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所作所为毫无益处。
【分析】世间的万事万物,转眼成空,只有积德行善,兴利除害等事,才能生生世世随身受用,没有穷尽。其他像宅第及池上台榭,衣食、车马,以及一切诗画珍宝古玩之类的事,都足以让人丧失志气拖累身心,有什么益处呢?至于张灯结彩、演戏作乐、喝酒唱歌、赌博下棋等事,岂只没有益处,而且还有大害,一定要深以为戒!
故事一:宋朝的张咏,在镇守成都时,考虑到百姓生活艰困时会当盗贼,就在各县所收的赋税中,每年从中拿出一部分钱去买六万斛米。到了春天,将境内百姓造册,按口数发给粮券,百姓可依照原价买米粮,因此虽然遇到荒年歉收,也没有很多百姓受饥的情形。
故事二:宋朝的陈尧佐(世称颖川先生),在当广南(今属云南省)漕运使时,当地的风俗,人生病了不吃药,却去求神问卜,向鬼神祷告,很多人因而病死。陈公于是搜集许多家藏验方,刻在驿站馆舍的石碑上,当地的人,依照药方服用,因而救活了很多人。
故事三:宋朝的王觌(读敌),在当成都知府时,当地百姓死后大多火葬,王公极力禁止;并以官方的土地设立义冢,埋葬还未下葬的尸骨,于是当地就没有火葬的习惯了。
故事四:宋朝的苏轼,担任杭州知府时,疏通两条河流,修好六口大井;并且修筑长隄种植柳树,使隄防发挥最大的功效,当地百姓因而把它称为“苏公隄”。
故事五:喻仲宽,在顺昌(今属福建省)当知县时,当地风俗在生下女婴后,大多放入水中溺死。喻公撰写《劝戒文》,将地方父老召至府中,殷勤地慰劳他们,并出示《劝戒文》来劝说,当地溺女的风俗因而改变。
【再析】以上这些作为都是对地方有益的,由此可知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有益于人与物而已,哪里只是高谈阔论而没有实际行动呢?至于我们自己对于修身正己,反省过失改掉毛病这些事,正有怕时间不够用的忧虑在,而竟然还有时间去妄做各种无益的行为!不知道我身是幻身,所处是幻境,很快就会消失无踪;惟有我们这一圆明的本性,纵然经过万劫沈沦,还是恒常存在,本来就没有生灭。现在的人,与其闲着没事干,打发时间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微下一点功夫呢?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24 February 2025
作为无益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