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每每喜欢骄傲自夸。
【分析】老子在《道德经》说:“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即:不自以为是的人,他的思想作为才会彰显;不自我夸耀的人,他的功劳才会受到肯定;不自我骄矜的人,他的事业才能持续发展。)
《易经●谦卦》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即:天的法则是减损盈满者而增益谦虚者,地的法则是改变盈满者而充实谦虚者,鬼神的法则是危害盈满者而福佑谦虚者。谦虚的人,若位居尊贵,他的道德更显光明,即使位居卑下,他的道德也不可超越,所以君子能始终保持谦虚的美德。)
大禹不骄矜不自夸,常说:“纵然是愚夫愚妇,都有一样长处胜过我。”而他开凿龙门,排除伊阙障碍,夷平山地使成为自然的水道,功德泽润万世。周公不骄傲不吝才,治国勤劳谦和且能礼贤下士,为平乱而东征,受到世世代代的赞美,终能安定周朝的基业。
所以说:“真正的大圣大贤,都是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中成就出来的。就像大禹、周公都是圣人,何曾向人骄矜夸大自己的道德呢?然而现在的人却随意地妄自尊大、夸耀自己,这又有什么意义?只是更加暴露他的不自量力而已!”
三国时吴国的顾雍,封侯已经三天了,家人都还不知道。晋朝的谢安,和客人正在下棋,淝水之战的捷报传来,客人都未发觉。宋朝的大将曹武惠(曹彬)攻克江南,入宫晋见皇上,合门所呈上的奏折,只说是奉旨到江南料理公事回来。宋朝的贤相文潞公(文彦博)在仁宗至和年间,首先建议册立英宗为皇太子(英宗在位四年);等到神宗即位,文公只说是韩琦的功劳,皇上因而知道,他不自夸功劳。
以上所说诸公都是具有极高尚的人品,功业都非常伟大,尚且如此谦虚退让而不骄傲,世人为何不知道要效法他们呢?
心胸气度宽大的人,福泽必定丰厚;气度心量狭小的人,福泽一定浅薄。居心谦虚或盈满,常是招致祸福的分界点,怎可不谨慎呢?而且富贵才能之类的事,有什么值得仗恃的呢?以此来向人骄傲,姑不论会有祸事来临,就已先自丧心了,这实在是不知耻!
故事:晋朝的石崇,和王恺较量谁富有。王恺曾经造了紫丝步障(古代显贵出游时,所设遮蔽风寒尘土的帐幕)四十里长,石崇就造锦步障五十里长来胜过他。王恺又曾拿出皇帝所赐直径一尺的珊瑚,来向石崇夸耀,石崇竟以铁如意将珊瑚击碎;王恺勃然大怒,石崇于是出示家中所珍藏的珊瑚,直径都是两三尺长,拿了一株赔偿他。
其他的珍奇宝物,没有不互相争胜的。后来,石崇因犯罪被判死刑,将行刑时,就感叹地说:“你们这些人要杀我,就是为了贪图我的财产罢了!”
【再析】唉!石崇临死前说的这句话,说得多么明白啊!然而他若能早些知道会有今天的结果,必然不会再夸耀了。骄矜夸耀所导致的祸害,就是如此残酷,所以现今的人在一言一行之间,怎可不谨慎小心呢?
延伸阅读: 常行妒忌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