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December 2023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八十一卷

第81卷●二000年九月二十八日

开示:佛语真诚,乐在能信。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二面第一行: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佛语真诚,乐在能信。」现在学佛的人,对于佛的言语多半存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而不学佛的人,总认为这是佛家劝善的话,决定不是真实的,所以很难接受。导致这个问题,实在说,出家人有很大的责任。世间人为什么不能接受佛语?因为出家人的形象让他们看轻了,「你们是出家人,是来宣扬佛教的,如果说佛的话这么好,为什么你们自己所思所行的,都与佛所讲的完全不相应?可见得你们自己都不相信。你们不相信,劝我们相信,怎么可能?」我们细细去想想这个道理。

我们为什么能相信佛的话?我们知道他通过戒定慧的修学,真的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现象,自然就通达明瞭。这是我们不能与佛菩萨相比的,佛菩萨看得清楚,我们迷惑颠倒。世间人在迷,他绝不承认自己迷,他认为自己有高度的智慧,看古圣先贤是迷信。这个错误观念,要把它纠正过来,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自己要通过修学,证实佛的话真实。如果不通过认真的修学,这个境界达不到,将永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与自己的知见,决定不肯相信佛的话。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六道凡夫):「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为什么证得阿罗汉之后,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道理在哪里?阿罗汉已经断了见思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与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了,佛说这个阶层的人物称之为「正觉」,他的觉悟没有错误,也就是说他的看法、想法是正确的。「见思烦恼」不好懂,这是佛学名词,换句话说,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如果你的见思烦恼没有断,也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没有断,你的知见就不正。你学的东西再多,甚至于你能够把《大藏经》从头到尾背下来,讲得天花乱坠,你还不是正见。唯有具足正见的人,才知道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世间人没有到这个境界,如果他能够尊师重道,能够顺从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这种人有福了。这不是他的智慧,这是他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所以他能接受,能够相信,能够奉行,他得福。
  
经文从以下这一大段,是讲十善业落实在菩萨行门(六波罗蜜)之中。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十善业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十善哪里来的六度?所以六度后面讲的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等种种法门,都是有十善做基础,没有十善就没有佛法,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这个「善业」是人天的善业,具足了十善,纵然不学佛,没有依照大小乘佛法去修行,他也绝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他无贪、无瞋、无痴,他离贪瞋痴了。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他能够远离三恶道,远离贪瞋痴,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这「善业」是人天的根本,是我们在六道里面,取得人天两道的基本条件,我们不认真修行怎么行?
  
佛对我们的要求,前面讲得很清楚,「昼夜常念善法」(善法就是指十善),「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是心善;「思惟」是你的思想善,「观察」是你的见解、行为善。这样才能「令诸善法,念念增长」。怎么增长法?就是学佛,从这个基础上修学佛门里面种种的佛法。所以,没有十善的基础,什么行门都落空、都谈不上了,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佛在此地很慈悲,一条一条的跟我们说。这一段都是讲「布施」,先说「离杀害」(就是不杀生)而行布施,得的是什么样的果报。『常富财宝』。世间人求富贵,像杀生这个行业而得的富贵,富贵是从哪里来的?绝对不是他杀生得来的,是他前世修积的善因(布施),这一生才得善的果报(富贵)。佛说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如果想知道自己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业,这一生所受的就是,前生种的因,这一生受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来世会得什么样的果报,想想看这一生所作所为便知。

这一生得富贵,是过去生中种的善因。如果这一生得富贵,而不知道修善,甚至于用非法的手段取得富贵,佛菩萨清楚,你取得的富贵,不是你用的手段取得的,是你过去修的善因所得。你今天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以为是取得富贵了,不是的,你这一生所造的业,来生将要受报,世间人有几个人懂这个道理?有几个人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佛法称之为「宝」,凭什么?就凭它对于三世因果的事实真相了解得透彻。

佛法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得财富。这里条条都是得财富的果报,因为修的是布施,布施就得财富。离十恶得财富是真的。每一句里面都有『无能侵夺』,你的财富绝对没有人能够侵犯,绝对没有人能够夺取。我们今天得到财富的人,日夜都忧虑,患得患失,怕财富失掉了。果然用十善去修布施,你得的财富会天天增长,绝对不会散失。
  
不杀生就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所以底下一句说『长寿无夭』,「夭」是夭折、短命。『不为一切怨贼损害』,「怨」是冤家,「贼」是盗贼。我们的冤家很多,怎么来的?过去跟人家结的冤仇。过去不只是一生一世,过去无量劫来,你想想看,跟多少人、多少众生结了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这一桩事情,佛说得清楚,跟人家结的冤仇是因,因要变成果,当中要有缘。如果没有缘,虽有恶因,恶果不会现前。今生遇到佛法,信受奉行,把自己的心行变成纯善,恶的缘断掉了,纵然有许多冤家债主,因为没有缘,遇到也不会起现行。所以佛家讲,转变果报的关键在缘。「因」我们没有办法操纵,「缘」可以操纵。我们修一切善缘,断一切恶缘,怨贼的损害就远离了,纵然遇到,有一些小伤害,也不至于碍大事。所以,吉凶祸福是在我们心里面去转,这个重要。

决定不能杀生,不但不能杀生,也决定不可以做伤害人的事情,甚至让一切众生因我们而起烦恼,我们就错了。
  
造作恶业的人,都是愚昧无知,他的思想、见解行为,你仔细去观察,都是与十恶相应,不与十善相应。

十善修行到相当的层次,也就是佛在本经前面讲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那已是高层次,在这个层次里面就直接修菩萨法,所以佛在此地把菩萨法摆在第一个段落。

如果还有丝毫不善夹杂,我们的善就不纯了。佛这样教人,儒家也是这样教人,只是儒家讲的没有佛讲得这么详细。儒家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知的是什么止?知道止于至善。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儒家是劝人「立志」,佛法劝人「发心」。我们要发什么心?至善之心。至善的心对自己,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至善的心处事待人接物,是菩提心里面的大悲心。从至善可以见性,性是真诚心,也就是《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儒家劝人这样立志,那是立志作圣人。佛教我们发心,是教我们发心要作佛,这才是真正的止于至善。
  
所以,决定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心,或是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佛菩萨度众生不急在一时,无量劫又无量劫,总是给一切众生种善根。经中讲得很好,诸佛菩萨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有机会见到佛像、听到佛名,善根就种下去了,如果这一生不能成就,或者在来生,或者在后生,或者在多劫以后,遇到缘成熟了,必定得度。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知道「十善业道」的重要,认真努力的修学,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自他两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一段。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八十二卷

资料来自: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净空法师主讲,印赠处:(台湾)了凡弘法学会,承印处: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流通处:马来西亚净宗学会(No. 90 & 92, Jalan Pahang, 53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2003年6月印刷
***  备注:
以上的内容每一字一句皆来自《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一书,完全不含个人意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