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January 2024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110卷

第110卷●二00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第二行:
  
【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这一条前面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最后这一句『成一切善法』,还是要再讲一遍。三十七道品前面的三科,是我们修学的根本,无论学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这可以说是佛法教导的基础、根本法。第一个科目是「四念处」,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四念处」是教我们看破,第二个科目是「四正勤」,教我们断恶修善,第三个科目是「四神足」,教我们放下。如果不在这上面奠定修行的根基,在佛法里面决定不能够入门的。我们要常常把这三科记在心上,认真努力将它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样才能得受用。
  
「正勤」有四法,这四法实在是善恶两对。「一、对已生之恶为除断,而勤精进。二、对未生之恶,更为使不生而勤精进」。我们要常常反省,已经在造作的恶法,要立刻把它断掉。看到别人造恶,我还没有造,要记住,还没有生的恶法,决定不能够生。这是恶法的两条正勤。「三、对未生之善为生,而勤精进。四、对已生之善,为使增长而勤精进」。没有生的善法,要让它生起来。已经生的善法,要让它增长,继续不断努力去做。这是善法的两条正勤。『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这是说断恶的两条有了效果,一切恶法(不善法)统统能断除。后面这一句『成一切善法』,这是说善法的两条,也就能落实了。
  
善恶的标准在哪里?这部经上所说的,就是善恶的标准。初学入门修善的方法太多了,我们记不住,也无从下手,所以佛跟我们讲「十善」这十条;身三、口四、意三,是最初方便。与这十条相应的,是善法,与这十条不相应的,是恶法。身:造杀、盗、淫,这是恶法。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是恶法。意:贪、瞋、痴,这是恶法。「四正勤」的最初方便,就在这个地方用功夫。真的会用功,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用这十条标准来修正。恶的,一定要断除,后不再造。善的,要念念增长。
  
到什么时候成就「一切善法」?那就是这部经开端,世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昼夜是不间断。「昼夜常念善法」,是心里头真有十善业道,常常放在心上。「昼夜思惟善法」,是昼夜不断的思惟善法,这是思想善,我们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都要以十善来相待。「昼夜观察善法」,观察是奉行,把我们的存心、我们的思想,落实在生活行为当中,才能成就「一切善法」。善法到了纯真圆满,这个人就证无上菩提,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这部经虽然不长,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起眼,其实非常重要。
  
我们在许多地方看到佛像,特别是彩画的佛像,佛像的头部都有一道圆光。圆是表圆满,光是表智慧,智慧里面就包含着福德。我们赞叹佛:「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智慧、福德究竟圆满,光代表这个意思。佛的彩画,在光的上面,我们往往看到有三个字,最常见的有梵文写的、有中文写的,在中国大陆上也看到有藏文写的,它的念法是「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三善,「阿」是口四善,「吽」是意三善。由此可知,十善业道是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才究竟圆满。然后我们就恍然大悟,佛教我们什么?就是教我们十善业道。我们学佛怎么个学法?也就是学这十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大乘、小乘,果位有许多的差别,这些差别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修学十善程度上不同,而分别出来的。
  
我们今天学十善,实在讲,学得很不像。这只要自己认真反省一下就知道了,不必问人。如果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想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们的心就不善,这个心念与十恶相应,与十善不相应。我们所想的、所说的、所造的,都是在十恶这边。十善对我们来说,不过是听说而已。听了自己很欢喜,这就是自己有善根。虽欢喜,却不能落实,这是佛家讲的业障深重。

诸位一定要晓得,业障麻烦。业是造作,起心动念、思想言行,这叫「业」。我们的业不善,我们造作的是十恶业,这是说老实话。只是我们十恶业造的有轻重不同,造得轻的在三善道,造得重的在三恶道。我们确确实实恶的念头多,善的念头少。能够改变过来,让我们的善念多于恶念,我们就有进步,通常一般人讲的是「功夫得力」,这要真干!
  
声闻、缘觉、菩萨们,都很认真努力在干,而我们常常疏忽,常常把善的念头忘掉了,这个「忘掉」在佛法里叫「失念」,常常失念。这就是恶习气太重,正如《地藏经》上所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佛说的这些话不过分,我们自己冷静想想就知道。所以觉悟之后,要从哪里做起?我常常勉励同学们,从放弃自私自利做起。

学佛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能不能入佛门?在大乘法里面,入佛门是十信位里的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今天还没有入门。初信位的菩萨称得上是个善人,为什么?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佛在经教里面讲的「见思烦恼」,他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这才入门。如果我们把菩萨的五十个位次分级来说,十信位连小学都谈不上,只能算是幼稚园,十住是小学,十行是中学,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这样的分法,我们连幼稚园的小小班都没有进去,还在门外,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有什么自以为了不起的?幼稚园小小班都没进去,还在人家门外听课,我们根本不是正式的学生。
  
正式的学生,是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而见惑的头一条,就是「身见」。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明白,真正明白了之后,我们的惭愧心才生得起来,绝对不会再有贡高我慢,绝对不会再自以为是。「断恶修善」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这是根本,根本的根本。我们不在这上用功夫,这一生一定空过,入不了门。幸亏佛有念佛带业往生的法门,如果没有这个法门,可以说是举世之人,一个也不能成就,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因为「我」没有放下。
  
《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是学生,初信位的学生,幼稚园小小班的学生,他已经把我相放下了。我们还执着有个「我」,还执着这是「我所有的」,这就糟了。

我们要放下,从哪里放起?先放下「我所有」,这叫身外之物,比较容易。一切身外之物都不执着,绝对不放在心上。所谓「放下」,是讲心里头不再执着了,不再分别了,这是真的放下了。事上则没有妨碍,所以《华严》到最后跟我们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事上无碍?事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哪里会产生障碍?障碍的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障碍。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然后在一切世法里面,你才随缘,你才得自在,功夫要从这个地方用起。
  
什么是「一切善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是「一切善法」,与十善相应。十善是事,事对面有个理,理事不二。从理上去观察,《无量寿经》也教给我们:「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这句经文好!妙极了!「观法如化」是般若智慧,十恶要断,十善要修,「断恶修善」都是如幻如化,「断恶」不执着断恶,「修善」不执着修善,你就不是幼稚园的学生,你至少已经提升到小学、中学,你不是十信位的菩萨,你已经到十住、十行。「三昧常寂」就是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觉,这是《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你的常住真心常常现前。常住真心我们人人都有,非常可惜,被业障蒙蔽、障碍住,使我们的常住真心透不出来,所透出来的是妄心。
  
所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你要不用四正勤,肯定做不到,一定要用四正勤。「四正勤」,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念念都要提得起来。念头一起,立刻觉察这是善念还是恶念,如果是恶,赶快断;是善,要生起。这里头特别要注意的,「断恶修善」都不执着(《般若经》上讲都不着相),好!你这个路子走得纯正,大乘法里面讲,你走的是中道,中道是菩萨道。「断恶修善」如果有分别执着在里面,也算不错,但不是菩萨道。有分别有执着是人天善道,无分别无执着是菩萨道,都是一桩事情,其中道理不一样。还有分别、但没有执着,那是二乘道,比人天道要高一等。差别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一条(四正勤)的宗旨就是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111卷

资料来自: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主讲,印赠处:(台湾)了凡弘法学会,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马来西亚净宗学会(No. 90 & 92, Jalan Pahang, 53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2003年6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