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nuary 2025

轻蔑天民。

【解释】轻视人民。

【分析】上天的命令,乃以民心为主,凡是天下百姓,都是上帝子民,所以叫做“天民”。上天爱护人民无所不至,在国家中树立君王将相,及各种官员职司,无非都为百姓设想。上天生豪杰之士、圣贤之材,成就仙佛之果位,成就神明之英明,也无非都为人民。在世上布满五行相生相克的作用,以生长万物,奠基山川居所,定下吉凶劫数命运,开启治乱先机,审核福祸报应,也无非都是为了人民生活。所以在《周礼●春官●天府》篇中,叙述有关单位将人口数字呈献国王时,国王必定诚敬礼拜接受。孔子对手持国家图籍的领导人,在车上必定俯而凭轼以表敬意,由此可见,百姓岂可随便轻视?
尧帝说:“我心中所想的乃是天下安危,对贫穷百姓更是关心;对百姓遇到危险感到心痛,忧虑百姓事事不能顺畅。能行仁德而自然道义兴起,道德普被而必然教化深广,所以不用奖赏而百姓都能接受劝化,不用惩罚就能把百姓治理得有条不紊。”唐太宗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德行若能宽厚,人民就会感怀;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就能巩固。所以身为君王,若有仁厚道德,那么百姓归顺他就像尊敬父母一样,所以能得到土地和财货,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的圣王,尚且都不忍心轻视百姓,更何况是代理君王治理人民的地方官吏,竟然不能体会这个道理吗?

故事一:宋朝的郑清臣,个性尖酸刻薄,在担任槐里(今陜西兴平县东南)县令期间虐待百姓,等他离任时,县民拦道轻贱辱骂他。郑清臣就以属民侮辱长官罪名奏报朝廷,宋真宗说:“为政是要深得民心,现在民心对你如此唾弃,由此可知你的政绩;而你不但不知检点,还敢怨怒百姓,并且随便奏闻。”于是将他治罪,贬官流放他处。

【嘉言】明朝的陶大临(为会稽人,嘉靖年间进士,万历初累官吏部侍郎)说:“我们一旦担任官职,即使每个念头心存济人利物,还是很难以功德赎取这一生罪业于万一的。我过去曾自京城奉派出差,沿江而到越地,再由越地(今浙江)返京;经过几千里路程,所用水陆舟车,须用人力搬运和牵挽,不知用了多少人力。想到那些饥饿面带菜色身穿破衣的百姓,也同样是人家的儿子,当炎热暑气上升时,工作得汗如雨下,呼吸急促声如雷;若遇严寒冬天时,还要冒着风雨霜雪,在冰冷路上跋涉,因而倒毙路上的人,可说不计其数。而这些罪业都是由我而起,如果因果报应的说法没错,能不令人畏惧吗?”

故事二:唐朝代宗大历二年秋天,连下大雨严重损害农作物,渭南(今西安市东北)县令刘澡,向上报称县里农作物并未受损;皇上感到怀疑,就派使者察看,共计损害三千多顷农作物。皇上感叹地说:“县令是要爱护百姓的官吏,就算没受到很大的损害,还应尽力为百姓的损害向上申报,刘澡身为县令,竟对百姓如此不仁!”就将他流放远地。

故事三:在隋恭帝义宁初年,榆林(今陜西境北)地方发生大饥荒,当时郡丞(秦朝以后所设置辅佐郡守的官名)王才,不尽力救助百姓,郭子和就号召饥民将王才捉来,数落他的罪状后将其杀死,于是开始作乱。这种虽是盗贼行为,最后也被朝廷诛戮,但也足以作为不体恤人民饥苦的官员的鉴戒。

延伸阅读: 扰乱国政。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