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July 2018

【谤诸同学。】

【解释】毁谤在一起学习的人。
【分析】同学的友谊,感情如同兄弟,何况朋友是五伦之一,怎么可以随便加以毁谤,存着满肚子的暴戾之气呢?佛陀说:‘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五件事情要互相关心。第一、彼此若作恶业,应当互相劝止;第二、彼此若有灾难疾病,应互相看顾调治;第三、彼此若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不可向外人说;第四、应当互相尊敬赞叹,不要断绝往来,也不可以记怨;第五、彼此贫富不一样,应当扶持帮助,不可互相诽谤。’
【故事】宋朝的郭贽,刚刚开始作赋,就颇有名气;他的同学李勉却妒忌而毁谤他,因此连续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上。后来郭贽先考上了,接着又考上贡生举人,而李勉才以‘明经’被选上。放榜当天,李勉非常惭悔地回家去。郭贽听到了,赶快把他追回,于是才又考上。可见毁谤是无法损伤别人的,只会使自己变得刻薄罢了。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莲池净宗学会(No.16, Jalan Temenggung 19/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Batu 9 Cheras, Selangor),2008年12月恭印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白话精简本》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净空老法师讲述

儒家讲:“同学皆朋,同志皆友。”“友”是同志,志趣相同;“朋”是同学。同学不一定志趣相同,所以,“友”比“朋”要亲得多。在我们培训班,大家既是同学又是同志,关系非常密切。大家在学业上一定要互相切磋,要认真地研究讨论,彼此都会有进步。
儒家的教育重视伦常。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对朋友不能欺诳、诽谤。
注解引佛语:“人处朋友,彼此皆有五事。”佛讲交友之道。我们应当记住,认真依教奉行。
第一事:“彼此若作恶业,当递相劝止。”朋友有互相规过的义务。规过要私下劝勉,绝不可当着第三者。父母的教诲,可以当着兄弟、姐妹。如果有外人,父母也不会说,总要顾及儿女的情面。老师教诲学生,在同学中可以当众说,因为老师要教导所有的同学。对朋友则只能私下规过。“递相劝止”,劝勉是相互的。自己有了过失,要接受朋友的劝勉、提醒,自己也要劝勉朋友。因果通三世,我们造一念恶,眼前似乎无关紧要,将来的果报不堪设想。因此,朋友的规劝十分重要。
规劝不能超过三次。孔夫子说:“朋友数,斯疏矣。”劝三次以上,就会产生恶感,朋友间的感情就会疏远,甚至结怨。世间最难为的是人情,所谓:“做事难,做人更难。”儒家称通情达理的人为“君子”,称通情达理达到究竟的人为“圣人”。佛门称他们为“佛”、“菩萨”。
我们自己一身的罪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善,佛菩萨为什么不来规劝我们?为什么不来教导我们?试想,如果佛菩萨来劝导,我们能接受吗?不能!如果讲三遍以上,我们就厌烦了,也会把佛菩萨看作冤家。佛菩萨现在不来是慈悲,和你保持良好的关系。等到你在六道中吃尽了苦头,真的觉悟,真的想回头时,佛菩萨就会来了。
李老师常讲:教导学生要有分别。对二十岁以下的学生,可以言词教训;对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学生,就不可明说,只能用暗示,要顾全他的面子;对四十岁以上的学生,不可暗示,更不能明说。教学在二十岁以前,是正规教育;从二十岁到四十岁是补习教育;四十岁以后就不能教了,因为他已经定型,很难改了。纵然他有恶业、恶行,我们也只好听之任之,不能与他结冤。我跟随李老师时是三十二岁,蒙他特别爱护,还肯教导我。幸而我愿听、能改,他还肯再说。如果他说了,我不能改,他就再也不说了。
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怎样教他?劝他读印光大师提倡的三本书~~《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天天读,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好的要保持,错的赶紧改。
弘一大师在南普陀教学时,学生有了过失,大师从不开口教训,只是这一天不吃饭。学生看到大师今天没吃饭,心想:“大概我们犯了过失!”自己赶快反省、忏悔、改过。大师看到了,明天吃饭了。如果学生不知道忏悔、改过,大师明天仍然不吃饭,后天同样。大师无论如何也不肯开口教训学生。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这种作法,非常值得我们做参考。朋友不听忠告,我们暂时离开他。等到他想回头时,我们再接近他,规劝他。这是感应道交的大道理。
对于新交朋友的过失,佛法说:“只论现行,不论以往。”朋友以往无论造作过什么样的恶业,只要他能接受圣贤的教诲,喜欢听经,能信解、奉行,就是好人。善导大师讲:“遇缘不同”。过去他没有遇到善知识,而遇到些恶知识。大多数人都是不定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就会受什么样的薰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回头就好。中国谚语讲:“浪子回头金不换。”
净宗的祖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早年都曾谤法。他们都是佛菩萨再来,做示现。他们年轻时读儒书,排斥佛法。以后接触佛法,他们才忏悔,改过自新,从而成为佛门一代祖师。他们为什么会谤法?就像今天社会上许多人反对佛法一样,因为他没有接触过佛法,不了解,人云亦云。世人说佛教是迷信,他就随着说迷信。世人说佛教消极,他就以为真的消极。
第二事:“彼此若有难疾,当看顾调治。”当朋友遭遇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我们有义务帮助他。朋友若患了疾病,我们一定要照顾,尽心尽力地帮他寻求良医,帮助他调养。朋友遇到的困难或病患,就像自己的困难、病痛一样,要全力以赴地帮助。
第三事:“彼此有家怀语,不得为外人说。”朋友如有恶行,只可以规劝,不可对外人说,所谓:“家丑不可外扬”。
第四事:“当各相敬叹,不断往来,不得记怨。”朋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常常往来,记恩不记怨。
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只记人家的恩德,不可记怨。恩德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怨恨皆因种种误会而生,何必放在心上?
第五事:“彼此贫富不等,当用扶济,不得互相诽谤。”由于过去生中修的因不一样,各人的福报必定有差别。自己有财富,要帮助贫困的朋友,常常周济、扶持,绝不能诽谤、轻慢。
当今天下大乱。乱在哪里?一般人讲,社会没有秩序,治安不好,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如果深入一层观察:伦常道德被破坏了,以致父子不亲,朋友不信,夫妻无义,稍不如意,大家就翻脸。如何治理社会“乱”象,关键在于广行圣贤的教育。
《左传》说:“人弃常则妖兴。”“弃常”指背弃伦常。世人如果背弃伦常,社会上就会妖魔鬼怪大行其道。依“百界千如”讲,一个人如果背弃伦常,就是人中的妖魔鬼怪。


以上资料来自:
《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新加坡净宗学会印赠,(净空法师于1999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早餐开示中讲述录音,整理成书),赠书处:新加坡净宗学会(No. 2,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34),承印者: C.W. Printing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太上感应篇讲记撷要~改过修善灾消福来》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