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November 2021

岁饥赈济邻朋

(发明)救荒之策,有施于已然者,有施于未然者。请蠲(音:捐)国赋,截留漕米,劝募设粥,严禁籴(音:迪)客,此施于已然者也。开汎 (音:饭)河渠,高筑圩岸,务本节用,储粟裕农,募民开垦,严禁张簖(音:断)宰牛,此施于未然者也。救之于未饥,则用物少而所济广,民得营生,官无阙赋。若至饥馑已成,流殍(音:漂,三声)满道,而后议蠲议赈,则所济有限,而死亡者多矣。独言邻朋,举小见大也。
(发明)救济饥荒的办法,有在饥荒没有出现前想的办法,有在饥荒已经出现后想的办法。请免国赋,截留公粮,劝募施粥,严禁商贩牟取暴利,这是在饥荒已经出现后想的办法。开河挖渠,高筑堤岸,务本节用,储粮护农,劝募开垦,严禁拦河捕鱼、宰杀耕牛,这是在饥荒没有出现前想的办法。在还没有出现饥荒的时候就想办法,那么花的力气小,而救的人多,老百姓安居乐业,官府不缺赋税。如果饥荒已经发生,饿殍遍野,这时才商议赈济免赋,那么救济的力量就有限,而死亡的人多。这里只说“邻朋”,但愿大家能以小见大,举一反三。

水旱灾荒,原从悭贪鄙吝所致,盖众业所感也。若用其心于赈济,则未来之饥荒亦免矣。
水旱灾荒,它的根源是来自贪婪小气,吝啬钱财,是共同的恶业所感招的。如果现在专心赈济,那就免去未来的饥荒了。

经云:人寿三十岁时,有饥馑灾至,凡七年七月七日夜无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尽阎浮提,所存不过万人,留之以为当来人种。《婆沙论》云:“人若能以一抟(音:团)之食,发大悲心,布施饿者,于当来世,决不遇饥谨之灾。”此种救荒,尤属泯然无迹。
经上说:人的平均寿命到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出现饥馑灾害,经过七年七月七昼夜不下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整个地球能够保存下来的人不会超过一万人,留下这些人作为将来的人种。《婆沙论》说:“如果有人能用很小的饭食,真诚地发救人的心,去布施给饥饿的人,那么他将来一定不会遇上饥馑的灾害。”但是在生活中能够这样去做的人,还真是很少啊!

下附征事(原文译白五则)


因荒酿祸
(据《隋书》)

隋朝末年,马邑地方发生大饥荒,太守王仁恭坚闭粮仓,不搞赈济。刘武周对大众说:“现在百姓饥饿,到处都有饿死的尸体,而姓王的坐视不救,难道他还是我们的父母官吗?”因此,他就敲起牛皮鼓,对众宣誓说:“我们不能甘心等死,官仓的粮食,都是百姓的血汗,你们可随我去夺取,用以延长几天生命。”大家齐声应和,就设计杀了仁恭,开仓赈济。远近许多地方纷纷响应。

(按)刘武周①的原意,不过是借机号召饥民,好乱中夺权罢了。但酿成祸害的根源,来自王仁恭。从前赵清献在越州做官,正碰上吴越大旱,公在百姓还没有发生饥荒的时候,就提前规划,安抚人民,顺就民意,以后就民情安定,没有出乱子。那些要保全自己和妻子儿女的臣子,根本没法相比。

注:①刘武周(?—622)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与同郡张万岁杀太守,聚兵万余人,自称太守。依附突厥,自称皇帝,后被杀。


增价免饥
(据《荒政备览》)

宋朝范仲淹,在杭州做官,正碰上年岁饥荒,一斗粟贵到一百二十文,百姓非常痛苦。范反而增到一百八十文,并且到处张榜公布,详细地说明本州米少,所以不惜重金收购。同行的人不知他为什么这么做。没有几天,四面八方的商人争相来到,米太多,就不贱而自贱了。这一措施,使百姓受益不浅。

(按)荒年大兴土木,修造佛庙桥梁等,也是这个意思。人们只知年岁不好,就停下一切工作。哪里知道贫民无所事事,正是加快他们走入死路啊!只有出外做工,才能得到收入,富家的钱谷,就不知不觉地散布到了贫民的家里。无损于富家,却有益于贫民啊!


种豆代谷
(据《文献通考》)

宋朝程珦主管徐州,有一年,长期下雨,淋坏了稻谷。程想,等水干的时候,再耕种就来不及了,于是向富家募得豆子数千石,贷放农民,播种于水田中。水还没有尽干,豆子已经发芽了。这一年,谷子虽然没有收获,但人民没有闹饥荒,这都是种豆子的功劳啊!

(按)我曾经阅览《四友斋丛说》,上面记载了一个备荒的对策。说应当拿各府州县罚没的赃款,全部买谷;那些犯充军流放以下罪行的人,可以允许用谷赎罪;如果一个地方遇到了水旱灾荒,就应当让人民到无灾处通融借贷,等来年丰收时补还。如此一来,百姓可以免除流亡,朝廷可以没有顾虑。这样的善政,正是必须赶快推行的,只希望那些好善的人,想法去告诉那些当政的啊!


抗疏救辽
(据《琐闱管见》)

嘉靖末年,辽阳大饥荒,军民互相吞食。兵部侍郎王某上疏请求赈济,商定将二万石粟陆运到山海关,所花运费每万石粟达八千两银子,地方官民深以为苦。当时昆山人许伯云提任给事官职,说辽阳人命在且夕,如果是陆运,就会拖延时间并骚扰地方,不如暂时放松海上关卡,用船沿海送去,可以迅速到达。于是抗疏陈述自己的主张,并且发誓说,如果海运有差错,我就以一家大小为人质来担保,这样朝廷才听从了他的请求。接受任务后,许将原来计划陆运的粮食,加上天津的存粮,添到十多万石,星夜兼程,航海赴辽。一到达辽地,辽人欢天喜地,救活了很多人,直到今天,那个地方,还有祭祀许公的寺庙。

(按)用痛哭流涕的诚心,来救赴汤蹈火的危急,应该详载于史册,大力宣传,使这样的好事长期流播。伟大啊!许君的功德。


自讳其德
(见《周子愉笔记》)

明朝崇祯时,常熟县进士蒋畹仙,偶然住在同学周明远家。这一年大饥荒,夫妻父子都不能互相照顾。当时有一个姓郭的,将要卖掉自己的妻子,只因为看到手中抱着的孩子而迟疑不决,但最后还是狠狠心说:“只能各自逃生了!”,就把孩子抛弃在大路旁。蒋公看到这个情景,恻隐之心,油然而起,说:“怎么能因为口腹的缘故,一下子就一家离散呢!”问郭需要多少钱,他回答说:“一十五千。”蒋立即拿出袋子里的钱,只有十千,就向明远借贷,以凑足数目。明远说:“世上的好事要大家做,您是明理人,怎么把我放到一边呢!”也捐出五千。这样妻子不用卖了,儿子也保全了。后来这个人有了一些家业,就带着儿子去拜谢蒋公,蒋公不准他们上前,并且不承认做了这件好事。

(按)明远是子愉的先祖,与蒋先生最要好,真是莫逆之交。我看了子愉的笔记,记载蒋氏三代的美德很详细,就摘录几条,列在篇末百福骈臻三语下面,这里不多讲。

以上资料来自:
《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承印者:和裕出版社,印赠者:华藏净宗学会,2004年10月初版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解》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