?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是「相似位」的佛弟子。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就是真的佛弟子。「分证位」的佛弟子。真的佛弟子,都是从十善业道上扎根的。我们舍弃了十善,在菩提道上,一步都不能前进,这是实话。为什么?没有十善业道,你就没有起步,菩提道上,你一步都没有踏上。于是我们就晓得,多少人学佛,都在佛门之外,没进到门槛,具足十善业道,才踏进门槛,然后步步向前进,才能入佛家的大门。
  
我们如果以菩萨五十个位次来做比喻,十信位是大门(初信是入门,到十信是大门里面),十住菩萨是进了二门,十行菩萨是进到三门,地上菩萨是入室,登堂入室。大门、二门、三门,有很多同修没有见过。如果诸位到中国去旅游,仔细留意,在北京还有四合院,古时候大富人家的四合院里面就有大门、二门,没有三门,但是你到雍和宫去看,就有大门、二门、三门。雍和宫,是从前雍正皇帝作王子的时候所居住的房子。他做了皇帝之后,把自己的住宅捐献出来作佛寺,这是正信,捐献出来是供养三宝。所以,这个建筑与一般民间建筑就不一样,庭院很深,四合院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

在中国大陆上,富贵人家大概都有三、四进。抗战期间,我在湖南住过一年,住在衡山。我住的那个房子,曾经就是一个大富人家,他家的房子是四合院,有三进,最后面是花园,是相当富有的人家,在那个时候没落了。后世的子孙人口很稀少,人不多,所以这个族就衰了。可是,你看到他家庭这个建筑,就晓得那不是一个普通人家,所以庭院深深。
  
我们自己总要晓得,我们现在在佛门,是在门外、还是在门里?我们跨进了大门,我们还能不能进入二门?只要进得大门来,真正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肯定得生。在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念佛往生是真的。假的我们要放下、要舍弃,真的要紧紧抓住,决定不能放松。

所以,不痴行施,才能够生正信之家。今天我们佛教居士林、净宗学会,跟诸位说,这是正信之家。我们天天在此地研究、讨论、修学正法,我们虽然没有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可是今天我们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居住在这个环境,就是生正信之家了。在这个地方,我们有缘见佛、闻法、供僧,这个缘多殊胜!
  
「见佛」是见性;「闻法」是明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供僧」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不仅限于我们常住住众,是不分国土的。我们不说「国家」而说「国土」,因为国家的范围小,没有离开地球,而国土的范围大,是一尊佛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在太虚空当中,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叫做「供养」。供养之中去修学,修学什么?修学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供养是福,清净不染是慧,福慧双修。『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念兹在兹,无上菩提心都落实在生活当中,这是不痴这一小段。
  
后面是总结,总结以十善业修「布施波罗蜜」:『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如是」,就是如前面所讲的。世尊在这一段里头是细说,往下都是略说,我们要懂得他说法的义趣。好,今天时间到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八十九卷

资料来自: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净空法师主讲,印赠处:(台湾)了凡弘法学会,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马来西亚净宗学会(No. 90 & 92, Jalan Pahang, 53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2003年6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