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利用威势胁迫他人。
【分析】前面说的“逞志作威”,不过是放纵凶恶横暴而已,而这里说的“迫胁”,则确实是以权势威逼来服人。例如当官的人在犯人不服所判罪名时,却强迫他屈服;不给钱财时强迫人家要给。甚至逼迫百姓劳役,并且限期完工;催讨赋税钱粮,往往急于星火。以及富贵人家欺凌逼迫妇女就范,逼人出卖田产,倚强索取债务,仗势催讨租金等事,都是乘威迫胁。必会造成天怒人怨,那不遭报应的实在太少了。
故事一:宋朝的张士逊,担任江西转运使(掌理运输财赋的官)时,去拜见宰相王旦,并向他请教。王旦说:“朝廷推行专卖所得利润已足够丰厚。”张士逊就遵照王旦的话,不再求取更多盈余,大家都称赞他颇识大体。薛奎派到江淮当发运使(掌理漕运米粟的官)时,去向王旦辞行,王旦并未说其他的话,只说:“东南一带人民生活已很困苦。”薛奎退出王旦府第后,赞叹地说:“这真正是一个宰相该说的话。”
【再析】由此可见,仁慈的人谁不关心体恤人民生活呢?因为百姓的生活有待上位者照顾,而上位者受皇上命令来照顾百姓,怎可对百姓不仁慈宽恕平和呢?所以当官推行政务的人,可要好好想想。
故事二:《汉记》上记载:宣城郡(安徽境内,以纸出名)太守邵封,生性贪婪残忍而又暴虐无道。有一天忽然变成老虎,到郡内吃人,老百姓呼叫牠“封使君”时,牠就温驯地摇着尾巴离开。当地有首民谣说:“莫学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意即:不要去学封使君,在世为官不爱民,死后变成老虎,还要来吃百姓。)这个故事可作为当官者不爱护人民的警告。
故事三:明朝时湖广(今湖北武汉)有位乡绅,当官积蓄了千金,就派人赎回祖产,并向儿子说:“现在时价比原价高出好几倍,所以用赎回方法最便宜。”当时他的儿子才十二岁,听后默不作答,后来才慢慢地问说:“祖产已卖人家几年了?”父亲说:“已有三十年。”又问:“有几户人家向我们买?”父亲说:“有二十几家。”又问:“小户人家买这些田地,要花多少杂费佣金?”父亲说作中间的牙人,大概可收多少费用。
儿子说:“我看到大明法律规定,田产卖出五年以上就不准再赎回,父亲为何不遵守王法呢?”有位门客就说:“赎回祖产,为了是争一口气。”儿子说:“你一味地拍马屁,难道父亲作了官,另外再买良田,不也是争气吗?何必非要赎回这些田地呢?”父亲说:“我要赎回祖产,乡人谁敢不从?”儿子说:“我就是怕乡人畏惧父亲势力不敢拒绝,这样勉强赎回来,就会有损阴德。”父亲说:“小孩子懂得阴德也是件好事,我现在就将他们花费的杂费和原价,一并还给他们就是了。”儿子说:“给予杂费事小,我家要购置田产很容易,而小户要购置田产则困难。就像有些家庭要靠十亩田的收入才能过日子,现在被我们赎回,所得赎金叫他另外去买,也只能买到五亩田地而已,怎么忍心看到他家人有一半要挨饿呢?”于是就劝父亲不要赎田,多积些阴德,以留给后代子孙!
父亲想了好久说:“儿子所说的确很有道理,但在墓旁的田有十八亩地,一定要赎回当祭祀用的田地。”儿子又请求父亲,要按照时价立契约公平买卖,不要说是赎回田地。父亲就照他的意思去做,所以乡人都很感激他的恩德,经常在猛将祠,祈祷神明能保佑他们。后来儿子联联捷报登科,以部司被擢升为严州(今浙江建德县)太守。有一天他骑马去迎接诏书,在过桥时马跌倒,他就掉到河里;忽然看到猛将用手把他扶起来,端端正正地坐在桥边,这时才知道是乡人常为他们祷告所感召的。后来活到八十多岁善终。
【再析】唉!富贵人家利用权势威胁人的事,可说不胜枚举,他们怎可能会有子弟,懂得推广湖广少年的慈悲之心,事事都能对父亲善尽劝谏而获得福报呢!我知道这非常困难。而这位湖广乡绅,不知积了什么阴德,才会生出这种儿子。
延伸阅读: 纵暴杀伤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