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杀害他人以夺取财物。
【分析】杀害他人取得财货,并非都是强盗所为。就像贪官污吏非法取财,将人害死在刑罚或牢狱中;有钱人喜好财货,在他人困顿挫折时加以迫害;残忍的人为图谋财货,害人于危险困难的地方;庸医为了贪财,在人生命危急时致人于死。这些都是因贪财而起歹念,这和强盗杀人是一样的。然而到后来没有不被厉鬼索命随即而死的,他们所夺取的钱财,到最后不也成空吗?贪官污吏的案件,前面已看到很多,在此就省略了。
故事一:从前有个刘钥匙,平时以借钱给人收取利息为业。有人向他借钱,他几年都不追讨,忽然有天拿着借据去清算,就多出当时借款的好几倍;在清偿部分后,其他未还部分,就以每年来计算利息,在长期利息压力下,到最后财产都被算尽,那些负债的人,往往被逼得走投无路。后来刘钥匙死后,邻家母牛生了一头小牛,腹部有“刘钥匙”名字,每天受到债家鞭打,以致体无完肤。
【再析】谈到人间那些放债的人,若能心存宽恕,也可随时随地作些方便他人的事;然而无奈的是,有些人虽然知道,但却不肯去做,这到底是何原因?
故事二:在长江一带,有位船夫龚僎,趁着大风吹袭时,将一位富商挤落水中,取走他的钱财,成为当时有钱人,就在扬州定居。后来生个儿子,长大后,见到父亲如仇敌,龚僎非常生气,就去叩问乩仙。乩仙①就说:“庚子八月西风恶,扬子江②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贵君试把心头摸。”(意即:庚子年八月的某天,西风狂作的恶劣天气里,你在长江滚滚波浪中所做之事,至今刚好二十年;从前这一念的差错,请你好好摸摸良心想想看)龚僎听了大吃一惊,于是离家而去,最后不得好死。
【再析】其实谋财害命,自己不能用到,最后仍归冤家所有,自己落得的下场,则是二十年来天天提心吊胆,并且不得好死罢了!而且阴间冥司还未算帐,将来的痛苦更还不知如何呢!
【说明】
①扬子江:即长江,在江都、镇江间的旧称,因其地名为扬子津,旧有扬子县而得名。
②乩仙:就是请仙灵附于乩童的身上,以求问事的方法。
故事三:从前有位官差,很早就出门,走到一处满是荆棘的野外,这时有个身带钱财的人,看到官差到来,怕他心怀不轨,就藏身在草棘中。官差因天未亮也搞不清楚,只听到有行动声,靠近时就不见了;他怕虎豹藏匿其中,就用鎗在草丛中到处戳刺,结果刺到拖出来,这人已经死了,才知是误杀。既然无可奈何,就取下他囊中金钱,将尸体弃置荆棘中,没人知道这件事,官差从此变得富有,他的妻子也生下一女。有天官差在家门口,忽然看到被他刺死的人到来,就赶紧将门关上,偷偷地看着那人,他竟然走入对门皮匠家中,不久皮匠生了一儿。
官差知道此事因由,就对皮匠非常好,爱护他的儿子,并答应要将女儿嫁给他儿子,皮匠很高兴,就叫儿子事奉官差要像自己父亲一样。有一天官差酒醉后睡觉,正值炎热夏天,汗水如泉般涌出,皮匠儿子在旁侍候,轻轻用刀刮去他身上汗水。官差在酒醉中,不能辨明是何物,就大力用手击刀,使得刀子插进肚里,但并未即时断气,就马上呼叫家人过来,将事情原委说明清楚。后来女儿就嫁给皮匠儿子,所有财产也都归还给他。
【再析】目连尊者(世尊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曾入地狱救母,亦称大目犍连),有天早上出城门时,看到一个饿鬼,哭着告诉他说:“我这身体就像一块肉球,没有手足眼耳口鼻等器官,还常被各种飞禽或虫类吞食,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业?”目连尊者说:“你在前生行医时,对医术研究不精,对病人妄投药物,使病人无法活下去,所以才有这种报应。”
宋朝的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不想当宰相,愿意当名医,因为当医生可救很多人。近来很多庸医,不知此话内涵,只知要赚很多钱,大多犯了七杀之罪:就如病症原本就有缓急之别,现在却将急病缓医,或将缓病急医,这是第一种杀之罪。以小病当大病、以轻病当重病医治,所以猛下狠毒剧药,使病人受沉重痛苦,却只缓慢见其功效,这是第二种杀之罪。把病人分成贫富等级,富人就用心医治,穷人就马虎看诊,这是第三种杀之罪。生活懒散,喜欢游乐睡觉,太热太冷都不看病,喜欢赌博下棋饮酒,以致延误医病,这是第四种杀之罪。对医理处方把脉不精熟,对疾病症状不明乱投药,医生相聚不谈医理,却在互相揭发短处,这是第五种杀之罪。
看到病人已严重,来请医治不出诊,导致病情更加重,这是第六种杀之罪。对于药材性质不精熟,炮制加工过程不周全,或许过度或许不足,导致药效不佳,误伤病人,这是第七种杀罪。这七种杀人的罪过,比用刀杖杀人更厉害,刀杖杀人只要不伤到要害,还有救治余地,唯独一服药剂入口,五脏就全毁了,还能大言不惭说:“我是一位名医吗?”说到被医治服药的人,尤其不可隐瞒病情,如果匿病不说,或怕药物太贵,就舍弃不用,甚至使用低劣银两,吝惜付给医师谢礼,这都是自寻死路罢了,就不能全怪医生。
延伸阅读: 倾人取位。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