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破坏别人的婚姻。
【分析】先有夫妇关系,而后才有父子关系,所以婚姻之道,对人非常重要。破坏婚姻有几种方式:有的是用尽各种方法毁谤,破坏于尚未结婚之前;有的是多方阻挠,破坏于将要结婚之时;有的是无事生非,破坏于已经结婚之后。岂知婚姻乃上天注定,人怎能破坏它呢?那些被人为因素破坏的婚姻,毕竟不是真正的婚姻。然而分离或结合虽是天定,但起心念破坏它的则是人,而这个罪和杀人相同。唉!造恶的人,何必徒然丧失天良,而使自己造下大孽呢?
至于夫妇结婚之后,有些却因岳家认为女婿贫贱而生离间;有些是因公婆嫌弃媳妇贫穷而听信谗言。这种破人婚姻、贼杀亲人害人的程度,比用杖打刀杀还残忍严重,不可不引以为戒。至于嫌弃贫穷而毁婚,依恃势力而强娶,更是有害天理;倘使法官徇私违背情理断案,让不实之事成案,就作成判决离婚,则是大损阴德,必会深受天谴。这又是世上当官的人,所当引以为戒的。
故事一:从前德州(今山东省陵县)地方,有位小李儿,少时家庭贫穷,替人行船维生,偶然间捡到十条金子。船主说:「我把女儿嫁给你。」于是订下婚约。有一天船主外出,遗失金子的人来访求,小李儿问清楚后,就将金条归还他。刚好船主有位亲戚,很想夺娶他未婚妻,就趁机破坏说:「小李儿没福气,最后一定会饿死。」于是船主就把小李儿赶走。他的亲长才刚下聘礼,儿子就暴毙了。小李儿离开后,仍是替人行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李儿到鲁桥下洗浴,脚底感觉有东西,取出一看,乃是数十锭银子,就拿到市上去卖。当他走进一家店时,店主刚好是以前遗失金子的人,于是尽心尽力为他卖银子,结果卖得加倍的价钱。前船主知道小李儿富有,又将女儿嫁给他,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都很显贵。
故事二:四明(今属浙江省)葛鼎鼐在当儒生时,每次到学校上课,一定经过土地庙。庙祝梦到土地神告诉他说:「葛状元每次经过,我必须起立致敬,请替我筑个屏障以便遮蔽。」庙祝就按照土地神的意思,刚要招集工人时,土地神又托梦说:「不用建筑了,葛鼎鼐替人写离婚书,上天已削尽他的功名了。」原来乡里有人要离弃妻子,不会书写,所以请托葛鼎鼐代笔。葛鼎鼐听到庙祝的话大为后悔,就尽力挽回那对夫妇婚姻,后来也只能考中乡试,官只作到副使。
故事三:从前有位孙洪,曾替人写离婚书,他朋友的父亲梦见孙洪因此被削除官位。孙洪知道后,非常后悔,急忙嘱托朋友,努力使他们夫妻复好。从此他便专门帮人保全婚姻,凡是有人想要离婚,他必尽力婉转调解,因此积了阴德,才得以当上侍郎,并生了两个儿子。
故事四:从前淮安(今江苏境内)县尹范养吾,县内有位秀才名叫施奇芬,夫妇俩告到官府,依法应判离婚,而范公却尽力保全他们婚姻。后来辞官返乡,范公却生病了,他的孙子范瑞芝,就去请教庙里神明,等到神明降在乩童身上指示时,乃是施奇芬,于是批示说:「承蒙范公的厚恩,尽力保全我们夫妇,得以生下四子,现都在校读书,所以特来致谢。而且范公所积仁德,应当永享福报,不必忧心您的病情。」后来范公果真长寿而终,子孙非常兴旺。
故事五:从前何元益和赵明夫两家已订婚约,之后赵明夫女儿眼睛失明、家道中落,何元益就退婚而与单子文结亲。隔年,何元益父子二人就都死了。赵明夫的女儿则嫁给读书人叶惟先,惟先后来考中功名,官当到在大郡掌理三典。
【说明】三典:指轻、中、重三种典法。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故事六:郑叔通在年幼时,就与夏氏女儿订婚,等到中式当官时,夏女却在病后变成哑巴。叔伯长辈都劝叔通另娶,但他却坚持不肯,并说:「夏家女儿我若不娶,她就没有归宿,而且我在她还没哑前就已订婚,现在变成哑巴,就要将她抛弃,实在于心不忍。」最后仍娶她为妻。后来叔通官当到侍从,儿子也考取功名。
故事七:从前有位杨𫟄,对女婿姚洪不读书感到非常生气,就叫他回家;姚洪请求与妻告别,但杨𫟄不许,杨女因此心中积怨而病死。杨𫟄就命人将其棺木暂厝佛寺,姚洪到他妻子停棺处所,门锁自动脱落,门也自动开启,她母亲听到后,感伤过度而死。后来过了十多年,杨𫟄到女儿安葬处,也暴毙了。
【嘉言】宋朝司马温公家训说:“凡是论及婚姻,应先察明男女双方品行,与家教是否严明,不可只羡慕对方富贵。如果女婿果真贤明,现在虽然贫贱,怎知来日不会富贵?如果女婿不肖,今天虽然富贵,怎知将来不会贫贱?而妻子乃是家庭盛衰的关键,如只羡慕她娘家一时富贵而娶她为妻,她就会仗着富贵而轻视丈夫、不尊重公婆,养成她骄妒的个性,到后来成为忧患,哪有穷尽的时候?假使因藉着妻子财产而致富,依靠妻子势力而当官,若有志气的男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又世俗之人喜欢在孩子幼小时就轻易订下婚约,等到孩子长大后,或是不肖变成无赖,或是身染恶疾,或是家贫而挨饿受冻,或是随着官职而搬到远方;于是就不守信用背弃婚约,因而造成打官司的例子实在很多。所以家里的男女孩,都要等到长大后,再为他们论婚嫁;既然经过历书择日订婚后,没几个月,就要赶快完婚,如此终身才不会有悔婚之事,这种规矩也是后世的人所应效法的。」
延伸阅读: 茍富而骄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