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到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灶神也会将人间所为善恶向天庭禀告。
【分析】本节是在说明人们家中所在之处,一切的动静情况,都有鬼神在暗中鉴察。灶神,又叫做司命,掌管一家人的命运好坏,对于家人从早到晚所犯的罪恶,一点一滴观察得很清楚。每到月底,就将所作阴阳之恶情况,向天曹奏报,并记录在黑簿上。呜呼!灶神对人间善恶明察如此,其职责即是将事实如实呈报给上天。而世人行事只知逞一时之快,那有心思去管家里已有灶神在记录他所犯的罪过,每到月底,无论大小事情都向天庭奏报呢!只要自己戒慎恐惧,好好修持反省,就会一刻都不敢懈怠。
故事一:准郡有位读书人,醉后调戏家中婢女;而这位婢女颇知羞耻,极力抗拒才得逃脱。当时正是阴历月底,读书人睡到四更,妻子忽然叫醒他说:“我刚才见到一位星神,穿戴就像灶神模样,骑着快马在奔行,随身带着记事簿,向我比划后就离去。也不知祂在说什么,只觉得祂神威赫赫,我就不知不觉惊醒过来。”读书人听了顿时全身毛骨悚然,但也不敢明说,只是回答:“这一定是灶神没错。”后来就将婢女许配他人,这才向妻子说:“妳从前梦到灶神对妳有所指示,是因我曾经调戏这位婢女,她坚决抵抗才免于玷辱,没想到当天夜里灶神就有这种警示。想来这件事虽未做成,但心中已有欺人之念,所以才被灶神记录下来。以前我不敢说,是怕你会怀疑而为难婢女;如今向你明说,一来表彰这位婢女的节操,二来为了发露我的过恶。”
故事二: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江西有位俞都,其字叫良臣,学问好又多才多艺,十八岁就考上秀才,每次考试都能高分录取。到壮年时因为家境贫穷,就开课授徒来维持家计。和十几位同学共组文昌社,提倡惜字、放生、戒除淫欲、杀生和口过。
这样持续了好几年,前后七次参加考试都没考上。生了五个儿子,但是死了四个。他的三子最聪慧,左足底有两颗痣,夫妇把他当宝贝;八岁时有天在乡里中游戏,忽然走失,不知去向。生了四个女儿,也只存活一个。妻子因失去儿女伤心过度,两眼都哭瞎了,俞公也整年潦倒,困境愈来愈厉害。自己反省并未犯下大错,为何会惨遭上天处罚?他在四十岁以后,每年的十二月底,就用黄纸写疏文,向家中灶神祷告,请求祂转告上天。这样经过好几年也没任何反应。
在四十七岁那年除夕夜,和盲妻及唯一的女儿相对而坐;整个房里空寂萧条,唯有凄凉忧愁相伴。这时突然听到敲门声,俞公就手持蜡烛去看,原来是一位头戴角巾身穿黑衣的士人,须发都已半白,彼此行礼后就坐了下来。那人说他姓张,从远路来要回家,听到俞公忧愁感叹,故特别前来安慰。俞公心中感到这人有些不平常,所以对他特别礼貌,因将平生读书积善,至今不但功名无望,妻与子还残缺不全,弄到衣食不继的窘境;及每年都在灶君前焚烧疏文之事,一一告诉张姓士人。
张士人说:“我知道你家事情已很久,你的恶念太重。专门务求虚名,满纸都是怨尤文章,用这样冒犯的态度向上帝陈述,恐怕将来惩罚不只如此。”俞公听了非常惊怕说:“听说在冥冥之中,一丝毫的善事都必会记录。我发誓要行善事,诚心奉守规条已经很久,难道都是虚名吗?”
张士人说:“即便如你所守规条中,惜字这件事情,你的学生和朋友,大多将旧书簿册拿来贴窗户包东西,甚至用来擦桌子。而且还藉口说,不要污秽字纸,随即把它烧掉。你每天亲眼看到,但从未告诫一句,只是在路上看到字纸捡回家烧毁,这样有何益处呢?文昌社每月放生,你根本就不用心,只是跟随别人作样子,顺势成事而已;假若他人不去做,你也就随便马虎,其实你打从心里根本就没存慈悲念头。而且你家中也常有虾蟹之类动物,在庖厨中烹煮,难道那些都不是生命吗?
至于口过这件事,你说话敏锐美妙,与你谈话的人,无不受你影响而倾倒于你;那时你一说出口,自己心里也知有伤厚道,然而朋友都已很熟,所以就口无遮拦说些讪笑人的话不能自已。但话锋所及已触怒鬼神,暗将恶语记入黑簿不知已有多少,而你还以单纯厚德自居。这是骗谁呀!难道骗天吗?关于邪淫之事,虽没事实迹象,但你看到人家美女子,必会详细观看,内心开始动摇,而且无法消除;只欠没有邪缘,让你凑合而已。你自己反省一下,当身历其境时,能像鲁男子(指春秋时鲁国人柳下惠坐怀不乱不为色诱)一样不为美色所动吗?这样还说自己终身没对美色起邪念,没愧对天地鬼神,真是太虚妄了!
你对发誓遵行的规条,都已无法做到,何况其它?你接连几年所焚疏文,都已禀陈上帝,上帝也派日游神观察你的善恶,几年来实在没有一件善事可记录。但观察你私下独处,却看到你的贪念、淫念、嫉妒念、心狭急躁念、己傲卑他念、回想往事期望将来念、恩仇报复念,这些念头使人心神不宁,没有比这更为严重。这种种恶念,已坚固缠结心中,神明注记已经很多,上天处罚日甚一日,你逃避灾祸都来不及,还有什么理由求天降福呢?”俞公既急促又害怕,跪伏地上泪流满面地说:“您既然通晓幽冥之事,一定是位神仙,祈求您能救度我。”
张士人说:“你是个读书明礼的人,也知道劝人为善是乐事。每当听到一句善言,就非常感动奋发;每看到一件善事,就非常欢欣鼓舞。但你却过后马上忘掉,信根本来就不深厚,恒心因而不坚固。所以平生的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飘浮不定,未曾有一件事确实去做。而且恶意充满胸怀,在心中起伏难以忘怀,还想求上天给予美报,这就像遍地种下荆棘,却傻傻希望有好稻禾收成,岂不是很荒谬吗?
你从现在开始,凡有贪淫或虚伪不真诚,以及妄想种种杂念,都先要以勇猛魄力,将这一切去除;把心地清理得干干净净,这一个念头,只理会善的一边。如有力量可做的善事,不要图求回报,不要追求虚名,不论大小难易事,都要落实耐心做;假使力量不够时,也要勤恳去努力,使得善意能圆满达成。
第一要有忍耐心。第二要有永远心。千万不可自甘堕落,绝对不可自我欺骗,如此做去,久而久之,自会有不可预料的效果。你的家人事奉我,非常虔诚又清洁,所以特此相告来回报。要快快勉力持善,才可挽回天意。”话说完后,即走进俞公内室,俞公马上起来跟随,到灶下忽然不见。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司命灶神!因而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祭拜祷告天地,誓要痛改前非,实际推行善事,自改名号叫“净意道人”,以表示发誓必要除去诸妄念。
刚开始施行时,意念非常杂乱,不是起疑心就是会怠惰,很快就过了一些时日,依然沉浮不定。因此就在家堂所供观音菩萨像前,叩头直到流血,敬慎再发誓愿:往后善念务必真纯,善力一定精进,倘有丝毫自我宽谅,永远堕入地狱。每天早晨虔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一百声,祈求菩萨暗中帮助。从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每个念头,都像有鬼神在旁监视,不敢欺瞒放肆。凡是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的,不论事情大小,不论有空没空,别人知道不知道,能力能不能继续,都能欢喜来行持,尽力克服曲折困难,直到成功而后已。随着各种因缘行善利人,广泛地培植阴德。
而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四事,加上有关因果报应的言说,遇到有缘人就劝化教导,惟恐时间不够用。在每月最后一天,就统计一个月来所言所行,在灶神前作疏禀告。如此坚持已熟练,就觉只要心一动,万善就会跟着来;只要心一静下来,可使一念都不起。如此过了三年,俞公已到五十岁,刚好是神宗万历二年,举办甲戌年会试①。张江陵为首辅②,在会试完毕后向同乡打听,要为儿子选老师,大家都交相推荐俞公,于是就聘他到京师,俞公就携家眷同行。张公很敬重俞公品德,就为他引用先例,进入国家设立的大学读书。万历四年岁次丙子,俞公就附在京城参加乡试③,考上科第,次年考中进士。
有一天去晋见内监(宦官)杨公公,杨公命五个儿子出来拜见,他们都是他从四方找来,作为后嗣以娱养老年的。其中有个儿子,年纪十六岁,俞公好像见过他,就问他籍贯;他说是江右人,小时因误入粮船走失,仍还稍微记得姓氏和乡里。俞公感到非常惊讶,叫他脱去左脚鞋子,看到脚底双痣非常像,俞公乃大声呼说:“是我的儿子。”杨公也很惊讶,即时就送其子随俞公回寓所。俞公赶紧告诉夫人,夫人抚摸儿子大哭,血泪一起流出来。儿子也哭啼,捧着母亲的脸,用舌头舔她眼睛,母亲双眼即时复明。此时俞公悲喜交集,于是不愿当官,辞别张江陵回到原籍地。张公敬重他的义行,就以厚礼赠他回乡。
俞公平时在乡里中,行善更加努力,他的儿子娶妻,连生七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全部继承读书风气。俞公亲手写遇到灶神,及自己实行改过迁善的事实,用以训诫子孙。其后身体健康长寿,活到八十八岁。人人都以为这是实行善事,受到上天的回报。同里后学罗祯记述。
【说明】
①会试:古代科举制度,乡试第二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师应试,故称会试。
②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
③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各省举行乡试一次,中式者称为举人。
【附注】本篇“愈净意公遇灶神记”,净空老法师曾加演述,内容十分精采,引人入胜。华藏净宗学会已拍成电影,制成DVD流通。
延伸阅读: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