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走邪恶的路,不在暗处欺人。
【分析】所谓履,就是亲身所实践,和心意所思及的地方都是。所谓邪径,是指非常微细而且容易疏忽的地方,所谓的一件事或一个念头,有不合正道的地方即是。欺,是明知故犯的意思。暗室,是人所不能见到、听到的地方,即是善与恶开始要分辨时的界限。不履邪径的意思,是从心源上打点得堂堂正正;虽然只是一丝毫的邪路,所关甚小,但到此地要断然不走,那么大处就可瞭解。不欺暗室的意思,是要从心源上打扫得光光明明;纵然是在屋内最深暗处只有自己知道,其环节最隐密,这时也断然不肯茍且,那么明显之处,就可推知。能够如此,然后积功累德,做种种善事,就可一以贯之!
须知福气是德行的酬报,若稍微有点贪求之心就是邪径。所以应当为子孙造福,而不应当替子孙求福。像谨守家规、崇尚俭朴、训诫耕读、广积阴德等,这些都是为子孙造福;而扩大田宅、结合权势姻缘、在什一税制上争夺、出卖功名等,这些就是替子孙求福。为子孙造福,看起来虽恬淡,却能长久;而为子孙求福,虽然可以聚至,却很短暂。
做人要名副其实,若稍有贪求名誉的心,就是邪径。所以应当为此生爱惜名誉,不应为此生出卖名誉。而勤习诗书,崇尚气节,谨慎取与,注重威仪,这就是惜名;如果竞相标榜,邀约权贵,放纵而违逆常情,习惯于模稜两可,这就是市名。所以爱惜名誉的人,内心宁静而吉祥;而沽名钓誉的人,内心急躁而笨拙。
财货是用来养育生命的,如稍有些许爱现的心,就是邪径。所以应为一家生计而用财,不当为一家奢靡而显财。济助宗亲乡党,广聘师资教学,救济灾荒贫穷,帮助义举善行,这是用财;若奢靡装饰宫苑,教导靡歌艳舞,奢侈亲朋宴会,聚集珍宝古玩,即是暴财。会应用财物的人,目前虽损少,将来必丰盈;会暴显财物的人,目前虽盈满,将来必拮据。
身为一家之主,若有一点偏私之心,就是邪径。所以应为平天下大任而修养其身,不当为占有天下而自私其身。省除嗜好欲望,减少妄思邪虑,戒除忿怒,节制饮食,即是修身;如果算计利害得失,避开劳苦怨责,营求宅室华丽,私守娇妻儿女,就是自私其身。须知修养身心的人,虽然节制安分,却崇高伟大;自私其身的人,虽然拼命营求,却益发卑贱渺小。
【嘉言一】翊圣真君(即翊圣保德真君,为宋代始奉,四圣真君之一)告诫张守真说:“若能洁身自爱守正不阿,不欺自心,自然暗中契合天理。”
【嘉言二】关圣帝君说:“世人有心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光明洞彻地遍照,一点私心都没有。”
【说明】关圣帝君:即是关羽,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为三国时蜀国名将,备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诚和勇武的形象,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故称为关圣帝君、关帝君、关帝等。
【嘉言三】宋朝的陆象山先生说:“人因为有这个心,一起动就成念头,而念虑是否正确,只在顷刻间辨别。如果这一个念头不正,马上知道,即时就可改正;如果正确的念虑,在瞬间失去准则,就是不正确。这都是存在人的这颗心。”
【说明】陆九渊宋朝金谿(今江西临川县东)人,字子静,为南宋大儒,学者称他为象山先生,乾道年间进士。宋光宗时,任荆门军知官,严格实行保伍之法,境内盗贼因而远避而去。每当久不下雨,九渊便设坛亲自祷告祈雨,随即下雨。以德教化百姓,风俗因而改善,曾在鹅湖讲学,注重尊崇德行。他曾告诉学者说:“求学如果真正体悟“道”,那么六经都是我的注解。”晚年,有一天,对同僚属官说:“我将和各位告别了。”当时正为地方祷告求雪,第二天果然下雪。于是九渊沐浴更衣,俨然端坐,经过两天,安详去世。
【附注】学儒最终目的,最高境界,是形而上的“道”。综观象山,以德化民,政绩卓著,祈雨得雨,祷雪下雪;讲学感动学徒泪下,乃至“六经皆成注脚”,临终自知时至,安详善终。可想其心,若非与道相应,何克如此?可知象山一生事迹,为学儒真正深入有得者的表征。
【嘉言四】《书经》说:“如果圣人失掉了正念,就变成狂人;如果狂人能克制邪念,就成为圣人。”
【再析】要知道千古以来的圣贤,只不过是观察自己微细的念头;而天地间的鬼神,也都是在此处勘察人的善恶念头。人们如果能使此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暗中不做亏心事,像这样又怎么会在暗处欺骗人呢?
【嘉言五】王梅溪的《不欺诗》说:“室明室暗两奚疑,方寸常存不可欺;莫问天高鬼神恶,要须先畏自家知。”意思是说:无论在明室或暗室,都不必怀疑,只要心中常存不欺人的念头;不用去问天有多高,鬼神有多凶恶,只须要先畏惧自家的良知。
【嘉言六】竹根老人的《畏说》说:“大凡人心,不可不知所应敬畏的是什么;要知道敬畏心的有无,就是善恶的分野。”
【再析】所以君子在家则敬畏父母,出外则敬畏师友;上则敬畏天,下则敬畏人。唯有心中知所畏敬,所以非礼之事不敢做,非义之事不敢动。只要心念有所羞愧,内心就会震愕悲悼;只要行事有所差错,脸上就会难为情。能如此战战兢兢自我修持,每天过错逐渐减少而不自知,即是进入君子境域。
故事一:宋朝的刘安世(为熙宁年间进士。司马光当宰相时,推荐他当秘书省正字,后升为谏议大夫;因为论事刚直,人人敬畏,视他为殿上虎。)年纪愈老名气越大。在宦官梁师成当权时,掌握生杀大权,但他却很佩服安世的贤能;所以派人去劝诱,想要重用他,并劝他要为子孙前途着想。安世笑着说:“我为了子孙,还不至于这样做。我被废斥三十年,不曾有任何笔墨与当朝权贵来往;我只想保持哲宗元祐时那种人格的完美,将来才有脸见恩师司马光于地下,所以不可破戒。”于是就退还其书信,不再回应。
故事二:明朝的董朴,为官廉洁。当他辞官在家闲居时,恰好派任湖北的主考官是他门生,事先将拟好的试题封好寄给董朴,董朴却把它烧毁,也没告诉儿子。后来其子仍靠自己实力考上科举。
故事三:明朝的尚书杨翥,是江苏吴县人。有一天晚上梦到自己在一个园林中游玩,顺手摘了树上两颗李子吃。醒来之后很内疚,就痛责自己说:“这是因为我平时对于义利认识不清,才会在梦中偷吃别人园子里的李子。”杨翥为此而自我责罚,几天不吃东西。
故事四:从前有一位八岁的出家人妙颜,已证得罗汉神通。有一次飞进王宫,王后想要抱他。妙颜对她说:“请王后暂且退后,您的身体不宜靠近出家人。”王后说:“你和我的孩子一样小,让我抱抱有何不可?”妙颜回答说:“从人情世故来讲,诚如王后所说没错。但俗情往往都从微小处生起,就像星星之火能延烧万里的原野;又如涓滴之水能贯穿泰山的巨石。事情都是由渐而起,因少积成多,从小累成大。所以有智慧的人,都会远离以避嫌,消除起念,以防微杜渐。”
故事五:东汉杨震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西南)人,字伯起,自幼好学,博览群经,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虽然位居高官,而子孙常吃蔬食,以步代行。许多亲友劝他,应置产留给子孙,他都回答说:“我以清白德行留给子孙,岂不更好?”他当东莱太守就任时,路过昌邑县(在今山东省),县令王密是他以前推举的秀才。晚上王密就带着黄金晋见杨震,杨震退还给他,王密说:“黑夜之中,无人会知此事,请您收下吧!”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可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后非常惭愧,就退了出来,后来杨震一直晋升到三公的高位。
故事六:何澄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一位姓孙的人病了很久都没好,延请何澄到家看诊了好几次。孙妻就暗中向何澄说:“我丈夫病了很久,家中财物都快典当完了,我愿意以身体来抵偿医药费。”何澄严正地对她说:“孙夫人为何说这种话呢?但请你安心勿忧,我一定尽力医治他。如果我趁机玷污你,不但使我永远成为小人,而夫人也会失去大节;纵然旁人不责备,上天谴责却难逃啊!”何澄后来梦见自己到了一处官署,有位神明对他说:“你行医有功,而且不趁人之危淫乱人妻,上帝要赐给你一个官职和五万贯钱。”不久,东宫太子有病,到处求访医生,结果找到何澄,何澄仅开一帖药,太子的病即痊愈。朝廷因此敕封何澄为官,并赏五万贯钱,和梦中所说完全一样。
延伸阅读: 积德累功。
以上资料来自:
《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王潮音整理,2010年2月最新版,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流通处:加影净宗学会(96, Jalan Reko, Taman Hijau,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 备注:
以上问答每一字一句皆来自《集福消灾之道(原名:感应篇汇编白话)》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