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February 2025

逸乐过节

【解释】安逸享乐超过节度。

【分析】逸乐这件事,是人人都想要追求的。《礼记》上说:「乐不可极,欲不可纵(意即:享乐的行为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欲望不可任意放纵)。」《国语》上说:「人民正常劳动,就会心存善念;若是过于安逸,就会常想淫荡。」这是劝人不要过于安逸。
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即:人能生存是由于在忧患的警惕中得来,而死亡却是由于沈溺安乐所导致)。」这是劝人不可享乐,何况是超过节度呢?然而世上逸乐的根本,最大的无过于「酒、色、财、气」。现代人喜欢喝酒,往往不顾身体的健康;喜好淫色,往往不顾会得病;为了贪财,往往不顾亲情;为耍脾气,往往不顾生命。
当没碰到事情之前,都能了解这些道理,也能劝诫他人;等到境界现前时,便迷昧糊涂亲自去违犯。这只不过是看得清楚,却抵挡不住诱惑而已。若真能体认「逸乐过节」四字的真义,那么习性就能改除,熟悉的欲境必能忘掉。若能修到「清心寡欲」,便可达到「顶天立地」的境界。

故事一:南朝时的志公和尚,有一次在与梁武帝谈论音乐时,就请武帝放出几位死囚来试验,接着命令每位死囚装满一杯水,在大堂里绕行一周,并且告诫他们说:「谁能让手上那杯水,一滴都没漏下来,朕就可免他一死。」随即又命人演奏音乐,以扰乱他们心神。过了好久,看看他们,没有一人杯中的水滴下来,武帝乃惊叹地说:「你们听到音乐吗?」死囚们都回答说:「没听到。」志公和尚说:「他们正怕丢掉性命,只怕手上杯水漏出,怎会听到音乐呢?」

【再析】人若能像死囚这样,恒常保有畏惧之心,那么逸乐之心,自然不会生起。

【说明】志公和尚:南朝僧人,又称宝誌、宝志、保志,世称宝公、志公和尚。金城人,俗姓朱,年少出家,师事道林寺僧俭,修习禅业。常与梁武帝长谈,所言都是经论义。

【嘉言一】于铁樵先生说:「搬运砖块的精进勤劳,临渊履薄的兢兢业业,古来的圣贤豪杰无不如此。我是什么人呢?而竟敢安逸自大?《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大自然的运行很稳健,君子正应学习其
自强不息的精神),人因没有抱负要奋发图强,所以若无急迫切身的事情,便只想要悠闲自在地生活;如果有志要自强,则自身所应做的事就会无穷无尽,真觉时间不够用,那有闲暇去玩乐,也就不敢放逸了。」

【嘉言二】宋朝文正公范仲淹说:“我每晚就寝前,一定计算一天饮食奉养的花费及白天所做的事情,是否相称,若能一切合宜,才敢上床熟睡,不会感到惭愧和羞耻;如果不是这样,整晚就不能安睡。”

【嘉言三】宋朝温国公司马光说:「先父当郡府判官时,客人来家吃饭喝酒,或是奉酒三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在市上买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栗子、枣子、柿子,菜肴只限于肉干、菜羹,器具则用磁器或上漆的竹木器;当时的士大夫阶级都是如此,所以人们也就不会互相批评。」

故事二:宋朝的仇泰然,在当四明(今属浙江)太守时,和一位部属很谈得来。有一天,当他问到日常生活费用的数目时,部属回答说:「我一家十口的费用,每天得花一千钱。」仇泰然说:「为何会花费那么多?」回答说:「早餐吃些肉,晚餐吃菜羹。」仇泰然惊讶地说:「我当太守,平时大多吃蔬菜,你却每天都吃肉,一定不是廉洁的人。」于是慢慢疏远他。

故事三:元朝时,有两位太学生,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又同一年考中乡试,同一天派任官职;一位派到鄂州(今湖北武昌)当教授(旧时府学的正教官),另一位派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当教授。过没多久,黄州教授过世了,鄂州教授极害怕,就把后事料理好,过了几天还没死,于是准备祭礼,前往黄州祭吊,在他灵前哭着说:「我和你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出身也都相同。如今你已先我过世,即使我现在死了,也已经晚你七天,倘若你有灵,应托梦给我。」当晚梦见黄州教授告诉他说:「你凡事都知节俭,所以能够长寿;而我却享受过度,所以才会短命。」

故事四:梁朝时有位虞姓富人,临街建起一座高楼,早晚都和美女在楼上歌唱欢宴赌博。有一次,有位赌赢的人以手掩嘴而笑,刚巧有三位客人经过楼下,一只老鹰衔着腐鼠,掉落在客人身上,路人抬头往上看,正好看到他在笑,就非常生气地说:「虞氏富有欢乐太久了,我并不想侵犯他,为何他却侮辱我?」于是就聚集群众将他家人全部杀死。

【再析】明朝的顾锡畴先生说:「纵然高楼不是临街而建,也会有奇祸临身。所谓‘骄傲奢侈的灾祸’,致祸原因并非一定相同;然而骄奢的祸害,唯以女色最严厉而且最快,尤其应当首先戒除。」务实野夫说:「皮包骨肉并污秽,强作妖娆诳惑人;千古英雄多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意即:美女的皮下含藏着骨肉和污秽东西,却勉强装出美丽娇媚的样子来欺骗迷惑人,千古以来英雄多为美色而牺牲,死后同被埋到土坑中变成灰尘)人若能懂得这个道理,并对「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及「淫欲过度」的注解,都能深入了解,而且谨遵教诫,则能看透美色,才不会因沈迷逸乐而招祸。

延伸阅读: 苛虐其下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