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February 2025

掳掠致富

【解释】用强力抢夺他人财物而致富。

【分析】所谓「掳掠」之事,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怎么会有呢?然而当官的人,剥削百姓,吞并财产,私窃公款;地方豪强高利放贷,都属于「掳掠」行为。用这方法来致富,都是出自家破人离、妻啼子哭的结果,怎能安心享受呢?
难道没听过「扑满」的说法吗?在《汉书》(东汉班固所撰)所说的「銗」,就是现在说的「闷葫芦」,它是用陶器做的,上面有个小孔,可以放进去,但是拿不出;人们用它存钱,等到钱装满了,就将它打破取出钱来,所以叫做「扑满」。当正积钱时,只怕不快满,等到装满时,就须打破才罢休;这时扑满被打破,钱也拿光了,两样东西都成空。由此可见,聚敛越多丧失越大,这和扑满的情况,又有什么两样呢?

故事一:宋朝的潞国公文彦博,出任长安判官时,有一天到奔牛堰,在建隄堰的一头牛,忽然就以人话说:「我与文彦博官场同事二十年,今天有何面目去见他?」守堰的兵卒将此事报告文彦博,文公就命将此牛牵来,牛牵到时,低头伏在地上,泪如雨下。文公感叹地说:「此人一生当官,都在掠夺官钱,今天才会得到这种报应。」因而命家中管钱的人,支付二十贯钱,为此牛添加食料。

【再析】所谓「官钱」,乃是人民所供给的,如今变牛来筑隄堰,是为偿还百姓的债。看到这件公案,当官的人应要多加思考。

故事二:从前有位戴文,生性十分贪婪,每次借钱给别人,都以数倍的重利剥削人家,若是稍有延期偿还,他就亲自前往逼迫索债;欠债较多的,就拿他田宅和子女抵债,数目较少的,就带走他的牲畜衣饰抵债,将人家的东西全都搬空。等到他死后,出生到邻家为牛,其胁下的白毛,有「戴文」二字,乡里的人都雇这头牛来耕作。有些曾经被他掠夺的人,就故意严酷地去驱使牠。

故事三:从前苏州有位卖油人,前往一大户人家,看到一个五岁小孩,戴着珍珠帽,挂着金锁炼,他就起了恶念,把小孩抱到偏僻处杀害,于是突然变得富有。后来生了一个儿子,长得很像被他所杀的小孩,因此心中非常厌恶。到了小孩五岁时,卖油人在夏天偶然睡觉,小孩拔出发髻中的银簪,开玩笑地刺着他的胸部,卖油人以为是青蝇,举起手来一拍,银簪贯穿胸部而死。

【再析】由此可见,今日喜用金饰珠宝为儿女装饰的父母,也应谨慎思考,引以为戒!

延伸阅读: 巧诈求迁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